小学班主任工作困惑
一、班主任工作现状
学生打扫卫生,班主任要盯着;做操上自习,班主任得跟着;搞各项活动,班主任得组织;学生有思想问题,班主任得疏导;学生间闹矛盾,班主任得调解;学生违纪,班主任得处理;此外,既要管学生,又要管家长,还要管科任老师;既要管学生校内纪律,又要管学生校外表现,还要管学生家庭教育……真所谓“班主任工作是个筐,什么内容都要往里装!”同时,班主任还要和一般教师一样完成学科教学任务,而担任班主任的老师一般都是学校的“信得过产品”,教改、课改他们都是主力军,研讨、学习、公开课教学几乎把管理班级以外的时间全部填满。吹拉弹唱,样样都能少,俨然象是个台下忙个不停的“吹鼓手”。我们时常看到,每天到学校最早的往往是班主任,中午休息最少的也是班主任,下午最后离开学校的还是班主任。“忙”、“累”几乎成了班主任天天挂在嘴边念叨的口头禅。
面对以上种种现状,很多班主任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经常处在压力下面的人更有可能患忧郁症或出现其他心理症状。因此,班主任的这些负面的情绪若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缓解,当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容易产生“心理危机”,而学生很可能成为这种“危机”的受害者。对此教育界专家不无忧虑地指出:老师,尤其是那些与学生朝夕相处的班主任的压力问题,必须引起社会的足够重视!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分析目前班主任工作的状况,就会发现,其实教师们不愿当班主任,并不一定是怕苦怕累——对于一个有事业心的人来说,只要有兴趣、有价值,工作再累也不会觉得苦。那问题究竟出在哪呢?
二、班主任困境分析
一是管理机制上,学校相关职能部门与班主任工作脱节,未能帮助班主任有效地开展工作。据心理学的研究,对人的工作有影响的因素可划分为两类:“要求”与“资源”。当“资源”能满足“要求”时,任职者应该可以圆满地完成他们的工作,而当“资源”不能满足“要求”时,则任职者会产生职业压力,严重的可能会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学校选定班主任后,觉得似乎可以如释重负了,对班级的管理与运作,也就往往成了班主任的个人经营、单打独斗。因此,学生的培养教育也好,活动的组织开展也罢,学校的职能部门大都拟定一个活动通知再加一个考核标准,一纸公文,上传下达、一路下发,要求届时如期保质保量完成,最后上交总结性书面材料以备案存档等等。期间,对各种活动材料的准备与筹划,完全成了班主任个人的私事。殊不知,“台上一句话,台下十年功”呀。学校职能部门服务意识不到位,是造成目前班主任工作吃力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二是对班主任工作的考核评价不甚科学,过于片面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简单而繁杂的“量化”:计划、总结的份数,班会、活动的次数,纪律、卫生的分数,做好人好事的人数,上交学校广播稿的篇数等等。单纯的量化定性,难以真实地反映班主任工作的实效;(2)是“以智论德”,过分注重分数。不管班主任平时做了多么深入扎实的学生思想工作,不管这些工作带来了多么良好的班风,只要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尽管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往往一律归咎于班主任工作不扎实不到位;(3)是提倡并鼓励班主任当“保姆”,越是陪着学生自习,守着学生做操,盯着学生扫地的班主任,得到的评价就越高,而那些培养学生自育自治能力,放手让学生自我管理的班主任,往往被视为“不负责”、“不深入学生”……如此评价班主任,班主任的手脚怎么会不被束缚?
三是班主任自身思想观念落后,工作方法陈旧。许多班主任在班级中还是以“家长式”管理为主,以个人为中心,过分注重自己的个人权威,对班上的事什么都不放心,事无巨
细,事必躬亲,一一要自己亲自过问不可。我们不时看到,在工作中班主任一人“兼任”文娱委员、体操教练、生活管家、教导主任……然而,事事都用心了,结果却事倍功半甚至得不偿失。
以上原因造成了目前不少班主任的低效劳动甚至是无效劳动,使班主任们累得冤枉!为了让班主任在思想上、行动上能轻装上阵,切实成为“人类灵魂工程师”,把学校的班主任工作提高到一个科学的层次,我们迫切呼吁:把班主任从细琐的事务性劳动中解放出来,成为一个指导性的教研工作者,实现从“吹鼓手”到“指挥家”的角色转变。
三、班主任工作改革
一是理顺学校管理机制,增强学校职能部门和相关人员的服务意识,为班主任开展工作架设宽广的平台。“教育是一种收获,但首先是一种投资”。学校职能部门不仅是一个管理机构,更应该是一个培训机构、服务机构。只有这样,才能为学校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班主任队伍。我们可以通过为教师提供“资源”与“服务”,来帮助教师更高效地完成他们的工作。例如:(1)学校要理顺管理机制,协调各职能部门的关系,整合教育资源,减少无效的或耗费班主任精力的活动,让班主任集中精力做好应该做的事。(2)学校可为班主任开展专题教育活动准备资料。例如爱国教育、环保教育、诚信教育等专题。在活动前学校收集准备一些资料,为班主任节省时间,同时也有助于班主任吃透专题活动的精神,提高活动效果。(3)学校为班级培训班干部。优秀的班干部是班主任的好帮手,但是好的班干部少之又少,可谓凤毛麟角,缺乏担任班干部的能力和方法。因此,每学期开学前,学校德育处应该联合组织班队干部培训班,为期1-2天。(4)试行班主任轮休和休假制度。由于班主任压力大,身心比较疲惫,学校可视情况在寒暑假、春秋假单独组织班主任去旅游考察、参观学习,为其创造增进友谊、活跃身心、学习提高的机会,并以此作为对班主任的一种奖励。
其次需建立起一套科学公正的综合性班主任考核评价机制。考核评价机制犹如指挥棒,对班主任工作的开展具有极大的影响。评价标准要有先进性,符合新形势对班主任工作的要求;要有方向性,符合教育培养的总目标;要有灵活性,能够激发创新精神。实际中我们可采取:(1)定量与定性相结合进行考核评定。比如,评价一位班主任的工作,他组织的主题班会很出色,班会的水平是师生所公认的,但是,他在一个学期只搞这么一次主题班会,如果仅仅根据他的水平高而给予他很高的评价,这显然是不恰当的。但如果只追求主题班会的次数,忽略主题班会应达到的实效,也是不行的,因此,有了数量标准与质量标准才可能正确衡量一个班主任工作的优劣,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相辅相成,互为补充。(2)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相结合。静态评价是对班级已经达到的水平进行判断,能清楚地看到班主任工作达到了某种标准,却不易了解其今后发展的潜力,因为班主任工作的成效许多是长效性的,并非在短期内能立竿见影。动态评价是对班主任工作发展状态的评价,可把握其发展的潜力和发展趋势,有利于指导,但难以得出实效性的评价。在班主任工作评价中,既要看到班主任的现状便于横向比较,又要看班主任过去的情况便于纵向比较,这样才能做出全面而准确的评价。
“内因是决定成败的关键”。要使班主任工作真正得到解放,班主任自身要勇于更新教育观念,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方法和班级管理模式,才能从沉重的体力负担与心理负荷中解脱出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