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美国在华盛顿会议上的对华政策研究

美国在华盛顿会议上的对华政策研究

来源:爱go旅游网
2012年1月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Jan.,2012 第31卷第1期 Journ ̄of Luoyang Normal Universily Vo1.31 No.1 美国在华盛顿会议上的对华政策研究 邢欣欣 (吉林师范大学文学院,吉林四平136000) 摘要:巴黎和会上,美国为了实现其国联梦想,以“山东问题”为条件换取日本的支持,致使中美关系 迅速滑坡。华盛顿会议上,为了压制日本独占中国,美国采取了援华抑日的政策,中美关系升温。国家利益 是美国立场发生转变的根本原因,也是国际关系变化的决定因素。 关键词:华盛顿会议;山东问题;对华政策;国家利益 中图分类号:K71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970(2012)01—0079—03 收稿日期:2011—11—15 作者简介:邢欣欣(1982一),女,吉林洮南人,吉林师范大学教师,主要从事世界史国际关系史研究。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各帝国主义国家在 “主要任务是观察以及必要时出面调解纠纷以弥合 法国巴黎的凡尔赛宫召开了分赃大会——巴黎和 分歧”。 I』2 这种谈判方式不仅把会谈与会议紧密相 会。在会上,英、美、法等国不顾中国是战胜国的 连,也在很大程度上使中国避免了在会外直接交涉 事实,在日本的淫威之下妥协、屈服,尤其是美国 中可能遇到的威胁和逼迫,也避免了在会内谈判中 总统威尔逊,为了实现其国联梦想,竟抛弃中国人 处于孤军奋战的境地,保证了山东问题交涉的正常 民对他的信任,以中国山东问题为条件来换取日本 进行和初步解决。其次在铁路的赎回问题上,美国 的支持,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致使中美关 也不断向日本施压并多次出面调停,推动中日谈判 系“跌人低谷”。时隔两年之后,这场分赃大会又继 不断前进。为了达到让中国政府“借款赎路”的丑恶 续在美国的华盛顿召开,尽管两次大会的主旨大体 目的,日本曾避过英、美两国的干预,在北京与软 一致,但美国对华态度却发生了重大改变。目前, 弱的中国直接交涉。日本此举,遭到美、英两国强 很多学者都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华盛顿会议期间美国 烈反对。美国对此立即向日本政府施加压力,随后 对中国解决山东问题的态度,但对美国这一态度转 提出四种赎路方案,一是用债券赎路,二是借款赎 变原因的阐述却不够详尽、具体,而笔者认为这恰 路,三是现款赎路,四是用国库券赎路,“期限12 是研究这一时期中美关系缓和的重中之重,也是在 年,3年后得一次还清,还清前聘日人为车务长、 当今错综复杂的国际格局中,研究国际关系的重要 会计长”[21487。日本代表在第四种方案基础上修改 方面。因为只有追根溯源,了解、掌握了事物发展、 出新方案。最终,在英美两国的调解、安排之下, 变化的原因、实质,才能更好地了解事物本身,看 中、日两国达成协议,鲁案“解决”。 清事物的“庐山真面目”。本文拟从美国对华立场转 从巴黎和会到华盛顿会议,美国扮演了截然不 变的原因来探究华盛顿会议上的中美关系。 同的两个角色,从抛弃中国人民的情感转到支持中 国解决山东问题,原因何在呢? 一、美国对华立场的转变 在华盛顿会议召开之前,当中国参加此次会议 二、美国对华立场转变的原因 的全权代表顾维钧先生抵达纽约和华盛顿时,美国 (一)哈丁本人的直接原因 方面就给予了热诚的欢迎。在华盛顿会议召开期 哈丁是共和党分子,他坚决反对美国在巴黎和 间,对于中日如何解决“山东问题”,首先在谈判方 会上向日本妥协退让。在1920年总统大选前的演 式上,美国提出了“边缘会谈”,即“在海军裁军会 说中,哈丁就曾以此为突破口,对威尔逊进行攻 议之外,另行组织会谈”,“所达成的协议,应载人 击。他对和会解决“山东问题”的办法感到“颇为不 华府会议记录,作为会议所接受的记录的一部分”。 平”,并信誓旦旦地表示:一旦当选,必定“另组新 为了避免中日直接对话,“派观察员列席会谈”, 会”来重新解决o[2]223在当时反对威尔逊的民情如此 ・80・ 高涨的情况下,哈丁的承诺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和震 撼力,因此选民选择哈丁抛弃威尔逊是必然的。哈 丁当选后,首先要做的就是向民众兑现自己大选前 许下的诺言,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于是谋求有利 于中国的办法来解决山东问题就成了哈丁上台以后 以至华盛顿会议期间美国对华政策的主体方向。 (二)美国舆论的影响 巴黎和约关于山东条款的决定公布以后,美国 国内的舆论一片谴责声。芮恩施认为“山东问题的 决议造成了一个影响深远的错误”,“这个决议使人 们丧失了对国际联盟的一切信任,因为它把这样一 种丑恶行为作为它的重大决策”。_3 J2 美国参议员威 廉・博拉在一次演说中义正词严地指出山东问题是 “不道德、不公正的事件之一”,“它将使任何试图 支持的民族蒙羞和堕落”。_4 美国《华盛顿邮报》发 表文章,“主张勿存以互相协定管理中国为增进各 大强国邦交之任何观念”,各强国“协同动作之宗 旨,应为完全恢复中国主权,予以公道与安 全”。 2 J3印美国人民的正义感和他们对中国的同情心 是不能低估的。正是由于舆论的谴责和国会的强烈 反对,《凡尔赛条约》最终被参议院否决,山东条款 通过了保留案,威尔逊在1920年的大选中失败。面 对即将召开的华盛顿会议,前车之鉴,使美国不得 不顾及民众的呼声,慎重考虑对华态度和立场。就 连任此次华盛顿会议代表团团长的休士也感到: “山东问题及其他问题的解决能够决定他能否成功 地为远东带来和平,能否与日本达成广泛的和解, 能否让日本接受美国既定的在中国的竞争规 则。” 5 所以,在华盛顿会议期间,美国政府代表 团在中日之间几次调停,几次向日本施加压力,使 整个谈判朝着有利于(至少是表面上)中国的方向 发展。 (三)美国的国家利益是转变的根本原因 一战以来,日本利用英、美等大国忙于欧战无 暇东顾之机,相继攫取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特别 是占领了胶济铁路。因为“胶州为中国北部门户, 为自海至京最捷径路之关键,且胶济路与津浦相接 可以直达首都”,在国防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日本掌握了胶济铁路,就等于在地理位置方面对中 国已经占有了绝对优势。况且,顾维钧在巴黎和会 的“十人会”上讲话时也强调:“山东是具有重要战 略位置的沿海省份。日本获得在山东的经济权益, 只能为其实现建立东亚帝国、排斥西方国家利益的 计划大开方便之门。”日本在华的政治、经济优势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 地位严重违背了美国一贯的对华政策——“门户开 放”、“机会均等”。美国国务院远东司司长马慕瑞 认为:美国在一战后的首要任务就是恢复远东因日 本不断扩张而受到严重破坏的均势。一战后,列强 们齐聚巴黎,想通过巴黎和会来实现各自的政治目 的,但中国代表团最后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使得 此次会议没有收到预期的成功,远东和太平洋地区 的矛盾也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所以,此次召开华盛 顿会议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强迫日本把吞人口中 的“山东”吐出,实现亚太地区的利益均沾。美国远 东问题专家在华盛顿会议前夕也一致认为,“要实 现远东的和平和稳定,要在中国实现门户开放,就 一定要支持中国实现统一和独立”|6 J1拍。为此美国 在华盛顿会议期间制定了借华抑日的政策,就是要 站在中国的立场上,支持中国解决山东问题,以达 到压制日本的目的。其实,从当时的形势来看,仅 凭中国自身力量是很难解决“山东问题”的,中国政 府也希望在华盛顿会议上能够得到美国的支持和帮 助。 基于以上几点原因,在华盛顿会议上,美国重 新站在了中国的立场上,支持中国解决山东问题, 并在关键时刻,多次向日本施压,才使“鲁案”最终 得以解决。 三、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变化的决定因素 原本在巴黎和会上,中国的山东问题就应该成 为解决亚太地区问题的焦点,中国作为战胜国之 一,也对此次会议寄予了厚望,认为在美国的支持 下,在国际公平、正义的号召下,能够实现中国领 土、主权之完全。但威尔逊的国联梦想葬送了中国 人的希望,无情地体现出:在追逐各自的利益面前, 弱国仅仅是强者间为达到各自的政治目的所交换、 牺牲的一个砝码,完全没有领土、主权的尊重可 言。巴黎和会上美日两国的妥协与合作并未持续太 久,日本在亚太地区的角逐中逐渐占有重要地位的 事实已严重违背了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所以,在 华盛顿会议上,美国转而又采取了援华抑日的政 策,不仅仅在中日会谈方式上做出有利于中国的决 定,也在复杂的赎路问题上,在关键时刻,向日本 施压,最终推动中日两国向前迈出了一步。巴黎和 会上的合作,转身又变成冷眼相对。列强间的分分 合合,就是这样,无不以利益作为前提。 很多学者都认为美国在中日关于中国山东问题 的解决上发挥了积极作用,文章中不无肯定之意。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 ・81・ 的确,在中日会谈中,美国着实起到了一定的积极 今世界国际关系错综复杂,不会有永远的敌人,也 作用,但我们也要看清其积极背后的真正目的。当 不会有永远的朋友,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 日本提出接受国库券赎路的方案,但要求雇用日本 素。我们应坚持周恩来总理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 人为车务长,并分别雇用中日会计长各一人、其职 则,保持清醒的头脑,认清国际形势,在同他国保 权完全相同时,中国代表团对此表示疑虑,因为车 持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合作与交流的同时,时 务长不仅掌握着铁路的日常运行,还对货运进行管 刻保持高度的警惕性。 理,对贸易有很大影响。但美、英两国对此未置可 否,因为此次华盛顿会议的真正目的并非完全解决 [参考文献] “山东问题”,遏制日本独霸中国乃至亚太,实现 [1]顾维钧.顾维钧回忆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3. 美、英、日等国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利益均沾才 [2]近代史资料专刊.秘芨录存[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 是根本。此时,美、英两国的目的既已达到,所以 出版社.1984. 才会出现1月19日和22日,休士与贝尔福两次与 [3][美]芮恩施.一个美国外交官使华记[M].北京:商务 顾维钧、施肇基等会晤,极力劝说中国接受日本的 印书馆.1982. 新方案,并向中国施压事情的发生。他们不愿看到 [4]太平洋历史评论.第23卷,339—340;转引自华盛顿 会议上中国外交的教训[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由于中日的争执而影响整个华盛顿会议战略的实 1998,(3). 施,希望华盛顿会议成功。正如休±所强调:“山东 [5]Pugach.American Friendship for China and the Shantung 问题会谈虽然是在华府会议的‘边缘’举行,其实也 Question at the Washington Conference[J].The Joumal of 是会议的一部分,只有解决了山东问题,这个限制 Ameircan History,1977,64(1). 军备大会才能圆满结束。”¨]234 [6]达雅.银行家和外交家在中国1917—1925年,英美关 在华盛顿会议上,由于美国对华立场的转变, 系;转引自项立岭.中美关系史上的一次曲折[M].上 其赢得了广大中国人民的再次信任。但其友好表面 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 下的“庐山真面目”,也不得不引起人们的警惕。当 , [责任编辑伍纯初] A Preliminary Analysis of USA Policy to China at the Washington Conference X.ING Xin—xin (College ofArts,Jilin Normal Unive ̄i@,Siping 136000,China) Abstract:At the Paris Peace Conference,the United States took the Shandong issue as a condition that Japan would suppo ̄the aspiration about the League of Nations,it led to the deterioration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During Washington Conference,the United States took out the policy of aiding China and re— straining Japan,in order to suppress Japan monopolizing China,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began to relax.The national interests was the fundamental reasons that the United States’standpoint changed,at the same time,it is the determinant factor that cause the international relationships change. Key Words:the Washington Conference;Shandong issue;the policy to China;the national interests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