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情况报告
工作汇报,就是把某一时期已经做过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进行一次具体的总分析、总研究;也就是看看取得了哪些成绩,存在哪些缺点和不足,有什么经验、提高。以下是豆花问答网收录的一些范文,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帮助.
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突出问题整改情况
为认真抓好国务院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大检查反馈问题整改落实,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聚焦突出问题,深入查找问题根源,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举一反三抓好整改。一是改厕工作。2019年以来,根据《关于印发市农村“厕所革命”突出问题整改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结合实际制定了《关于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有关事项的紧急通知》,按照一户不漏原则,对2017年至2019年以来所有农户改厕工作进行了逐户逐项大排查,共排查71176户,发现问题1675户,通过建立问题、任务、标准、责任“四个清单”和问题整改工作台账,实行挂牌督办,销号管理,立行立改1675户。二是改水工作。需整改的乡镇政府驻地污水处理设施问题共14个,已完成8个,下剩6个目前已完成初步设计,招标手续正在办理中。需整改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共46个,截止3月底,41个污水处理
1
设施已完成整改,正在进行调试,准备验收销号,5个正在建设,预计9月底前完工。三是垃圾处理工作。自2018年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以来,严格按照“两分类、四处理”和“7个1”的生活垃圾分类收处和建设标准,在全县127个试点村民组和65个省市中心村开展了垃圾分类试点工作,严格把控垃圾分类收处作业流程,通过设置可回收垃圾兑换超市(暂存点)、可腐烂垃圾沤肥点,逐步完善垃圾分类收集、转运、处置体系,同时将逐步扩大垃圾末端“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处置覆盖面,继续推动农村垃圾整治工作。四是农药(农膜)包装废弃物处置工作。2019年累计回收废弃农药瓶(袋)1988万个、废旧农膜2.6吨,无害化处置20.28吨,兑现补助资金584.8万元。2020年,将健全完善废弃物回收处理体系且运行良好,回收网点实现乡镇全覆盖,废弃物回收处置率力争达80%以上。
二、年度工作任务推进情况
今年以来,受“新冠”疫情影响,各项工作比往年有不同程度滞后,下阶段将抢工期、补短板,继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大革命”“三大行动”,确保今年各项工作圆满完成。一是强力推进“三大革命”。今年将严格按照“先建机制后改厕”的模式以及工程化思路改造农村厕所,同时将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进一步强化问题整改,严格规范施工,严控改厕质量,力争把此项民生工程好事办好、实事办实,进一步提高群众满意度。2020年全县由农户自行申
2
报改厕15000户,截止目前为止已开工7986户,竣工5317户。继续推行“城乡环卫一体化”市场化保洁机制,在拟建、已建成的省市中心村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逐步扩大垃圾末端“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处置覆盖面,确保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和无害化处置率100%。加大全县农村污水处理力度,整合环巢湖项目资金加强兆河、白石天河、马槽河小流域治理,针对农村污水收集和处理难问题,在去年探索农户“三口水”收集的基础上优化方案,确保农村生活污水不流入河流造成污染。二是提升“三大行动”。继续强力推进村庄清洁行动,今年将按照三年行动方案目标完成下剩51个村整治任务,同时扩大整治面,向农村纵深发展,完成1500个左右村庄“五清一改”任务;在此基础上突出特色,重点打造200个左右“五化两改”村庄,提升整治水平。利用中央预算内投资2020年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提升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水平,确保规模养殖场设备设施率100%,粪污资源化利用率90%以上。继续推进“规划师下乡”活动,在完成村庄分级分类基础上,充分尊重群众建议,编制“管用、能用、好用”村庄规划,制定“五化两改”村庄“四图一表”,强化规划引领作用,年底前完成下剩51个村规划编制任务。三是夯实美丽乡村建设。2019年建设26个省市中心村,目前污水处理、道路建设等工程类项目基本结束,其他环境整治等提升工程正在补缺补差,6月底前将全面结束待省市验收。2020年建设17个省市中心
3
村,目前9个中心村已完成污水处理工程和设施,下剩中心村已编制工程量清单,适时挂网招标,力争年底前完成所有工程类项目。继续加大美丽乡村示范村和重点示范村创建力度,确保顺利完成2020年13个创建任务。
三、改厕管护一站两体系建设情况
17个镇(园区)已成立农村改厕管护服务站,具体负责厕具维修、协助清掏等日常管护工作。同时借鉴和学习周边地区成功的农村改厕后续管护经验,积极探索管护运行机制。同时要求各供货安装企业在各镇(园区)组建厕具维修服务站,将改厕后管道、水箱、蹲便器或坐便器纳入维护范围,目前3家供货企业分片区在6个镇建立厕具维修服务站。
下一步将继续健全“一站两体系”机制,确保农户改厕建一户、成一户、满意一户。一是完善技术路径。通过截污纳管、联户或单户收集处理方式,实现厕所粪污无害化处理或资源化利用。二是完善工作体系。以农户自行清掏为主,鼓励相邻农户互助清掏,发展“五小园”,就地就近资源化利用;对不具备农户自行清掏和互助清掏条件的,以村为单位建立台帐,村管护站对清掏服务兜底,定期组织清运。三是专业化运营管理。在财政补贴的基础上,坚持适当收费,市场化运作,不搞“大包大揽”,对贫困户等可以适当减免收费。以镇(台创园)为单位选择适宜数量的运营服务主体,从事农村户厕的维修管护和粪污清掏服务,拓展农村服务站点功能,及时受理和解决农户诉求;加强对运维管护主体的
4
考核奖惩。全面实现专业化管护运营管理,真正使改厕民生工程变成群众满意的民心工程。
四、污水处理设施长效管护情况
为强化污水处理监管和运维力度,针对集镇污水处理厂与配套管网,采用公开招标方式确定运维单位,实行市场化管养,由县住建局与各属地政府共同监管;针对农村污水处理站(含生态湿地等处理设施),积极探索采用市场化与成立专业运维公司管养相结合的方式,对辖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整体打包,引进技术适宜、信用良好的企业投资建设运营,根据招投标合同规定的污水处理量、处理标准,给予社会资本合理回报。同时正在谋划成立水务集团,成立后将全面接管全县污水处理设施的长效管护工作。
下一步,将认真贯彻本次会议精神,特别是郭强书记、民生副市长讲话精神,加大资金投入,强化工程管理,补齐“三农”短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让农民有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满意度,“干干净净迎小康”。
南京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调查报告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关系农村居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民生工程。南京市人民政府于2018年出台《南京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三年行动方案》,要求2018年—2020年,新建500个以上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宜居村,35个左右省级特色田园乡村。2020年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收官之年,
5
南京市将继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对此,南京市人民政府网站于2020年3月23日至2020年4月23日在全市范围内就“南京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一、调查结果 1、您的性别: A、男(57.3%) B、女(42.7%) 2、您的年龄: A、18-22岁(9.6%) B、23-35岁(50.3%) C、36-59岁(31.2%) D、60岁及以上(8.9%) 3、您的文化程度: A、小学及以下(11.5%) B、中专、初中(21.7%) C、大专、高中(19.7%) D、本科及以上(47.1%) 4、您的职业情况: A、在校大学生(5.7%) B、企业(34.4%)
C、学校、研究机构(18.5%) D、政府及事业单位(27.4%)
6
E、自主创业(6.4%) F、自由职业(7.6%) 5、您目前居住的地方是在: A、市区(44.6%) B、农村(36.3%) C、集镇(19.1%)
6、您认为目前南京市农村人居环境的污染情况如何 A、非常严重(13.4%) B、比较严重(22.9%) C、一般(36.3%) D、轻微污染(20.4%) E、没有污染(7.0%)
7、您认为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主要因素是(多选): A、生活污水(35.0%) B、生活垃圾(44.6%) C、工业污染(31.8%)
D、猪牛羊等畜禽粪便(24.8%) E、公厕脏臭差(33.1%)
F、农村道路狭窄、路况差(29.3%) G、村民乱搭乱建、乱堆乱放(27.4%)
8、您知道南京市开展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吗 A、知道(56.1%) B、不知道(43.9%)
7
9、据您所知,南京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主要包括哪些方面(多选):
A、垃圾分类处理(51.6%) B、污水治理(58.6%) C、厕所革命(49.0%) D、村容村貌提升(37.6%)
10、在您看来,南京市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以来,取得了哪些成果(多选):
A、生活垃圾及时处理,村庄环境不再脏乱差(33.1%) B、厕所环境有所改善,如厕更加干净、便捷、环保(38.9%) C、道路提档升级,村民出行更加便捷(42.7%) D、有序推进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治理,黑臭水体有所减少(32.5%)
E、乱搭乱建、乱堆乱放情况减少,公共空间整洁有序(31.2%)
F、村民卫生习惯明显改善,环保、健康意识增强(21.7%) G、规划栽种树木,美化农村环境(23.6%)
11、您最希望农村人居环境的哪些方面得到改善(多选): A、农村道路建设(32.5%) B、垃圾分类处理(43.3%) C、农村公厕改建(39.5%) D、公共空间环境整治(31.8%) E、污水治理(35.7%)
8
F、乡村整体规划(31.8%)
12、您认为当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存在哪些不足(多选): A、垃圾站、垃圾桶过少且分布不合理(24.8%) B、垃圾清运不及时,散发异味(39.5%)
C、农村道路建设推进缓慢,区域发展不平衡(33.8%) D、农村道路建设标准过低,路面狭窄、交通标志设置不足且损坏严重(30.6%)
E、公共空间环境无人清理,环境卫生差(28.7%) F、农村公厕改造提升进度相对较慢(24.2%) G、农村公厕改建缺乏配套措施,后续管理服务跟不上(27.4%)
H、污水处理不及时、进度慢、效果差(33.8%) I、村庄绿化稀疏、不美观(18.5%)
13、在您看来,就个人而言,目前南京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存在哪些问题(多选)
A、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薄弱、运维困难(31.2%) B、基层组织力不强,环境整治长效机制落实不到位(38.2%)
C、责任单位合力不够,工作机制不完善(34.4%) D、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规划不够全面,不能做到因地制宜(39.5%)
E、部分村民生活陋习依然存在,环保意识薄弱(41.4%) F、缺乏专门的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人才(30.6%)
9
14、在您看来,下列哪些举措有助于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多选):
A、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建立环境整治长效机制(40.8%) B、加大资金投入,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38.9%) C、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环境污染治理(44.6%) D、统筹兼顾,健全农村垃圾科学化处理体系(33.8%) E、建立奖惩机制,落实监督检查体系(42.0%) F、建立健全村规民约,提升村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自觉性、积极性(38.2%)
G、加强宣传,引导村民树立健康、卫生、科学的生活方式(36.3%)
15、就您的体验而言,您对南京市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方面做的工作满意吗
A、非常满意(10.8%) B、比较满意(36.9%) C、基本满意(28.7%) D、不太满意(19.1%) E、不满意(4.5%) 二、调查分析
本次调查参与人数157人,其中男性90人(57.3%),女性67人(42.7%)。接受教育情况:74人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占调查总数的47.1%,其余83人为大专、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调查总数的52.9%。年龄情况:18-22岁
10
15人(9.6%),23-35岁79人(50.3%),36-59岁49人(31.2%),60岁及以上14人(8.9%)。职业情况:在校大学生9人(5.7%),企业54人(34.4%),学校及研究机构29人(18.5%),政府及事业单位43人(27.4%),自主创业10人(6.4%),自由职业12人(7.6%)。
在参与调查的157人中,44.6%的人目前居住在市区,36.3%的人目前居住在农村,19.1%的人目前居住在集镇。就自身体验而言,36.3%的人认为目前南京市农村人居环境的污染情况非常严重或是比较严重,27.4%的人认为目前南京市农村人居环境的污染情况是轻微污染或是没有污染。他们认为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主要因素是生活垃圾(44.6%)、生活污水(35.0%)、公厕脏臭差(33.1%)和工业污染(31.8%)。
从调查结果来看,超过半数(56.1%)的人知道南京市开展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对于南京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主要内容,知晓率比较高的是污水治理(58.6%);
其次是垃圾分类处理(51.6%); 排名第三的是厕所革命(49.0%);
村容村貌提升的知晓率最低,占调查总数的37.6%。就参与调查者而言,南京市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以来,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果:道路提档升级,村民出行更加便捷(42.7%);
厕所环境有所改善,如厕更加干净、便捷、环保(38.9%); 生活垃圾及时处理,村庄环境不再脏乱差(33.1%); 有序推进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治理,黑臭水体有所减少
11
(32.5%);
乱搭乱建、乱堆乱放情况减少,公共空间整洁有序(31.2%)。
就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而言,参与调查者最希望得到改善的是垃圾分类处理,占比43.3%;
其次是农村公厕改建,占比39.5%;
排名第三的是污水治理,占比35.7%。在参与调查者看来,当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不足之处在于:垃圾清运不及时,散发异味(39.5%);
农村道路建设推进缓慢,区域发展不平衡(33.8%); 污水处理不及时、进度慢、效果差(33.8%); 农村道路建设标准过低,路面狭窄、交通标志设置不足且损坏严重(30.6%)等方面。与此同时,他们认为,目前南京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存在问题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部分村民生活陋习依然存在,环保意识薄弱(41.4%);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规划不够全面,不能做到因地制宜(39.5%);
基层组织力不强,环境整治长效机制落实不到位(38.2%);
责任单位合力不够,工作机制不完善(34.4%)。 对于如何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大多数人认为应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环境污染治理(44.6%);
建立奖惩机制,落实监督检查体系(42.0%);
12
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建立环境整治长效机制(40.8%); 加大资金投入,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38.9%); 建立健全村规民约,提升村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自觉性、积极性(38.2%)。对于目前南京市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满意度为76.4%,表示“非常满意”的人占10.8%。
三、建议与意见:
关于如何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参与调查者主要提出了以下建议与意见:
第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不断巩固提升环境整治成果,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实现常态化、长效化,打造美丽宜居乡村。
第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根据南京各个农村的实际情况,按照适度超前、综合配套、集约利用的原则,完善农村环境整治基础设施的建设,并且加大资金投入,保障农村环境整治基础设施的日常运行和维护。
第三,建立奖惩机制,做到奖罚分明,在充分调动村民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同时,进一步强化村民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不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共创干净、整洁、有序的乡村环境。
(非正式文本,仅供参考。若下载后打开异常,可用记事本打开)
1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