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以文化领跑
本报记者 丁伟跃 焦玉强 高剑艾
·文化建设投入百亿 ·擦亮十大文化名片 ·文化带动多方投资 ·改革激活文化细胞
如今,声名鹊起的大同,是因为它的文化张力:古老的城墙对比着现代化的高楼大厦,放大十倍的东方艺术宝库——云冈石窟文化产业园区带来了新的视觉和心灵震撼,十大城市名片——中国古都、煤海之都、佛国之都、军事之都、民族融合之都、雕塑之都、改革之都、边贸之都、龙壁之都、魏碑之都附着的文化符号,让整个城市闪耀着文化之光„„这是大同市三年时间,文化名城建设投入百亿元产出的果实。
春潮涌动处,持续推进的文化体制改革,促进了文化事业的大繁荣大发展。大同市委市政府在建设文化名城的发展战略中,依托优质文化资源,全力打好文化牌,着力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由落户大同影视文化产业园区的山西中视丰德影视版权有限公司等联合制作的电视剧《下海》刚刚结束在央视综合频道晚间黄金档的热播,这是大同市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文化生产力强劲释放的一个“信号”。
以世界眼光打造特色文化
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化文化的繁荣兴盛。这就告诉我们,只有“中华文化”才能为我们嬴得世界地位。
除了煤,大同还有什么?1982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名录里,大同赫然排在第三位。然而,如此重要的文化定位却在煤炭景气的岁月里,被“煤都”和“电都”的名份所“掩映”,其价值无从体现。做为经济结构单一的大同,随着煤炭产业的日益低落,城市生机同样低落。肩负着大同崛起使命的市委市政府在确立“转型发展、绿色崛起”,从“煤都”跨越到“文化之都”的决策下,从2008年起,以战略的眼光把大同放在全球视野中打量,认定让世界认可的大同必定是它做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价值,也只有这样的价值凸现才能吸引世界500强企业走进大同,推动大同转型跨越发展。 打文化牌,无疑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从世界发展的经验看,历史文化名城的拉动作用有三大优势:一是拉动指数高,二是成本低(尤其是环境成本),三是持续性强。尽管大同市领导班子深知,文化的拉动不会立竿见影,但他们还是坚定地走上了文化复兴之路,且一走即义无反顾,一走即惊世骇俗。
他们以“一轴双城、分开发展;古今兼顾,新旧两利”的规划手笔,对3.28平方公里的古城进行整体保护,城墙完整修复,城墙内所有现代建筑全部拆除,古城内恢复明朝时的建筑。东城墙外,一条南北延伸10公里的大道以“轴”作界,把大同分为东西两城,一边
是古老气韵,一边是现代风采,两相碰撞,突显文化张力。如今,无论从东城门,还是南城门步入古城,修复后的善化寺、华严寺、文庙、关帝庙、君帝庙、法华寺、纯阳宫、清真寺以及清雅的四合院民居,都以它们独特的文化符号冲击视觉。这是因为,大同在修复所有古建筑时都遵循着“原形制、原工艺、原材料、原结构”的原则;投资17亿元,由云冈石窟放大十倍的云冈文化产业园区之所以震撼人心,是因为放大后的每一处的建筑、每一处的雕刻都蕴涵着石窟原有的文化符号。
三年多来,名城保护复兴工程总投资30亿元,文物保护单位的管理范围由997亩修复扩建到4654亩,绿化面积由原来的4000平方米增加到现在的113万平方米,是原来的280倍。
文化是要尊重个性和审美性的,所以它才可以留下历史的光辉。为此,大同所有规划选用世界一流的设计师来做,矗立在新城内的现代标志性建筑图书馆,美术馆、大剧院、体育中心均出自世界一设计师之手,并且在不同国家择取,意在形成新的文化碰撞张力。 国庆节期间到中国旅行的美国阿肯色州的爱德华先生,在看到几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后,最后来到大同,他说:“大同的云冈石窟、华严寺、城墙等都让他震撼。他说这才是中国文化固有的东西。”
聚文化能量带动转型发展
任何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发展,都与其经济社会等背景条件紧密相关。
尽管文化带动呈后发之势,但对大同这样一个煤炭优势骤然不再的城市,新的产业的形成势不我待,为此,大同市以只争朝夕精神在行动着:三年来,100多条新扩和新修道路把大同城市拓展数倍,新修南环桥、兴云桥、平城桥、北都桥,加上原有的迎宾桥,5座形状各异的文化特色桥把东城和西城有机的衔接在一起,一座座现代化的住宅承载着百姓的住房梦想拔地而起„„大同速度营造的文化冲击力带来中国各行各业的翘楚:交通银行、民生银行、中信银行等金融机构落户大同,红星美凯龙、居然之家、奥特莱斯等家居品牌驻进大同,华北最大的汽车广场,华北最大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开在大同„„
文化“硬实力”带来繁荣,文化“软实力”的影响更能持久。为放大历史文化名城辐射力量,大同市充分挖掘其历史文化禀赋,他们邀请国内外有关专家对大同进行全方位的文化会诊和文化研讨,对大同文化价值进行评估。首先被认定的就是大同具备中国历史上所有雕塑繁荣时的精品,被国家确定为中国雕塑之都;在经过中国古都学会专家们深入研讨和实地考察,大同又被定位中国大古都„„加上煤海之都、佛国之都、军事之都、民族融合之都、改革之都、边贸之都、龙壁之都、魏碑之都,这“十大城市名片”已在中国历史文化领域占据一定的地位,厚重了大同城市文化!
2010年和2011年举办的中国(大同)云冈文化艺术节以文化主题突出为特点,分别使得第八届中国民间文化艺术节花开大同、国际雕塑双年展走入大同,文化真正在节庆中唱了主角。三年来,文化盛
事持续不断,吸引天下文化名流齐聚集大同,吸引游客吃住大同。云冈石窟的门票收入比过去增长一倍多,加上整个文化产业园区的旅游产品收入餐饮收入等就是好几倍。今年国庆节大同旅游总收入达5亿多元,同比增长32.89%,创下了大同市同期旅游收入新高。大同市以历史文化名城为龙头,以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国家风景名胜区恒山为两翼的“一主两翼”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步子越走越快,其收入年年翻倍。
浓厚的文化气象,优雅的城市韵味,美丽的园林景色,高格调的机械、医药、新能源等六大工业园区彰显着大同独特的文化特色,在成为旅游目的地的同时,更吸引了企业家的眼球:富士康的董事长被大同不断浓厚的文化特色城所打动,把总投资900亿的项目落在大同,首期与保利协鑫总投资371亿元的光伏产业项目今年9月份已开工建设;北京新发广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董事长本来打算来大同考察完再考虑投资,但当他在云冈石窟考察时,被哪里浓郁的文化气息所震动,他说,这和我梦里看到的景象一样,当天晚上,他就签定了投资协议„„最让大同人自豪的是在国内众多城市的激烈竞争中,由中国国家能源局、美国能源部联合主办的2013年中国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大同嬴得承办权,为大同市创建新能源示范城市奠定了基础。“十二五”期间,大同市将形成10万吨多晶硅,3吉瓦太阳能组件,规划3吉瓦到6吉瓦太阳能电厂,从而形成从多晶硅到铸锭、到拉棒、到切片、到太阳能电厂的完整产业链。
据不完全统计,三年来,世界五百强走入大同的企业每年都在十家以上,有的落地生根,还有一些达成了意向。外籍人士来同人数今年创历史新高。今年上半年,有8家外企落户大同,总投资4.2亿美元,同比增长299%。目前,同煤集团总投资274亿元的光伏产业项目已完成规划选址;总投资65亿元、65万千瓦风力发电项目年底可投入营运30万千瓦;中国重汽大同齿轮有限公司总投资12亿元的整体搬迁改造升级项目首期建设已完成;总投资13.6亿元的陕汽大同新能源专用车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41.5亿元的与中国国药集团合资的山西威奇达等6家制药企业搬迁项目已有2家投入生产运营;中国化工“双百亿”新材料基地建设项目奠基开工;投资5.1亿元的山西晋投玄武岩开发有限公司年产5万吨玄武岩连续纤维及后制品项目一期工程开工建设。这些被大同文化名城吸引的大企业大集团这一大批项目的开工奠基和投产运营,不仅极大地推进了大同市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更对全市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据统计,今年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完成现价总产值667.37亿元,同比增长32.3%;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完成现价总产值667.37亿元,同比增长32.3%;完成工业增加值249.12亿元,同比增长18%。
“走转型路,打文化牌,创特色城”的大同正在奔着“文化名城、旅游名都、生态名邑、经济强市”的建设目标全力推进。
激活文化使人民尽享福祉
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文化强国要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所以说一个文化强市最终要使人民群众尽享文化福祉。
文化要有承载地,大同市的城市建设在以放大中国文化符号让世人注目的同时,同样在古城和新城的每一个空间都留出了群众文化发展空间,像古城内新修的华严广场,成为群众休闲文化生存的空间,关帝庙前新修复的古老戏台,成为广大戏迷的乐园,从今年5月关帝庙修复至今已演出60多场„„为广大拆迁安置户新盖的小区,除了必须配备学校幼儿园等,都有社区文化活动场所。像新区现在占地680多平方米的文瀛湖,以小岛点缀,以森林环抱,被立体园林文化浸染,不光吸引白天鹅从春住到秋,更吸引上千市民每天在此怡情流连„„湖边正在兴建的图书馆、美术馆、大剧院、体育中心带着世界文化符号呈现,就是要引导群众视野到达世界文明文化之端。据不完全统计,大同市保护古城文化投入及群众文化设施投入三年来在百亿元以上。
每一个文化人是一个文化细胞,每一个文化单位是一个主体文化细胞。2009年12月24日,为启动文化新引擎,扎实推进改革,同一天里进行三家挂牌仪式,原市文化局、市广播电视局、市新闻出版局三局合并;大同报社更名为大同日报社,由大同日报社出资成立大同日报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报社经营业务整体转制,实现市场化动作 ;大同人民广播电台、大同电视台、大同数字电视有限公司组建了大同广播电视台。
改革释放出空前活力。大同日报、大同晚报双双跨入“全省一级报纸”行列,广告收入持续上升,发行量连续增长;大同报业文化产业园暨大同市印刷园区已列为全省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和全市十大重点工程,目前总投资5600万元的一期工程已基本建成并投入运行。2010年1月,大同日报社被山西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领导组授予“全省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单位”称号。承担国家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任务的市耍孩儿剧团和北路梆子剧团,分别成立剧种传承中心,下设演出团体。耍孩儿剧团去年上半年演出60场,今年上半年演出150多场;北路梆子剧团去年上半年演出90多场,今年的演出日程已排到年底。为了配合云冈文化旅游节,去年大同市歌舞团出品的民俗歌舞剧《想亲亲》被大同市民誉为是文化产品的杰作百看不厌。从10月28日起历时半个月,由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大同日报社、大同广播电视台联合筹资20万元组织市直文艺戏曲专业团体到偏远乡村去送戏下乡„„
大同在激发城市文化活力的过程中,让所有的文化人活跃起来:古城保护激进者,平城研究的翘楚者,石窟学说的学者们„„他们不断地在推出新作品、新创意。2009年,大同市首部胶片电影《梦回云冈》开拍,2010年,首部本土电影《塞上有家》开拍。2011年3月,大同市成立影视文化产业园区,并将大同古城整体作为“魏都影视基地”。 2011年7月,中日影视文化产业园动漫创作基地揭牌,将在影视、出版、文化艺术、动漫、游戏五个领域促进中日企业的产业化快速发展;占地5000亩的大同市影视文化产业园区从产业划分
上分为:影视文化产业园、出版产业园、文化艺术产业园、文化教育产业园。文化创意为大同这个老工业基地带来新的文化元素,他们在加大开发煤炭工业文化、机械工业文化旅游等产品的同时,利用废弃的煤气化工业厂房打造“煤气公司创意文化产业园区”,这个计划投资1.7亿元的园区,将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厂区包括厂房、设备在内的元素。最终通过设计效果的展现,给曾经喧嚣的工业遗址注入文化的灵魂。
大同城市的特色文化,精神了广大人民;文化细胞的激活,拉近了与人民的距离;持续不断的文化盛事,让人民感受到文化的力量;在文化建设的参与中,提升了人民的人文素养。 文化兴起了大同!文化领跑着大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