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 课题 建立分类考评体系,激发师资队伍活力① ——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分类考评探析 付超,高雯宇,雷文静 西安710077) (西安航空学院。陕西[摘 要] 随着驱动创新背景下高等教育结构的调整,应用型高校的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探索教师队伍分类考核 管理、科学构建评价体系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完善教师考核评价体系,以推动高校师资 队伍多元化、可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 应用型高校;教师分类考核评价;师资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 G47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603(2018)16—0035—01 近年来针对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由于学校刚从高等专科提 升为本科教育,师资水平还远远达不到学校发展的要求,主要表 现为教师的学历职称结构偏低、学科基础比较薄弱、整体科研实 力不强、实践经验匮乏等。通过建立有效的教师评价机制,充分调 动教师的积极性,全面提高学校的教学、科研能力和管理水平,促 进学校师资队伍发展,是我们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一条有效 途径。 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考核评价现状 (一)教师分类不够明晰,专长特色发挥不足 许多高校对教师没有明确的分类,考核评价局限在同一个框 架之下,往往从教学、发表论文、科研项目、获奖等方面进行考核, 一、这样一来,用同一把尺子来衡量所有教师,势必会产生评价的片 面性;另一方面,在高校发展过程中,不同的教师、不同类型的岗 位发挥着不同的作用,而教师分类不明也使评价标准往往有利于 其中一部分教师,这导致了评价的失衡,进而影响了另一部分教 师的积极性。 (二)考核指标相对单一,评价内容不够全面 在对教师的考评中,过于依赖教学及科研的量化指标,忽视 了师德师风表现、教学质量、社会服务、协同创新、成果转化以及 教师专业发展等内容,造成考核结果不能全面、综合、科学地评价 教师,容易导致教师片面应对指标任务,形成功利思想_1_。 (三)考评结果没有得到充分运用 部分高校通常将教师的考评结果只与绩效工资挂钩,而没有 更加合理地运用考评结果。在充分尊重和切实保障教师主体地位 的前提下,应将考核评价结果作为职称(职务)评定、评优评先、继 续培养、岗位聘任等的重要依据,充分发挥考核评价的鉴定、指 导、激励、教育等综合功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创新性和主观能动性。 二、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 (一)科学设置教师岗位分类管理体系 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围绕学校的发展定位及学科建 设要求,应对教师岗位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每类岗位所承担的 岗位职责应与学校发展的总体规划与定位相一致,结合学校的特 点,在调查、分析、设计和岗位评价的基础上,以岗位工作的内容 和特征为依据,对全部教师岗位进行分类。 (二)师德师风作为考核第一要素 师德师风建设是高校软实力建设的一部分,更是重要的组成 部分。通过学生、学科组对教师等全面考察,教师在教育教学、学 术研究过程中教书育人、爱岗敬业、为人师表、诚实有信的精神、 形象是否外化于行。通过把教师职业道德作为教师考核评价的重 要组成部分,以此克服功利主义、形式主义所带来的消极影响。把 师德师风建设融人教学育人、科学研究的过程中,不论是课堂上、 课堂下言传身教,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大学教师的风范、涵养,让内 化于心的师德激励、感化大学生。 (三)确保教学中心地位 应用型本科院校突出教学、强调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 生专业基础知识与实操能力,就要求教师考核评价体系构建以教 学为中心,突出教师对学生的课堂教学指导、课程改革、课程设计 与创新。考核评价体系只有紧紧以教学为中心,才能实现教师队 伍发展建设的内在意义。在严格教育教学工作量考核的基础上, 加强教学质量评价,度考评教学规范、教行、课堂教学效 果等教学工作实绩;强化课堂教学纪律考核,严格高校课堂教学 纪律,坚持正确的育人导向,加大对教师课堂教学活动、教学实践 环节等的督导力度。 (四)科研成果转化创新 科研考核应对接人才培养需求,完善科研评价导向。鼓励引 导教师主动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探索建 立“代表性成果”评价机制,扭转重数量轻质量的科研评价倾向, 鼓励潜心研究、长期积累,遏制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针对不同 类型、层次教师,按照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不同学科领 域,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等不同研究类型,建立科学合理的分类 评价标准。 (五)应进一步加强社会服务 教师科学研究需要与社会的发展、市场的需求相对应,特别 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更应该把“产、学、研”相结合。科研成果不断转 化成服务社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服务社会发展,转 化科研成果是教师科学研究学术价值的外在体现,也是考核教师 科研成果投入社会服务中的重要价值指标。 参考文献: [1]陆慧,张瑜.高校教师考核评价现状调查与问题分析[J]. 中国电力教育,2013(28):184—186. [2]唐景莉,刘志敏.高校转型:重构高教核心价值:访国家教 育咨询委员、中山大学原校长黄达人[J].中国高等教育,2015 (7):24—34. [3]翟娜.高校教师分类管理中相关问题与思考[J].中国高校 师资研究,2012(1):32—35. ①本文系2017年陕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应用型高校教师分类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17BY104)的研 究成果;2017年西安航空学院高等教育研究项目“应用型高校教师分类评价体系的研究”(项目编号:2017GJ1007)的阶段性研究 成果。 一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