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阿拉善盟交通现代物流发展规划纲要

阿拉善盟交通现代物流发展规划纲要

来源:爱go旅游网


阿拉善盟交通现代物流发展规划纲要

(征求意见稿)

一、概 述

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对于实施阿盟“转移发展战略”,加大生态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牧产业化的进程,实现资源合理配置,拓展新的经济增长空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科学规划,引导物流业和谐发展,有利于整合物流资源,全面提升地区的辐射力和竞争力;有利于发展循环经济,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有利于扩大社会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加快阿拉善盟现代物流业发展进程,实现物流社会化、信息化、高效化运营,完善城市功能,优化发展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根据《阿拉善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特制定《阿拉善盟交通现代物流规划纲要》。

本规划按照:支撑元素(公路)—功能设施(公路货运站)—物流专业设施(物流园区)分层次对交通业物流基础设施进行规划,目的在于最大程度达到公路、货运站、物流园区的紧密衔接。规划范围是整个阿拉善盟,重点是1区1镇1个口岸,辐射7个节点,即重点建设阿拉善经济开发区综合型物流园区、巴彦浩特镇城市配送型物流中心、策克口岸经济贸易服务区国际货运枢纽型物流基地,辐射带动额肯呼都格、达来库布、乌力吉、吉兰太、嘉尔格勒赛汉、呼鲁斯太、腾格里7个节点的公路、运输场站及信息平台建设。

规划分为两个时期,近期(2007年—2010年),建成阿拉善经济开发区物流园区,初步

形成物流运作、商贸交易相结合的一体化物流模式,引导巴彦浩特镇物流中心、策克口岸物流基地两个物流园区有序发展,初具规模;中远期(2011年—2020年)。完善阿拉善经济开发区物流园区服务功能,使之成为我国西部地区集现代物流中转、仓储、分拨、商品交易、展示、电子商务、配送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多功能的较具现代化水准的现代区域物流园区,巴彦浩特镇物流中心、策克口岸物流基地初步建成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四流合一”的地区物流中心,7个节点的公路、运输场站及信息平台基本完善。

二、阿拉善盟交通现代物流业发展战略目标

(一)发展现状

阿拉善盟地处内蒙古自治区最西端,宽831公里,长598,总面积27万平方公里,占自治区总面积的22。8%,辖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额济纳旗三个旗.

近年来,随着全盟经济社会的快速增长,交通物流基础设施条件逐步改善,特别是以公路为主、铁路为辅,辐射全盟及周边地区的交通网络已初具规模,交通运输技术装备水平显著提高,综合运输能力不断增强,为现代物流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阿拉善盟现有三级汽车货运站2个,货运交易市场2个,1区1镇1个口岸的物流业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发展层次低、信息化水平低,总体规模小,辐射带动力弱。二低一小一弱,成为制约物流业快速发展的瓶颈。社会物流量的不断扩大,政府部门的政策引导以及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已促使传统运输业向现代物流服务方式转变。

(二)需求分析

1、地缘优势 阿拉善盟地处我国西部开发的中间地带,衔接三北,西与甘肃酒泉、张掖、武威市相连,东南隔贺兰山与宁夏青铜峡、吴忠、银川、石嘴山相望,东北与巴彦淖尔、乌海市相邻,北与蒙古国交界。我国东风航天发射基地位于额济纳旗境内。已开放的策克口岸、待开放的乌力吉口岸是蒙古国丰富矿产资源输入的重要通道。规划建设的物流基地区位优势明显,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战略地位。

2、交通优势 十五期末,阿拉善盟公路技术等级、通行能力明显提高.全盟公路总里程达到5340 公里,其中黑色公路2345公里。公路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1.97公里。以“两横两纵十二出口\"为主框架的公路建设总体布局已大部完成.规划建设的临哈高速沿古丝绸之路西接欧亚大陆桥,东衔环渤海湾经济区,是贯通三北的最捷通道。嘉峪关至策克口岸运煤专用铁路已全线铺通,并运行;临策铁路正在建设中,预计2008年竣工投入使用.嘉策铁路、临策铁路与规划建设中的乌兰巴托至策克口岸铁路相接,将形成连接东西的最便捷的欧亚大陆通道,这对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展阿盟物流业创造良好的环境。

优越的地理位置及便利的交通网络决定了阿拉善盟具有发展现代物流业、建设内蒙古西部区域物流中心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

3、资源优势 阿拉善盟矿产资源丰富。目前已发现的矿种有86种,产地416处,现已探明储量54种,已开发利用40种。主要有铁、金、镍、石油、芒硝、石膏、莹石、花岗岩、大理石、白云岩、冰洲石、石墨、宝石,湖盐1.62亿吨,煤炭13.9亿吨,其中无

烟煤、湖盐、花岗石、冰洲石储量居全区首位,具有明显的资源优势,特别是毗邻的蒙古国境内矿产资源丰富极具开发潜力。

矿产资源及工业产品的对外输送占阿拉善盟物流总量相当大的比重。随着阿拉善盟矿产和工业产品的继续开发,对物流的需求更加强烈,这种需求将给阿拉善盟物流业带来强大的拉动力。

4、经济发展优势 阿拉善盟经济快速增长、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为现代物流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6年,全盟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60318万元,同比增长22。8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41371万元,同比增长34%.2006年三次产业结构从2005年的7:58:35调整为5:65:30,工业对财政的贡献率达73。96%,工业经济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增强。以湖盐及盐化工、煤炭及煤化工、金属矿开采的工业为主的新型工业格局基本形成,产品集群、产业集团已具雏形。2006年阿盟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6818万美元,同比增长91.2%,其中出口额达2565万美元,增长20.5%,进口额达4253万美元,增长196%。进出口额占GDP的比重由2005年的4.5%增长到6。7%,显示出我盟经济外向度持续提高,对外开放步伐明显加快。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为阿拉善盟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需求基础.

2006年全盟货运总量1166.7万吨,货运周转量为208502万吨公里,例表是2004年以来阿拉善盟的货运量情况。从表中可以看出,阿拉善盟的货物运输量和周转量增长迅速,2006年分别比2005年增长30.5%和92。2%。

例表:

阿拉善盟2004-2006年货运量及货运周转量情况表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运量

(万吨)

周转量

(万吨)

运量

(万吨)

周转量

(万吨公里)

运量

(万吨)

周转量

(万吨公里)

830

67310

894

108450

1166.7

208502

阿拉善盟近年货物运输量及周转量等数据的发展趋势表明,物流量处于持续增长之中,物流业的发展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5、制约因素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还不能满足现代物流业发展需求;物流业管理粗放,信息平台建设滞后,物流企业服务内容、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缺乏统一规划、缺乏专业物流人才,落后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手段与高效运用网络信息和电子技术的现代物流企业管理要求不相适应.

(三)阿拉善盟物流发展战略目标

1、战略定位 阿拉善盟发展交通现代物流业的战略定位是:围绕1区1镇1个口岸,辐射7个物流结点形成物流带;建成阿拉善经济开发区综合型物流园区、巴彦浩特镇城市配送型物流中心、策克经济贸易服务区国际货运枢纽型物流基地,额肯呼都格、达来库布、乌力吉、吉兰太、嘉尔格勒赛汉、呼鲁斯太、腾格里7个节点的公路、运输场站及信息平台,力争把阿拉善盟建设成一个面向蒙古国、辐射中国西部的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发展思路是围绕工业园区、口岸、商品集散地规划建设大型物流园区,建设标准是以企业为投资主体,以信息化平台为支撑,以运输服务为主业、适当扩充其他服务业,在政府的支持下,建设具有一定空间、一定规模的物流体系。

2、指导思想 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先进技术为支撑、优质服务为宗旨,以培育物流市场为切入点,通过营造现代物流发展政策环境,整合物流资源,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构筑多种形式的物流服务体系,努力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服务质量和效率,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我盟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

供相应的物流服务.

3、发展原则 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目的,充分利用现有优势,整合已有资源,坚持规划引导、政策扶持、企业自主、适度超前、重点推进、循序渐进、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建立高效的交通物流组织体系和流通体系,推动全盟物流业快速健康发展.

4、总体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交通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为核心,以交通物流信息建设为支撑,构筑以综合交通体系为主的物流运输平台、网络技术为先导的物流信息平台、规模仓储和智能化管理为主的物流储存配送平台,建立快捷、高效、方便、经济、合理的现代物流服务网络体系,提高物流的社会化、专业化和现代化水平,积极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大型物流企业,促进物流产业较快发展,使阿盟成为西部地区极具影响力的物流中心。

5、具体目标及任务

(1)近期,起步阶段(2007年-——2010年)

以1区1镇1个口岸7个节点沿线的资源带、口岸园区、经济园区为基础,依托良好的区位优势、工业优势和便利的交通优势为物流龙头,以强化物流结点、资源功能和集散功能为主,建设完成1个位于核心交通枢纽处的大型综合物流园区-—阿拉善经济开发区综合性物流园区, 1个城市物流中心——巴彦浩特镇城市配送型物流中心,1个口岸物流基地—-策克经济贸易服务区国际货运枢纽型物流基地,初步构筑阿拉善盟物流节点体系建设。

其中2007年具体目标为:

①制订出较为健全完善的阿拉善盟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政策体系主干框架,形成有利于物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为尽快建成现代综合物流体系打下良好的基础.

②完善阿拉善盟综合物流通道体系建设,使各物流节点之间能有机联接,形成连边达海,辐射呼、包、银、鄂资源基地的物流网络。加强公路和铁路的无缝式衔接,完善物流主干道建设,修建资源货物运输专用通道、各物流中心之间、工业园区之间的快速通道。

③重点发展资源物流、工业物流,继续扩大商业物流,建设大型批发贸易市场,将阿拉善盟物流业发展的重点集中在煤炭、煤化工、原盐、盐化工、建材、特色钢、天然气化工、商业批发、交通运输等几个行业领域。

④整合物流基础设施设备,整合物流信息资源,引进和培育大型物流企业,提高阿拉善盟物流产业的集中度。尤其重视扶持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争取形成1个辐射全国的大型综合性第三方物流企业。

⑤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公共信息平台、企业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应用效率,实现物流各环节的有效控制、全程管理,达到资源共享、信息共用。同时,加快电子商务和网上交易与支付系统及相关的物流配送系统建设。

(2)中远期,完善阶段(2011—--—2020年)

逐步完善交通物流基础设施和信息平台的建设,建立完善的交通物流发展的政策体系,

使交通物流经营网络得到极大的拓展,最终达到交通物流产业良性循环,真正成为全盟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

三、阿拉善盟交通物流业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一)公路

1、近期(2007年—-2010年)发展目标

立足阿盟的区位特点,围绕主线,辐射全盟;突出重点,内接外连,建管并举,保障畅通;建成“两横两纵十二出口”的公路交通主骨架网络;以提高公路等级、增强通达能力、改善城乡交通条件、方便群众生产生活为目的,盟府的主要出口公路建成高速或一级公路,盟至旗、旗出口公路基本建成二级公路,旗至苏木、镇建成黑色路面公路,嘎查、村基本实现通公路,其中50%以上的村、嘎查通沥青路或水泥路。形成沟通内外、高效集散的公路交通网络,以交通的跨越式发展推动全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为全盟“转移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构建和谐阿拉善提供交通保障。

“十一五”期间,全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将达到80亿元;新改建公路2159公里,公路总里程达到5640公里,公路网密度达到2.1公里/百平方公里;新增高速(或高速一幅)、一级公路里程224公里,一级以上公路里程达到280公里,占到总里程的5%;新改建二级公路里程140公里,二级公路达到200公里,占到总里程的4%;建成7个二级以上客货运站和物流中心,所有苏木镇建成农村客运站。

“两横”:一横是东起我盟与巴彦淖尔市交界处,途经图克木、乌力吉、苏宏图、达来库布、赛汉桃来、石板井、三道明水,与新疆哈密市相连,形成横跨“三北”地区的最捷大通道.另一横是东起乌斯太,途经宗别立、张家房、查哈尔滩、苏海图、雅布赖、额肯呼都格,西至甘肃张掖连接312国道,形成东起呼伦贝尔市阿荣旗,西至我盟阿拉善右旗的东西大通道。

“两纵\":一纵是北起策克口岸,途经达来库布、东风航天城、十四号基地、额肯呼都格、周家井,南至甘肃金昌市,与西安--兰州的国道主干线连网,形成联边达内的南北通道。另一纵是北起银根,途经苏宏图、乌力吉、巴彦诺日公、巴彦浩特、长流水,至宁夏银川市,与青岛—-银川的国道主干线连网,形成联疆达海的南北通道。

“十二出口”:连通与巴彦淖尔、乌海、石嘴山、银川、吴忠、中卫、武威、金昌、张掖、酒泉、哈密等十一个周边城市和我区第三大陆路口岸策克的出口公路。

2、中远期发展(2011年—-2020年)目标

到2020年全盟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广开资金渠道,争取政策倾斜,加强宏观调控,加大投入力度,逐步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综合公路运输体系。全盟公路总里程达到13000公里,公路网密度达到4。8公里/百平方公里;公路的技术标准和路面质量将大幅度提高.其中:高速公路达到2000公里,占到总里程的15.4%;一级公路达到2000公里,占到总里程的15.4%;二级公路达到5000公里,占到总里程的38.5%;高级、次高级路面达到10000公里,占到总里程的77%.全盟所有的苏木、镇和90%的行政村通油路。

公路运输实现人便于行、货畅其流。到2020年营运客车中大中型客车占营运客车的比重达到23%,优化车型结构;公路客运量、旅客周转量达到703万人和69946万人公里,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达到1786万吨和155439万吨公里。

到2020年全盟“两横两纵十二出口”公路布局规划和公路主枢纽系统比较完善,构筑起以高速、—、二级公路为主体的公路运输主骨架,建立起与周边快速直达公路运输系统及相应集散运输服务网络。干线公路建设和技术改造取得突破性进展,干线公路网的整体服务水平有较大幅度提高;县乡公路的通达深度将延伸到所有苏木、镇和行政村.建成与国民经济发展、生产力布局、城镇发展格局相适应,与铁路、民航运输相协调,以高速、一、二级公路为主的公路主干网系统.使我盟公路交通运输的总体能力、服务质量、市场化进程等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

(二)货运站场建设

公路货运站既是公路货运的载体,又是货物运输网络的支点和行业管理的源头。“十一五\"期间,阿盟将进一步完善公路货运站场建设,完成阿拉善盟吉兰太货运站、阿拉善盟巴彦浩特物流中心货运站二个2级货运站场建设,中远期在阿拉善经济开发区、策克口岸建设一级货运场站,资源富集区、人口聚集区的7个节点都建成等级以上货运站场。

(三)铁路

“十一五\"期间全盟铁路建设计划投资110。78亿元,其中:国家铁路Ⅰ级729公里,投资45.78亿元;地方铁路Ⅰ级747.5公里,投资60.5亿元,铁路改造130公里,投资

4.5亿元.

(四)机场建设

“十一五\"期间全盟机场建设计划投资6.1亿元,其中:新建巴彦浩特本期3c级支线机场,投资2.7亿元;新建额肯呼都格4d级支线机场,投资1。6亿元;新建达来呼布4d支线机场,投资1.8亿元。

四、阿拉善盟交通物流园区建设规划

受区位和交通基础设施条件的影响,阿拉善盟交通现代物流规划重点建设1区1镇1个口岸,衍射7个节点。即:建设阿拉善经济开发区综合型物流园区、巴彦浩特镇城市配送型物流中心、策克经济贸易服务区国际货运枢纽型物流基地。

(一)阿拉善经济开发区综合物流园区发展规划

内蒙古阿拉善经济开发区位于阿拉善盟阿左旗乌斯太镇境内,是内蒙古自治区20个省级重点开发区之一。开发区东临黄河,西倚贺兰山,南接宁夏石嘴山市,北连乌海市,地处中国西部“呼一包一银一兰”经济带和鄂尔多斯一乌海一阿拉善“小金三角”的交汇点,是蒙西重化工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园区交通便利,丹拉高速公路、包兰铁路、110国道、乌石高速公路、乌吉铁路五路交汇,距银川机场150公里,距乌海机场50公里,均可高速直达。S217公路直通策克口岸,具有良好的地缘优势和交通运输条件。

十五期末开发区生产总值达到16亿元,比上年增长86%;工业总产值23亿元,同比

增长45。6%;工业增加值完成10.7亿元,同比增长40。7%;工业效益综合指数达192。3,同比增长29个百分点;万元GDP能耗降低了7。9%,消耗标准煤3.93吨;财政收入达到1.4亿元,同比增长101%;进出口总额达到2513万美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0亿元,同比增长66.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700元,同比增长16%.开发区经济总量已达到相当规模,具备较好的经济发展基础。“十一五”期末,开发区生产总值预计达到135亿元,年均增长53.2%;财政收入11亿元,午均增长50。6%;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35亿元,年均增长92.9%,工业增加值达到95亿元,年均增长54.9%。

阿拉善经济开发区物流园区建设与发展功能定位如下:集运输、存储、装卸搬运、配送加工、信息处理为一体,并延伸物流服务功能的综合性物流园区.目前,园区已入驻三大物流企业:

1、内蒙古阿拉善东达国际物流发展有限公司

内蒙古阿拉善东达国际物流发展有限公司于2007年3月注册成立,注册资金5000万元,是阿拉善盟重点扶持的物流企业集团。企业主要从事物流配送、货物仓储、汽修汽配、商业服务、矿山资源的开发和加工运输.它是顺应中国现代物流迅速崛起和阿拉善经济开发区快速发展的形式应运而生的一家企业集团.项目总投资10亿元,分三期建设,一期商业区已开工建设;二期建设物流配送中心区;三期建设仓储区.建设周期为5年,分期实施,交叉施工建设.年设计规模吞吐量5000万吨。项目以高起点、高标准和高水平为创建目标,大力整合商贸物流资源,将项目建成区域化、现代化、国际化的第三方综合物流中心。按照仓库立体化、装卸搬运机械化、零担配送电子化、流通功能条码化和配送过程无

纸化的标准.加快构建覆盖面广、连接密集与电子商务有机融合的现代物流配送平台和信息平台,实现对物流配送的全程管理,发挥信息平台作用,为客户提供安全、可靠、高效、畅通的物流配送服务。项目建成后将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极大地降低客户物流费用,缓解交通压力,节约能源,年上交税金2000万元以上,累计提供2000多个就业岗位,从而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内蒙古阿拉善东达国际物流发展有限公司的发展和功能定位:地产物流、商业物流、资源物流。现地产物流已经启动,资源物流正在进行中。在此基础上企业将利用阿拉善资源优势和口岸优势把东达国际物流建设成为中国西部地区最大的物流配送中心。

2、内蒙古庆华集团物流中心

庆华物流中心坐落在阿拉善经济开发区庆华循环经济工业园内,每年有500万吨货物的发运量。可缓解乌海西铁路货运站的货运压力,也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运输保障。庆华物流中心在服务上遵循以运输、储存、装卸、配送等物流功能为控制对象;以减少运输环节、降低物流成本费用、减少中间商的介入努力实现直销直运的目的;采用现代化库存计划技术来合理控制库存量,根据产品市场的变化及动态,结合适时合理的销售方式来创造价值。公司目前已形成集市场开发、产品销售、仓储运输、信息处理等功能为一体的物流中心.项目总投资3亿元人民币,一期工程已建成,并于2007年4月投入使用,一期建设规模为年吞吐量400万吨,占地面积40万m。主要包括:4条铁路专用线股道、站台货场、焦炭装车仓、化产品库区及办公生活区等。物流中心内货物仓储面积达30万平方米,可存放焦炭、原煤、化工产品等货物300万吨,公路货运车800辆,特种专用货车100辆,配套有现代化的货物装卸设备.二期项目正在建设中,“十一五\"期基本

建成,可形成1000万吨的货物发运量,届时成为我国西部地区的大型货物仓储、发运、中转站之一。

庆华物流中心的发展和功能定位是:依托本企业的资源优势,进一步发挥一体化物流功能,在满足于企业发展需求的同时,扩大辐射范围。

3、内蒙古中盐吉盐化集团物流中心

中盐吉盐化集团是我盟最大的工业企业,该公司2005年货物购进总额为16040。57万元,货物运输总量为314.12万吨。铁路专用线作业量为45万吨,运输费用达6758。39万元,其中铁路运输为2061。26万元,公路运输为4697。13万元.该集团以中盐吉盐化集团公司、雅布赖盐化公司、和彤池盐业公司和查汗池盐化公司为主体,以阿拉善经济开发区及吉兰泰、雅布赖、腾格里等工业小区为平台,形成以全盟3亿吨湖盐资源为依托,以30万吨/年真空精制盐、30万吨/年优质纯碱、80万吨/年氯碱和100万吨/年聚氯乙烯为标志,以氯碱产品深加工为发展方向,以精细化工为支撑的上下游一体化、多种系列并重的盐化工优势特色产业格局。“十一五”期间,计划建设重点项目23个,预计完成投资100亿元,实现销售收入达到170亿元,增加值达到80亿元,实现利税34亿元。“十一五”末,盐化工及相关产业产值占全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的比重达到40%以上。

中盐吉盐化集团物流中心的发展和功能定位:围绕原盐生产、交易、运输、深加工等几大因素,建设集“产盐、配盐、运监、销盐、盐化工、盐科研”六位一体的盐化物流中心。

(二)巴彦浩特镇货物配送型物流中心

巴彦浩特位于阿拉善盟东南部,贺兰山西麓,是全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镇土地面积18平方公里,人口8万余人。周边地区矿产资源丰富,以巴彦浩特为中心的公路交通网辐射全盟,十一五期间,将建设吉兰太__巴彦浩特__中卫铁路;修建巴彦浩特机场。届时,公路,铁路,航空,管道等多种运输运输方式并存的交通运输格局将在巴彦浩特形成.

巴彦浩特镇物流中心建设与发展功能定位为:建设以商贸和资源配置为主、生产和生活资料为辅的物流中心。

(三)策克口岸国际货运枢纽物流基地

策克口岸是中蒙双边性常年开放陆路边境口岸,分设公路通道和铁路煤炭运输专用线通道。策克口岸距额济纳旗府所在地达来呼布镇76公里,东距巴盟甘其毛道口岸800公里,西距新疆老爷庙口岸1200公里,与蒙古国南戈壁省西伯库伦口岸对应。对外辐射蒙古国南戈壁、巴音洪格尔、戈壁阿尔泰、前杭盖、后杭盖五个畜产品、矿产资源较为富集的省区,是阿拉善盟对外开放的国际通道,也是国内陕、甘、宁、青四省区和内蒙古自治区所共有的陆路口岸。2003年额济纳旗引进内蒙古庆华集团与蒙古国“蒙古之金\"集团合作,共同开发储量在16.7亿吨的蒙古国那林苏海特煤田以来,大大活跃了口岸贸易,过货总量大幅增加,从而使策克口岸一跃成为我国第七大陆路口岸和全区第三大陆路口岸。2005年4月,额济纳旗铁鹰矿业公司与蒙古国安德盖有限公司签定了在蒙古国南戈壁省投资建设20万吨焦化厂项目协议,将成为集庆华集团之后我盟又一家成功跨出国门的企业。自开关以来,策克口岸累计过货500余万吨,进出口贸易总额8000万美元,出入境

人员65万人(次),出入境车辆35万辆(次).

策克口岸公铁运输较为便利。策克至达来库布79公里(二级路)、策克至蒙古国那林苏海特69公里(沙石路)、策克至酒泉542公里、策克至乌斯太725公里,策克至乌斯太运煤专线已完成一期工程,实现局部通车.酒泉钢铁公司投资⒚2亿元修建的嘉峪关至策克口岸运煤专用铁路已投入运行;总投资53.34亿元的临策铁路正在建设中.蒙古国也正在积极策划修建乌兰巴托至策克口岸的铁路,该铁路修通后将联通我国规划拟建设的临河至哈密铁路,接入欧亚大陆桥。届时,策克口岸将成为继霍尔果斯—-连云港、日照市欧亚大陆桥之后的又一条欧亚大通道,成为我国大企业“走出去\"开发利用国外资源、开拓市场的有利途径.

策克口岸经济贸易服务区国际货运枢纽型物流基地的发展及功能定位是:以边境口岸为依托,以服务于中国西北地区和蒙古国为主要目标市场,以原煤为主要货种,以中转、分拨、运输、临岸加工为主要服务方式的国际物流基地。并积极推动基地与沿海港口的合作,将沿海港口的优势延伸到我国西部,最终将基地建设成为国家西北地区重要的“无水港之一”。

(四)阿拉善物流园区建设实施建议

1、政府营造环境,市场配置资源。发展现代物流业,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调动企业的积极性,从满足物流需求的实际出发,注重投资的经济效益,政府要为发展现代物流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投资扶持重要的物流基础设施项目,支持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2、 加强统筹规划,注重协调发展。对物流资源进行社会化整合和现代化改造,加强规划引导,做好地区之间、部门之间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与发展的协调和衔接,合理布局重大项目,坚持物流发展与其他产业协调发展的原则,做好物流基础设施与其他基础设施建设的协调发展,要重视发展以公铁联运为重点的多式联运。

3、 坚持循序渐进,突出发展重点。物流园区建设、基础设施规划要与经济发展总体目标相协调,坚持分步实施、优先发展重点物流设施,物流设施建设坚持分步实施,适度超前,量力而行,正确引导现代物流业有序发展。

4、整合现有资源,推广统一标准。成立物流协调部门,打破部门和地区分割,促进物流服务的市场化和资源的社会化,整合现有社会物流资源,提高物流设施利用效率.搞好大型企业的流程再造,鼓励生产、商贸、运输等各类企业进行联合、形成新的专业化物流公司,推广国家已制订的物流标识标准体系,提高物流效率。

5、创新服务方式,坚持可持续发展。开发和建设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以满足企业和消费者不断增长的物流需求为出发点,不断创新物流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水平.积极推动物流服务的现代化和合理化、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五、阿拉善盟交通物流信息发展规划

物流信息系统涉及不同部门、行业、企业多个主体,基于现代高新技术的应用、维护和推广,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增加了其建设的复杂性、长期性。我盟交通物流信息系统建设需循序渐进、分步实施,主要步骤如下:

近期(2007—2010):

在已有的物流园区和货运站场基础上初步规划,重点建设一批典型物流园区、基地和中心.构建起物流信息系统的基础设施。

在已有交通部门的信息系统基础上逐步建设和完善电子政务系统、运政管理系统、养路费联网征收系统、交通地理信息系统、“三网合一”交通通信网络体系和网络综合管理信息决策支持系统。同时初步实现同其它相关政府部门信息平台之间的信息共享,构建政府公共信息平台。

积极引导一批主要物流企业和大型生产企业建设与区域物流信息系统衔接配套的企业物流信息系统。

建立车辆管理信息系统。扶植重点物流企业建设货运车辆装配车载系统,然后在全区推广普及,实现货物全程实时跟踪。

制定有助于交通物流信息化发展产业规范运作的措施,建立和完善交通物流信息化标准规范.

中期(2011-2015):

完善已有物流园区,基地和中心的信息系统基础设施建设,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根据实际物流发展需要对全盟物流信息系统进行升级和完善;各部门、各行业之间建立起满足区域物流发展需求的公共信息平台;进一步完善货车管理信息系统;拥有一批具有较高水平

的专业人才确保信息系统的高效运行。

远期(2016—2020):

建立起完整、高效的公共物流信息系统,实现阿拉善盟同全国及国际物流信息系统的对接,为阿拉善盟交通物流发展提供高效的信息支撑,完备的物流信息系统基本适应现代物流业的发展需求。

基于我盟交通物流信息系统建设的实际需求,结合交通物流信息系统建设存在的问题和优势,提出我盟交通物流信息系统建设的建议如下:

(一)交通物流信息系统的构建要在交通物流整体发展规划战略的指导下进行,统一规划和领导,充分结合地区实际情况分步实施,注重实效,要符合物流规划的目标和原则,服务于交通物流规划,使交通物流规划的效果能够真正发挥出来.

(二)充分利用现有的社会信息化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即:由1—2个物流龙头企业进行信息平台的建设、运营,在运营初期政府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支持.

(三)建立统一协调的政府和物流行业管理部门。物流信息平台是一项跨行业、跨部门的复杂系统工程.在政府层面应建立一个有综合协调职能的物流业规划与发展推进机构;在企业层面应建立企业间物流业务、信息、技术的合作与交流机制,以提高物流运作的效率。

(四)引导和规范物流园区、基地、中心及生产企业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解决供应链

中各环节、各企业信息系统对接的问题,保证信息系统接口的统一性,以避免在物流信息系统建设中出现大量的低水平重复建设.

(五)引进和培养一批物流信息复合型人才,适应我盟未来交通物流信息系统的升级和发展需要.

六、阿拉善盟交通物流发展保障措施及建议

(一)建立物流业协调管理体制

建立阿拉善盟物流工作协调机制,成立物流发展协调管理委员会,由分管副盟长牵头,其成员由阿拉善盟主管物流及相关部门的领导及各旗、区相应的负责人组成,公路物流由交通部门负责,日常工作由盟发改委负责。物流发展协调管理委员会具体协调、引导阿拉善盟范围内的物流业发展,打破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探讨并解决阿拉善盟物流发展中的系统障碍,促进阿拉善盟物流业的健康、协调发展。物流发展协调管理委员会的工作重点主要是:

1、协调阿拉善盟区域范围内的物流规划。

2、建立与物流业相关的统计指标体系,将物流业作为一个专门行业进行数据统计。

3、推进物流管理及技术标准的制定与实施。

4、积极制定阿拉善盟物流相关法规.

此外,在条件成熟时,成立阿拉善盟物流行业协会,物流行业协会也是物流发展协调管理委员会的成员。

(二)物流市场和物流企业的培育政策

阿拉善盟将一方面从规范物流市场,建立良好的市场秩序入手,通过适当提高物流业的准入门槛和放宽已进入物流业企业的行政管理,在鼓励公平的市场竞争的同时避免低水平的恶性竞争;另一方面,通过鼓励、引导生产型、商贸型企业将其物流业务外包,为新型物流服务提供发展空间,不断扩大对现代物流业的有效需求,努力拓展物流业的发展空间.具体做法是:

1、采取集中扶持策略,根据规模效益的原则,重点扶持少量本地有前途有基础的物流企业,并争取培育成有较强竞争力的物流龙头企业、示范性企业,带动全盟物流业的发展;鼓励一定规模的传统运输企业延伸服务范围和领域,逐渐成为部分或全程物流服务的提供者;制定在投资、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吸引外地大型物流企业进入阿拉善盟物流市场。

2、采取积极措施,引导培育现代物流市场。鼓励生产型、商贸型企业外包其物流功能;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范经营行为,保障物流安全.

(三)物流技术的支持政策

现代信息技术、控制技术及智能技术的应用是现代物流业提升行业水平的根本,阿拉善盟将推进物流管理及技术标准的制定与实施,推进物流业的技术进步.鼓励重要车辆、

特种车辆(如危险品运输车、长途客运汽车)等安装GPS系统,以便对这些车辆进行实时跟踪、监控,提高车辆运行的安全性。出台有关政策,将工商、税务、车管、交管、征费、保险等配套服务集成到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之中,从而促进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

(四)物流人才引进和培养政策

阿拉善盟将向急需的物流人才提供一定的优惠政策,以吸引他们到本地区来工作;同时,鼓励政府中现有的从事物流管理的人员进行物流方面的学习,为他们的学习提供便利条件;此外,支持物流职业培训,建立物流行业的职工终生教育系统。

(五)土地、税收、投融资政策

1、建立规划用地预留制度并适当减收土地出让金。对阿拉善盟物流发展规划确定的物流基地用地,实行一定时期的预留制度,预留地保持启动期的优惠价格。对符合阿拉善盟物流发展规划、列入重点扶持的物流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用地给予一定的优惠。

2、对税收制度进行调整,吸引物流企业进驻。对物流企业税收征管制度等进行必要的调整、鼓励企业界实现跨区域经营。由于物流业的跨行业性质,不能对其业务按单一的行业征税,应按不同业务的适用税目税率征税.同时,解决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外包业务时面临的多重纳税(营业税)的问题,允许物流企业在其营业收入中扣除支付给其他企业的业务外包费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