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谈医学生的医德教育

来源:爱go旅游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22卷第2期 赣南医学院学报 Vo1.22 NO.2 2002年6月 △ LoF GANNAN MEDICAL COLLEGE ./UN.2002 谈医学生的医德教育 刘善玖 (赣南医学院社科部,江西赣州341000) 中图分类号:1364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779(2002)02—0204~04 在1993年的世界医学教育大会强调, 要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和党的基 “医学院校必须关心卫生体制的发展和医务 本路线,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医学人 人员的成长”;“医学教育要以伦理学为基础, 才,必须教育学生热爱祖国、坚持社会主义、 学校、老师和学生要始终重视适用于医学、卫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教育学生应始 生保健工作场所、病人和社区的伦理学原 终把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使医 理”,“医疗工作之所以受人尊敬得益于它的 学生树立救死扶伤、防病治病,全心全意为人 伦理基础”。业内人士越来越认识到,医学伦 民健康服务的崇高信念。同时在教育过程 理学是医学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在“没 中,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医德的基本理论和医 有医学伦理学指导的医学是不能被人们所接 德基本规范,了解当前社会乃至世界上医德 受的医学”共识下,没有医德教育就不能称其 的热点问题如安乐死、人工生殖开展的伦理 为全部的医学教育,医学教育的发展需要医 问题、艾滋病的伦理问题等。培养学生具有 德教育的同步发展作支持。医德教育一方面 一定的学术见解和医德理论水平。 从属于医学教育,受医学教育规律的制约,另 1.2坚持专业性教育与综合性教育相结合 一方面医德教育的发展与实践又进一步补充 医德是一种职业道德教育,是对从医者 了医学教育,使医学教育具有更丰富的内涵。 的道德要求,它具有独立的知识体系和特殊 1医德教育的原则 的规范性要求,同时医德教育又不能脱离医 学专业教育,也不能脱离开思想品德教育和 医德教育原则是医德教育过程中所必须 其它的社会人文学科的教育。一个缺乏社会 遵循的根本准则,它贯穿于医德教育活动的 责任感、道德意识低下的人决不可能成为医 始终,是进行医德教育的依据和出发点。但 德高尚的人,因此只有坚持医德教育和全面 是,医德教育原则这一重要问题,至今未能确 性教育相结合,才能产生好的效应,才更有利 定,也无人在这个问题上进行探索,这必然会 于医学生人才的健康成长。 影响对医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和医德教育的 1.3坚持医德理论教育与医学实践相结合 有效实施。我们认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医 医学是-f-]实践性、社会性、服务性很强 德教育原则有所不同,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 的学科。医德教育既要强调理论性,更要注 由于文化价值观的不同,医德教育原则也有 重实践性和服务性。既要注重医德理论水平 很大的差异性。在我国,医德教育原则主要 的提高,更要注重在医疗实践中对案例的分 有以下几点: 析研讨,通过典型的医德案例的教学,更能促 1.1 坚持方向性与科学性相结合 进医学人才的成长。 ・作者简介:刘善玖,40岁,赣南医学院社科部副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医学伦理学。 ・--——204・--——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期 刘善玖谈医学生的医德教育 。 弋 1.4坚持知情意信行相结合 “知”是医德知识,“情”是医德信念,“意” 是医德意志,“信”是医德信念,“行”是医德行 为。 医德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教 育过程中,要采取多渠道多种方式进行。要 注重培养医学生提高医德认识,培养医德情 感,磨炼医德意志,养成良好的医德行为和习 惯,按照社会主义的医德原则和规范行事,真 正做到急病人所急,帮病人所需,为了病人的 利益,不惜牺牲个人的利益,从而达到崇高的 医德境界。 2医德教育的基本内容 作为医学生应接受的医德教育究竟有哪 些内容,目前众多教科书在这一问题上比较 集中的有: 2.1 医学伦理学的学科性质以及它的研究 对象;学习和研究医学伦理学的意义和作用; 正确处理医德与医术的辩证关系。这对于巩 固医学生的专业思想,坚定专业志向具有重 要意义。 2.2继承和发扬优良的医德传统。医学道 德思想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外医德思想渊源 流长,古人在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为 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医德遗产。医学生了 解传统医德思想,有助于医学生的医德在“知 情意信行”方面更加走向成熟。 2.3医德的指导原则和思想。医德指导思 想已由过去的生命神圣论发展为生命神圣 论、生命价值论和生命质量论的统一,由过去 的单纯义务论发展为义务论、公益论的统一, 这一转变和发展,适应了医学科学的发展,克 服了传统医德思想的局限性,使得医德指导 思想更加科学、更趋合理。医学生学习掌握 这一发展变化,能够更好地适应医学模式的 转变,正确处理临床实践中诸多伦理道德难 题,能够有效地促进医学科学的发展。 2.4社会主义的医德原则与医德规范。这 是社会主义医务人员所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 要求,是医德教育的核心和关键,是培养合格 医学人才所必须进行的一项重要教育内容。 2.5医学人际关系处理,即正确处理和协调 医患、医医、医社关系。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医 学人际关系是社会生产关系的反映,是相互 配合、相互协作的同志式的平等关系,与过去 的医患关系是主动与被动关系有本质上的区 别。正确处理医学人际关系,是医学生摆正 自己的位置、正确发挥自己的人生价值的基 本前提。 2.6临床各科的诊疗道德。临床医德的一 般性原则、疾病诊断的道德要求、治疗疾病中 的道德要求等,与临床操作规程相统一,与医 疗技术和医疗质量相统一,具有很强的可操 作性,这是医学生所必须掌握的主要内容。 对提高医疗技术、确保医疗质量、减少医疗事 故和差错起着保证作用。 2.7医学科研道德。包括医学科学研究的 道德要求,人体实验的价值、原则和道德规范 等。医学科学研究是建立、完善和发展现代 医学科学体系的基石和动力。各种与医学科 研相关的社会伦理道德问题日趋突出。明确 医学科研的道德要求,把握医学科研的道德 原则,有利于正确处理和解决医学科研中涉 及的各种伦理问题,充分发挥医学科研在推 进现代医学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2.8生命伦理道德。让学生了解现代医学 伦理学的发展趋势及其研究、争论的主要问 题,认识医学伦理学在医学实践中不断前进、 深化的特点,从而为发展医学伦理学做出贡 献。 2.9医院管理过程的道德要求。学习研究 医德与医院管理的关系,对于提高医院管理 效益和管理人员的道德境界具有重要意义。 2.10医德评价和医德修养。掌握医德评价 的标准和医德修养的方法,对于培养医务人 员的良好医德品质,形成良好的医德风尚,具 有重要意义。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我国的医德教育重 视得较晚,起步也较迟,在医德教育的内容上 ・—-——205・-——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02年 还存在诸多问题:一是医学伦理学作为一门 学科,自身理论体系还不完善,从理论到理论 的纯理论研究得多,而对医学实践指导作用 的研究较少,与医学实践的结合不够,与医学 科学的发展相比,明显滞后。 二是医德教育的研究缺乏深入,对日新 月异的伦理道德问题不能及时作出科学的解 释,为医学研究以及医学教育提供指导。 三是医德教育内容既缺乏一定的广度也 缺乏一定的深度,内容比较单一,在理论上缺 少相关学科如伦理学、医学心理学、医学社会 学、医学美学、医学法学、医学行为学、医学史 等学科理论的支持,在教学实践上注重规范 性内容的教学,忽视了实践性、动态性和比较 性的教学。 四是教育的形式比较集中、简单,缺少教 育的全面性和持续性。现在对医学生进行医 德教育是一种短期的应急教育,大部分是集 中在学生步人临床实习前安排少量课时进行 集中教育,这样的教学计划对于即将成为掌 握人的生死大权的医生职业来说是明显不够 的。医学职业与其它职业的区别就在于,其 它职业是人去选择职业,而医学职业更重要 的是职业去选择人。什么样的人才能胜任这 个与生命打交道的神圣工作,在这一重要的 人选环节上是其它职业不可比拟的。医生职 业要求必须具备高尚的医德与精湛的医术, 二者缺一不可。 因此,笔者认为,医德教育的内容是一个 结构严谨、联系密切、组合科学、动态稳定的 整体。 3医德教育的课程设置 总的原则:一是要把医德教育贯穿于始 终,与医学生在校接受医学教育相适应;二是 医德教育要以相关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作基 础,其它人文社会学科要为医德教育,培养合 格医生服务;三是医德教育要符合医学生道 德品质形成的规律,促进医学生对医德的知 情意信行,逐步达到较高的医德修养,完善医 ...——206-.-—— 学生的理想人格。 因此,医学生的医德教育必须分阶段地、 由浅入深地进行设置。 第一阶段(入学教育) 教育内容:《医学生誓词》、《校史介绍》 教育目的:激起学生对医学的热爱,使学 生了解未来的使命,初步受到医疗道德、品 质、行为作风的熏陶。 第二阶段(第1、2学年)‘ 必修课:《医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人生 哲学》、《法律基础》、《医学心理学》以及马克 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课程。 教育目的:对医学生进行思想品德修养 和培养目标的教育,把医学生培养成为“四 有”新人。 第三阶段(第3、4学年) 必修课:《医学伦理学》、《医学社会学》、 《医学法学》、《自然辩证法》 选修课:《东西方文化的比较》、《生命伦 理学》、《健康伦理学》、《医学史》、《医学美学》 等 教育目的:进一步使学生明确医术与医 德的辩证关系,完善医学生的知识结构,帮助 学生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 宗旨,激发学生为救死扶伤、防病治病,发展 医学科学作出贡献。 第四阶段(第5学年) 必修课:《临床医德学》、《临床医德案例 分析》 ‘ 选修课:《生态伦理学》 教育目的:强化学生的医德实践,培养学 生在实践中分析、判断、评价是与非、善与恶 等医德应用能力,进一步提高医学生的医德 修养。 4医德教育的基本途径 i 医德教育的途径主要分为在校期间的理 论教育和工作岗位上的继续教育。这里主要 探讨医学生在校期间医德教育的途径问题。 途径之一是医德理论教育。医德理论教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期 刘善玖谈医学生的医德教育 育是主渠道,通过有目的教学,使医学生系统 掌握医德基本理论、医德基本原则和基本规 范,认识医德作用,初步学会医德评价,为未 来更好地治病救人打下坚实的基础。但医德 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全面的、实践性很强的工 作,仅靠理论教学这一渠道还不够,效果也不 佳。调查表明,学生对医德课虽然认为价值, 但兴趣远远没有对医学专业课那么强烈,大 多数学生仅仅是为应付考试。要切实取得医 德课的教学效果,还要在深化教学改革,拓宽 教育渠道上下功夫。教学上应结合学校、学 生的实际,采取多样化教学形式,克服单一理 论灌输,把当地医德医风先进人物请进课堂, 对学生进行现身说法。在教育渠道上应发挥 所有专业教师和实习带教教师的主导作用。 途径之二是医学专业教育。既然医学包 含着极强的人文伦理精神,那么作为专业教 师来说,就必须坚持教书育人的原则,纠正那 种为教学而教学的做法,把授业与传道结合 起来,将医德意识、医德精神贯穿到专业教学 的各个环节中,体现教师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力,使学生在接受专业理论的同时,也接受教 师的敬业精神、理想信念、人格力量和道德品 质。美国教育家克伯屈认为,学习者在一节 课内所能学到的事物,可分为三类:一是主学 习,直接的教学目标;二是副学习,指与直接 目标有关的思想观念;三是附带学习,是指学 习时所形成的态度、理想情操等。可见,教学 是丰富的,学习也是丰富的。教师在教学中 既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又要坚持教学的科 学性和思想性,用严谨的作风和高尚的品德 感化学生。但大多数专业教师未接受过高等 教育理论的教育,对高等教育规律和教学原 则以及教学法缺乏了解,因而不能自觉地把 医德教育运用到教学中,把专业教学与医德 教育割裂开来,使专业教学的一个极其重要 的教育功能而被舍弃了,这是我们高等医学 院必须重视的问题。 途径之三是学生的临床实习。由于医学 生的临床实习是医学教育的特殊阶段,医德 教育也有其特殊性。笔者曾与附属医院的刘 跃梅同志一道,把临床实习生的医德教育作 为一个课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2o7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