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28
城乡⼀体化是中国现代化和城市化发展的⼀个新阶段,城乡⼀体化就是要把⼯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村民作为⼀个整体,统筹谋划、综合研究,通过体制改⾰和政策调整,促进城乡在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市场信息、政策措施、⽣态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发展的⼀体化,改变长期形成的城乡⼆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产业发展上的互补、国民待遇上的⼀致,让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明和实惠,使整个城乡经济社会全⾯、协调、可持续发展。
1.城乡⼀体化制度是关键。⼆元制度是制约城乡⼀体的最⼤障碍,城乡⼀体化,是⼀项重⼤⽽深刻的社会变⾰。不仅是思想观念的更新,也是政策措施的变化;不仅是发展思路和增长⽅式的转变,也是产业布局和利益关系的调整;不仅是体制和机制的创新,也是领导⽅式和⼯作⽅法的改进。对于城乡⼀体化的根本应该废除原有的城乡⼆元体制制度。
2.城乡⼀体化县域是关键。城乡⼀体化是随着⽣产⼒的发展⽽促进城乡居民⽣产⽅式、⽣活⽅式和居住⽅式变化的过程,使城乡⼈⼝、技术、资本、资源等要素相互融合,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相服务,逐步达到城乡之间在经济、社会、⽂化、⽣态、空间、政策(制度)上协调发展的过程。中国传统⽂化中有“郡县治天下安”的思想,因此县域经济的强盛是城乡⼀体化的关键。
3.城乡⼀体化特⾊是关键。城镇化是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和必然⽅向,但是城镇化推进过程中,也必须建设新农村,因为中国⼈⼝多,主要是农民多,农民要进城,但不可能都进城,更不可能都进⼤城市。城镇化需要加快推进,但新农村建设也不能忽视,推进新农村建设,更不能盲⽬套⽤城镇化建设的做法,简单地撤村并居,让农民上楼。新农村应该是升级版的农村,不应该是缩⼩版的城市。所以只有传承乡村⽂明,保留⽥园风光,发展现代农业,实现⼈与⾃然和谐发展,那才是美丽乡村。
4.城乡⼀体化技术是关键。中国特⾊的新型城镇化,是⾼质量的城镇化,不是⼤城市化。同志就任国务院总理之后,召开的会上专门讲到了这个问题。他讲新型城镇化必须和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保住耕地红线,保障粮⾷安全,保护农民利益。所以这个三保可以说是我们进⼀步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必须遵循的⼀⼤原则,或者叫重⼤原则,就是说农民变市民是有条件的。对⼤规模进城的农民群体来说,要完成市民化的过程,必需满⾜三⽅⾯的基本条件:⼀是在城市⽣活的物质基础和⼀定的保障;⼆是能够顺利渡过城市适应期,形成城市认同感和归属感;三是农民与⼟地的联结⾜够弱化,和城市接纳制度的形成。
5.城乡⼀体化农民是关键。实现城乡⼀体化要在农村农民向城市居民或职业农民转变上下⼯夫。⼀是农村农民向城市居民转变。给予适当激励政策,引导农民⾃愿退出承包地经营,从事⾮农⽣产,定居城市,在社会属性各个⽅⾯真正转变为城市居民。⼆是农村农民向职业农民转变。明确政府在培育职业农民中的主体地位,加⼤对会农业技术、有⽣产要素、懂市场经营的农民的扶持⼒度,⿎励合作经营,增强其⾃我发展能⼒。三是引⼊新型职业农民。明确⽣产型、服务型、经营型职业农民的认定条件,实⾏动态管理;减少普惠型政策,加⼤针对性配套政策扶持⼒度,让专业的⼈⼲专业的事。注:本⽂为⽹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场⽆关。0
好⽂章需要你的⿎励
你需要服务吗?
提供⼀对⼀服务,获得独家原创范⽂了解详情
期刊发表服务,轻松见刊
提供论⽂发表指导服务,1~3⽉即可见刊了解详情
被举报⽂档标题:城乡发展⼀体化的五个关键被举报⽂档地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