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 青春的邀约 第2课时 成长的不仅仅是身体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挥青春思维的长处,培养思维的意识,弘扬批判精神和创造精神。 2.能力目标
(1)运用思维、批判性思维的方法,积极开发创造潜力,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会与他人交往,提升交往品质。 3.知识目标
知道思维的性和批判性的表现。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和难点:批判精神作用大,思维批判有技巧。 [教学设计思路] 1.教材分析
《成长的不仅仅是身体》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的“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正确认识好奇心和从众心理,发展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
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还有“我与他人和集体”中的“交往与沟通”。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学会用恰当的方式与同龄人交往”。
本课由“发展思维”“培养批判精神”和“开发创造潜力”三目内容组成。第一目“发展思维”从思想成长的意义出发,围绕“意识”的主题,说明思维的表现,并通过辨析正确认识“”,引导学生理解思维的内涵。第二目“培养批判精神”围绕批判精神这一主题进行探讨和辨析。批判精神与思维是紧密相连的,但是批判精神不仅仅是对思维的展现,而且对于解决问题也具有重要意义。在青少年的思维过程中,否定意识很容易出现,但这不等于批判思维,批判思维需要用合适的方法表达,目的是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因此,青少年的批判思维需要培养。第三目是“开发创造潜力”。创造是青春最亮丽的风景,这是因为创造能够体现青春活力,展现青春朝气。青少年在学习和生活中都具备创造潜力,而创造潜力需要在具体的劳动实践中实现。
第 1 页 共 11 页
2.学情分析
(请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 3.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法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展示材料: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通过材料调动教师过渡:在生命的每个阶段,要实现其意义,就要顺从生命发展的本新课导入 质。青春期的成长不仅是身体发生变化,而且心理和思维观念都会发生变化,同时也会面对新的问题,而这些都是我们成长的机遇。今天,我们一起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身思维观念的变化,体会成长的美好。 运用你的经验:26个英文字母里蕴含着解读青春意义的密码,请根据提示,发挥你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畅想青春。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探究新知 引导。 展示材料: 人是能思想的苇草。 学生用字母创造不同的青春符号,写出青春的赞歌。 学生阅读材料,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发散学生的思维,对青春的不同内涵进行解读和畅想,为学生提供了思维纵横驰骋的舞台,体现青春期思维的特点。 青春期思维观念变化展”的思考,导入与发展的问题。 本课的学习。 学生阅读材料,认学生的积极性,引真听讲,初步思考有关发学生对“思维发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帕斯卡尔(法国) 材料进行思考。 教师讲述:生理发育是青春成长第 2 页 共 11 页
的重要信号,与之相随的还有思想和精神方面的变化。虽然生命有时像苇草一样脆弱,但思想使我们强大。只有当思想日渐成熟,我们才能真正长大。 提问:步入青春期,我们的思维会发生什么变化?我们又应当追求怎样的思维? 一、发展思维 1.意识的发展 展示知识点:步入青春期,我们的意识不断发展,对问题开始有更多的见解。我们的思维逐渐具有性,对未知的事物充满好奇。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教材第9页的“探究与分享”活动,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引导。 2.什么是思维的性? 展示漫画: 学生认真听讲,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完成活动,并在全班分享讨论结果。 通过两个“探究与分享”活动和相关漫画,帮助学生了解青春期意识的发展和思维的性,使学生逐步进入青春应有的思想状态。 真正的个性? 第 3 页 共 11 页
真正的? 展示知识点:思维的并不等同于一味追求独特,而是意味着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同时接纳他人合理、正确的意见。 学生开展小组合教师组织学生完成教材第10页 作探究学习,并选代表第一个“探究与分享”活动。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引导。 二、培养批判精神 展示材料:马克思的女儿问马克思:“你的座右铭是什么?”马克思回答说:“怀疑一切。” 教师提问: (1)请谈谈对马克思这句话的理解。 (2)在我们的成长中,与思维的性相伴随的是思维的批判性。你了解思维的批判性吗? 1.思维的批判性有哪些表现? 多媒体展示知识点: 学生阅读材料,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 通过材料和提问,使学生知道批判精神与思维是紧密相连的,并进入到思维的批判性的学习。 发表本组的观点。 第 4 页 共 11 页
播放视频:干净的青春。 教师结合视频,向学生强调批判性思维是在思维的基础上,不仅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且对不合理的观点或事情敢于说“不”。 学生观看视频,小组之间进行讨论交流。 学生认真听讲,开 通过视频、活动和相关材料,让学生知道思维的批判性的表现和培养批判精神的重要作用,使学生明白批判性思维对学习和成长的帮助。 教师组织学生完成教材第10页 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第二个“探究与分享”活动。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引导。 2.为什么要培养批判精神? 展示知识点: (1)思维的批判性有助于我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探索解决方案。 (2)批判能调动我们的经验,激发我们新的学习动机,促使我们解决问题,改进现状。 展示材料: 前辈谓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 完成活动,并在全班分享讨论结果。 学生阅读材料,体会批判性思维对学习——陈献章(明代) 和成长的帮助。 3.我们应该怎样进行批判? 展示知识点: (1)要有质疑的勇气,有表达自己第 5 页 共 11 页
观点、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能力。 (2)要考虑他人的感受,知道怎样的批判更容易被人接受,更有利于解决问题。 展示知识点:批判的技巧 批判既包括对外部事物的质疑、批评,又包括对自己的反思。 批判只针对事情本身,而不是对人的攻击。 批判要具有一定的建设性。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教材第11页的“探究与分享”活动,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引导。 三、开发创造潜力 展示材料:能让你在家里也有机会体验动感电影刺激的座椅、使用环保节能的氢燃料的微型潜水艇、无论道路多么崎岖仍能保持所载货物水平的汽车装置、能帮助行动不便的如厕老人站立起来的智能坐便器…… 这些神奇有趣又实用的物件,全是中学生开动脑筋的发明创造,受到了无数观众的赞叹。一些特地赶来参观的外国科学家连称孩子真聪明,创造力和想象力丰富,头脑灵活得不可思议。 这一幕幕是记者在我国某地举办的以“体验·创新·成长”为主题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决赛会场上看到的。 1.青春与创造潜力 学生认真听讲,开 帮助学生了解批判所要具备的相应技巧,并通过活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动引导学生正确理完成活动,并在全班分享讨论结果。 学生阅读材料,初解“批判”,正确运用批判性思维。 利用材料引入步体会“青春的创造”。 本目的学习,调动 学生的积极性。 第 6 页 共 11 页
展示知识点:青春凝聚着动人的活力,蕴含着伟大的创造力,为我们的成长带来无限可能。青春的我们拥有改变自己、改变世界的创造潜力。我们要争当勤奋学习、自觉劳动、勇于创造的好少年。 教师组织学生完成教材第12页的“探究与分享”活动。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引导。 2.青春的创造是多姿多彩的 展示知识点:创造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存在于我们每个人身上。我们敢于打破常规,追求生活的新奇与浪漫,开创前人未走之路;我们也会关注他人与社会,看重创造的意义和价值,做一名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创造者。 教师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13页的“阅读感悟”,并提问:从鲁班的事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3.青春的创造离不开实践 展示知识点:社会实践是创造的源泉,给了我们广阔的创造空间,激发我们创造的热情。青春的创造意味着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去尝试、探索、实践, 通过劳动改变自己,影响世界。 学生认真听讲,开 帮助学生理解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青春蕴含着创造分享自己的观点,与同学进行思维的碰撞,完成活动。 学生阅读材料,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 力,创造能够体现青春活力、展现青春朝气,并通过活动使学生体验青春创造的多样性,从而了解创造的真正内涵。 通过“鲁班的创造”,培养学生开拓创新和创造精神,让学生理解创造的根基是劳动实践。 通过梳理知识课堂总结 展示本节知识结构。 归纳、梳理知识点。 点,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第 7 页 共 11 页
1.意识不断发展是青春期的特征。下列四位同学的表现属于思维的是( ) ①李强在课间踢球时不小心打破了教室的玻璃窗,便主动承认错误并表示赔偿 ②在读初一的刘丽打电话给妈妈说:“我这个月的零花钱不交给您保管了,我想把它捐给灾区” ③吴欣不管做什么都我行我素, 通过几道典型不听同学、老师和父母的建议 例题,让学生巩固巩固练习 ④上初中后,赵强效仿电影上的 “小混混”,经常参与打架斗殴,多次受以致用。 到学校的批评教育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2.“前辈谓学贵知疑……疑者, 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批判能激发我们新的学习动机,促使我们解决问题 回答问题。 本节所学知识,学第 8 页 共 11 页
B.我们要敢于和别人争辩 C.批判就是一味地否定 D.青春的创造离不开实践 3.青春是一本无字的书,每个人都想让她多姿多彩。你认为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 ) A.标新立异 B.墨守成规 C.及时行乐,沉迷于网吧 D.敢于打破常规,勇于创造 4.人世间的一切成就、一切幸福都离不开劳动和创造。创造的源泉是( ) A.思维 B.社会实践 C.批判精神 D.丰富的知识 5.一位老师上课时介绍蔷薇。讲完后老师问学生:“你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第一位学生回答:“是可怕的刺。”第二位学生回答:“是美丽的花!” 而第三位学生的回答是:“我想我们要培育出一种不带刺的蔷薇。”多年过去了,前两位学生无所作为,而第三位学生以其突出的成就闻名远近。 这个故事启示我们要努力培养创造性思维。结合所学内容,谈谈你对青春开发创造潜力的认识。 参: 第 9 页 共 11 页
1.C 2.A 3.D 4.B 5.(1)青春蕴含着伟大的创造力, 我们拥有改变自己、改变世界的创造潜力,我们要争当勤奋学习、自觉劳动、勇于创造的好少年。 (2)青春的创造是多姿多彩的。我们敢于打破常规,追求生活的新奇与浪漫;我们也会看重创造的意义和价值, 做一名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创造者。 (3)创造离不开实践,社会实践是创造的源泉。青春的创造意味着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去尝试、探索、实践,通过劳动改变自己,影响世界。 结合本节课的在你生活的城市、社区或校园中, 以学习小组为单你觉得哪些方面不太令人满意? 位,完成任务,撰写研课后作业 小组合作,选择其中一个方面, 究报告,并在全班分享搜集、整理相关资料,并提出具有建设成果。 性的意见和建议。 生使用青春的思维力量,去解决身边的问题,关心他人,关心社区和社会的发展。 学习内容,引导学第 10 页 共 11 页
[板书设计]
第 11 页 共 11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