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来源:爱go旅游网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一年一度的职业中学技能大赛是选拔、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一个重要平台。参与大赛现已成为各中职学校的一大要事。本文结合作者几年来指导学生参赛的实践,总结了几点关于大赛的心得体会。

一、未雨绸缪

想在大赛中取得好成绩,临渴掘井显然是行不通的。因此,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就应当注意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计划,润物无声地在教学中渗透大赛精神和技巧。具体作法是:1、大赛理论部分所涉及到的用书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去。有日常授课为基础,选手在赛前就不会为了大量的理论题而消耗许多宝贵的时间。2、组建兴趣小组,重点培养,重点突破。通过组建兴趣小组,教师可以在日常的指导工作中及时发现好苗子,并对其进行重点培养,避免了大赛前匆忙组队的尴尬。

二、蓄势待发

景点讲解:景点讲解在整个大赛中所占分值超过了50%,这也是在日常训练中最耗费时间的一个项目。

1.寻点。作为一项赛事,要寻找到一个既能出彩又易于展示的点是极不容易的。这就要求指导老师和选手一起多踩点,多聆听带团导游的讲解,从中发现线索、寻找灵感。2.写词。要想在赛事中杀出重围,脱颖而出,一份好的导游词必不可少。这篇导游词必须对先前所确认的点讲深、讲精。要达到这个层面,指导老师和选手就必须博览群书,查阅大量的历史文献资料,从中挖掘景点的文化内涵。3.演练。①模仿。训练初始,我们反复给学生播放省赛及国赛的一些优秀选手的视频资料,让其去模仿视频中选手的音容笑貌、形体动作,感悟讲解要领。②磨合。“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初期,指导老师应根据选手试讲的实际情况,如音色、音质、语速等对导游词进行多次微调,只有这样才能拿出最适合选手发挥的导游词。后期,则要求选手在讲解过程中无一错字、漏字,并且做到每次讲解的时间误差不超过十秒钟。经过反复锤炼,选手们渐入佳境。③雕琢。大赛的评分细则中,对选手的表情、手势及身体语言提出了明确要求,因此简单、机械的背诵导游词显然是不够的。在培训选手的时候,要注意模拟情境,时刻提醒选手不要忘了“导游”这个身份,要学会使用体态语,学会与游客之间眼神交流、情感交流。4.视频制作。近几年,大赛提出了讲解需跟配视频的要求。这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作。从前期视频拍摄的选点,到后期剪辑、配乐,以及选手与视频的匹配,无一不是技术含量很高的工作。因此这绝对不能“一个人在战斗”,这需要一个群体的力量。学校这时候应该成为参赛选手和指导老师的坚强后盾,以参赛选手为中心,组建一支强大的后援团队,让我们的选手享受优质的后台服务。

才艺展示:笔者觉得在才艺展示这一板块能取得高分的有两类人:一是天份型选手。这部分选手从小接受过良好的、系统的才艺培训,有舞蹈、戏曲等方面

的深厚功底。如遇到这种类型的选手,对于指导老师来说省心、省力,当是一大幸事。二是创新型选手。有的参赛选手在才艺方面可能略显不足,那我们就可以突破传统、巧加设计,将才艺与地方特色紧密结合起来,使其展示具有闪光点。例如,笔者今年指导的一名选手,除了演唱尚可之外,再无特长。经过反复磋商,决定改编歌曲,将本地的历史景点“三塘十景”写入歌中。这样的才艺展示既有创新,又有地方特色。因此在大赛中的表现得到认可。

大赛还规定不得使用导游工作中不便携带的物件。对于某些选手来讲,他的才艺可能恰恰就是与这条大赛原则相背离。假若我们变换思路,或许可以“柳暗花明”。例如有的选手有书法特长,在比赛现场摆开架势,行云流水,挥毫泼墨,书法才艺跃然纸上,而展现大幅作品在导游实际工作中显然是行不通的。但假若将大幅宣纸改为小幅扇面,并将其演变成赠予游客的礼物,那效果又将如何呢?

三、画龙点睛

1.心理疏导。有的选手在训练期间表现尚佳,可到了赛场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紧张,表情不自然、讲解不流畅……。除了在赛前给选手创设比赛情境外,对其进行赛前心理疏导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不仅可以邀请专业的心理辅导老师,还可以邀请以往的参赛选手与其促膝谈心,传授比赛经验,让选手做到心中有数。2.形象设计。“万事具备,只欠东风”。在讲解、才艺等项目培训初步完成后,接下来就要对参赛选手进行形象上的包装了。大赛要求选手的衣着打扮要符合职业身份,因此有些选手误认为导游着装应随意、宽松,这就导致我们在比赛现场看到了一些不太恰当的着装和化妆。在赛事中,选手应当仪表端庄、发型大方,因此,指导老师要为选手量体裁衣,为其设计出合适妆容,以期取得扬长避短、体现最佳精神风貌的效果。

“言为心声,行为心表。”对选手进行文明礼仪的教育也不容忽视。无论是进出比赛场地,还是与评委或竞争对手之间沟通,交流都要注意礼节礼仪,体现出良好的专业素养。“吹尽黄沙始到金”。技能大赛的道路上充满着艰辛,但只要指导老师与选手一起努力,一起坚持,就一定能“守得云开见月明”!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