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东莞市常平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方案

来源:爱go旅游网


市常平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年)修

改方案

(从莞高速公路段安置地)

市常平镇人民政府

年月

................................

一、简况 错误 ! 未指定书签。

错误! 未指定书签。 错误! 未指定书签。 错误! 未指定书签。

(一)区域简况 ..................................

(二)社会经济发展简况 ..........................

(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与实施情况 ............

二、规划修改原因分析 ....................

(一)项目简况 ..................................

错误 ! 未指定书签。

错误! 未指定书签。 错误! 未指定书签。 错误! 未指定书签。 错误! 未指定书签。

(二)规划修改背景和原因 ........................ (三)规划修改的必要性 .......................... (四)规划修改的紧迫性 ..........................

三、规划修改可行性分析 . ..................

(一)规划修改的法律法规符合性 .................. (二)建设用地布局调整的科学性、合理性 .......... (三)与相关规划的协调性 ........................

错误 ! 未指定书签。

错误! 未指定书签。 错误! 未指定书签。 错误! 未指定书签。

四、规划具体修改情况 ....................

错误 ! 未指定书签。

错误! 未指定书签。 错误! 未指定书签。 错误! 未指定书签。

(一)调入地块用地情况分析 ...................... (二)调出地块用地情况分析 ...................... (三)规划修改方案 ..............................

五、规划修改影响评估 ....................

(一)规划修改对土地利用的影响评估

错误 ! 未指定书签。

..............

错误! 未指定书签。 错误! 未指定书签。

(二)规划修改对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

六、结论 七、附表

附表一 附表二

................................ ................................

规划修改涉及地块基本情况表

错误 ! 未指定书签。 错误 ! 未指定书签。

..............

错误! 未指定书签。 .. 错误! 未指定书签。

错误 ! 未指定书

规划修改前后土地利用主要调控指标对比表

附表三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方案征求意见及采纳情况表

签。

一、简况

(一)区域简况

市位于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中部,东江下游,地处东经°′ °′,北纬°′°′。最东是岗镇的银瓶嘴山,与市接壤;

最北是中堂大坦乡,与市、市隔江为邻;最西是沙田西大坦西北的狮子洋中心航线,与市隔海相望;最南是凤岗雁田水库,与市相连,毗邻港澳,处于穗、深、港经济走廊的黄金地段。下辖城区个区、个镇和个科技产业园区。

常平镇位于市东部地区,是京九铁路、广梅汕铁路、广深铁路的交汇处,设有铁路口岸, 是全国唯一设有两个大型客运站及铁路口岸的镇,在京九沿线县及县级市的主要指标排名中名列榜首, 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誉为“京九第一镇”。 年底,全镇户籍人口人,常住人口万人,下辖个村委会和个社区居委会。

(二)社会经济发展简况

年常平镇通过全力加快三重建设、 全面加强招商引资、 狠抓科技

创新、稳步推进各项改革、加快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等各项工作,

使各项主要经济指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并使常平镇的转型升级拐点

基本形成。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亿元,同比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

值亿元,增长;实际利用外资亿美元,增长,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个百

分点;各项税收总额亿元,增长;镇区本级可支配财政收入亿元,增

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增长。

(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与实施情况

根据《中华人民国土地管理法》以及省、市有关文件的要求,常平镇人民政府编制并实施了《市常平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年) 》(下称《规划》)。

《规划》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成果为基期数据, 规划期限为-年,其中近期目标年为年,远期目标年为年。

《规划》实施以来,常平镇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各项主要用地控制指标, 做到依规依法用地和建设, 规划制定的各项实施措施基本上得到了落实。 在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方面, 常平镇根据《省基本农田保护区管理条例》 的有关规定,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措施,从各方面加强对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建设和治理, 确保了全镇耕地和基本农田面积的稳定。 在建设用地调控方面, 常平镇坚持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以供给制约和引导需求,统筹安排各类、各区域用地,保障重点建设项目用地。 近年来,常平镇新增建设用地主要用于引进企业项目、公共服务设施、交通市政基础设施和政策保障型住房建设等方面需求,全镇面貌焕然一新,主要干道经过改造建设和延伸建设完善道路网络,进一步畅通了外交通。

二、规划修改原因分析

(一)项目简况

从莞高速公路段项目属于省重点工程(粤发改资【】号)项目,

由主线工程和清溪支线工程两部分组成,途经市石排、企石、横沥、

常平、樟木头、塘厦、清溪、凤岗等镇,全线长公里,项目总投资约

亿元。目前,项目建设用地已通过省国土资源厅预审(粤国土资

( 预)

函〔〕号),并列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年)》重点建设项目清单。

从莞高速公路段安置地项目是省重点建设项目涉及的安置地,

于民生工程项目,选址位于常平镇漱新村和水村,分四个小区,规划

总用地面积公顷,配套建设强弱电、给排水、消防、室外道路场地及

绿化等公用辅助工程。 本项目设计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努力营

造空间尺度适宜、居住舒适方便、颇具生活气息的居住小区,形成具

有新区特色的社区人文环境。

(二)规划修改背景和原因

目前,市域道路密度较高,路况条件也较好,但均为一般的普通干道,道路交叉以平交为主,立交较少。且由于经济发展速度快,城镇化水平很高, 故绝大部分公路经过经济发达的镇区, 道路的通行效率、整体交通服务水平较低。为解决这一问题,市在新一轮干线公路规划中将其主干线布局调整为“一环六纵五横三连” ,从莞高速公路段是的第五条纵向高速。 从莞高速公路段在常平镇全长约公里 (含隧道),其中与环常东路共线公里;经过沙湖口、白石岗、横江厦等个

村委会,征地拆迁面积约亩(其中宅基地亩) ,拆迁面积占段全部拆迁量的一半。

由于从莞高速公路段在建设过程中征用了市常平镇较多土地及

房屋,为保障被征地村民的权益,缓解农村用地供需矛盾,优化土地

资源配置,促进农村用地集约化, 需为被征地、拆迁村民安排安置地。在充分征求民意的基础上, 常平镇人民政府提出了在漱新村和水村安排从莞高速公路段被征地村民生活安置区用地, 为被征地村民提供各项生活配套设施齐全的生活社区, 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促进常平镇新农村的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

从莞高速公路段安置地项目规划用地面积 5.4140 公顷,位于常平镇漱新村和水村, 选址地块全部不符合现行规划, 规划用途为一般农地区和其他用地区, 按照《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管理规定》 (粤国土资规划发〔〕号)规定,需对现行规划进行局部修改,以解决项目急需的用地问题。

(三)规划修改的必要性

. 推进省重点项目建设,提升城市形象

从莞高速公路段项目属于省重点工程项目, 也是珠三角一体化交

通项目之一。它的建设,将提高市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纵向公路的通

行能力、服务水平。此外,从莞高速连接了增城市、从化市及以北地

区与、、及等经济发达地区,大大加强粤北山区与珠三角之间的经济

交流与合作,强化珠三角对粤北山区的辐射带动作用,

不但有利于珠

三角地区升级产业结构, 提高产业层次, 而且将促进粤北山区承接沿 海地区产业转移, 加快资源开发利用。 本项目的建设将极速加快从莞

高速公路段的建设,确保该公路尽快完工,有利于提升城市形象。

. 改善人居环境,加快城镇化进程

本项目的建设是拆迁安置的重要基础, 关系到拆迁村民的切身利

益和长远发展。征地拆迁村民原居住分散,房屋比较破旧,市政及公

益基础设施不甚完全, 污水排放、垃圾处理、卫生环境等条件较薄弱。

本项目的建设,对拆迁村民进行了集中安置,高起点的规划,建设环

境优美、配套完善的宜居新农村,使村民生活、居住条件明显改善,

加快城镇化进程。

. 加强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的需要

土地是城市发展的空间和城市功能的载体, 土地供应与保障状况

如何,直接影响到城市发展的空间、潜力和方向。目前,征地拆迁围

的农村宅基地缺少科学规划, 土地使用过程中存在着利用粗放、 布局

零乱、效率不高等现象,土地利用不充分。本项目通过科学合理的规

划设计,将大大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充分利用土地资源,达到从严控

制建设用地总量、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目的。

综上所述,本项目的建设是必要的。

(四)规划修改的紧迫性

从莞高速公路段已于年正式开工建设, 计划于年建成通车。 由于

拆迁进度慢、安置房建设滞后, 到目前为止只完成了需征用地的八成

多,严重影响关键节点工程施工,导致工程进度缓慢。为了加快从莞

高速公路段的建设, 确保该公路尽快完工, 必须加快推进征地拆迁安

置进度,因此急需修改本次规划。

三、规划修改可行性分析

(一)规划修改的法律法规符合性

. 与土地管理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符合性分析

《中华人民国土地管理法》第三章第二十六条中提到: “经批准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改,须经原批准机关批准;未经批准,不得改变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土地用途。 ”本次规划修改将依法依规、按相关程序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条例》第五章第二十八条列出四种情形,

符合其中一项的, 可按照规定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本项目符合第

(四)项:“国家规定或者经省人民政府批准的需要修改规划的其他

情形。”可以进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第二十九条中提到: “土地

利用总体规划修改, 必须确保上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各类用地

控制指标不变; 确保本行政区域现有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 质量不降

低。”本次规划修改后各类用地控制指标不变,本项目不涉及占用基

本农田,与之符合。

. 与相关管理规定的符合性分析

根据《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管理规定》 (粤国土资规划发 〔〕

号)第五条列出的五种情形,符合其中一项的,可以申请修改土地利

用总体规划,本项目符合第(四)项: “灾后重建用地,国家和省重

点建设项目涉及的安置地、 自留地,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改造

用地、农村住房集中建设用地和中心村建设用地, 重大污染企业搬迁用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批准实施后省政府新批准的中心镇” 。可以申请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

. 与国家产业政策的符合性分析

本项目属于规划中的农民安置用地, 不属于商品房及经济适用房

畴,不属于国家发改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 年本 ) 和省《产

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 年本 ) 中的限制类、淘汰类产业;同时根据国土部、发改委发布的《限制用地项目目录(年本) 》和《禁止用地项目目录(年本)》,本项目不属于限制用地和禁止用地的项目, 因此,本项目符合国家及地方相关产业政策。

(二)建设用地布局调整的科学性、合理性

. 项目选址合理

从莞高速公路段安置地项目在选址时, 结合常平镇实际情况, 由市常平镇人民政府组织, 相关部门负责人员参加, 会同市国土资源局常平分局等,按照“就近安置、交通便利、配套完善、便于实施”的原则,对涉及拆迁的村进行实地调查, 广泛征求社会公众的合理意见,通过对多方案进行反复对比和充分论证, 最终确定该项目的选址。 拟建项目区域未发现滑坡、泥石流、断层破碎带、岩溶和地下洞室等不良工程地质现场,场地质构造简单,现状基本稳定。水文地质条件较为简单,地下水、地表水对砼物无腐蚀性,区域可规划建筑。拟建项目周边配套完善、交通便利,用地围不涉及基本农田保护区,不在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区。因此,拟建项目的选址是合理的。

. 项目用地规模合理

从莞高速公路段安置地项目在规划设计过程中, 严格遵循“因地

制宜,合理用地”的原则,以“节约集约用地”作为规划设计的指导

思想。项目设计单位调查核实了拆迁安置的基本情况, 确定安置所需

不同户型的套数和建筑面积, 再根据规划设计要求确定安置房建筑面

积和占地面积,并多次调整设计方案,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本项

目规划总用地面积公顷,拟建设安置房户(每户占地面积㎡)

,安置

人数约人;人均占用城乡建设用地面积为平方,

小于年人均占用城乡

建设面积( 111 平方人),也小于《规划》中规划至年人均占用城乡

建设用地面积(79 平方)。每户占地面积符合 《省土地管理实施办法》

第三十六条中所规定的宅基地用地限额 (平原地区和城市郊区平方以

下)和实际情况的需要。因此本项目的用地规模合理,符合节约用地

要求。

. 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不变

本次规划修改未突破 《规划》确定的土地利用主要调控指标中的

建设用地总规模和城乡建设用地规模, 在满足项目建设用地需求的同

时,符合国家和省关于规划修改政策的要求。

(三)与相关规划的协调性

. 与城镇规划的协调性

根据《市常平镇总体规划修改(年) 》,常平镇被定位为市东部中

心城市;珠三角区域型商贸物流与制造业基地。根据《市常平镇总体

规划修改(年)》,在用地布局和空间结构上,常平镇将形成“两横一

纵”的高速公路网,两横为潮莞高速公路、莞番高速公路,一纵为从

莞高速公路。本项目的建设是为了加快从莞高速公路项目的建设步

伐,与此发展目标高度吻合。

. 与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协调性

根据《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省在“十二五”期间将加大力度建设高速铁路网、 城际轨道交通网和高等级航道网,完善高速公路网。 到年,高速公路里程达到公里; 在“十二五”期间还将“大力推进宜居乡村建设” ,“加强农村规划建设,注重整洁卫生、环境保护, 提高农村土地利用效率,建设具有岭南特色的生态宜居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根据《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要求完善“一环六纵六横三连”高快速路网,理顺及

强化市域重点发展区之间的通道建设和枢纽布局, 统筹区域干线路网规划建设,疏通市际联网路,提升镇街联网公路,改造村际道路。本项目是建设一个宜居安置小区, 本项目的建设加速从莞高速公路段的建设,促进从莞高速公路段尽快通车。因此,本项目的建设与规划相符。

四、规划具体修改情况

(一)调入地块用地情况分析

. 调入地块土地利用现状情况分析

本次规划修改拟调入地块面积 5.4140 公顷,位于常平镇漱新村和

水村。按常平镇年土地利用现状数据进行分析、统计,现状为果园的

调入地块合计公顷;现状为其他草地的调入地块合计 .8013 公顷;现

状为村庄的调入地块合计

0.9669 公顷(在年编制常平镇土地利用总

体规划中,受常平镇规划建设用地规模指标特别是城乡建设用地规模

指标的控制和约束,对部分不符合城镇规划的现状建设用地采用了

“腾退”办法,故导致此村庄用地规划用途为园地) 。详见下表。

表 常平镇规划修改调入地块现状地类情况表

单位:公顷

农用地

位置

园地

建设用地

村庄

未利用地 其他草地

调入地块

地块面积

漱新村 漱新村 漱新村 水村

合计

. 调入地块土地土地利用规划情况分析

根据现行《规划》,本次规划修改拟调入地块原规划用途为农用

地或未利用地,农用地面积

1.6127 公顷(全部为园地),未利用面积

3.8013 公顷;土地用途分区为一般农地区或其他用地区;管制分区 为限制建设区。本次规划修改不涉及占用基本农田。详见下表。

表 常平镇规划修改调入地块规划地类情况表

单位:公顷

农用地

位置

调入地块

园地

自然保留

未利用地

水域及水

利设施用

地块面积

漱新村 漱新村 漱新村 水村

合计

(二)调出地块用地情况分析

. 调出地块土地利用现状情况分析

本次规划修改拟调出地块面积

5.4140 公顷,年土地利用现状为

农用地和未利用地,位于桥沥村、土塘村、司马村和朗洲村。农用地面积 4.9194 公顷,其中耕地 0.9315 公顷,园地 1.0653 公顷,林地 2.0488 公顷,其他农用地 .8738 公顷;未利用地 .4946 公顷。详见下表。

表 调出地块土地利用现状地类情况表

单位:公顷

农用地

位置

耕地

调出地块

园地

林地

其他农

未利用地

村小计

地块面积

用地

桥沥村 土塘村 土塘村 桥沥村 司马村 朗洲村 司马村

司马村

合计

. 调出地块土地利用规划情况分析

根据现行《规划》,本次规划修改拟调出地块面积

5.4140 公顷,

土地规划用途全部为城乡建设用地,管制分区类型全部为允许建设

区,土地用途区为城镇建设用地区。

(三)规划修改方案

. 建设用地修改方案

本次规划修改土地总面积 5.4140 公顷,规划修改以“不增加规划的建设用地规模” 为原则,修改实质上是局部规划建设用地地块间的置换落实,规划修改前后常平镇建设用地总规模保持平衡, 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保持不变。具体修改方案如下:

()将调入地块中 1.6127 公顷农用地(全部为园地) 、3.8013公顷的未利用地,合计 5.4140 公顷用地围规划用途修改为城乡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调整为允许建设区。

()将调出地块土地利用现状地类作为规划修改后的期末地类。即将合计 5.4140 公顷规划城乡建设用地修改为农用地和其他土地,其中耕地 0.9315 公顷、园地 1.0653 公顷、林地 2.0488 公顷、其他农用地 .8738 公顷,其他土地 .4946 公顷;用途分区为一般农地区 2.8706 公顷,林业用地区 2.0488 公顷,其他土地 .4946 公顷;空间

管制分区全部调整为限制建设用地区。

. 耕地保护方案

按照《土地管理法》的规定,非农建设占用耕地一定要做到耕地

“占一补一”,确保规划期耕地占补平衡。本次规划修改调入部分不

涉及耕地,调出部分有 0.9315 公顷耕地,规划修改有利于耕地保护。

另外,建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注意附近耕地的保护,采取相关措

施保证对耕地不造成影响和破坏。

. 基本农田保护方案

本次规划修改不涉及占用基本农田,但建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

应注意附近基本农田的保护, 采用相关措施保证不对基本农田造成影

响和破坏。

五、规划修改影响评估

(一)规划修改对土地利用的影响评估

. 对规划主要控制指标的影响

()对耕地保有量目标实现的影响

根据《规划》,到年,常平镇耕地保有量不低于 1723 公顷。本次

规划修改不涉及占用耕地,拟调出耕地

0.9315 公顷。因此,规划修

改对常平镇耕地保有量目标的实现没有影响。

()对基本农田保护目标实现的影响

根据《规划》,到年,常平镇的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

1918 公

顷。本次规划修改所列项目不涉及占用基本农田。因此,规划修改对

常平镇基本农田保护目标的实现没有影响。

()对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的影响

根据《规划》,到年,常平镇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

5824 公顷,

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

5221.9 公顷。本次规划修改项目调入和调

出建设用地相抵消, 规划修改后常平镇建设用地、 城乡建设用地控制

指标保持不变。 因此,规划修改对常平镇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的目

标没有影响。

综上所述,本次规划修改不会对市常平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要

调控指标产生影响。

. 对土地利用结构的影响

本次规划修改调入调出地块面积

5.4140 公顷,按照调入地块土

地利用规划地类情况, 调出地块土地利用现状地类情况, 确定规划修

改后末期地类。由规划修改前后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表)可见,规

划修改后只有少量地类发生变化,全镇农用地增加了

.3067 公顷,其

中耕地增加了

0.9315 公顷,园地减少了 0.5474 公顷,林地增加

了.0488 公顷,其他农用地增加了 .8738 公顷 ; 其他土地减少了 .3067

公顷。本次规划修改对常平镇各用地面积的变化影响虽然不大,

但也

可以说明作了一些有益的部结构调整, 即对未利用地进行了适度利用 和加大了原规划为其他园地的现状建设用地的利用,减少了对耕地、

林地等生态绿地的占用。 另外规划修改后, 全镇的城乡建设用地和其

他建设用地面积保持不变,对常平镇建设用地结构无影响。

表 市常平镇规划修改前后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

单位:公顷

规划修改前年

土地规划用途分类

面积

规划修改后年 面积

比重 ()

规划修改变化情况

比重 () 面积

比重 ()

耕地

园地

农 用 地

林地 其他农用地

农用地合计

城乡建设用地

交通水利用地

其他建设用地 建设用地合计

其他土地

规划修改前年

土地规划用途分类

面积

规划修改后年 面积

比重 ()

规划修改变化情况

比重 () 面积

比重 ()

合计

. 对土地利用布局的影响

本次规划修改所需的建设用地规模在市常平镇予以调剂解决,

保规划修改后常平镇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不增加, 耕地保有量不减少和

基本农田保护区面积不减少、 质量不降低; 并且规划修改地块围面积

有限,对该镇土地功能分区的影响甚微,对耕地、基本农田保护的布

局没有影响。

(二)规划修改对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⒈评估目的

为了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在常平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 修改和决策过程中, 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为目标,充分考虑本规划实施可能涉及的环境问题, 预防和减轻规划实施后可能造成的不良环境影响, 协调经济增长、 社会进步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通过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完善常平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为常平镇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⒉评估原则

土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属于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的畴。 土地利用规划是一种综合性的用地规划, 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 应反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布局以及土地开发整治等活动对区域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重点考虑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完整性。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遵从以下原则:

⑴科学、客观、公正原则。综合考虑规划实施后对各种环境要素

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的影响,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⑵早期介入原则。 在规划方案的形成阶段就参与其中, 及早从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角度出发, 分析规划方案可能引发的积极和消极的影响,从而进一步改善规划方案。

⑶整体性原则。 把与本规划相关的政策、规划、计划以及相应的项目联系起来,做整体性考虑。

⑷公众参与原则。 鼓励和支持公众参与, 充分考虑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和主。

⑸一致性原则。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深度应当与镇级土地规划的层次、详尽程度相一致。

.工程建设期对环境的影响及减缓措施

() . 大气环境影响

拟建项目施工期主要污染物是扬尘、 粉尘以及装修废气。 扬尘和粉尘主要来源于土地平整、 基础土石方的开挖、堆放、回填和清运过程,建筑材料(水泥、白灰、砂子等)运输、装卸、堆放、挖料过程,各种施工车辆行驶, 施工垃圾堆放和清运; 装修废气主要来自于楼体外墙装饰和房屋装修阶段, 主要污染因子为甲苯和二甲苯, 此外还有少量的汽油、丁醇和丙醇等,该废气的排放属无组织排放。 减缓措施:必须加强施工管理,将各种粉状材料入库保存, 搅拌机布置在下风向,运输过程用蓬布遮盖,减少粉尘、扬尘产生途径,从而减轻对环境空

气的影响。此部分影响是短暂的,随施工期结束而消失。

() . 水环境影响

项目工程施工期水污染源主要为: 施工过程产生的污水及现场施工人员居住区产生的生活污水。 减缓措施:施工现场地面上的污废水,先排至外排水管道, 然后自流至污水处理装置; 而地下低于污水处理装置的排水点, 用泵扬送至排水干管或直接扬送至污水处理装置; 现场交通道路和材料堆放统一规划排水沟, 保持排水系统良好, 控制污水流向,做到场无积水; 生活污水排放经隔油池和化粪池处理后由污水泵抽入城市污水管道; 有害的废物不用于地下填筑, 以免污染地下水。

() . 声环境影响

工程施工期间的噪声主要来源于施工机械设备和运输车辆,

主要

包括打桩机、推土机、挖土机、混凝土搅拌机、翻斗车、载重车等。 这些机械设备噪声值较高。但施工设备噪声的影响是暂时、局部的,

随着工程的结束而消失, 因此噪声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较小。 减缓措施 :

加强管理,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在夜间必须停止施工作业;

建立临

时声障、隔声围挡等降噪措施。

() . 固体废弃物

项目施工期间将产生一定量的固体废物, 主要与施工产生的弃土、

弃方、建筑垃圾和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减缓措施:施工过程的土石

方设贮存点贮存,并建设防雨棚和导流沟;建筑垃圾应集中暂存,若

不能用于填方则应及时清运出,并运至环保部门指定的地点合理处

置,不准随意倾倒;施工人员生活垃圾交由当地环卫部门处理,对周

围环境产生的影响较小。

() . 生态影响

项目施工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是对建设区域植被的影响,

由于建设项目涉及到基础开挖、 土方挖填,会造成大面积的裸露地表 以及工程弃土的临时堆放, 遇雨情况下极易造成水土流失; 另外一平

三通、平整场地等环节将改变原来的地形地貌,破坏地表植被。减缓

措施:施工期间采取严格的防治措施以减少水土流失, 如尽量缩短土

地裸露时间,加快工程项目建设;主体工程基本完成后,应及时补种

适合当地条件生长的乔、灌、草相结合的绿化植被,确保绿地率达到

规划设计要求。

.运行期环境的影响分析及防治措施

() . 大气环境影响

本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的废气主要为厨房废气、进出汽车排放的

尾气、垃圾房挥发臭味。 本项目厨房燃料计划全部使用清洁能源——

管道天然气,其燃烧过程的产物主要是和, 仅有极少量、等有害气体,

住宅的厨房废气通过楼统一设计的排烟道于楼顶向高空排放, 不会对

大气环境造成大的影响;汽车尾气在地面排放,对环境的影响很小;

为避免垃圾臭气影响住户,垃圾房密闭,垃圾应及时清运,减少在垃

圾房停留的时间。

() . 水环境影响

本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的废水主要来自居民产生的生活污水,还

有道路冲洗水等。小区排水管网的规划设计应采用雨、污分流方式,

并且将污水经三级隔油池、 三级化粪池预处理后排入常平镇市政污水

管。

() . 声环境影响

本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噪声主要来自水泵、风机等机械设备噪

声,以及进出本项目的机动车噪声。 对水泵和风机等产生较高噪声和

振动的设备设立减震台, 以降低振动产生的影响; 在四周种植绿化树

木,以减轻附近市政道路噪声对居民的影响。

() . 固体废弃物

本项目固体废物主要为生活垃圾。小区分段设置一定数量的分类

垃圾收集箱,以方便小区居民将垃圾分类放置; 配备相应数量的清洁

人员打扫小区卫生和定期清理垃圾箱垃圾; 生活垃圾全部集中后由环

卫部门统一清运处理。 采取以上措施后, 本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对周

围环境的影响较小。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相关产业政策,

符合环境保护相关的法

律、法规、规划,选址合理。通过对项目的环境影响分析评价,项 目在施工与运营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一定量的废水、废气、噪声

和固体废物,且存在一定的环境风险,但与之配套的环保设施比较

完善,只要仔细加强管理、严格执行各项污染防治措施及生态保护

措施,确保各类污染物达标排放,就能够满足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

法规和标准要求, 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明显影响。 从环境保护而言,

项目建设可行。

六、结论

从莞高速公路段安置地项目是省年重点建设项目涉及的安置

地,项目选址及用地规模合理。本次规划修改是在确保常平镇土地

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各项控制指标不受影响的前提下,

对土地资源

进行优化配置、科学合理地调整建设用地布局。在对规划修改方案

的合理性以及规划修改对主要控制指标的影响分析后,结论如下:

. 从莞高速公路段安置地项目的建设是必要的,符合国家产业

政策,符合环境保护规划和区域发展规划。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征地

拆迁进度,确保从莞高速公路段的建设顺利进行 ; 促进常平镇新农村的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

. 从莞高速公路段安置地项目所涉及的各类建设用地规模在市常平镇行政辖区平衡解决, 做到了规划修改后常平镇的建设用地总规模不增加、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不扩大, 规划修改对常平镇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的影响不大。

. 本次规划修改调入部分不涉及耕地,调出部分有公顷耕地,耕地保有量有增加。 规划修改未涉及基本农田, 对常平镇规划期间基本农田保护没有影响。

⒊从莞高速公路段安置地项目的建设, 在施工期间将对周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但在建设过程中,通过落实有效的防预措施,加强工程管理及人员管理等,能够较降低项目建设对周边环境的不良影

响。

综上所述,从莞高速公路段安置地项目修改方案合理可行,

对《市

常平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年) 》实施的影响正面影响较大,负面

影响很小。

七、附表

附表一规划修改涉及地块基本情况表

土地规划用途

地块类别

地块位置

土地利用现状用途

土地利用实地情况

地块 面积

地块

镇(街道、农场、林场、

调整前土地规划用途

调整后土地规

其中

地块属

行政村

农用 地

其中耕地 (含可调

建设

未利

农用

建设

未利

批准用

农用

建设 用地

其他

农用

建设 用地

编号

开发区)

用地

用地

用地

用地

地面积

城乡

交通水利用地及 其他建设用地

土地

城乡

交地

整地类) 用地

用地

常平镇 常平镇 常平镇

漱新村 漱新村 漱新村 水村

调入 地块

常平镇

小计

小计

常平镇 常平镇 常平镇 常平镇 常平镇

常平镇 常平镇 常平镇

桥沥村 土塘村 土塘村 桥沥村 司马村

朗洲村 司马村 司马村

调出 地块

附表二

规划修改前后土地利用主要调控指标对比表

单位:公顷

行政区

建设用地总规模

调整前

城乡建设用地规模 城镇工矿用地规模

市 常平 镇

调整后

变化量

(调整后调整前)

注:各类指标调整前、后合计数应基本相等,并符合“调整后合计数调整前合计数

<平方”条件。

附表三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方案征求意见及采纳情况表

征求意见

方式 听证

意见主体

意 见

采纳情况

说明

备注

听证代表 无意见

公示 社会公众 无意见

市发展和 改革局 市经济和 信息化局

无意见

无意见

市城乡规

划局

调出为一般农用地的地块

在已批控制性详细规划中部分 用地为道路用地。 建议需与常平 镇人民政府做好沟通协调, 处理 好与已批总体规划、 控制性详细 规划的矛盾。

意见采纳。已与常

平镇政府、规划管理所 协调,对调出地块部分 用地已作修改,所选地 块近期均不在控规规划 建设用地围。

市农业局

无意见

征求

部门意见

市环境保

无意见

护局

市林业局

征求意见稿第页,表 市常

平镇规划修改前后土地利用结 构调整表,农用地的规划修改前 年,林地面积公顷建议修改为: 公顷;规划修改后 年,林地面

积公顷建议修改为:公顷。

解释说明:已与林

业局协调,征求意见稿 中表的数据是从市常平 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 据库成果基础上统计得 来,而林业局提供的林 地数据是年代进行实地 调查所得,一直沿用至 今,未进行变更调整, 故国土和林业两部门的 林地数据不一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