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学术探讨・工作研究 ●蒋志伟 ,徐荣华2 (1.上海海事大学图书馆,上海200135;2.上海电机学院图书馆,上海200240) 图书馆2・0:理念与现实 兼论图书馆新理念与实践的三大矛盾 [关键词]图书馆2.0;图书馆新理念 宏观上或者说理论上存在着数字化与网络化所带来的 [摘要]图书馆一系列新理念的出现, 生存压力,其实对于个体的图书馆生存而言,并不存 对于图书馆事业的影响,抽象的意义远远 在随时被淘汰的风险。自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 大于实践的意义,并使图书馆面临三大历 绝大多数的图书馆面对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冲击,都是 史性矛盾:先进的理念与滞后的现实、虚拟 在被动的情况下缓慢地转身,先进的图书馆与落后的 的激进与传统的惯性、文本管理弱化与知 图书馆相差之悬殊,让人看不出谁慢了,谁就有可能 识管理的乏力。图书馆2.0试图将传统图书 被淘汰的压力! 馆的价值观同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的冲击 这一现象造就了我国图书馆目前存在的三大历史 相结合,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是值得我 性矛盾:先进的理念与滞后的现实、虚拟的激进与传 们从理论上和实践上予以肯定和支持的。 统的惯性、文本管理弱化与知识管理乏力的矛盾。 [中图分类号]G250 1 图书馆面临的三大历史性矛盾 [文献标志码]A 1.1 先进的理念与滞后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文章编号]1005--8214(201G1)05—0001—03 大量新概念的出现,首先冲击的是图书馆的核心 价值观。自近代图书馆产生以来,图书馆的核心价值 在新的信息技术的冲击下,图书馆似乎正处在一 观就是在“藏与用”的平衡中运行。这是传统图书馆 个激流的漩涡之中,可以这么说,除了IT领域,没 的主要矛盾,而其中,“用”一直处在这一对矛盾的 有哪一个行业对此会产生如此的敏感和骚动,尤其在 主要方面,也就是说,图书馆的实践一直以能够发挥 我国图书馆界,从上个世纪的90年代起,每一次信 图书馆的最大效用在努力着。对于矛盾的另一方面即 息技术领域的推进都会在图书馆界引起一场共鸣。这 “藏”的问题,由于传统图书馆的馆藏是以纸质图书 种现象足以说明,图书馆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与社 为主的,因而就是资源的“拥有”问题。拥有是一 会的互动始终处在前沿的位置。身处图书馆,你不难 种实实在在的存在,它是图书馆发挥效用的基础, 感受到从网络图书馆、虚拟图书馆、数字图书馆、业 没有了“拥有”,图书馆就不是图书馆了。因此,图 务流程重组(BPR)、虚拟参考、文献传递、知识导航、 书馆的核心价值观始终是以“发挥实体的存在”为 知识管理、数字鸿沟、信息素养、机构库(IR)、信 基础的。 息共享空间(Ic)一直到Web2.0、图书馆2.0等等新 网络及数字资源的生产方式、组织方式和利用方 的概念的冲击。这些新概念的冲击,不仅引起了图书 式,都和传统的纸质资源有着根本的区别,并且实实 馆理论界的阵阵波澜,也实实在在地在图书馆的实践 在在地影响了图书馆的馆藏建设,因为,图书馆不能 中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再以传统的方式拥有“馆藏”了。近年来数字资源比 然而,这些新概念对图书馆人理念上的冲击,远 重大幅增加,纸质馆藏比例急剧下降,所有权被使用 较于对实践的冲击大得多,换言之,它们对我国图书 权替代,一旦所有权被他人掌控,那么,图书馆的馆 馆业的影响,抽象的意义远远大于实践的意义,这同 藏建设就由不得自己了。图书馆再也不能以传统的方 图书馆所处的实际境况相符合。因为,只有当一个实 式选择自己所需要的资源,而是被迫地接受大量不符 体在生存竞争的压力下,才会积极主动地思考和实施 合办馆方针的资源。这就是对图书馆传统的价值观的 改革,去寻求难度更大更高的生存方式。图书馆除了 最大的否定!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学术探讨・工作研究 2010一(5) 所有的新理念都是出自于网络化和数字化之中, 这些概念产生的基础并非来自图书馆内部,而是来自 外部,即社会化的信息技术革命。这些概念是建立在 虚拟的网络和数字资源之上的,是完全不同于图书馆 质成为馆藏主体,但却并未出现利用率的大幅 长。为此,我们寄之于厚望的新理念仍然停留在表 面,未能对图书馆的实践产生实质性的意义。 2图书馆2.O的方向 生存的基础的,其本意与传统的实体基础是不相容 的,它绝对不是一种改良,而是一场革命!运用这些 概念无疑是会动摇图书馆基础的,是对图书馆传统的 图书馆2.0这一新概念的出现以及多年来的实践, 无疑给我们带来了一线新的希望,至少它似乎是符合 图书馆发展的方向的。但是,它究竟能给我国的图书 核心价值观的否定。 1.2虚拟的激进与传统的惯性之间的矛盾 虚拟的资源和服务,其最终的目的是能够使大量 的读者通过远程方式获得图书馆的服务。这就是说, 以数字资源和网络资源为基础的新的服务,是希望读 者或者用户不用到图书馆来,在他所处的任何地方都 可以得到图书馆的服务,成为图书馆的服务对象。这 是所有以数字和网络技术为基础诞生的新概念的基本 目标,失去这一目标,这些新概念就几乎没有什么现 实的意义了。这是新概念的价值基础,这种价值观正 在国内图书馆理论界形成一股洪流。然而,图书馆现 实的情况并非如此,传统的价值观仍然占据主流,依 据这种价值观,图书馆希望它的读者能够大量涌入, 能够到图书馆的实体中来接受图书馆的服务。这就要 求图书馆不是以冰冷的机器为主,而是以满腔热情的 馆员和优雅舒适的环境为主。只有找到这对矛盾的调 和点,才能为今天的图书馆寻找到可靠的实践依据。 1.3文本管理弱化与知识管理乏力的矛盾 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实现,为图书馆的资源利用和 服务模式确实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扩展领域,使图书馆 有了实现从文本管理到知识管理的基础。图书馆如果 实现从文本管理到知识管理的飞跃的话,其实质就是 对传统图书馆生存的一个否定。知识管理的基础是数 字化和网络化,其最终的结果是加快纸质文献退出馆 藏。因为,只有数字资源和网络化的环境,才能提供 真正意义上的知识管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知识服 务。然而,现实的情况是,不少图书馆图书借阅量增 长乏力,有的甚至出现了逐年下降的情况,而数字化 资源,尤其是图书馆购买的数据库的使用率与所占据 的采购经费相比,少得可怜。更为重要的是,利用图 书馆的文献传递、推送等主动服务的人数,并未出现 井喷。这就是说,图书馆的文本管理的传统正在被削 弱,而知识管理的先进理念却并未得到同步增强。 综上所述,数字化和网络化时代的图书馆,正面 临着一种交织的煎熬:传统的价值观受到挑战,读者 不再像过去那样积极上门了;数字资源将逐步替代纸 ・2・ 馆实践带来多大的贡献呢,目前似乎并不明朗。 目前公认的图书馆2.0理念,是由英国TALKS公 司的图书馆2.0白皮书中提出的几个基本理念: (1)图书馆无处不在。人们可以通过访问网上的 任何Web站点都能获取图书馆资源,这就意味着图书 馆资源的完全公开。 (2)图书馆没有障碍。图书馆所拥有的信息资源 应该向所有的读者开放,并拆除一切使用中的障碍。 (3)图书馆邀请参与。鼓励图书馆的用户和馆 员,全方位地进行互动合作,不断地提升图书馆的资 源质量。 (4)图书馆使用灵活的单项优势系统。j这是一种 新近开发的计算机软件系统,能够满足用户自行组 合,满足个性化的使用要求。[ . 2005年9月,我国图书馆学界引进了 t“图书馆2.0 (1ib2.0)”的概念,即将Web2.0的理念和技术引入到 图书馆领域,使图书馆服务也具有互动性、参与性、 社会性、开放性和个性化特征,希望以此推动图书馆 事业的发展。国内有学者对图书馆2,0进行了较为精辟 的概括:“图书馆2.0的概念借用了 b2.0,与它有同 样的理念与概念基础。这~概念的支持者期待最终的 图书馆2.0服务将取代过去数世纪以来过时的 单向的 服务”。_2]无疑,图书馆2.0的理念是很有震撼力的, 否则,不会有那么多的图书馆人热衷于此。 。ll l. 那么,我们来仔细地分析一下,图书馆L2=0是否 真的能够为我们化解面临的历史性矛盾吗?抑或又是 一个过客匆匆的新概念7 . ; 首先,它确认以数字化和网络化为基础,但试图 在此基础上实现图书馆实体存在的价值6图书馆 .0 无论从技术到理念,都是以数字化与网络化为基础 的,显然这同传统图书馆的价值观也是相碰撞的。 好 在提出这一理念的人们从一开始就注意 到了这个问 题,他们试图将基于Web2.0技术的各种理念同图书 馆的现实状况相结合。请看下面的比较列表。:: 这是一个对Web2.0作了重大修改的图书馆:2.0; 完全是根据图书馆的现实展现的新理念0因此,图书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学术探讨・工作研究 Web2.0与图书馆2.0的不同 Web2.0 图书馆2.0 资源 用户创造资源为主 图书馆提供资源为主 多样化,强调用户主 引入用户主导的方式,结合图书馆传 资源组织 导(Tag,Folksonomy) 范分类法统的知识组织体系(试图以传统的规 、主题法优化民俗分类法) 主动性 即使不是用 用户互动性 户创造资源,也是由 对图书馆认识单一,需要通过增强互 用户附加资源,形成 动性赢得年轻读者。 社区。 服务模式 自服务,单纯依靠 与传统服务结合,但目前还没有很好 网络 的与业务流程结合的手段。 技术实现 多为用户主导应用 多为阁书馆员主导应用pre—coordinate post-coordinate ,馆2.0是创造性地把Web2.0技术和它所体现的新理念 结合到了图书馆的实践。从表中罗列的对比因素看, 图书馆2.0没有照抄Web2.0的理念,完全由读者或用 户来主导创造资源,而是坚持了图书馆提供自有资源 为主,这就坚持了图书馆的价值观。无疑,这对于解 决图书馆面临的历史性矛盾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 我们也不难看出,表中作为图书馆2.0所创导的内容, 除了图书馆资源一项,其余各项至少到今天为止,并 没有真正成为图书馆的主流。 其次,它强调在服务模式上将网络化服务和传统 服务的结合,虽然目前并没有很好的方法,但却是开 启了一个务实的方向。当今天传统资源仍然占据重要 地位的时代,任何撇开它来谈论网络服务与数字化服 务的方式,都是不切实际的想法。图书馆毕竟还是图 书馆,人们对它的认识没有因为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 生根本的动摇。即便将来数字资源逐步取代传统的纸 质资源,但是只要图书馆还坚持自己的馆藏特色,还 拥有自己的馆藏资源,还是坚持以独特的馆藏为用户 提供服务,那么,图书馆的传统价值观仍然有效,它 的生存基础就基本不变。这似乎也是图书馆2.0坚持 的方向,由于它照顾到了图书馆传统的惯性,即坚持 了数字化和网络化远程服务的理念,也坚持了馆员热 情主动的温情服务,因而塑造了一个新型的人文的数 字化和网络化的图书馆环境。目前的问题是,这种极 富想象力的理念大多还是停留在概念上, 并未形成行 之有效并可以推广的方法和模式。 有人认为,图书馆2.0体现的开放、自由、平等、 信息免费获取、方便获取等理念可以视为代表图书馆 核心价值的理念,我们认为没有了馆藏特色和馆员服 务,消失了图书馆“藏与用”的矛盾,那也就不能算 是图书馆了。任何所谓的开放、自由、平等和免费获 取信息,都不具有实际的意义了。因为当图书馆与互 联网没有了区别,那么,失去了个性的开放、自由、 平等只是一个空泛的概念而已。所以,图书馆2.0坚 持与传统服务结合的方向是值得肯定的。 再次,长期以来,图书馆一直在追求实现个性化 的知识管理,但却收效甚微。原因之一在于图书馆在 与读者的互动中,始终处于一种强势的主导位置。图 书馆员以拥有资源而自豪,在与读者的交往中,经常 不自觉地以控制资源为能事,而非体现能力为主,致 使处于资源掌控弱者地位的读者感到难以同馆员真正 沟通,这是传统图书馆出现的一种难以克服的状况。 而数字化和网络化的时代,馆员的这种优势逐步被削 弱,用户有可能通过强大的搜索引擎自己找到所需要 的知识。这样,有能力的读者不需要馆员,没有能力 的读者又不愿意来找馆员,馆员的地位就岌岌可危, 图书馆的知识管理能力的提高迫在眉睫。图书馆2.0 颠覆了这一长期以来造就的格局,它引进了Web2.0 当中的用户主导的理念,实现在图书馆与读者的互动 中,强调读者的主导作用。这样就可能避免读者遭受 被动的局面,又可以迫使馆员不得不为应付读者的个 性化需求而提升自己的能力。然而,问题是两者之间 的利益共同点究竟在哪里,似乎并没有得到解决。图 书馆员一厢情愿地为读者设计服务项目,提供服务内 容的模式,不应该成为图书馆2.0的主导。 总之,图书馆2.0以一种崭新的姿态出现在我们 的面前,国内图书馆界也已经形成了一股力量,尽管 这股力量还不算太强,但是,它以一种积极的姿态试 图将传统图书馆的价值观同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的冲 击相结合,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是值得我们从理 论和实践上予以肯定和支持的。 [参考文献] 徐燕宾.我国图书馆2.0发展现状与趋势探析 [J].百色学院学报,2008(3):l37—140. 范并思,胡小菁.图书馆2.0:构建新的图书馆 服务[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6(1):2—7. [作者简介]蒋志伟(1956一),研究馆员,上海海事 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已发表图书情报学论文40余篇, 出版著作1部;徐荣华(1963一),高级实验师,上 海电机学院图书馆副馆长,已发表论文5篇。 [收稿日期]2009--12—18 [责任编辑]肖群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