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学生,讲究实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东海县白塔初级中学 蒋 德
【摘 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我们应该更新观念,摒弃陈旧的教学思想,充分相信学生,并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使数学课堂教学真正生动活泼,适时高效。
【关键词】自主性 实效 主体地位 角色定位 课改 可持续
听了西双湖中学王艳老师的一节数学课《一元一次不等式组(1)》,感触颇多。王老师在这节课上并没有过多地讲授知识技能,而是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在教师预设的教学问题中,利用他们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展示,自主纠正了学习偏差,掌握了学习方法和技能,高效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在教育教学百花齐放,教学改革风起云涌的今天,这样的一节课应当引起我们反思: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自主性、能动性,让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自觉、学得愉快?我们是否应当反思我们一直在屡试不爽的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理念上突破固守不放的陈旧思想,相信学生,还学生以自主性,让他们收获本应该有的学习自信?
一、摒弃教学手段中的诟病,讲究课堂教学的实效,不走形式化
课堂是学生学习和接受知识的主阵地,实实在在地守住这块主阵地,才能真正让教学收到实效。在课堂上,教师只有努力做到“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让
1
这一实效得到有效的落实。我们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教学场景:教师对学生极度不放心,什么都由教师自己完成,有时还反复强调,生怕学生不会,而学生必须得按照老师教的方法去做;为了节省教学时间,教师授课时就像竹筒倒豆子,滔滔不绝,完全沉浸在自己的思维天地里,全然没有意识到还有学生的存在;有的教师为了追求在课堂教学中的表面精彩,要么只关注优生的学习,要么就在事先安排好学生背下在课堂上要回答的问题,然后在课堂上流畅地表演;小组学习和交流,不能够在学生充分思考的前提下进行,只注重形式上的热热闹闹,不讲究实效;还有的课堂,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牵着学生走,看似教学手段先进新颖、气氛活跃,实质只是在流于形式……,凡此种种……。这些毫无意义的、流于形式的无效的教学,都应该引起我们不断地反思和解决。毫无疑问,这些课堂的教学是不可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的,这一点在我们自己的教学工作中都已经有了深刻的体会和教训。纵观王艳老师的这节课,我们发现,她并没有生搬硬套教材和导学案,而是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的情况,随时调整教学节奏和内容,真正是以讲究实效为前提的。这节课虽然用了多媒体课件,但我们并没有看到在制作形式上的花哨和使用中的喧宾夺主,整个课堂始终都是以学生活动练习为主,学生的主体地位被摆放得很突出,当然,我们看到的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效果是非常好的。
二、更新观念,相信学生,关注学习过程,让学生在主动活动中学数学
在《国家数学课程标准》里有这么一句话:“数学是人们在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的基础上,逐步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应用的过程,这一过程充满着探索与创造”。专家的解读是: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只是接受现成的数学知识,而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许多东西是教师难以教会的,要靠学生在活动中去领会。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才是有效的学习。一堂好的数学课,教师应十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向学生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引导学生参与概念、法则的形成过程,暴露学生学习知识的思维过程。王艳老师的这节课在教学中很好
2
地抓住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从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入手,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为学生获得新知学习扫清了障碍,为新知学习提供了认知固定点,提高了学生认知结构中适当观念的可利用性;同时也启发了学生从原有认知结构中找准新知的生长点,突出了新旧知识的不同点,在比较中发现矛盾,引发认知冲突,使学生达到“愤悱”的状态,为学习新知有效地创设了情景,激发了学习兴趣,保持住了学习动机,从而帮助了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我们应该更新观念,摒弃陈旧的教学思想,充分相信学生,并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我们认为,在这一过程中,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学会的,让学生去亲自体验,决不去教;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做的,让学生亲自动手,决不替他做;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说的,让学生自己动口,决不代他讲。为学生多创造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些活动的空间,多一点表现自我的机会,多一点体尝成功的愉快,真正做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这一方面,王艳老师的这节课就做得相当得体,师生的角色定位相当准确,师生的互动教学环节流畅,教学效果非常突出,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
三、紧跟时代教育的步伐,涌入课改大潮,想方设法提高课堂实效
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在催生我们的教育教学改革,而课堂效果的提升,需要我们观念的更新。我们要有一个课改的意识:教学过程千万不可模式化、僵化,一切教学行为都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如若不然,课堂将会失去生命力和生气,变成学生备受煎熬的场所。我们要关注师生角色的正确定位,还学生以课堂主人的地位,变他们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为主动的探索者。教师要将“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张嘴”的课堂转变为“生态的、人文的、动态高效”的课堂。为此,我们要及时转变教育教学理念,融入时代的课改潮流,多学习
3
课改方面做得好的教师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及早转变课堂模式,为了使课堂变得生动高效做好思想理念和专业技能方面的准备。
听了西双湖中学王艳老师的这节课,结合我们白塔初级中学在课堂教学改革方面的近三年的尝试,我认为要想使课改真正落实好,应该在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这两个方面多加以探究。着眼点应该放在如何才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主动学习;如何才能让不同学习水平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协调参与,共同提高;如何做才能让一节课真正富有节奏并且高效等方面上来。这些问题解决好了,课堂教学才能真正收到实效,学生能力发展才能真正长远、可持续,我们才能真正为我们国家培养出实际意义上的合格、进而是优秀的栋梁人材。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