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秋暝》教案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并把握本诗所寄托的高洁情操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2.学习并鉴赏本诗诗中有画,画中含情,诗情画意浑然一体的艺术美。
教学方法: 诵读法、鉴赏品味法 媒体设计: 录音机、多媒体 设计思想:
1.让学生在诵读中品味律诗的音韵美;
2.通过联想和想象,把诗句化为画面,鉴赏品味“诗中有画”的艺术特色;
3.鉴赏王维同主题及特色的诗歌,了解其诗歌风格。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王维,唐代大诗人,大画家,仕途较为顺利,官居高位,却选择了亦官亦隐的生活方式。他的诗风直接继承了陶渊明,“似浅实深,似淡实腴”。苏轼称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能体现其诗风的五言律诗《山居秋暝》 。
二、鉴赏品味
1.听录音:要求边听边体会诗中情感,想象诗中意境。 2.学生诵读:
1 / 4
部编版教材五年级语文上册《山居秋暝》教案
( 1)采取多种 方式,体会律 的音韵美。 ( 2) 合本 律 的特点。
提示:学生自 前知 段落,掌握理解律 相关知 ,然后与 本 比照, 本 有几 ,如何押韵,哪里 仗等等。
3. 歌的意境美
( 1)找出最喜 (你 最美)的一 , 大家描述一番。提示:注意画
面的布局、色彩的搭配等等。
例:“明月松 照,清泉石上流”就是一幅 静 合、色 清
淡的很美的画。皎 的月亮把清 洒向松林, 在地上投射出斑 的影;清澈的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流淌, 出极 微的声音,仿佛它也不忍心破坏 一般宁静和 ⋯⋯
( 2)如何理解本 主旨?
明确:尾 已表明心迹—即使芳草衰 了, 里依然有美好的景 色,是王 居的理想境地。另外,我 从前三 人 空山秋景的美好描 中也能品味出 人心志。
三、延伸
提示: 示王 其他 作 行比 。
四、布置作
1. 本 。
2. 外 王 作品,有 趣的同学可写写 后感,比如 王 “ 中有画”的 特色。
五、板
2 / 4
部编版教材五年级语文上册《山居秋暝》教案
山居秋暝
雨后空山→王孙可留
景情
(清淡宁静)(淡泊出世)
(一)诗歌鉴赏 (4 分)
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0、苏东坡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请描绘第二联中的优美画面。 (2 分)
11、这首山水名篇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 分)
答案:
10、(2 分)明月照耀着苍翠的松林,月光透过林木的缝隙泻在林
间;晶莹闪亮的泉水在山石上流淌,不时发出淙淙的清音。
11、(2 分)表现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寄托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
理想的追求。
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 (1)~(2)题。 (10 分) 山居秋暝
王维
3 / 4
部编版教材五年级语文上册《山居秋暝》教案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诗的第三联写了“浣女”等人的活动,但开头为什么说是“空
山”?( 5 分)
(2)这首诗的主旨句是哪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5 分)
答案
(1)一方面,山中树木茂盛,掩蔽了人们的活动,显得“空” ;另
一方面,“空山”二字点出此处如同世外桃源一般,这是诗人的一种
独特的感受。
(2)主旨句是“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表达了诗人归隐山林
的思想。
4 /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