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小班音乐教案15篇

小班音乐教案15篇

来源:爱go旅游网
小班音乐教案15篇

小班音乐教案1 一、活动目标: 1、能跟着音乐打节奏,做拍蚊子动作 2、在拍蚊子游戏中体验快乐。 3、听音乐,尝试分辨乐曲的快慢和轻重,能跟着节奏律动。 4、熟悉、感受歌曲旋律和内容,学唱歌曲。 二、活动准备: 1、音乐《拍蚊子》 2、卡纸做的一只大蚊子和四只小蚊子 三、活动过程: 师:小手放在膝盖上 幼:小眼睛看老师,歘歘歘! 师:夏天呀,有一种特别令人讨厌的小虫子,它会在小朋友睡觉的时候,嗡嗡嗡地在你耳边乱飞,还会在你不注意的时候,咚地叮你一下,猜一猜是什么小虫子呀? 幼:蚊子 师:小朋友夏天的时候有没有被蚊子叮到过呀? 幼:有 师:那你们都被蚊子叮到过哪些地方呀? 幼:自由表达(头、胳膊。) 师:那被蚊子叮了有什么感觉呢? 幼:好痒

师:那痒的话你会做什么动作呀? 幼:抓、捞

师:会做捞痒痒的动作是吧?那现在---看杨老师这里就有一只蚊子,它要来蚊子来叮你们了 (用蚊子叮)

师:嗡---呀!叮到哪里了? 幼:头

师:额头是吧?我们来捞一老 (换做胳膊、腿……)

师:蚊子这么喜欢咬人,你们喜欢它吗? 幼:不喜欢

师:好,那我们一起把蚊子拍死。那杨老师想问一问小朋友你们平时是怎么拍蚊子的? 幼:拍

师:如果蚊子在我们头顶上怎么拍? 幼:

师:叮到脸怎么拍? 幼:叮到我们的手呢? ……

师:现在杨老师想和小朋友玩一个游戏了。把这些讨厌的蚊子都赶

走好不好? 幼:好 师:请坐好 幼:我坐好 (播放音乐)

师:睡着了(带着小朋友做睡的动作)

(随着音乐做拍手动作,嗡嗡嗡的时候提醒幼儿蚊子在不同的地方,比如额头上、胳膊上……增加趣味性) 师:刚刚有没有被咬住呀? 幼:没有

师:这一次蚊子妈妈要出来了(提示幼儿睡着了,拿着蚊子去咬幼儿,并说会要谁呢?叮不同的幼儿的不同身体部位,幼儿做拍蚊子动作) 师:刚刚有没有拍到蚊子呀?

师:这一次呀,蚊子妈妈要把蚊子宝宝一起带出来了。请做好 幼:我坐好

师:现在杨老师要请坐得最好的小朋友来做我的蚊子宝宝。 (请4名幼儿)

师:你们要听音乐哦(对请上来的幼儿说)小朋友也要听音乐,听到嗡嗡后,才拍哦。没有听到嗡嗡的声音能拍吗?(对坐着的小朋友说)小朋友拍你们的时候要怎么样呀? 幼:逃 师:好开始罗

(播放音乐,教师带着4个小朋友去叮坐着的小朋友) 师:小朋友真棒!蚊子都被我们打完了,现在我们可以放心地做其他的事了,去解便吧!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我上的是小班音乐游戏《拍蚊子》。活动中,主要引导孩子学会拍蚊子、挠痒痒、擦药以及睡觉的动作。活动以完整欣赏音乐导入,老师在幼儿感知音乐的同时,配上了动作提示。活动中,我还借助儿歌帮助孩子记忆动作顺序,孩子们都能跟着音乐作出动作。但是活动中还是出现许多不足,以下是我作出的反思: 1、活动目标一中,感受音乐的节奏与动感,比较没有表现出来。活动的目标二:体乐意参与游戏,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其中,合作的环节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还是比较困难的,应该放在中班。 2、活动的导入环节花费的时间较长。当幼儿回答不出问题时,老师应给予适当的详细的提示。活动中老师的语言及问题都比较多,让孩子说的机会比较少,抛出的问题也比较范,缺乏启发性的提问。在今后的活动中,老师应该注意语言的简化,并用幼儿能理解的语言提问。 3、活动缺少让孩子安静、完整倾听音乐的机会。应该先让孩子完整倾听、感受音乐的节奏,再以动作提示。分段感受音乐时,蚊子的不同方位和节奏要重点体现出来,才不会导致幼儿乱拍。游戏后,缺乏有效性的评价。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通用参考 你我共享

小班音乐教案2 活动目标: 1、认识碰铃,掌握碰铃的使用方法。 2、用动作和语言表达对两种不同雨声的感受。 3、初步学习看老师手势指挥演奏。 4、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5、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铃鼓、碰铃若干 活动过程: 一、律动、练声 1、《这是小兵》 2、《我们大家做得好》 3、《我爱我的小动物》 4、《扮家家》 二、复习歌曲 1、教师弹奏乐曲旋律,引导幼儿回忆歌曲名称:刚才老师谈的歌 曲叫什么名字? 2、大雨的声音是什么样的?请小朋友唱着歌回答老师。 3、小雨的声音是什么样的? 4、教师和幼儿一同演唱歌曲。 5、大雨和小雨谁的声音更大一些,我们要怎么样唱大雨和小雨的声音?(引导幼儿分别用大声和小声演唱大雨和小雨) 三、表演歌曲 1、如果请你来表演下雨,你会怎么表演?(幼儿自由表演后教师引导幼儿集中学习一、两种比较好的动作) 2、下雨可以这样表演,下大雨可以怎么表演,下小雨又可以怎么表演呢? 3、教师带领幼儿完整表演歌曲。 四、演奏歌曲 1、刚才我们用声音和动作表演了大雨和小雨,老师还为小朋友带来了一些乐器,用他们来表演歌曲也非常好听。 2、教师出示铃鼓和碰铃,引导幼儿认识乐器,学习这两种乐器的演奏方法。 3、教师分别演奏两种乐器,引导幼儿倾听哪种乐器演奏大雨,哪种乐器演奏小雨。(哗啦啦处连续摇铃鼓,滴滴滴滴嗒处用碰铃,一字一次。) 4、将乐曲分配给孩子们,教师组织幼儿演奏歌曲。(引导幼儿看手势指挥演奏,明确自己的演奏任务。没有乐器的小朋友拍手唱歌) 5、请另外一些孩子用乐曲演奏歌曲。 从不浪费时间的人,没有工夫抱怨时间不够。简单易用 轻享办公 小班音乐教案3 教学目标: 1、愿意和同伴一起参与歌唱活动,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特点。 2、学习简单的仿编并演唱大家听。 教学准备:

1、立体“苹果树”(制作成粘贴式,可随时取放“苹果”)及苹果、西瓜、葡萄、香蕉等水果实物或图片。

2、幼儿已对这些水果有初步的认识。音乐磁带。 教学重点与难点:

有节奏的唱歌曲,能仿编歌曲。 教学方法与手段: 示范法、表演法等。 教学过程: 开始部分

1、出示苹果实物,引导幼儿讨论:苹果长在什么地方?

2、出示立体苹果树,教师边有节奏地朗诵歌词“树上许多红苹果,一个一个摘下来”,边演示把“苹果”一一摘下。 基本部分

1、教师边朗诵“我们喜欢吃苹果,身体健康多快活”,边把摘下的苹果送给想要的幼儿,鼓励幼儿做出各种吃苹果的样子。 2、请个别幼儿摘“苹果“。带着幼儿拍手念歌词。 3、教师范唱,幼儿跟唱。

4、请幼儿轮流摘苹果,教师与其余幼儿为其配唱。 结束部分

仿编歌曲。 1、你还喜欢吃什么水果?这种水果长在哪里? 2、鼓励幼儿把自己喜欢的水果名称编进歌曲中,唱给大家听。 教学反思: 活动开始,我通过出示苹果,对于苹果孩子们的经验很是丰富,一下就说是长在苹果树上的。于是我通过范唱歌曲,来引导幼儿熟悉歌词,孩子们听得很认真。但是在跟着一起唱时,很多孩子兴致不高。于是我用动作来引导幼儿摘苹果,孩子们的兴趣一下子就被激发出来,都跟着我边做动作,边唱歌。最后,在仿编环节,孩子们把自己爱吃的水果给编了进去。有香蕉、芒果、西瓜等等。整个活动目标基本达成,幼儿反应较好。 伟大的人做事决不半途而废。悉心整理 助您一臂 小班音乐教案4 找呀找呀 找呀找 找到一个朋友 敬个礼呀 鞠个躬 笑嘻嘻呀 握握手 大家一起 大家一做朋友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熟悉音乐,引起学习兴趣。 2、打招呼,相互认识。

教师:小朋友们,我们都是好朋友是吗?现在,给身边的小伙伴互相打个招呼吧! 二、展开

1、出示动物玩偶,引入找朋友活动。 教师:小朋友们看,这是谁?你们喜欢它吗?

你想不想跟它做朋友啊?那怎样做呢?能不能用一个动作来表示一下?

2、启发幼儿自编动作

(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对玩偶表示喜爱。) 3、播放-找朋友

幼儿初步尝试自编动作表演。

4、教师引导示范,进一步带领幼儿进行音乐游戏的表演 (1)请幼儿做示范

(2)请幼儿相互交流:你用的是什么动作? (3)教师表演示范,规范音乐游戏的动作 (4)根据提示,幼儿自由表演,教师跟进指导。 (分组和集体进行表演。)

5、教师引导幼儿拉手转一转,一起成为好朋友。

小结:我们是一家人,相亲相爱,都是好朋友,不打不闹。 三、结束

教师带领幼儿去院子里做游戏。

人的美德的荣誉比他的财富的荣誉不知大多少倍。同学互助 一起进步 小班音乐教案5 课题:《摇篮曲》 教具:钢琴、课件 教学目的: 1、掌握歌曲的表演情绪 2、了解摇篮曲 3、了解欧洲音乐风格 教学难点: 1、体会摇篮曲温柔的曲风 2、掌握F大调 课型:综合活动课 教学方法:启发提示式、示范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问好 2、发声 二、导课 同学们,我们小的时候,最幸福的不过是在妈妈的怀里,听着优美的摇篮曲甜甜的入睡了,母爱是伟大的,世界上所有的母亲都是一样的,不同的只是妈妈嘴里哼唱的摇篮曲而已,同学们,你们听过的、了解的、熟悉的摇篮曲有几首?--------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的《摇篮曲》,看看勃拉姆斯用音乐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三、进入新课

介绍作者:约翰内斯·勃拉姆斯(1833一1897)德国作曲家。13岁就为生活而奔波。20岁到各地演出,结识了李斯特、舒曼等艺术家。舒曼称他为“有重要意义的后起之秀”。1862年,他迁居维也纳,担任合唱指导、乐队指挥。勃拉姆斯一生写有大量作品。其中,有四部交响曲,多部协奏曲及管弦乐曲等。 1、学习F大调

2、节奏为解决这个难点:教师在琴上弹奏,学生模仿节奏型,可自创。 3、视唱

4、范唱(多媒体) 5、唱谱

6、读词有感情的朗读 7、再次收听范唱(带问题)

-----------用怎样的情绪和速度来演唱?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8、完整唱完全曲用富有弹性的、温柔的声音演唱--------解决重点问题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勃拉姆斯的《摇篮曲》,通过本课,我们了解了摇篮曲的演唱情绪与方法,体会到了勃拉姆斯这首摇篮曲的风

格,我们被勃拉姆斯所做的这首细腻的歌曲所打动,体会到母爱的伟大,回去后,大家可以查找还有多少首摇篮曲,不妨找出来做做比较,看看他们的曲风有什么不同。 书本上的知识而外,尚须从生活的人生中获得知识。悉心整理 助您一臂 小班音乐教案6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动物之间浓浓的亲情,体验“抱抱”的愉悦之情。 2.懂得拥抱是表达爱的一种方式,能主动拥抱自己的亲人、老师和伙伴。 活动准备: 绘本、音乐等。 活动过程: 一、律动活动,体验拥抱带给人的愉悦感受。 1.倾听音乐,做律动《爱我你就抱抱我》。 师:我们刚刚唱的是什么歌? 2.讨论:平时你最喜欢和谁抱抱?为什么? 二、观察画面,为绘本阅读做准备。 1.观察教师出示的两幅画面,从动作和表情上观察。 师:你看到了谁?谁正抱着谁? 师:妈妈怎么抱宝宝的?是什么表情? 师:宝宝心里会怎么想?会说什么? 教师总结:原来我们宝宝都很爱自己的妈妈呀,那我们回去记得和妈妈说:“妈妈,我爱你。” 2.观察教师出示的小猩猩,猜测事件。 师:看看小猩猩现在是什么心情?学一学小猩猩的表情。猜猜它怎么了? 师: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三、师生共同阅读绘本,理解作品的含义。 边看绘本,边将自己的感受说出来。 师:刚刚我们听的故事叫什么名字? 师:现在知道小猩猩为什么不开心了吧? 师:这一路上都有谁帮助小猩猩了? 师:小猩猩最后找到妈妈了吗? 四、再次体验,抱抱的呼唤。 师:你们看了小猩猩的故事,你们想和你的好朋友抱一抱吗? 师:我们也来跟客人老师抱一抱。 语言很多时候是假的,一起经历过的事情才是真的。勤学乐施 积极进取 小班音乐教案7 活动名称(学科或领域):音乐游戏活动:小毛巾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歌词,感应休止符的特点并引导幼儿学唱歌曲。 2、喜欢听音乐做游戏,体验音乐游戏的乐趣。 3、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4、借助图谱、动作、游戏情景理解记忆歌词并学唱歌曲。 活动重点:理解歌词,学会唱歌曲《小毛巾》。

活动难点:能感应休止符的特点,学会在休止符的'地方用动作来表示。

活动准备:

音乐、图谱、每人一块毛巾活动过程: 一、出示毛巾,引出课题。

小朋友,有一个好朋友每天在早上和晚上都跟我们小朋友见面呢,你们知道是哪个朋友吗?(幼儿各抒己见)出示毛巾:你们看是谁呀?小毛巾是不是每天早上和晚上都跟小朋友见面呀?做了什么呢?它都洗了你哪些地方呀?(洗了眼睛、洗了鼻子、洗了嘴巴……)小毛巾洗到的这些地方叫什么呀?(五官)小毛巾帮你洗了这么多地方啊!小毛巾的本领真大!今天,小毛巾还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首歌,你们想听吗? 二、教师按音乐的节奏念唱歌曲。

1、教师念二遍歌曲后提问:刚才老师念的《小毛巾》这首儿歌里都说到了什么呀?

2、你们听听为什么有的地方是空白的呢?(这里没有音乐空两下的地方叫休止符,我们可以用亲亲的动作来表示。)3、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念儿歌,到休止符的地方小朋友用亲亲的动作表示。 三、幼儿人手一块毛巾,学唱歌曲《小毛巾》

1、小毛巾每天早上和晚上都跟小朋友哪些地方亲亲了呢?这首儿歌不但可以念,而且还可以唱了,我们一起来学习唱《小毛巾》的歌吧! 2、幼儿与教师一起唱歌曲《小毛巾》,唱到休止符的地方,用毛巾碰一碰五官。(提醒幼儿用好听的声音唱)3、小朋友,你们洗干净了吗?老师来检查一下,看看小朋友的眼睛、鼻子、嘴巴、耳朵都洗干净了没有。哎哟!小毛巾真能干,把小朋友的五官都洗的干干净净。可是还有几位小朋友没有洗干净,我们一起再来帮他们洗一洗吧!(幼儿一起唱歌曲《小毛巾》)四、音乐游戏:《小毛巾》

1、幼儿自由结伴,两人一组边唱儿歌,边做游戏。休止处用毛巾轻碰别人的五官!注意提醒幼儿帮助别人清洁的时候更加要轻轻的! 2、交换游戏伙伴,边唱儿歌,边做动作。在休止符处可以帮同伴轻轻碰碰,也可以碰碰自己的五官。 设计意图:

小毛巾每天都跟小朋友见面,是小朋友的好朋友,了解小毛巾的作用,从而让幼儿知道眼睛、鼻子、嘴巴、耳朵是小朋友的五官。 教师利用图谱让幼儿直观的感受歌曲的节奏,并且了解哪个地方有休止符。教师采用念唱的方法,让幼儿感受乐曲的节奏和休止符的特点,并了解休止符的含义。

利用小毛巾为教具,激发幼儿学唱歌曲的兴趣,同时也让幼儿注意休止符的停顿,用亲亲这些五官来感受休止符的作用。

在游戏的过程中,增加了幼儿学习歌曲的兴趣,在帮朋友擦擦眼睛、擦擦嘴巴的过程中记住歌词、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教学反思 用毛巾律动开始,让孩子们充满了好奇心,在教育活动中都表现的十分积极,活跃,并且在活动中学会了怎样使用毛巾,怎样爱护毛巾。 讲话气势汹汹,未必就是言之有理。精品模板 助您成功 小班音乐教案8 活动目标 根据已有经验中小动物的基本特征来替换歌词。 学习歌曲,尝试用问答的形式进行歌唱。 激发幼儿热爱小动物的情感。 活动准备 歌曲《小朋友想一想》。 图片:大象、白兔。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老师\"小朋友你们去过动物园吗?你都见过什么小动物?\" 2、老师以问答的形式范唱歌曲(清唱)。 老师:\"大家都认识这么多小动物啊,那我要出一个关于小动物的问题,看谁能答上来。\"(第一段:老师唱:\"小朋友,想一想,什么动物鼻子长?\" 幼儿答后,老师再唱:\"鼻子长,是大象,大象鼻子最最长。\"第二段:老师在唱\"小朋友,想一想,什么动物耳朵长?\"幼儿答后,老师再唱:\"耳朵长,是白兔,白兔耳朵最长。\") 3、提问歌曲中都问了什么?是怎样回答 的;老师引导幼儿按照歌曲的节奏朗诵歌词。 4、老师幼儿以问答的形式尝试唱歌曲。 老师问,幼儿答,也可互换角色反复进行歌唱,增强幼儿对歌词的掌握和熟悉旋律。 5、引导幼儿用简单的词语来替换歌词,创编歌曲。 6、老师总结、评价,活动结束。 怠惰是贫穷的'制造厂。通用参考 你我共享 小班音乐教案9 内容与要求: 学习合着音乐一拍一下的做模仿动作。 活动准备: 小兔、小鸭子、小乌龟、小花猫图片,《走路》的音乐。 活动过程: 一、模仿各种动物走路,并说出小动物走路特点。 1、播放音乐,幼儿自由模仿,激发幼儿参与活动兴趣。 师:今天小颖带来了一段非常好听的音乐,我要邀请小朋友们和我一起来听听,你们可以跟着音乐随意的做动作。 2、模仿动物走路并说出小动物走路特点。 第一位:小兔子。师:请问小朋友听到音乐里面有谁?我听见小朋友有说小兔子的,浩浩是你吗?你听见小兔子是怎么走路的呢?(跳跳跳)模仿给我们看看吧(幼儿模仿)原来小兔子是这样走路的,那我们一起来学学小兔子走路吧,小兔子走路跳跳跳(师幼互动,重复几次) 第二位:小鸭子。师:你们还听到了谁?小鸭子是怎么走路的呢?(摇摇摇)请一位小朋友示范并强调鸭子走路是摇呀摇呀摇。(师幼互动,重复几次)

第三位:小乌龟。师:还有谁呀?小乌龟是怎么走路的呢?(慢慢爬)强调乌龟走路是爬呀爬呀爬。(师幼互动,重复几次)

第四位:小花猫。师:最后一位是谁呢?小花猫是怎么走路的呢?强调小猫走路静悄悄。(师幼互动,重复几次) 3、你们还知道什么动物?它们是如何走路的? 二、幼儿能一拍一下的做模仿动作。 1、请幼儿根据教师口令有规律踏步。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都知道了小动物们是怎么走路的了,可是他们刚才走的太乱了,有快的有慢的,不整齐。小朋友们平时走路是怎么走的?(排好队喊1、2、1,)我们来踏给小动物们看一看好不好?(小朋友走路1、2、1)

2、请幼儿跟随口令一拍一下做模仿动作。

师:小朋友的踏步踏的真好,很整齐,小动物看了都特别羡慕,它们也想学习一下,让我们来帮帮它们吧。(小兔子走路1、2、1,小兔子走路跳、跳、跳)

三、学习合着音乐做模仿动作。

播放音乐《走路》,听音乐,带领幼儿一拍一下做模仿动作。

逆境展示奇才,顺境隐没英才。同学互助 一起进步 小班音乐教案10 活动由来 班里一名幼儿从家带来栗子和大家一起分享,使孩子对栗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根据幼儿的已有经验和教学进度,“铜碰钟”是幼儿要学习和认识的乐器,因此预想把这二者结合起来。《细则》中提出:“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依据这一目标,我设计了“好听的叮叮”的音乐活动。 活动目标 1、听辨特定声音“叮叮”,感知曲式。 2、认识铜碰钟。 3、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 4、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 5、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认识栗子、三角铁和圆舞板。 2、物质准备:音乐、小魔棒、魔袋;三角铁、圆舞板各一个;铜碰钟、托盘、栗子若干。 活动重难点 重点:通过乐器和道具感知“叮叮”和曲式。 难点:引导幼儿探索铜碰钟的外形、音色和材质。 活动过程

1、准备活动:听音乐《慢慢走》,跟老师做动作。 2、感知“叮叮”。

(1)做游戏:出示魔棒,跟着魔棒一起说“叮叮”,指身体的各个部位。

(2)听“叮叮”的音乐,在音乐“叮叮”的时候,引导幼儿拍身体的不同的地方。

A段:“叮叮”——拍奏肢体。 B段:扭动身体。

3、认识乐器铜碰钟,并用乐器来感知曲式。 (1)出示魔袋:里面放有三角铁、圆舞板、铜碰钟。

(2)教师分别敲响这i种乐器,请幼儿闭上眼睛听,根据乐器的音色猜是哪种乐器发出的声音。

(3)幼儿分别说出三角铁、圆舞板两种乐器的名称、材质、演奏方法。

①认识铜碰钟:介绍乐器的名称——铜碰钟。

②倾听和分辨三角铁和铜碰钟的音色——都发出“叮叮”的声音。 ③探索铜碰钟的材质——木质和铜质。

④探索铜碰钟的演奏方法——可以变换各种造型。 (4)用乐器来感知“叮叮”和曲式。 活动反思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幼儿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产生主动学习、

主动探索的愿望。爱好音乐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乐活动能激起幼儿学习的欲望,使其产生愉快的情绪,充分发挥想象,表现出他们不同的感受和创造。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整合汇编 简单易用 小班音乐教案11 活动目标: 1、分辨音乐的强弱、快慢,并用两种不同的力度、速度的洗手帕的动作来表现。 2、通过洗手帕活动,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准备材料:《洗手帕》磁带、钢琴、手帕 重点难点:听音乐能够区分强弱、快慢。 活动地点:活动室 活动形式:集体活动 活动过程: 1、复习律动《小蜻蜓》,进入活动室。 2、出示手帕,教师演示洗手帕的方法。(讨论:手帕脏了怎么办?可以怎样洗?) 3、欣赏音乐《洗手绢》。帮助幼儿熟悉乐曲旋律,分辨音乐的强弱、快慢的变化(讨论:音乐又快又重时应怎样洗手帕?音乐又轻又慢时可以怎么样洗手帕?)。 4、请幼儿分段听音乐,练习两种洗手帕的动作。 5、鼓励幼儿边听音乐边完整的洗手帕的动作。 6、启发幼儿在乐曲末边说“晾起来”边做相应的动作,表现出劳动后的愉快心情。 7、与幼儿一起做《小兔和狐狸》的音乐游戏结束活动。 从不获胜的人很少失败,从不攀登的人很少跌交。整合汇编 简单易用 小班音乐教案12 活动目标: 1、初步体验父母与宝宝之间爱的情感。 2、通过动作的表现,感受歌曲的韵律。 3、熟悉、感受歌曲旋律和内容,学唱歌曲。 4、熟悉歌曲旋律,为歌曲创编动作。 活动准备: 录音带,照片,地垫每人一个,娃娃家。 活动过程: 一、活动开始 1、入场:小朋友们,娃娃家里用漂亮的小垫子铺成了小路,我们爬上去吧。 2、热身活动:脚尖碰一碰,碰一碰!小手绕一绕,啪啪啪!头儿摇一摇,摇一摇! 3、让我们象小钟表一样,摆一摆我们的身体。 二、基本过程 1、放录音:听一听这是什么歌曲?歌曲里唱了什么啊? 2、看看妈妈的照片,激发孩子对妈妈的感情。 师:小朋友,平时妈妈亲你是什么感觉啊?你们喜欢不喜欢妈妈亲你呀? 3、那么今天我们在娃娃家里,很开心的,我们一起和妈妈亲亲好不好呀? 4、教师演示教具唱歌曲,唱第一句可用手指指在小脸上,唱第二句摇摇头,唱第三句双手怀抱,念第四句,摇摇身体。•(幼儿可自由跟唱)5、老师放一段好听的音乐,我们伴着音乐来做动作. 三、教师带领小儿唱歌曲 四、结束活动 教师:“你们唱得真好听,我们今天回家就唱给妈妈听好不好呀?” 附儿歌:快来亲亲我我的小脸像苹果,妈妈你快亲亲我,亲呀亲亲我。 我的小脸像朵花,爸爸你快亲亲我,亲呀亲亲我。 爸爸、妈妈还有我,全家在一起,真呀真快乐。 不同的信念,决定不同的命运!勤学乐施 积极进取 小班音乐教案13 一、活动名称:《小麻雀》 二、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受大小调的不同音乐情绪。 2、学习三角铁和摇铃的使用方法。 3、体验音乐活动带来的快乐。 三、活动准备: 哭脸和笑脸的卡片 小鸟玩偶 三角铁、手摇铃 四、活动过程: 1、热身律动 ——《Hello歌》 2、音感练耳

——老鼠按钟(3、5)

a、聆听单音(加上柯尔蒙手势) 5---3--- b、乐器加嗓音

c、辨别高低音:55555(双手举起来) 33333(双手敲地板) d、再见 3、倾听音乐

——导入:出示难过的表情和伤心的表情

今天,娇娇给小朋友带了两个有趣的表情,请小朋友观察一下这两个表情有什么不同,并请小朋友模仿一下这两个表情。 ——出示小鸟玩偶,讲述故事

教师拿出表情卡纸,幼儿做出相应反应,并听音乐旋律,引导幼儿听辨音乐情绪,并做出相应反应: ——微笑卡纸表示开心(音乐为大调) 哭脸卡纸表示难过(音乐为小调) 4、感受音乐

——幼儿跟随老师一起做音乐律动 5、表现音乐

——主教老师拿难过的表情卡纸,助教老师拿开心的表情卡纸,站在不同的位置,当音乐中出现不同情绪时,小朋友走到手持相应卡纸的老师身边,用肢体表达与之相对应的情绪。 6、综合呈现

——教师介绍乐器名称,并示范乐器使用方法

——(播放收发乐器音乐)将幼儿分成两组(一名老师负责带一组幼儿进行乐器演奏),分发两种不同的乐器 三角铁表示悲伤的情绪(长调) 手摇铃表示开心的情绪(短调)

——乐器演奏结束,播放收发乐器音乐,助教老师收乐器,助教老师带幼儿进行放松运动 7、再见仪式 ——《再见歌》 五、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音乐课应该是活泼、轻松的。在教《小麻雀》一课时,学生学会歌曲之后,我是这样引导学生创编歌词的。书上的原创歌词是这样的:“小麻雀喳喳叫,走起路来蹦蹦跳,见了妈妈唱支歌呀,见了小朋友问声好。”在引导学生创编歌词前,我请大家先想一想小麻雀的特点是什么,爱喳喳叫,爱蹦蹦跳,所以作者把它写成一个爱唱歌、懂礼貌的小麻雀。接着我请学生来填词:小花猫(喵喵叫),走起路来(静悄悄),见了妈妈(爱撒娇呀),见了小朋友(转身跑)。学生们唱得很尽兴,学得很扎实。这就是我想要达到的效果。 整节课下来,基本按照教学目标完成了教学内容,学生能完整演唱《小麻雀》,并通过动作感受小麻雀生动的形象。但是在教唱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第三句歌词“见了小朋友”,部分同学没能把三拍唱足,还有休止符的停顿等细节的处理,仍需改进。虽然教学过程比较顺利,但还是疏忽了课堂中的机动环节,完成教学内容后,还有余多的时间,只能用来表演唱和比赛,不免有些浪费。在以后的教学设计中,我会对有些部分内容进行设计,使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利用时间,以便更好地掌握音乐知识。 使一个人的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也即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悉心整理 助您一臂 小班音乐教案14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旋律,初步尝试跟着音乐用肢体表现豆豆发芽的过程。 2、愿意爱护周围的植物。 【活动准备】

《豆豆发芽》的音乐,豆豆发芽过程的视频,幼儿已学习儿歌《钻泥巴》。

【活动过程】

一、萌发兴趣。(析: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出发,为他们即将要接受的新知识与已有的知识建立联系。) 1、观察发芽的豆豆。

师:看,我们种的豆豆发生了什么变化? 师:你知道豆豆的种子是怎么长成小芽芽的吗? 2、观看豆豆发芽过程的视频。

师:豆豆要钻破泥土和太阳公公做游戏。它用力地、慢慢地往上钻。可是,泥土太紧了。看!豆豆都累得流汗了。不过豆豆没有放弃,它用尽全身力气终于钻破泥土,长出两片小芽芽了!

师:豆豆是怎么长大的呀?(幼儿描述豆豆发芽的过程。) 二、熟悉音乐。(析:在呈现具象的豆豆发芽的视频后,再播放抽象的豆豆发芽的音乐,让幼儿感受音乐旋律。)

师(播放音乐):你听到了什么?这段音乐听起来和豆豆发芽有关系吗?

三、动作表现。(析:引导幼儿用肢体表现对音乐旋律的感受。) 1、自由尝试。

师:请你跟着音乐来学学豆豆发芽的样子。

教师重点指导幼儿模仿豆豆小小、圆圆的样子。例如,教师提问:

“豆豆还没发芽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如果有幼儿蹲下来了,教师马上引导其他幼儿观察并探索:“你们能不能变得比他更小、更圆,像颗小豆豆?”

2、在教师引导下结合经验再次尝试。 (1)豆豆用力钻泥土。

教师重点指导幼儿模仿豆豆用力钻泥土时的动作、表情。例如,教师提问:“豆豆是怎么钻出泥土的?是轻轻的,还是要很用力?豆豆要怎么用力才能钻出泥土呢?你们来试一试。你用力的时候会有什么表情啊?”

(2)豆豆慢慢钻泥土。

教师重点指导幼儿控制自己的动作,到音乐结束时再长出芽芽。例如,教师提问:“豆豆的芽是慢慢长出来的,还是一下子就长出来的?豆豆的芽是慢慢地、慢慢地从泥土里钻出来的。你们也来试试跟着音乐慢慢地钻出来。” 3、完整表现。

(1)教师用儿歌《钻泥巴》引导幼儿跟着音乐用肢体表现豆豆发芽的过程。

(2)教师重点指导幼儿表现芽芽长出来时的各种造型。例如,当幼儿的手没有伸出来时,教师可说:“这棵小芽大概太阳光还照得不够,再来晒晒太阳,快快长大吧!”或者可说:“我来为小芽浇点水,小芽快长大吧!长得高高的,长得大大的。” 四、游戏:豆豆发芽

(析:通过游戏让幼儿对种子发芽与音乐有一个完整、直观的回忆,并在游戏中体验到种子发芽的不易,萌发要保护芽芽、保护植物的想法。) 1、随教师创设的情景做音乐游戏。 师:春天来到了,我把豆豆都种到了泥土里。让我来给你们浇浇水,豆豆快长大吧。“小豆豆,种地下,发了芽,钻泥巴。钻一下,动一下。钻啊钻啊,钻得快,钻出两片小芽芽。” 2、教师总结。 一颗种子在阳光和雨水的帮助下,用尽力气钻出泥土,才会长成一株小芽芽。不同的小芽芽会长成不同的花、草和树,不同的花、草和树木就能组成地球上一道道美丽的风景。我们可要好好爱护这么美丽的风景,爱护身边的绿草、鲜花和树木。 除非你停止尝试,否则就永远不会是失败者。简单易用 轻享办公 小班音乐教案15 教学目标: 1、欣赏、感受与“母爱”有关的艺术作品,引发学生的关注与思考。 2、学习歌曲《摇篮曲》,并能有感情地演唱。 3、指导学生用有气息支持的连音唱法和以柔和、甜美的音色,舒缓,恬静,安逸的情绪学唱这首世界著名的艺术歌曲,感受歌曲柔情、真挚的母爱,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 4、鼓励学生尝试进行简单的即兴创作和表演活动。 教学重、难点: 1、装饰音的唱法;

2、引导学生用“轻、暗、柔”的声音演唱这首歌曲; 3、附点节奏唱法,节拍的强弱处理; 教学过程: 一、欣赏与感受

1、师弹奏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学生合唱。

师:这首歌叫什么名字?每当你们听到或唱起这首歌时,你们的心情怎样?有什么样的感受?请几个学生谈谈自己演唱这首歌的心情和感受。

师:是的,世上只有妈妈好,只有妈妈的爱是最伟大的,最无私的,所以,许多古今中外的艺术家,都以不用的艺术形式来歌颂伟大的母爱。刚才我们唱的这首《世上只有妈妈好》就是以优美的旋律来歌颂母爱的。下面我们来看看诗人和画家是如何表现母爱的。 2、学生欣赏古诗《游子吟》及图片:

师:在我们中国古代,有一位诗人,在他50岁的时候写了一首歌颂母爱的诗,这首诗脍炙人口,流传至今,不知你们学过没有?有哪位能朗诵一下这首诗?

师生合作进行配乐朗诵,老师弹奏《摇篮曲》的旋律,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游子吟》。

师生共同讨论这首诗的含义和所要表达的情感。

师:儿行千里母担忧,这首诗抒发了母亲对孩子深深的爱,以及孩子对母亲浓浓的感激之情,你们从小长这么大是母亲含辛茹苦把你们带大,同学们想一想,你们还在襁褓之中时,躺在摇篮里,母亲一边哼摇篮曲,一边哄你们睡觉,那种情景多么温馨、甜美,今天我们就要学一首关于母爱主题的歌曲《摇篮曲》。 二、学习新课(展示歌片) 1、让学生聆听歌曲《摇篮曲》 然后师弹琴范唱歌曲《摇篮曲》

2、再次聆听歌曲介绍《摇篮曲》的作者:作曲家勃拉姆斯 3、学生欣赏范唱歌曲《摇篮曲》,然后随琴声心里哼唱歌曲《摇篮曲》。

4、师弹奏歌曲旋律,学生轻唱歌曲,采用听唱法学唱《摇篮曲》。 5、师:这首歌曲表现的情绪非常温馨、静谧,表现了妈妈对宝宝的无限柔情,引导学生用有气息支持的连音唱法和柔和、甜美的声音演唱《摇篮曲》。 6、歌曲难点处理

师生共同讨论这首歌曲所表达的内涵,同学们,你们在唱这首歌时,仿佛看到了什么?

让我们把自己想象成依偎在母亲怀抱里的婴儿,或想想自己的母亲,感受、体会一下,带着柔和甜美声音,恬静、舒缓地再次演唱这首《摇篮曲》。 7、创作与表演

1)、师生共同讨论:音乐剧要怎样表演?

2)、把《摇篮曲》编成音乐剧,请几位同学进行表演。 8、欣赏中外《摇篮曲》,通过欣赏中外《摇篮曲》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一)声乐曲: 1、舒伯特《摇篮曲》 2、东北民歌《摇篮曲》 比较两首歌曲的异同 (二)器乐: 1、莫扎特《摇篮曲》 2、聆听两首《摇篮曲》

A、讨论得出两首歌曲的不同点:前者直接抒发内心的情感,后者通过环境描述含蓄地表达情感。

B、总结中外摇篮曲的特点:a具有温存、亲切、安宁的气氛。b曲调平静、徐缓、优美,充满母亲对孩子未来的祝福和希望。c伴奏音型多模仿摇篮摆动的节奏。

C、总结得出:《摇篮曲》是一种音乐体裁。摇篮曲又称催眠曲。原是母亲在摇篮旁为使婴儿安静入睡而唱的歌曲,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音乐体裁。摇篮曲的音乐形象一般都具有温存、亲切、安宁的气氛。曲调平静、徐缓、优美,充满母亲对孩子未来的热诚的祝福。 三、小结

1、通过你们的表演和演唱,让我感到你们与妈妈的之间的爱是那

么浓厚,是啊,母亲的恩情就像温暖的阳光,无时无刻的照耀着我们,为了我们,母亲付出了许多许多,看着妈妈眼角的皱纹,忙碌的身影,你们闭上眼睛,听着音乐,想一想你和妈妈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情景,回味一下浓浓的母爱,此时此刻,你最想对妈妈说些什么? 2、学生每人对妈妈说一句心里话。 3、千言万语难以表达我们对妈妈的感激之情,就让我们带着对妈妈的深深的爱再一次演唱这首《摇篮曲》。 本课在音乐中结束。 去做你害怕的事,害怕自然就会消失。通用参考 你我共享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