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评类作文的概念及特点
时评是指针对社会与时政发表评论的一种特殊的议论文(面对的是真实的情境,召唤的是真实的判断)。
时评类作文本质上属于材料性议论文,但和一般的材料性议论文又有显著的不同:
(1)、时评类作文是以时事新闻事件作为阅读材料;
(2)、时评类作文要求直接对材料中提供的时事新闻事件进行评论,表明看法并展开分析。时事是源,作文是水。缺少对时事的充分了解,作文就成了无源之水,要么无从下手,要么隔靴搔痒。
时评类作文的两大特点:
1、旗帜鲜明(必须表态,是非对错,立场坚定。不要含糊其辞,摇摆不定;也不要只有别人,没有自己)。
2、就事论事(不要扯远了,重点剖析,事件本身。不需要古今中外,旁征博引,即便举例子也要和事件本身密切相关)。 二、时评的主要特征:
(1)说理性。
主要特征是“评”,就是评事,就事说理。就事论事,就是按照事物本身的性质来评定是非得失,不要求作过多的材料外的拓展和延伸,主要就材料本身进行评议,发表自己的看法,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据。 就事论理,是对所评之事进行具体深入分析,充分说理,阐明一个道理,而不是停留在就事论事上,以达到“扶正祛邪,激浊扬清”的写作目的。 (2)时效性。
要求能及时、随时、即时发表评论。 (3)针对性。
有的放矢,“缘事而发”,紧扣时代脉搏”。 (4)开放性
在命题上,具有开放性,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三、提炼观点的方式:
时评写作,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就事论事,就是对时事本身进行直接的评论。从写作者的态度上划分为以下三类: (1)赞扬式。
对新闻中人物、事件、工作方法等表示肯定,然后阐释肯定的理由。 (2)批评式。
对新闻中的人物、事件、工作方法等进行否定,然后从法律、道德等方面找出反对的依据。 (3)建议式。
1
提出自己对新闻事件中某个问题的建设性意见。
四、时评写作三要求
1.确定鲜明独到的观点(观点辣) 2.搜集典型有力的论据(论据杂) 3.运用严密有趣的语言(语言趣)
五、【范例剖析】
陈光标在扶危济困、慈善捐赠方面因其慷慨大方,被冠以“中国首善”之美誉。但他的高调慈善引发全球式的激辩。有人称他为“裸体慈善”,也有人称他为“暴力慈善”,还有人认为他就是借慈善“作秀”。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哪里有灾难,哪里就有他的身影;从国内多处灾区到台湾,尔后又转战日本,他一路走来一路捐赠。有人戏称为“陈光标满世界撒钱是否想征服全球?”。然而,陈光标本人却认为,他希望用高调慈善刺激富人行善之道。时下,陈式“裸暴秀”能否推动公益慈善的进步与发展,人们褒贬有之,正反难辩。 (3月23日新华网、人民网)
引 简洁(简引材料、提出观点、褒贬分明)
议(就材料进行分析,可从原因角度入手)
2
联 紧扣(联系现实,扩展开来)
结 点题(寻找对策、倡议劝勉、呼吁号召)
六、时评类作文常用结构模式:
引 (引用材料) 简洁 (简引材料、提出观点、褒贬分明) 议 (分析材料 ) 充分 (就材料进行分析,论危害,挖根源,提办法) 联 (联系实际说道理 ) 紧扣 (联系现实,扩展开来)
结 (做出结论 ) 点题 (寻找对策、倡议劝勉、呼吁号召)
七、课堂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3
一位郑州考生在高考前一天的晚上还在玩游戏,他的母亲忍不住骂了他几句,没想到惹恼了儿子。第二天一早,母亲发现准考证在家放着,儿子却不见了踪影,便急忙赶到考场。然而一直等到开考铃响,也没有见到儿子的身影,儿子手机也一直处在关机状态。这位无助的母亲忍不住在考场外大哭,自责不已。这件事引起了网友的关注和议论。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八、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由《新京报》推出的“中国最美50人评选”活动启动已经一周,截至昨日,网络投票已近25万票,李宇春等人继续领跑“选秀美人”的排行榜。身为女性的李宇春的中性打扮和阳刚气派被热捧引发了读者关于“美的标准”的大讨论,读者见仁见智,褒贬不一。
阅读下面文字,选准角度,自定立意,写一篇论述类文章发表你的见解,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4
九、写作训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2015年4月14日,一封辞职信引发热评。辞职信只有十个字:“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网友评:“这是史上最具情怀的辞职信,没有之一。”经采访得知,作者是河南省实验中学心理学教师,已供职十一年之久。如此任性的辞职,领导还真的批准了。
结合材料,选择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要抄袭。不少于800字。
要求:①文体不限,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脱离材料的含义范围之内
2016届高三语文“时评类”作文写作参考答案
5
七、【解析】
试题分析:高考不仅是考学生,也是考家长。家长们对孩子应当少点关注,多点关心,不必要求孩子每分每秒都在复习冲刺,只要看见孩子闲下来就唠叨几句,这样会使孩子更加焦虑。考生们也要注意放平心态,正确理解家人的关心,切不可任性为之。作为家长,在高考的关键时刻,应该注意平稳孩子的考试焦虑的情绪,不应该在这个时候责骂孩子,可以考虑围绕如何教育孩子的问题,关爱不等于责骂,陪同孩子跨过人生的坎等角度立意;作为孩子,不理解家长的良苦用心,反而用逃避考试作为对家长的惩罚,自毁前程,不明了事理的性格也可见一斑。可围绕不要因小失大,不要把家长的抱怨当包袱等角度立意。
立意:
家长角度:(1)多点关心,少点责备 (2)关爱不等于责骂,陪孩子跨过人生的坎 (3)学会和孩子沟通
学生角度:(1)不要因小失大 ,不要意气用事 (2)不要把家长的抱怨当包袱
八、 时评一般结构:
1、引——叙述新闻事件,说清楚消息来源。
2、议——针对事件提出问题。(李宇春究竟算不算美人?)并对问题作出判断(提出中心论点)。(什么是美?)
4、联——提出如此判断的理据(证明论点)【理据可以旁征博引、说古论今】 ①联想同类事件:显示其普遍性或特殊性,引起注意 ②联系自身、他人(目前、说古论今)论述 5、结——对问题的解决提出建设性意见或提出呼吁。 如何拟写题目:
1.赞誉式:《中性打扮是一种美》 《有阳刚气派的女孩是美的》 2.否定式:《中性打扮是不是一种美》 3.告诫式:《女孩应以阴柔为美》 《应提倡传统美》
6
4.其他(与事件有关的): 《美的标准》、《时尚美》
中性打扮是一种美
最近,《新京报》推出“中国最美50人评选活动”,身为女性的李宇春的中性打扮和阳刚气派被热捧,李宇春凭25万票的高人气一度领跑排名榜。这25万的票数让许多人都大吃一惊,以至在网络、舆论界引起一场关于“美的标准”的“大讨论” 。一时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引——叙述新闻事件,说清楚消息来源。开门见山,直述事件;也可以略做铺垫)
单纯美丽的外表是不够的,美丽的外形需要有个性和气质的衬托。就李宇春而言,她的与众不同已让人眼前一亮。她将自身的缺点化为独特的一面,以硬朗的线条与阳光的气息完美地诠释了中性美,她没有拘泥于传统的审美观念而怨天尤人,她跳出了死板的条条框框,以个性的方式展现着美,这便是她成功登上榜首的原因。(针对材料话题分析其成因)
美由心生。你的容颜固然可以让别人打心眼里赞赏你,却又怎如用美丽的、善良的心,直接触动别人的心弦?套句广告,心的美,才是真的美。(对问题作出判断,提出中心论点)
毕淑敏说:“我说的美,就是善良。一个姑娘要是经常和善地笑着对人,她的嘴角就会往上翘,眉梢就会挑起来,天长日久就变美了。而漂亮的女人,则不一定真美。”这是对美的最好诠释。
外在美之美是“小我”的美,心灵之美才是“大我之美”。帕斯卡尔说:“人的躯体只是自然界中脆弱的一根芦苇,只有思想使人伟大。”既然外貌之美在岁月洪流里孱弱如芦苇,那为什么不让心灵美和思想美的纤维使这根芦苇更坚韧些呢?提出如此判断的理据(证明论点)[理据可以旁征博引、说古论今]
说到底,真正的美的东西必定是自然、简单的。女孩们脱下有折皱摇摆的长裙,换下娇滴艳媚的花边小衫,将长发剪去只留清新发香,摘掉繁缀手饰,这一切,不都在追求一种简单么?她们带上新世纪女孩固有的与男性平等的心理,清爽利落站在了人们面前,怎么又能说这不是一种美丽呢?
就如同所有外在的神圣都源自于内在的圣洁一样,她们外在的这种简单的中性打扮也是其简单纯净内心的反映。真正内心“干净”的又怎能不与美相钩挂呢?联系现实(目前、近处)发表意见,反问分析
如果细细分析热爱中性打扮女孩们的心理,得到的答案绝不只是追求简单、自然的形象美,还暗暗表现出一种强烈的自尊自立感。她们走出所谓传统女生的形象,像男生一样独立于世上,她们不要复杂的裙摆,只希望更坚强更清爽面对世界。这种中性的打扮,让她们找到不再娇弱的理由,让她们开始挺直腰板,撑起曾只被男人们支撑的天地,这种中性的装束是新世纪女生对世界又一种承诺,是她们具有独立奋斗意识的外在表现。
我们在寻找心中那把“美”的标尺之时不应只局限于表面:夸父逐日不舍,长眠虞渊,能说他不美么?花木兰女扮男装,为父征战,忠孝两全,能说她不美么?卡西莫多外貌奇丑,而灵魂纯洁,内心善良,能说他不美么?圣女贞德蔑视教会,断发易服,为解放法国而战斗,又能说她不美么?大到这些有着心灵之美的英雄人物,小到家里岁月催老的父母,纵使他们白发苍苍,面容枯槁,但你能直视他们眼中无私的爱而说他们不美么? 联想同类事件:显示其普遍性或特殊性,引起注意
反观韩国美的标准,都是统一的脸蛋,没有了个性,他们将美统一为镜头前低头鼓脸噘嘴眼上翻,用一缕头发遮住其中的一只眼,这是愚蠢而不幸的。现在的年轻人,也有的染一
7
头稀奇古怪的头发为美的,这都是不健康的审美观。所以李宇春的中性打扮、阳刚气质,飒爽英姿,表现出来的是一个健康活泼的形象,符合时代特点,显得阳光时尚,这是一种美。 对比论述
人在成长,社会在进步,思想视野开阔了,对美的评价就不该拘泥。美的标准可以千变万化,完全可以在确保内涵的前提下追求个性。但应以健康形象为美,不同的美的表现形式的出现,正是思想与社会的一种进步。(对问题的解决提出建设性意见或提出呼吁希望等)
九、写作训练
追梦
梦的存在令我们慢慢成长。梦,是每一个人的梦想,可不是像梦境那般虚幻。每一个梦想引领我们,走出了自己的心境,脱下了稚气的外衣,变得成熟稳重。如果说得到了自己的梦想是关键,我一定会笑着摇摇头,表示否认。 “追”字,不代表达成目标,而是竭尽全力跨向梦想的过程。“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在追逐梦想的岁月里,你是否会受到磨难的洗礼,刺骨的嘲讽,惰意的侵袭,在重重的困难悄然来临时是不是就该放弃了呢?
在我看来,这才是真正的追逐,没有哪一个人能顺利地在毫无磨难的情况下看到紧握在手中的梦想。充满荆棘,是追逐梦想的条件。如果没有任何阻挠,那么这个“梦”达成时你只会像在原点踏步一样,没有丝毫改变。成熟,稳重,渊博,是追逐的印迹,也是唯一达到梦想的金钥匙,那才会成为梦想“名副其实”的拥有者。
不怕困难固然重要,但是在追梦历程中要敢于提出质疑,坚信自己的心。如果在中途有了疑问,就会停滞自己的步伐,使得梦想远离我们。令我最敬佩的是中国数学家陈景润。他的一生十分坎坷,在他追逐哥德巴赫猜想时,“文化大革命”爆发了,陈景润被卷入了政治革命的历史洪流。1968年,他6平方米的家被抄了,他视作比生命还重要的手稿全部被毁。但是,他还是坚信自己的梦想,最终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攻克了自己的难关,抓住了梦想。
时间一点一点地在流逝,“逝者如斯夫”梦想是不会等待任何人的,只有用自己的双手才能靠近。
每一个人都有时间去追逐,别等到时光流光了,才迈出自己的步伐追赶。回望自己追求知识的道路,估计已有一部分的时间因自己的无知而荒废了,但是既然现在已体会到时间对追梦的重要性,还为时不晚。
看看现在学生们正在努力地潜入知识的海洋,因为时间已经不够了。现在的社会上,许多的学子在用生命去拼,去挽回梦想,所以时间真的还有吗?
看向那些伟人的事迹,不都是从时间的缝隙里获得成就的吗?用鲁迅的一句话,“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一样,挤挤总会有的。”
我们还年轻,有精力,去享受追梦历程,梦想指日可待 【解析】
试题分析:作为体制内的一员,这位女教师的辞职行为无疑大胆而果决,甚至有点离经叛道的味儿。相比她的行为,她的理由更是潇洒、任性,完全无视世
8
俗,一味听从内心。世界那么大,世界太精彩,每个生命都渴望充分体验世界之大,活出生命精彩;然而现实生活中,太多的上班族都受到生存环境与条件的限制,囿于两 点一线、千篇一律的单调生活。我想去看看,一个“想”字道出了多少平凡受困者的内心渴望:渴望自由自在,渴望随心而活,渴望看精彩的世界。每个平凡人内心 深处都有放飞心灵的憧憬,每个生活于此处的人都有对远方的向往,每个局限处境中的现实者都有精神突围与遨游的浪漫梦想。“世界那么大,我想去走走”,这是 丰满梦想对骨感现实的骄傲宣言,道出了千万平庸者内心深处的柔软神往,所以“无愧为史上最具情怀的辞职信,没有之一”。然而换个角度,我们也应理智思考女教师辞职行为背后的任性:工作是人立身之本,更何况是已积累多年经验的工作,辞职是要慎重的,因为你还要去适应 别的工作,或许可以任性不工作,但普通人谁有如此经济实力呢?更好的方法是在理想与现实间寻找平衡:看世界可以放在长的假期,如此工作与看世界两不误。
参考立意:
1.敢于追梦 (放飞灵魂 ) 2.活出生命的精彩
3.听从内心,率性而为 4.精神的突围与起舞 5.理想与现实之间 6.生活在别处
7.生活未必在别处 (珍爱当下) 8.感性与理性
立意参考:可从多角度立意。 从辞职者角度来看, 正面:赞同这样的任性。
(1)人生本该丰富多彩,应追随自己的内心 (2)任性走一回,无悔亦无畏 (3)我的生命我做主
(4)只要不影响他人,无害于社会,任性又何妨? (5)让优雅的情怀滋润我们的生命 反面:反对这样的任性。 (1)任性是要有资本的 (2)一时冲动要不得
(3)任性诚可羡,负重更可敬。 (4)生命价值在于负责任 亦可辩证论述。
从领导角度来看,可谈理解与包容。
从其他角度立意,言之成理,可参照高考评分标准予以给分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