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口译是一种面对面的跨文化交际活动,了解、避免跨文化语用失误对口译来说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本文以语用学的语用失误理论为指导,分析了口译中常出现的语用失误即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旨在交流过程中减少误解,利于沟通。
关键词:语用失误语言-语用失误社交-语用失误
Thomas(1983)说过,在言语交际中,说话操英语本族人的语言习惯,误用了英语的其他人没能根据标准的语法编码模式去遣词造句他表达方式或套用汉语的表达结构等等。社会-顶多被认为是“说得不好”(speakingbadly);但语用失误指交际中因不了解或忽视交际双方的若没有按照语用原则来处理话语,他就会被认社会、文化背景差异而出现的语言表达失误。
为是“表现不好”(behavingbadly),被认为是它与交际双方的身份、交际的语域、话题的熟悉“不真诚的、存心欺骗的或居心不良的人”,很可程度等因素有关。这两类语用失误的区分不是能导致跨文化交际失败。绝对的,“由于语境不同,双方各自的话语意图口译是一种直接的、面对面的跨文化交际和对对方的话语的理解都可能不同,因而某一活动。口译能否成功取决于译者对译出语和译不合适的话语从一个角度可能是语言-语用方入语的文化背景知识是否了然于胸。因此了面的失误,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可能是社会解、避免跨文化语用失误对口译来说有特别重-语用方面的失误”[](何自然,1997)。
要的意义。本文对英汉口译中常出现的语用失口译中应避免语言-语用失误误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以求在交流过程口译过程中的语言-语用失误主要表现在中减少误解,利于沟通。以下几个方面。
1跨文化语用失误
2.1汉英词语一一对应,忽视了两者间的差别
语用失误(pragmaticfailure)不是指在一般最典型的例子是,中国人在交际时喜欢用遣词造句中出现的语言运用错误(performance“当然”来回答一些问题,在同外国人交往时,这errors),而是说话不合时宜的失误,或者说话方一习惯往往也被带到英语表达中。但英文中式不妥、表达不合习惯等导致交际不能取得预“ofcourse”意味着“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的期效果的失误。Thomas(1983:91—112)将跨事。还用问吗?”听者会很不乐意:“你什么意文化语用失误区分为语言-语用失误(pragma-思,觉得我愚蠢吗?”此类因汉英词语一一对应linguisticfailures)和社会-语用失误两种(socio-pragmaticfailures)[1]。在英汉口译过程中,而造成的语用失误屡见不鲜,近年来很多文章已讨论过这方面的内容,本文不再详述。这里语言-语用失误表现为将汉、英词语等同,违反主要谈一谈修饰语的翻译问题。
汉语里修饰语使用得较多,例如:顺利进行,胜利完成,热烈拥护,积极支持,努力做到,认真贯彻,广泛开展,严肃处理等等。但翻译时,汉语中的修饰词不一定统统照译,而应仔细推敲,决定如何处理。英译文中修饰词过多会显得装腔作势,原来想强调的反而削弱了。如:进一步简化手续,及时地积极地从国外引进技术,并且认真组织科学技术人员和广大职工做好消化和推广工作。
另外,“胜利召开”若译为successfullyconvened,会使人感到召开前遇到过不少困难,最后才得以开成,而原文可能根本没有这种含义。
在处理这种汉语说法时,要考虑英语中是否保留修饰语,如果修饰语不起强调作用,反而歪曲了原意,则应略去。
2.忽视汉英差异,套用汉语的表达结构
因此,英汉口译过程中,译者应加强跨国文化知识的学习和修养,了解因受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支配而产生的表达方法和习惯的差异,不断提高语言的敏感性,恰到好处地处理交谈中遇到的笼统不明的情况,或巧妙避开,或突出主题,使译文简洁明快。
3口译中应避免社会-语用失误
在口译中,社会语用失误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套话”翻译忽视文化差异
由于汉英两种语言所属的文化不同,它们各有一套被各自读者理解,在特定语境中具备语用意义的习惯表达。这些习惯表达对其读者常常是约定俗成、心照不宣的,具体表现为一些深受文化影响的“套话”的使用。
又如中国人经常向外国客人说一些诸如招待不周、准备工作做得不好之类的客套话,这主要是因为中国人待人处世倾向含蓄、谦虚以表明礼貌、客气。但由于文化差异的存在,这些话语经翻译后,译语听众和原语听众的感受会大不相同,有时甚至会完全相反。因此如有可能,口译人员可向发言人说明情况或建议更改,而不是直接翻译成目的语。再如,当外方对中方为他所做的一切表示谢意时,中方习惯回答“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如果直译的话,中方的好意就被误解为“你是出于工作而并非心甘情愿为我们做事”。口译人员应尊重异国文化习俗,换用得体的语言表达“Withpleasure”或“It’smypleasure”。
3.忽视文化和价值观念所导致的语用失误。
3.3宣传用语的翻译应有所取舍
4结束语
由于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种族渊源、历史变迁、宗教信仰、经济发展水平等差异,各个民族都形成了自己的文化,而口译过程实际上是语言的交融及文化整合过程。我们在“输入”西方文化的同时,也在“输出”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
这就要求我们对语言具有敏锐的感受力和高超的表达能力,在翻译过程中对语言在特定环境中的实际应用及其交际功能保持高度的文化意识,极大程度地减少跨文化语用失误,从而加深不同民族文化间的相互了解,出色地完成口译任务。
5参考文献
1ThomasJ.Cross-CulturalPragmaticFailure[J].Applied
Linguistics.1983,4(2):91~112
2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
3程镇球.汉英翻译问题-在全国中译英学术研讨会上的
发言.中译英技巧文集[C].1992.
4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
出版社.1989.
5万昌盛.口译忌笼统[M].中国科技翻译.1997,(1).
6庄恩平.东西方思维差异与口译[J].上海科技翻译.
1998,(2).
7陈小慰.试论“译文功能理论”在应用文类翻译中的指导
作用[J].1996,(3).
8张莉、孙来麟.口译中的变体形式[J].中国科技翻译,
2000,(3).
9张新红.社会用语英译中的语用失误:调查与分析[J].外
语教学,2000,(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