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对道桥工程混凝土浇筑冬季施工做出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和探讨,概括性的指出了道桥工程冬季施工中应对混凝土浇筑采取的施工技术方法,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道路桥梁;冬季施工;混凝土浇筑
中图分类号: u448.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冬季混凝土施工的理论分析
要想明确冬季对混凝土施工的影响,应该从混凝土的特性入手,了解冬季对混凝土浇筑施工的影响。在道路工程建设上所使用的混凝土是指用水泥作为胶凝材料配以砂、石等集料与水(或外加剂和掺合料)按一定的比例配合,经过搅拌、成型、养护而得的建筑材料。混凝土的凝结、硬化成道路桥梁所需的建筑材料,是水泥经过水化作用以后,物理、化学性能变化的结果。而水泥的水化过程中除了受到水灰比、水泥质量等因素的影响之外,环境温度对其影响最大。一般来说,环境温度越高混凝土的水化作用也就越快,混凝土的强度增加也就越快,如果环境温度降低,缓凝土的水化作用就会放缓,混凝土的强度增加速度也会放缓,如果环境温度达到零度以下,那么混凝土中的部分水分会出现结冰现象,结冰与不结冰的混凝土在水化、硬化速度上产生不一致,如果完全结冰水化就会停止,混凝土的硬度增长也会停止。首先,这种情况下混凝土内部产生应力,如果应力值大于内部初期形成的强度值,那么混凝土的内部会受到很大的破坏,而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强度;其次,在冬季
混凝土内的水分会发生很大的形态变化,如果在搅拌的温度较低,骨料表面因浸水会出现冰棱,这将直接降低水泥浆与骨料的粘结力,导致混凝土的抗压能力下降。由此可见,冬季气温会对混凝土施工质量产生很大的影响。
2冬季道路桥梁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方法的改良
在道路桥梁建设当中,混凝土的质量主要表现在强度、体积变形、耐久性、抗压性等方面上,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因素主要有水泥质量、胶凝材料用量、矿物掺和量种类及用量、添加剂种类及用量、水胶比、粗集料等等,在混凝土的冬季浇筑施工中,改进混凝土浇筑方法应该着重考虑三个方面的问题,也即是确定混凝土养护龄期最小值,控制混凝土的脆性;防治混凝土在水化过程中因温度降低导致水化过程和强度受到影响,在后期养护当中保证混凝土的密实度和耐久性。结合上述要求,笔者认为在道路桥梁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方法的改良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2.1选择优质原材料并控制好原料比 2.1.1水泥的选择及原料比
在道路桥梁施工当中一些单位并不注意原材料的选择,一些低标号的水泥或者质量不达标的水泥被用于混凝土浇筑施工,这是影响混凝土冬季浇筑施工质量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要想改良混凝土施工方法,必须从控制原材料的质量入手,施工单位在选择原材料的时候应该以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为主,水泥的标号为42.5或以上,并分批次严格检查混凝土的质量。在原料比方面水泥的用
量应该≥300kg/m2,这是因为这类水泥水化热较大,早期强度比较高,在3d的抗压强度就能达到普通硅酸盐水泥7d才能达到的强度。 2.1.2骨料及水的选择和配合比
冬季在骨料的选择方面也应该进行优化,在选择骨料的时候要检查其中是否含有冰雪等冻结物或者易冻裂的清洁骨料,所选择的骨料不能含有活性材料,避免在水化过程中骨料之间发生反应,影响到混凝土的水化过程。在传统的混凝土浇筑施工当中,对水的质量没有特别的要求,但是在冬季施工当中也特别注意水的质量,由于道路桥梁施工中一般采用就地取水的方式,导致一些污水或者ph值偏小的酸性水被用于混凝土施工中,影响了混凝土水化和强度增加。因此,在混凝土浇筑施工中应尽量选择饮用水或者清洁的天然水,同时将水的用量减到最低,可以采取加入减水剂或控制坍落度等方式加以控制。
2.1.3颗粒集料的选择与使用
在道路桥梁建设当中颗粒集料一般也是就地取材,由于在同一个地点取材一些施工单位忽视了检测颗粒集料的膨胀系数、硬度等性质状况,导致适用的颗粒集料不符合混凝土浇筑施工的基本要求。在冬季施工当中应该注意到这一点,尽量选择和周围砂浆膨胀系数相近的硬度高、缝隙少的颗粒集料,在适用之前应该对集料的质量进行检测。这样可以保证在混凝土水化的过程中,减少因体积收缩产生的裂缝,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表面质量。 2.1.4加入引气剂减少冻害的破坏
在确定混凝土的原料配合比的前提下,可以在混凝土搅拌过程中适当的加入一些引气剂,这样可以相应的增加混凝土的体积,在有效降低其粘聚性和保水性的同时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这样可以有效的缓冲混凝土内由于水相变化产生的水压力,有效的解决冻害对混凝土性能的破坏(见图1)。
总之,在冬季混凝土的施工当中养护龄期的延长,混凝土的脆弱性也会相应的增大,一般来说混凝土当中的裂缝扩展经由砂浆和粗集料之间的表面过渡直接穿过粗集料进行,在这一过程中混凝土的内部会发生物理变化,这种变化会导致混凝土各项性能下降,因此在施工当中必须确定混凝土的养护期,在此基础上才能控制好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2.2提高冬季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有效措施
冬季影响混凝土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就是温度,要想提高混凝土浇筑质量必须控制好浇筑过程中的热量损失,这就需要从浇筑和混凝土振捣两个环节加以控制,在具体的浇筑施工当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2.2.1混凝土浇筑
(1)箱梁混凝土应该以此浇注成型,注意严格按照浇注的顺序进行,也就是底板→腹板→顶板→翼板,具体的浇筑顺序看图2。 (2)在浇筑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好混凝土的坍落度,根据设计要求一般来说坍落度应该控制在14cm左右,腹板坍落度应控制在16cm,而顶板坍落度需要控制在14cm。为了保证浇筑的连续进行,可以采
取两台或多台汽车泵同时作业,由低到高依次进行浇筑的方法。一般来说就是先浇筑底板,高度直到混凝土覆盖底板的上层钢筋即可,然后再浇筑腹板,在浇筑这个部位的时候要注意不能再振捣底板和腹板交接的倒角位置,而是应该在倒角处有混凝土渗出继续浇筑混凝土,知道高出腹板与顶板交接倒角处1cm左右。在浇筑的过程中,要检查底板下部倒角及腹板模板是否有空洞现象,如发现空洞在此位置应该加强振捣,知道空洞消失。直到混凝土的性能趋于稳定,才能将底板渗出的混凝土铺平底板。 2.2.2混凝土的振捣
不管是在冬季还是在其它季节,混凝土的振捣都是浇筑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振捣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在混凝土振捣施工中要严格按照振捣操作规程进行,振捣棒在振捣过程中要做到“快插慢拔”的基本要求,振捣施工以混凝土的表面没有明显的下沉或气泡产生为标准,并出现表面泛浆的现象。其中快插主要是为了防止上层混凝土振实后,下层混凝土内的气泡无法排除,影响到混凝土的密实度。慢拔主要是为了在拔出振捣棒的过程中里面的混凝土能够及时填满振捣棒留下的空洞。在振捣的过程中要保持振捣棒略上下抽动,这样能够有效的保证振捣后混凝土的密实度。同时要保证振捣插点的均匀,一般来说插点之间的距离在50cm左右,距离模板在20cm。在振捣过程中插点最好采用单一的行列形式,不宜采用交错式的混用,避免出现漏振或者振捣不充分的现象。振捣点的振捣时间控制在20~30s之间,达到振
捣标准以后换下一个插点施工。
(2)在混凝土浇筑施工当中,为了保证振捣的效果一般在每个工作面上配置4台振捣棒,采取连续作业的形式,避免一个振捣棒故障影响到振捣速度和质量。在振捣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坡底和边角处的振捣质量,避免在这些地方出现漏振现象。最好选择插入式振捣棒,插点的间距要保持相对的均匀,控制在振捣棒有效作用半径的1.5倍以内,边缘点的模板应该在振捣棒有效作用半径的1/2以内。 参考文献:
[1]孟胜国,等.混凝土冬季施工技术及温度控制[j].建筑技术开发,2006,33(6):75-76.
[2]郑力菲.浅谈冬季混凝土施工技术[j].山西建筑,2008,34(11):158-15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