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多元化评价

来源:爱go旅游网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多元化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查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课改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评价应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目的,不是为评判学生的优劣,对学生进行分等鉴定。在教学实践中,应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导向、激励、启发、改进、创造的功能,关注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的发展潜能,注重评价方式多元化和科学化及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关注成功体验的开放性评价体系.

课程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价应坚持以人为本,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人格的和谐发展为根本目标。教师应从多角度来评价、观察、接纳、赏识学生,发现并发展学生的潜能。而这正是新课程学生评价所倡导的改革方向,评价内容多元,评价标准分层,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1.评价内容多样化。从有利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出发,改变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价重学科知识系统、轻语文综合能力,重智力素质、轻态度习惯的片面性.重视对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与态度进行全面评价,具体范围包括:识字与写字、写作、口语交

际和综合性学习的能力等项目。这些内容,有的可以划归认知领域, 有的则属于非认知领域。比如,识字的内容多样化,从形、音、义的结合上评价识字能力 。 这主要是针对新课程教材中要求达到会写程度汉字的评价方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评价识字要考察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基本意义的情况\".测评学生识字能力的高低就要以形音义的结合上入手。 识字的目的是为了正确的听说读写运用。为此,学生不仅要分别识它形、音、义三个因素本身,尤其字形内部结构关系,还要建立形、音、义之间的统一联系,做到“口诵耳闻其音,目察其形,心通其义”(鲁讯语),评价识字能力也必须从形、音、义的结合上全面评价。 同样,字形教学是识字教学的关键,也是学生识字的难点。评价识字就要抓认清字形这个关键。考查

测试学生的主要方式应该是听写.让学生听写学过的生字,注重 每个字共几笔,第几笔是什么。如:

① “小鸟”的“鸟”共几笔,第三笔是什么笔画?

还可以给学生学言环境。注上音填空,或辨别形近字, ② 按拼音给下列语 填空: ③ 辨析形近字(说清区别即可)

认知领域的评价,要重视学生基本知识点的测评,是要重视他们语文能力发展水平的测评.非认知领域的评价主要包括:学习态度、习惯、兴趣等.这些因素是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动力性因素,也是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重要内容.

2.评价标准多样性。评价标准是进行教学评价的衡量尺度,是

教学评价得以进行的前提与依据。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价受教育评价选拔淘汰目的的影响,追求一元化的价值观,使学生个性差异被抹煞,教学评价的科学性和激励功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为了优化教学评价,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

(1)允许不同学生异步达标。能提前达标的学生,教师以此为基础,为他们创造条件,促进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能力,发展特长。不能按时达到的学生,教师帮助他们找到问题的症结,帮助他们改进,实行延迟评价,使他们在接受评价过程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2)实施因人而异的多层评价策略。我们要尊重差异,并采取分层评价的策略,有助于每一层次的学生确立自我发展的信心,都能及时看到自己的进步和成功,都能在不同程度上发展和提高。

(3)多用开放式的问题测评学生。评价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在测评题目上不要拘泥于知识的记忆,应该让学生学习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或对某个问题发表独到见解,提出自己的设计和创意。

学生自我评价与教师、家长评价相结合。传统教学评价的主

体是教师,学生是评价的客体,在评价中处于被动地位.新课程倡导教学评价的主体的多元化,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家长评价以及学生和教师的互动评价等等,使评价成为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互动的过程。 我们设计了学习情况评价表(学生),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

这一评价方法比较简便易行,教师只要在黑板的一角写上评价的内容即可。每次新课前换上数字。学生一眼便明白了本课要完成的

学习内容和达标要求。新课学完后,利用 3—5分钟时间组织学生自评、互评,省时省力,效果明显。

利用这一方式进行评价的关键在于一开始教师要指导学生操作,不能流于形式。当习惯成自然后,操作起来就简便了。

建立“四级评价”体系:一是自我评价,能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自己找准今后的努力方向.二是同伴评价,使学生在评价中了解他人的长处和自己的短处,在今后的学习中自我完善。三是教师评价,教师用鼓励性的语言评价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进一步发展。四是家长参与,了解自己孩子的学业水平,提出希望,并配合学校教学。同时,使教师能及时了解学生的课外学习表现,有利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四级评价\"体系中,教师必须从评价重围中跳出,站在评价的制高点上,并关注学生自我评价的意识和能力,这既是减轻教师负担的可行方式,更是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自我意识也是一个重要的智能领域。能正确地评价自己,能准确地找好自己在人群中、社会上的位置是非常重要的.已经危机四伏却自我感觉良好的人不可能有好的发展.自我意识也不是天生的,学会自我评价就是发展自我意识智能的重要途径。刚开始的时候,学生很可能不会评价自己,教师不应该学生不会就忽视这环节。可以“重过程、轻结果”。在反复的操练中完成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自评能力、自控能力的形成.从而促使学生真正提高达到教学评价的至高目标。 阶段对每一阶段内的学业水平所进行的终结评价,

由这些多个阶段性评价组成整个过程评价。

3.评价方式多元化.科学的评价方法是实现正确评价目的,落实全面评价内容,执引灵活评价标准的保证。如何使老师的评价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呢?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种评价方式去努力: (1)实施分层评价。在课堂教学中树立全面正确的差异观,立足学生现实存在的差异,着眼与学生发展的差异,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促进有差异的发展。课堂中分层教学、分层评价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分层测试题中注重针对学生对课文的内容与知识的记忆、内容的理解与应用等方面进行考察。

(2)口头评价与书面评价相结合。口头评价的直接性、快捷性、情景性、高频性等特征,为教师的价值引导和情感感染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师生间的口头评价交流,贯穿于课堂的始终,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但口头评价的随机性、无记录性等特征,一定程度上限制着口头评价的范围与效果,它与评价的深刻性、效果的长期性的书面评价相结合,才能更大地发挥作用。书面评价时,尽量注意语言的运用,多使用鼓励性的语言,即使不是表扬,是批评也要注意用语的委婉。

(3)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交融.教师在教学中的评价分为即时评价和延时评价。即时评价有利于及时纠正学习中的缺点和错误,鼓励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延时评价而是以鼓励的行为方式和语言,让学生畅所欲言,充分发扬民主教学,提高了学生理解的深度。两者

相互使用,能更好地达到评价目的。而且,教学中的评价并不是教师的“专利”,让学生参与评价,让学生成为评价主体的一员,将评价变成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过程,形成积极、民主的评价关系,更有利于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从而促进学生发展。

总之,评价手段是在课程改革中起着重要的导向和教学质量

监控的作用.无论是评价的内容多样化、评价标准的多样性、评价方式的多元化都是基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