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培养良好个性 塑造健全人格

培养良好个性 塑造健全人格

来源:爱go旅游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培养良好个性 塑造健全人格

作者:陈东明

来源:《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1年第05期

【摘要】本文着重论述了以语文学科教学为载体,着力培养聋生快乐自信,丰富情感,学会感恩的积极心态与健康情感,以培育其良好的个性,塑造其健全的人格。 【关 键 词】聋生个性;语文教学;健全人格

个性是指一个人在生活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带有一定倾向性的个体心理特征的综合。随着社会的发展,聋生由于生理缺陷,造成认识的主观性、片面性和情绪性,对事物不能正确的分析、判断,导致个性上存在着越来越多的问题。许多聋生一脚走出校门,另一脚就踏进犯罪的深渊。教师的苦口婆心往往抵不过犯罪分子三言两语的诱惑,这不得不说是聋教育工作者的悲哀。笔者认为,身体的残疾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心理上的残疾。对于聋童来说,教育的根本目的不仅是教给他们文化知识,而是培养他们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这是一笔终身受益的财富,使他们能有一种健康的心理,正确的心态真正地走入社会,融入主流,成为社会的有用之人。

一、聋生个性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 聋生的生理缺陷造成了语言发展不良和语言应用能力差,无法形成正常的语言逻辑思维,从而制约了他们整体素质的提高。由于语言运用能力差,他们与健全人的沟通,与主流社会的互动受到制约,从而阻碍他们个性的全面发展,造成人格的缺陷。如不善与人交往、自私心重、疑心病重、个性极强,对社会对他人的冷淡、缺乏责任感,社会适应能力差等。 2. 不能正确的认识自己的缺陷,对自己未来的生活没有目的,缺乏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表现为自卑、自傲、害羞、学习能力差、学习态度不端正、思维认识水平低,自我控制能力差,行为更多地受自我心理倾向和喜好所左右。

3. 学校教育内容存在着脱离学生社会生活实际的状况。教师注重的是从正面去传授理想的社会道德规范教育,可是理想的社会道德规范无法解决聋生的实际生活问题,例如我们在教育学生人与人之间应当相互尊重,相互帮助,真诚善良,而现实生活远非如此,其中的问题并非聋生简单的思维所能理解认识的,语言交流的障碍又让教师无法对他解释清楚。这使聋生产生一种消极抵触情绪,觉得人很虚伪,对教师不再信任,逆反心理增强。

4. 聋生的家庭往往不能以平常的心态对待聋生的生理残疾。一种是父母过分地溺爱和迁就,觉得孩子很可怜,对孩子有求必应,千依百顺,使他们认为一切都唾手可得,不需要努力,不需要付出,别人对他好是应该的,而没有一颗感恩之心。另一种是家长厌恶和虐待孩子,把孩子丢到学校,交给老师,平时也不管教孩子,孩子因为缺少父母的关爱,久而久之形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成仇恨、孤僻、固执、冷酷、好斗、表里不一的性格。成年后,他们受这种性格的影响,极易走上犯罪道路。

二、以语文为载体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

对于聋童而言,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者中学校教育起着主导作用。比家庭和社会的分散教育更具影响,所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积极引导,扎实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塑造他们的健全人格显得尤为重要。语文是一门集社会性和人文性为一体的社会科学,它在培养学生良好性格上起着特殊的作用,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以语文为载体培养学生良好个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言传身教,身体力行。只有我们的孩子具有人性,读写算的能力才有价值,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大写的人,教师本身所具有的人格魅力不容忽视。教育心理学家钱先生说:“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教室中制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无比。但人格不健全的教师会使教室造成一种紧张和恐怖的气氛,使学生如坐针毡而惶恐不安。”实践证明学生在不同氛围中学习,其结果也不一样,前者能让学生热情高涨,心境明朗,甚至变自卑为自信,变孤独为合群,变自私为关爱,后者则会导致学生不良思想品质和个性的产生。教师作为学生人格引导者和塑造者本身就是一部生动的教材,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学生起着示范与带动的作用,因此教师应努力使自己具有正直的人品,渊博的知识,积极向上、顽强奋斗的锐气,热情开朗的性格,平等民主的学生观,轻松活泼的教学风格,用自己的品质和能力来影响学生、培养学生的良好性格,这些良好的心理品质融汇在教育教学中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2. 关怀理解,学会感恩。聋生渴望教师的爱就像禾苗需要雨露阳光一样,他们只有感受到教师的善良和真诚的爱心,才乐于听从教师的教诲。但情感的识别是一种复杂的认知过程,包括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等,对于聋生来说最容易识别的情感就是教师最直接的充满关爱的行为,所以师爱要明明白白用行动表现出来,才会很容易被学生体会到,一句温暖的问候,一下温柔的抚摸,都会让他们觉得无比幸福,消除学生与教师的距离感,进而产生亲近感,从而有利于完善学生的人格。

3. 美好事物,丰富情感。聋校语文高年级教材中,每一篇文章都贯穿着作者的思想,渗透着作者的观点,倾注着作者的感情。在教学中利用对课文的分析,可以把学生的心融入作品,和作者看到一块,想到一块,身临其境,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这样就容易让学生体验课文中所描述的美。如聋校语文第十一册教材中《荷花》一课描绘了荷花的美丽,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荷花的喜爱之情。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再现荷花那迷人的风姿,图像的烘托给了学生直接的感官印象,促进了聋生的理解,使他们由荷花联想到生活中的美丽风景,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美丽,丰富了聋生的情感。又如十二册中《春蚕》一课,聋生大多来自农村,对课文中描述母亲为了孩子能读书而辛苦养蚕的情景有自己的生活体验,但他们这种情感是原始、杂乱、肤浅的,通过教学联系实际,可以让他们产生情感的共鸣,深切地感受到母亲的伟大。另外在普校教材中有课外延伸的同步阅读,聋校高年级教师也要对课本作延伸,扩大学生的阅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读面,多让孩子读一些残疾人不畏困难,矢志成才的故事,用作品中人物自强不息,搏击命运的精神影响他们的人格,树立他们的人生目标。这样在成长的路途上就不会迷失方向。 4. 轻松课堂,快乐自信。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学生活动最重要的场所。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一是要树立具有优秀个性特征的学生标兵给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氛围,如书写规范、发言积极、语言流畅的学生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用榜样的力量影响学生,使之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从而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品质。二是创设微笑课堂,课堂上不仅教师要把微笑送给学生,也要让学生学会微笑。在教学中,我给学生提出学语文的口号是“我能行”,于是课堂上热闹起来,作业批语,我画上一个个笑脸代替了简单的分数,学生的作业也一次比一次好,传授知识我常常让学生自己去读课文解决问题,畅谈感悟,于是学生有了主见,有了思想,学生在宽松的教学环境中学会了自尊、自爱、自信、自强,为逐步形成健全人格奠定了基础。

培养聋童良好的个性,塑造他们健全的人格是一项长期的教育工作,它需要社会、家庭、教师共同地不懈努力和付出。从小培养聋童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净化学生的心灵,消除学生的不良习惯,增强他们的社会归属感,有利于聋童的健康成长,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对于提高我们民族的整体心理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