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贤庠信用社支农差不多情形 最近,我对贤庠农村信用社支农服务情形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选择了农户、种养大户、个体工商户以及农村经济组织共102户,其中纯农户50户,占55.9%;种养大户11户,占10.8%;农村个体工商户25户,占24.5%;农村经济组织9户,占8.8%。调查显示,农村信用社围绕农民增产增收那个中心,立足服务“三农”,切实加强治理,增加信贷投入,在促进本地农村经济进展的同时,自己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也得到了明显提高。具体情形综述如下:1.增加信贷投入,成为“三农”资金供应主渠道。据对102户调查显示,有78户表示向信用社借款是其解决生产、生活资金的最要紧渠道,占被调查户的76.5%;有99户在农村作用社借过款,占被调查户的97.1%。
不断简化贷款手续,为支持“三农”进展提供优质服务。近几年来,信用社在切实转变观念、积极筹措资金、增加信贷投入的同时,深入农户,及时了解农民的心志,努力简化贷款手续,切实为农民提供优质服务,得到了宽敞农户的确信。例如:在黄避岙乡塔头旺村实行送贷上门、农户联保的模式;在辖区范畴内评定“信用户”、“信用村”,实现农户随到随贷的方式。
3.切实加强支农宣传,助推服务功能增强。为使群众真正了解农村信用社的性质和服务宗旨,真正发挥民主办社、群众监督作用,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农业和农村,贤庠信用社通过临柜宣传、标语等各种形式广泛宣传,取得了一定成效,使农民对农村信用社的认识逐步得到了提高,农村信用社在农户中的形象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变。据调查
1 / 3
显示,102户调查户中有98户表示有钱情愿存入农村信用社,情愿向农村信用社借款,分别占被调查户的99%。对贷款种类,有70户占68.6%的调查户表示清晰,只有3户
9%的调查户表示不清晰。因此,近几年贤庠信用社存、贷款业务进展较快,支持本地经济进展能力明显增强。
4.切实加强信贷治理,力促农民信用观念转变。农民信用观念比较差一直是阻碍贤庠信用社及其他信用社进展的一个要紧因素,为此,在县职社动员下,信用社把培养农民的信用观念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使宽敞农户还贷意识增强。据调查显示,102户调查户中有94户表示能按期归还农村信用社借款,占92%,只有8户
7.8%的调查户表示不能按期归还贷款。 二、农村信用社支农服务中存在的要紧问题
1.服务对象不广。据调查看,仍有众多的农户、个体工商户,没有把农村信用社作为贷款的首选机构,从存款看,本地同有一家农行的储机构,其存款效益与贤庠信用社不相上下,说明许多农户事实上没有把农村信用社作为存款的首选机构。102户调查户中只有51户表示在农村信用社有存款,占50%,另有50%的农户在农村信用社全然没有存款。
服务层次不深。受信贷治理制度、经营目标考核等因素的阻碍,当前贤庠社在信贷投入上存在重传统业务轻新业务、重生产轻消费、重农户轻其他的问题,贷款用于生产的87户占76.5%,贷款用于生活消费的15户占23%,其中上学为5户,建房为7户,其他2户。
2 / 3
3.服务力度不够。要紧表现为农民贷款难问题依旧存在,此次102户调查户中,分别有24户占23.5%和27户占26.5%的调查户表示向农村信用社贷款偏难和办理借款手续不够方便。
三、改进支农服务几点建议
1.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坚决支农信念不放松。随着国有商业银行网点在农村的日益萎缩,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这正如朱总理指出的,农村信用社要成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为达到这一目标,农村信用社职员一要主动下乡,多了解农户、个体户和农村经济组织的生产经营状况;二要切实加强对信贷政策的宣传力度;三要努力提高自身素养,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四要正确处理防范化解风险与支持农村经济进展的关系,及时增加对“三农”信贷投入。
准确定位经营方向,坚决服务目标不放松。即始终不渝地为农业、农村、农户提供优质服务,合理把握和调整贷款投向,努力增加信贷投入,大力开展消费信贷业务。
3.灵活把握经营方式,坚决优化服务手段不放松,要大力推进小额农贷,进一步推广使用贷款证,采取“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操纵,周转使用”的原则进行治理。二要积极推广农民联保贷款制度,切实解决农民贷款担保抵押难的问题。
3 /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