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论农业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调控方向

论农业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调控方向

来源:爱go旅游网
·20·

山西农经//2020年17期

DOI:10.16675/j.cnki.cn14-1065/f.2020.17.007

论农业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调控方向

□关翠玲

(陕西师范大学陕西

西安

710119)

摘要:利用财政政策支持农业经济发展对整体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当下正处于社会经济新常态时期,农

业经济逐渐出现发展乏力问题。通过研究财政政策对农业经济的重要性及当前财政政策的不足之处,提出相应的改善建议,对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均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财政政策;农业经济;调控文章编号:1004-7026(2020)17-0020-02

中国图书分类号:F812文献标志码:A近年来,由于农业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与财政资进行分析发现,尽管大部分地区用于发展农业经济的金间存在较大缺口,导致当下利用财政政策寻求发展财政优惠手段及资金帮扶力度正逐年扩大,但财政支的实效与预期目标间的差距不断扩大[1]。因此,为实现农支出占总体财政支出的比例处于逐年下降的趋势。农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需对当前的财政支农相关随着农业经济发展对资金需求的不断上涨,资金方面政策展开研究并进行调整。的供需矛盾不断加深。导致上述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1

财政政策对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是在当前的市场机制下,国有企业面临的竞争不断加剧,影响其稳定运营的不良因素不断增多,因而需要1.1..通过财政政策获取大量资金

的财政支持不断上涨。当农业经济与国有企业同样面随着政府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农业经济发展问临资金短缺问题时,各地政府普遍选择优先向国有企题广受关注。各级政府为有效促进农业经济发展,选业提供财政支持,以确保国有企业的正常运营[3]。择以财政政策为主要手段,通过加大对农业经济税收2.2..财政支农体系仍有待完善

优惠政策的力度来实现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截至目

除财政资金的供给不足外,针对农业实施的税收前,财政资金支持仍然是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力优惠政策力度也有待提高。我国自2006年起废止了量,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了主要的资金来源。如果没农业税,促进了农业经济发展,但依然存在多种间接有财政资金支持,就会限制农业经济发展。的农业相关税负,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及农民收入水1.2..通过财政补贴提高资金利用率

平增长远无法缓解税收带来的压力。

经过多年的优化调整,通过财政政策支持农业经当前,部分地区已经开始通过财政手段减免部分济发展不仅在投入资金、补贴范围及补贴力度方面有农业相关增值税收,但此类政策在实行过程中面临诸了较大的提升,同时已逐步向科学化、规范化方向发多难题。例如随着部分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农产展。此外,为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农效果,各地政府正依品价格相应提高,但农民所需负担的税费并未下调,据当地发展实情对相关政策进行调整,形成了各具特因此农民的收入虽有所增长但幅度较小,收入增长较色的财政支农补贴体系。在财政部门的监管下,支农为明显的主要是各级经销商及农业生产资料持有者。

资金的用途及用量逐步实现透明化,财政政策的实用此外,按照当下的税收管理制度,如果农民持有性不断提升,用于支持农业经济发展的资金利用率不生产资料,则相应的赋税需农民自行支付,政府并未断提高[2]。

出台相应的减税政策。正是由于当前财政政策中针对1.3..推进农业经济发展进入良性循环

农民的税收优惠政策结构及机制不完善,在较大程度随着财政政策的不断改进及深入,农业经济也不上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发展。断发展。其中,农业现代化水准及农民收入水平显著2.3..其他问题

提升,推动了农业经济进一步发展。通过财政政策的除上述两方面主要问题外,利用财政政策扶持农支持,可使农业经济发展进入良性循环状态。除此之业经济发展同时面临着以下问题。

外,农业经济发展有助于维持社会稳定与高速发展。首先,政府部门尚未完全发挥财政方面的职能,我国应借助财政政策的杠杆作用,促进经济增长,提针对农业经济发展提供的财政服务不到位。

高农民收入,大力推进新农村经济建设。

其次,针对农业类的财政保险政策缺失,一旦发2

财政支农政策存在的问题

生旱灾、水灾等灾害,将导致巨大的农业经济损失。

再次,对于激励农民从事农业相关活动的财政鼓2.1..投入的财政资金总量不足

励政策缺失,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降低了农业经通过对多地财政政策支持农业经济发展的实例

济的发展速度。

作者简介:关翠玲(1975—),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在读博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农业经济。

om.cn. All Rights Reserved.//理论探索/

·21·

最后,未针对贫困农户制定相应的财政补贴政状况进行抽查,以提高执法单位的公平、公正性,确保策,即便部分地区已开展相应补贴,但仍缺乏规范化资金落到实处。

的财政补贴标准[4]。再次,建立资金申请、审批、下发、使用等全过程3

农业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调控方向分析

的信息管理系统,详细记录细节信息,主动向社会公示,接受社会监督。针对由于监管不到位导致的财政3.111加大财政政策倾斜力度

资金利用问题,除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外,监管单为了有效促进农业经济发展,除加大财政资金对位需一并承担责任。

农业的投放力度外,可通过构建财政支农资金支出的3.311构建针对性的税收政策

法律监管制度、拓宽财政支农资金的融资渠道等多种为有效促进农业经济增长,应始终以减轻农民负配套措施,间接确保资金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实用性。

担为宗旨,不断完善税收优惠政策。首先,平衡农业生首先,在立法方面,为从多个层面缩小农业经济产与税收优惠政策间的关系,有效降低农业生产成发展的供需差距,可针对农业制定更多的财税优惠政本,提升农民生产积极性。例如农业生产过程中需大策。同时,需确保财政资金投入稳定增长、财政资金逐量使用化肥、农药,可针对此类花费设立专项税收补步稳定向农业相关方面倾斜、国债资金逐步稳定向农贴政策,农民可凭购买发票到指定单位报销;可将从业相关方面倾斜、用于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财政资金事农业生产的企业及个人进行分类,结合当地的生产增长幅度高于其他产业、用于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财水平,规定生产加工量达到一定数量后可享受相应的政资金增长幅度高于财政资金支出的整体增长幅度。财政补贴,以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其次,为了有效降此外,需加快财政支农资金用途的相关监管法规建低农业投资风险,减轻财政负担,需在政府部门的引设,以提高财政资金的利用率,落实财政资金用途。

导及规范下,不断完善农业投资保险制度。由于影响其次,在资金融资渠道方面,仅依靠现有的政府农业生产的因素较多,导致农业投资风险较大。对于供给已远无法满足农业资金发展需求。因此,可通过农业类创业企业及个人,可制定更为优惠的税收及贷税收优惠、政府担保、贴息等多种财政优惠政策积极款优惠政策,以提高大众对农业类创业的积极性。寻求社会融资,提高金融机构的投资积极性,拓展多3.411制定产业化的税收政策

种方式并存的融资渠道。同时,对于农业类的科研机一方面,可以增值税为改革对象,基于现有的产构,需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通过财政资金的投入,对业优惠政策进一步加大优惠力度。例如可按农产品加农业类科研机构人员实行额外的税收优惠政策及社工程度进行分类,对农产品精加工类产品减免部分增会保险政策等,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进而带动农业值税,对于简单的农产品加工类产品则免征增值税。经济快速发展。

另一方面,通过制定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大型企业及外3.211加快优化财政支农体系

资企业进军农业生产领域,当此类企业在农业领域的针对当下财政支农资金分配不合理的问题,主要投资达到一定规模后,可给予适当的税收优惠。此外,从以下3方面解决。

对涉及进出口业务的农业企业执行适当的减税政策,首先,增加财政在农村生产方面的投放力度。重并优先为此类出口企业提供退税服务。农业方面的科新分配财政支农资金在农业各相关领域的资金分配技创新可大幅提高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因此除加大对比例,适当减少农业相关事业单位及行政单位工作人农业类科技人才的培养力度及农业科技的推广力度员的财政经费支出,将此部分资金用于农村交通设施外,对于积极利用先进农业技术及引进高层次农业人建设、优质农产品培育等方面,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才的企业,可施行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和农产品流通效率,使农业经济快读发展。

其次,改制农业类事业单位,将各相关单位进行4

结束语

重组,人员重新分配,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向社会公开农业是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如招标竞标,由主办方自负盈亏,以减轻财政负担,将更果农业经济出现负增长或增长速度过慢等问题,将会多的财政资金投放至农民创业、就业等领域,激发农限制经济发展。利用财政政策推动农业经济发展具有业经济增长活力。为尽可能规避财政资金滥用问题,极其深远的影响。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扶提高资金的利用率,除科学合理地配置资金外,需加持农业发展已成目前的主要手段之一,但用于扶持农强对资金流向的监管,明确各单位的职责。可不定期业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并非一成不变的,应根据我国对财政支农资金用途及相关优惠、惩处等政策的执行

不同阶段的发展需求进行调整。

参考文献:

[1]邹卫星,房林,谢振.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效应研究[J].学习与实践,2018(9):31-38.[2]刘昆.加力提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J].中国财政,2019(10):4-7.[3]刘涛.实现助力农业转型升级的财政税收措施[J].经济研究参考,2018(6):39-40.[4]张小莉.积极财政政策有效实施助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J].中国财政,2017(4):4-5.

(编辑:周宏燕)

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