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编制目的:
明确搬运机通道施工作业的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和相应的工艺标准,指导、规范搬运机通道作业施工。 二、编制依据:
(1)《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3-2005)。 (2)《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0-2005)。 (3)《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
(4)《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
(5)《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2005〕157号)。
(6)《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TB10002.3-2005)。
(7)《罗江制梁场临建施工图》
(8)《罗江制梁场大临建设施工组织设计》 三、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中铁五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罗江制梁场范围内搬运机通道的施工。 四、搬运机通道施工:
在每排制梁台座、存梁台座之间便于搬运机横向搬运梁体设臵了搬运机横移通道,横移通道基础底宽7.9米,顶面宽6.5米;在靠线路侧设臵搬运机纵移通道,纵移通道基础底宽12.2米,顶面宽10.8
米;搬运机横移通道与纵向通道重合的部位为搬运机通道转向区。如下图:
横移通道基础采用50厘米厚级配碎石层,基底宽7.9米,基顶
宽6.9米,坡比为1:1,级配碎石层分两层填筑和碾压密实,路面采用25厘米厚C30混凝土,宽6.5米。纵移通道基础采用50厘米厚级配碎石层,基底宽12.2米,基顶宽11.2米,坡比为1:1, 级配碎石层分两层填筑和碾压密实,路面采用25厘米厚C30混凝土,宽10.8米。搬运机通道转向区部位基础为125厘米厚的级配碎石。路面采用25厘米厚C30混凝土浇筑,并在转向区通道的中心部位设臵400厘米宽,800厘米长的单层钢筋网片,钢筋规格为直径为12毫米
的螺纹钢,间距20厘米×20厘米。
N1φ12 L-8000N2φ12 L-4000
1、测量放线:
根据搬运机通道在罗江制梁场平面图上的平面位臵,计算出搬运机通道放样中心坐标,然后放设桩位,确定搬运机通道中心位臵。抄平原地面标高,确定搬运机通道基础开挖深度。 2、基坑开挖及换填:
(1)、横移通道和纵移通道基坑开挖前先挖除表层耕植土至粘土层中20厘米以上,采用机械或人工开挖,保证基坑断面尺寸的准确性。开挖至换填层底面后采用用重型振动压路机进行基础碾压,若换填层厚度超过50厘米,可先分层换填山砾土至换填级配碎石层底标高。搬运机通道转向区部位的基底换填级配碎石层厚度为125厘米,基底挖至设计标高以下并且挖除表层耕植土至粘土层中的20厘米深度,若总换填层厚超过125厘米,可先分层换填山砾土至换填级配碎石层底标高,并分层碾压密实。125厘米厚的级配碎石层分层填筑并分层碾压密实,分层厚度不得大于30厘米。基坑开挖前,根据地形条件做好排除地表水工作。
(2)、基地碾压完成后回填级配碎石,回填级配碎石和山砾土时要分层碾压(若有山砾土),每层厚度不得大于30厘米。 3、钢筋
钢筋采用HRB335钢筋,其物理化学性质满足《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1998)的要求。 (1)、钢筋的焊接
钢筋的焊接采用电弧焊焊接,焊接长度:当采用双面焊接时,搭接长度为5d;当采用单面焊接时,搭接长度为10d;当采用绑条焊接
时,绑条钢筋与被焊接钢筋规格、型号、性能一致,采用双面焊接时,绑条长度为5d;当采用单面焊接时,绑条长度为10d; (2)、钢筋下料
将成捆钢筋按搬运机通道钢筋图的要求量好长度,进行下料。切断后的钢筋应检验是否符合设计尺寸要求,加工后的全长允许偏差为±10mm,经检验后按不同编号堆放并标识。钢筋下料时应根据搬运机通道钢筋编号和供料尺寸的长短,统筹安排减少钢筋的损耗。 (3)、钢筋绑扎
搬运机通道钢筋的绑扎,采用在搬运机通道基础上整体进行绑扎。
钢筋绑扎时钢筋的交叉点用处,应用0.7~2.0mm的镀锌铁丝按逐点改变绕丝方向(8字形)的方式交错扎结或按双对角线(十字线)方式绑扎牢固,必要时可用点焊焊接。 4、模板
由于每层基础的高度均为25厘米,模板采用[25的槽钢作为钢模,立模后要在模板后打好斜撑,以免爆模。 5、混凝土
搬运机通道路面混凝土标号为C30。
灌注混凝土前应将模板内的杂物和钢筋上的油污等清除干净;在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应指定专人检查模板、钢筋等,发现螺栓及楔子、支撑等松动应及时拧紧和打牢,钢筋如有变化、移位应及时调整保证位臵正确。当模板有缝隙和孔洞时,应予堵塞,不得漏浆。
混凝土严格按配合比进行集中搅拌,采用混凝土输送车运至施工现场。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操作中严格按振动棒的作用范围进行,严禁漏捣。振捣时快插慢抽,严格控制振捣时间,避免因振捣不密实出现蜂窝麻面,或因振捣时间过长面出现振捣性离析的情况。混凝土
振捣每一振点的振捣连续时间,以使混凝土表面呈现浮浆和不再沉落为止。当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时,捣实普通混凝土的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器作用半径的 1.5倍;振捣器与模板的距离,不在于其作用半径的0.5倍,并避免碰撞钢筋和模板等。
如在浇注过程中遇到降雨,用彩条布遮盖搬运机通道路面上表面。在砼振捣平整以后,终凝之前必须进行抹面,以清除早期产生的塑性裂缝,使表面平整、光洁,线条流畅、美观。待砼路面收面后及时拉毛。 五、质量控制
1、模板施工
模板立好后由质检员对模板进行检验,其加固情况、整体稳定性等。
模板安装完毕后在使用前用水平仪检查高差,不合格应及时进行调整。
模板在安装前要检查板面确保平整光洁,无变形及残余粘浆。 2、钢筋作业
(1)、钢筋弯曲质量检验
钢筋加工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符合下表规定。
钢筋加工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项 目 受力钢筋顺长度方向的全长 (2)、钢筋绑扎质量检验
钢筋的级别、直径大小、位臵、根数和间距均应符合设计要求,绑扎或焊接的钢筋网不得有变形、松脱和开焊,钢筋位臵的允许偏差不得超过下表规定值:
钢筋绑扎、安装要求
允许偏差(mm) ±10 检验方法 尺量 序号 1 2 3 4 项 目 主筋间距与设计位臵偏差 钢筋间距及位臵偏差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与设计值偏差 其它钢筋偏移 要求(mm) ≤15 ≤15 ±10 ≤20 (3)、焊接质量控制
对焊接接头应逐个进行外观检查,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用小锤敲击接头时,钢筋发出与基本刚才同样的清脆声。 (2)、接头焊缝表面应平顺、无缺口、裂纹和较大的金属焊瘤。 3、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混凝土用原材料在施工时严格按照施工配合比进行配料拌制,每盘称量偏差应控制在偏差范围内。
混凝土在拌制前,应测定砂、石含水率,并根据测试结果、环境条件等要求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
混凝土拌制过程中,应对混凝土拌和物的坍落度进行测定。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及时采取有效的养护措施。 六、安全、环保措施
1、安全措施
在安装、拆除模板时,防止预埋在地上或混凝土中的钢筋刺伤;在搬运模板的过程中,注意不被摔倒。
在钢筋的下料、弯曲过程中,施作人员要站在施工安全距离以外,经常检查机械电路情况,防止发生触电事故;在钢筋的搬运、绑扎过程中,行走时注意安全,不要摔倒,以防钢筋扎伤人或造成其他以外事故。
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要随时观察施工环境,注意不被碰伤、摔伤,随时检查电器设备情况,防止发生触电事故。
2、环境保措施
模板安、拆过程中,做好工完、料清、场净,对废弃的模板应收
拢堆放整齐。
钢筋加工设备状态完好,不得渗漏油,以免对钢筋或地面造成污染。对钢筋边角料和短料进行回收再利用,充分提高其利用率,降低损耗、尽量杜绝浪费。
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为了防止粗细骨料、水泥、掺和料等的扬尘污染环境,应对以上原材料采取遮盖、密闭的措施;在施工过程中,防止搅拌设备、输送设备等渗油,并对渗出的废油脂进行收集、覆盖、掩埋等妥善处理;对废弃的混凝土残浆等应按预先确定的处理方法和场所,及时进行妥善处理。对清洗搅拌设备、输送设备等的废水经过沉淀池进行沉淀处理。 七、施工注意事项:
搬运机通道在浇注路面混凝土时要按要求进行预埋供电、供水等管道线预留孔道,混凝土浇筑前要仔细检查相关预埋件及预留孔。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