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把猪群的饲养管理经济与饲料的营养经济措施科学地组合应用,是提高规模化养猪场经济效益的关键。[关键词]规模化养猪场;经济效益;饲养
猪场的经济效益同猪的品种、饲料价格、市场行情、管理水平等方面是密不可分的。如何以较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获得最佳的养猪经济效益,把猪群的饲养管理经济与饲料的营养经济措施科学地组合应用,是提高规模化养猪场经济效益的关键。笔者就如何提高规模化养猪场经济效益谈几点看法。
前提下,母猪生产尽量避开炎热夏季。搞好防暑降温,尽量减
少高温对繁殖力的影响。
饲养牲猪,品种是基础,品种好坏直接关系到猪的生长快慢、饲料报酬高低、生产成本多少,而且关系到肉的品质与市场竞争力。同时优良猪种遗传潜力大,产肉量高,在猪群数量和饲养管理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优良猪种的产肉量比地方猪种提高20%~35%,从而使饲料费用减少,经济效益提高。但千万不能盲目引种,在引进品种时应选择生产性能高而稳定、生活力强、适于当地饲养、产品畅销对路、经济效益显著的品种。在我国现代养猪生产中,大多数利用二元和三元杂种肉猪。这样的杂种猪育活仔猪数可提高1-1.5头,断奶窝重可提高30%-40%,饲料转换率和日增生大体上可提高20%左右,可缩短育肥期。因此,利用杂种猪育肥,可减少饲料消耗,提早出栏,降低饲养成本,增加经济效益。
1品种选择
3.1科学配制饲料,提高饲料转化率
使用营养全面的全价配合饲料,猪群生长发育好.体质健壮,死亡率低。因此,应该按照饲养标准配合全价饲料,实行科学饲养,满足猪群的营养需要,提高饲料利用率。
3.2精心计算,降低饲料成本
配合全价日粮,应尽量使用部分较低的蛋白质饲料,饲料种类多样化。如能开辟饲料新资源或自己种植一部分饲料,就能把饲料成本降下来。同时,应从各方面努力,尽量杜绝饲料的浪费。如饲槽设计要合理,注意饲料的保存,防潮湿、防霉变、防鼠咬等。
3.3 实行阶段饲养,按需分配
猪在不同生长阶段,对各种营养成分的需要量不同。根据猪群生长阶段、不同气温条件下环境的变化.饲料中所含的营养应及时调整,逐渐减少饲粮中粗蛋白质的水平,每期减少l%,但饲粮中含硫氨基酸、赖氨酸含量始终如一。应注意观察,随时淘汰病、弱、残和不发情猪,以节约饲料费用,提高经济效益。
3饲料管理
2.1保持公母猪的繁殖状况
体况太肥,不但猪不易发情,而且排卵数减少,受胎率降低,也易发生难产。体况太瘦,母体没有充足储备供胎儿生长发育、导致繁殖障碍,也易发生产后瘫痪。实践中以八成膘为宜,尤其忌肥。猪应喂以适当的青料,青饲料来源广,多种营养物质相对平衡,一般10kg的青绿饲料相当于1kg的精料。实行精青饲料的合理搭配是提高养猪经济效益的一条措施。一般青绿饲料与精料的比例为:能繁母猪2-4:1,后备猪为0.3-0.5:1。
2.2配种后妊娠母猪的饲养
从配种当天到妊娠21天应半量饲喂,即:1.8-2kg/日,此后可逐渐增加,妊娠后期即84-105天可增加到3.5-4kg/日,因此时胎儿生长发育较快,增加母猪采食量可明显提高产仔数和初生窝重。妊娠期初产母猪体增重为30-40kg为宜,经产母猪体增重30kg左右为好。
2.3保证哺乳猪的采食量
必须尽量增加母猪泌乳期间的采食量,通过维持母猪泌乳期间高水平的采食量,有可能减少母猪体重和背膘损失,增加产奶量,提高仔猪的生长速度,减少仔猪死亡率和提高母猪以后的繁殖性能。150kg体重的哺乳母猪日采食哺乳母猪料不低于5kg,200kg体重的应达5.5kg-6kg。
2.4仔猪培育
过好三关:(1)初生关,重点是保暖(30-32℃为宜)和及时吃初乳;(2)补料关,这是提前断奶的基础,注意奶和料交接自然;(3)断奶关应注意由奶和料为主到完全以料为主的自然过渡。
2.5防暑降温
高温会使猪的繁殖力显著降低,在不影响肥猪平衡上市的
2饲养管理
4.1防疫免疫
疫苗是用病原微生物经过物理化学手段活或降低活性,使其注入猪体后,失去致病作用,又通过刺激猪体内的免疫系统(如白血球、淋巴细胞)作出免疫应答,使其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达到防病的目的。因此要根据当地流行的疫病选择需要注射哪些疫苗,同时在免疫过程中要规范,按要求做好免疫工作,最大限度的减少因疾病带来的经济的损失。
4.2卫生、消毒、环境温度管理
疫苗注射是防病的重要手段,但不是唯一的手段。只能达到60-80%,因此环境温度及卫生消毒是解决用病苗预防疫病不能解决彻底的重要补救措施,环境好猪体抵抗能力强、卫生消毒好,猪舍内病原微生物没有生长繁殖的机会,猪群就不易发病。
4.3疾病预防
生物安全即防止病原体进入养殖场所采用的一切措施,已被许多养猪场使用。具体有尽可能将猪舍远离传染源;对进出的车辆、人员严格控制;控制老鼠、苍蝇;保证猪场人员不与外界猪群或猪产品接触,出入猪舍前淋浴;新进的种群应该隔离和适应;对粪便进行安全处理和储存,及时处理死猪等。
4.4疫病诊断与治疗
对发生的疫病要认真分析,从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实验室检查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诊断,才能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选择最佳的方案控制疫病的发生与流行,最大限度减少因疾病带来的死亡,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4疾病防控
作者简介:张明聪(1987—),男,贵州贞丰人,助理兽医师,从事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工作。
84农家科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