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医药2016年第56卷第44期 支气管肺类癌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徐庆庆,苗立云,李燕,代静泓。庄谊,蔡后荣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南京210008) 摘要:月的探讨支气管肺类癌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表现及病理特征,提高对支气管肺类癌的认识。方法 回顾 性分析2例支气管肺类癌病例的I临床、影像学及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46岁,咳嗽、咳痰伴发热 10天;胸部cT示左肺门肿块影伴左肺不张、阻塞性肺炎。患者女,36岁,间断咳嗽、咳痰1年余,外院经抗感染及抗痨 治疗无效;胸部cT示左下肺肿块影,左下肺支气管阻塞,周围阻塞性炎症;左肺门肿大淋巴结。2例患者支气管镜肺 活检病理示类癌,均行手术治疗,效果良好,随访均未复发。结论.支气管肺类癌是肺部少见恶性肿瘤,临床症状及 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薄层胸部cT扫描能帮助发现肿块,确诊需依据气管镜活检,手术是首选治疗方法。 关键词:支气管肺类癌;神经内分泌肿瘤;支气管镜 doi:10.3969/j.issn.1002—266X.2016.44.027 中图分类号:R563.9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2-266X(2016)44-0075..04 支气管肺类癌属于肺部的神经内分泌肿瘤,是 18 ̄/min,血压122/70 mmHg(1 mmHg=0.133 肺部的少见恶性肿瘤,占肺部肿瘤的1%一2%…。 kPa),神志清,贫血貌,浅表淋巴结未及明显肿大, 根据不同的组织分化程度分为典型类癌(TC)和不 口唇无发绀,胸廓对称无畸形,两侧呼吸运动对称, 典型类癌(AC)两类,其共同特征是肿瘤细胞可以分 左肺听诊呼吸音粗。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 泌特定的肽类激素,如嗜铬素A(CgA)、突触素 明显病理性杂音,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 (Syn)。本文回顾性分析了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 未及,双下肢无水肿。辅助检查:血红蛋白77 g/L, 楼医院呼吸科近年诊治的2例经病理证实的支气管 红细胞平均体积70.0 fL;糖类抗原125 65.30 肺类癌患者的临床、影像学及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 U/mL;纤维蛋白原4.4 g/L,血沉27 mm/h;抗酸杆 文献,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 菌涂片(一);尿常规、生化全套、自身抗体、抗中性 1 临床资料 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结核抗体、输血常规未见 病例1:患者女,46岁。因“咳嗽、咳痰伴发热 明显异常。胸腹部CT平扫+增强示:①左肺肺门 10天”于2015年3月12 Et入院。患者3月2 Et无 肿块影,伴左肺不张、阻塞性炎症。②左侧胸腔少量 明显诱因出现咳嗽,痰少,偶有黄色脓性痰,量不多, 积液。③腹膜后多发小淋巴结影。头颅磁共振、骨 伴畏寒发热,热峰38.8℃,无咯血,无腹痛、腹泻,无 ECT未见异常。肺通气功能基本正常,弥散功能轻 心慌、心悸,3月6日至泗阳县人民医院就诊,查血 度降低。患者于2015年3月16 Et行电子支气管镜 常规示中性粒细胞比81%、血红蛋白57 L、CRP 检查,镜下见左上叶开口见息肉样新生物阻塞管腔, 36.92 mg/L、血沉41 mm/h,癌胚抗原正常;胸部CT 气管镜无法进入,在此处活检,刷片;病理示高分化 提示左侧肺不张。支气管镜检查示左上叶支气管开 神经内分泌肿瘤,活检组织内未见明确坏死,核分裂 口处见新生物完全阻塞管腔。予头孢抗感染治疗 像罕见,考虑为类癌。免疫组化:肿瘤细胞表达突触 (具体用药不详)5天后,患者体温逐渐下降至正常。 素(Syn,+),CgA(+),CD56(+),细胞角蛋白 当地医院建议转上级医院明确左肺占位性质。病程 (CK)点状(+),CD79ot(一),甲状腺转录因子1 中患者精神可,睡眠食欲可,大小便正常,近期体质 (,rI1F1)部分(+),Ki67约1%(+)。左上叶(刷 量无明显变化。既往确诊子宫肌瘤1个月余,平素 片)找到肿瘤细胞,细胞形态比较一致。排除手术 月经量多,有贫血症状,否认其他基础疾病,无烟酒 禁忌后于2015年3月31 Et全麻下行胸腔镜辅助左 嗜好,无药物过敏史,个人及家族史无特殊。 上肺袖试切除、淋巴结清扫术。术中所见:左上肺肺 人院查体:体温36.9℃,脉搏78 ̄/min,呼吸 不张,左上肺肿瘤近上叶开口处,浸润至支气管外。 左上肺切除标本术后病理:肺组织内见异型的小蓝 通信作者:蔡后荣(E—mail:eaihourong2013@163.corn) 细胞呈腺样、实体样分布,肿瘤组织表达1TrF1 山东医药2016年第56卷第44期 (+),肺癌相关抗原(LCA,一),Ki67约1%(+)。 显异常。纵隔、肺门、隆突、下肺韧带淋巴结肿大。 肺门部淋巴结肿大融合成团,浸润下肺动脉及下叶 支气管。术后病理:(左下肺切除标本)肺组织内见 大量小圆细胞呈片状或巢状分布,Ki67增殖指数小 于5%,核分裂像罕见,考虑为典型类癌。病理分 期:IA(TlaN0cM0)。术后恢复顺利,随访未复发。 2讨论 考虑为典型类癌。病理分期:肺类癌I A期 (T1aN0cM0)。术后患者恢复良好,随访未复发。 病例2:患者女,36岁。因“间断咳嗽、咳痰1年 余”于2015年8月18 Et人院。患者2014年8月左右 元明显诱因下出现咳嗽,干咳为主,无发热,无胸闷, 元气喘,无胸痛,无咯血,无痰中带血,未予特殊治疗; l2月底患者受凉后再次出现咳嗽、咳痰,白痰中带 肺部神经内分泌肿瘤包括典型类癌、非典型类 癌与小细胞肺癌及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均起源于 血,鲜红色,量不多,至当地医院就诊查胸部CT示左 肺实变影,考虑感染可能。痰培养、痰抗酸杆菌涂片 及PPT试验阴性,遂予阿青霉素等抗感染治疗,同时 辅以化痰止咳,治疗2天痰中带血症状消失,治疗10 天疴隋好转出院。出院1天再次出现痰中带血,鲜红 色,量不多,继续阿莫西林等口服药物治疗,症状消 失。半月后复查胸部CT示左下肺病灶较前进展,结 合病史,考虑肺结核,予乙胺吡嗪利福异烟片5 2 天口服。2015年8月10日再次复查胸部CT提示左 下肺占位。患者发病以来精神、食纳、夜眠一般,大小 便无异常,近期体质量无明显下降。既往否认高血 压、糖尿病、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病史。无烟酒嗜好, 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个人及家族史无特殊。 入院查体:体温36.4℃,脉搏73 ̄./min,呼吸 19 ̄./min,血压112/76 mmHg(1 mmHg=0.133 kPa),神清。全身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不 肿大。口唇无紫绀,左侧呼吸运动减弱,双肺呼吸音 粗,未及干湿性罗音。心律齐,无杂音。腹软,无压 痛及反跳痛,肠鸣音正常。双下肢不肿。辅助检查: 血沉:34 mm/h;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生化全 套、肺癌三项、凝血五项、结核抗体测定、自身抗体、 血沉等均未见明显异常。胸部+上腹部CT平扫+ 增强示:①左下肺肿块影,左下肺支气管阻塞,周围 阻塞性炎症,左肺门肿大淋巴结。②肝右叶小囊肿。 头颅磁共振、骨ECT未见异常。肺功能基本正常。 患者于2015年8月20 Et行电子支气管镜检查,镜 下见左肺下叶外后基底段开口处新生物完全堵塞管 腔,在此处取活检16块,刷片2张,结束操作。支气 管刷片未找到恶性肿瘤细胞。病理示:(左下叶活 检)肺组织见巢状生长的小细胞团,核分裂像<1 个/10HPF,未见明显坏死,考虑类癌。免疫组化:癌 细胞表达Syn(++),CgA(+),CD56(+++),CK (+),TTFl(++),LCA(一),P63(一),NapsinA (一),Ki67<5%(+)。排除手术禁忌后于2015年 8月27日全麻下行“胸腔镜下左下肺癌根治术”。 术中所见:下肺基底段不张实变,肿瘤位于下肺基底 段气管开口,直径约4 cm,质稍硬。其他肺叶无明 肺神经内分泌细胞。健康成人体内肺神经内分泌细 胞分布较稀疏,约每2 500个上皮细胞中有1个肺 神经内分泌细胞,通过分泌胺类及神经肽调节呼吸 及肺部血流。肺部是仅次于胃肠道的第二位的神经 内分泌肿瘤好发部位。支气管肺类癌的发病原因与 吸烟无明显相关性,而与肺神经内分泌细胞增殖、多 发性内分泌肿瘤1型、家族遗传有关-2I3j。 支气管肺类癌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发病高峰年 龄在50—56岁,AC发病年龄相对偏大,男女发病率 相当。临床表现取决于肿瘤的位置、大小及生长方 式。约3/4支气管肺类癌为中央型,余1/4特别是 AC为外周型的孤立结节¨4 J。由于肿瘤组织富血 供,中央型肿瘤患者会有咳嗽、气道阻塞、发热、胸 痛、呼吸困难、咯血等临床表现,气道阻塞会造成反 复同一部位的肺炎、肺不张。外周型类癌患者由于 缺乏临床症状,常在体检时发现。与胃肠道神经内 分泌肿瘤不同,支气管肺癌患者出现类癌综合征如 哮喘、腹泻、心动过速等症状,非常少见,发病率不到 1%,多在有肝脏转移时发现,且肿瘤直径常常较小, 一般<2 mm,薄层CT扫描以及生长抑素受体成像 可帮助诊断 。其他由激素释放引起的库欣综合 征、肢端肥大症、高钙血症、低血糖症也十分少见。 胸部增强CT检查能显示肿瘤的大小及肺门、 纵隔淋巴结肿大,上腹部CT能判断远处转移。大 部分TC为中央型,胸部CT表现为边界清楚的球形 或卵圆形肿块影伴有支气管管壁增厚及管腔狭窄, 或阻塞支气管,由于肿瘤既向支气管管腔内生长,也 有较大腔外病灶,呈现出典型的“冰山”征象。而 AC多为外周型边缘较规整的、密度均匀的圆形或 椭圆形孤立肿块。有文献报道支气管肺类癌原发病 灶多数位于右肺,约30%的肿瘤有钙化 j,需要与 其他肺部肿瘤、哮喘、异物吸入、肺脓肿、肉芽肿性疾 病、真菌感染等疾病进行鉴别。磁共振检查可帮助 区分肿瘤与邻近血管、神经的关系。由于接近80% 的肺神经内分泌肿瘤表达生长抑素受体,因此生长 抑素受体成像、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生长抑素类 山东医药2016年第56卷第44期 似物进行PET—CT扫描对于诊断神经内分泌肿瘤有 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但仍无法区分类癌与小细 胞肺癌及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且价格较高,此类检 查的主要优势在于全身显像能够帮助发现肺外的转 移病灶。 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5年生存率为 71.9%,局部淋巴结转移者为60.7%,伴远处转移 者为56.3%。由于支气管肺类癌手术切除多年后 仍会发生远处复发转移,术后应至少随访10年。如 患者的转移灶能够手术切除,提高其5年生存率,例 如通过手术切除肝脏转移灶的患者5年生存率约为 78% ,肝移植也可提高5年生存率。对于肝脏转 移病灶也可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或栓塞术以减轻 症状。 约20%的TC伴有纵隔或肺门淋巴结肿大,大 多数是由反应性的炎症反应引起,约50%的AC伴 有淋巴结转移 J。由于75%的肺类癌是中央型,可 通过支气管镜活检取得病理诊断,支气管镜下表现 为富血管肿瘤,宽基底,表面覆盖完整的支气管黏膜 上皮。外周型肿瘤可通过经皮肺穿刺取得病理。 EBUS或纵隔镜穿刺活检淋巴结用于TNM分期,TC 多处于I期,AC多处于Ⅱ、Ⅲ期,远处转移常包括 肝脏、骨、中枢神经系统、皮肤、乳腺等,AC转移多 见。伴有类癌综合征的患者尿中5-羟色胺代谢产 物5一羟吲哚乙酸(5-HIAA)常增高_6 J,常被用作随访 指标。 支气管肺类癌确诊需依赖病理,区分AC与TC 需要足够的肿瘤组织,常需要手术切取组织标本。 根据2004年WHO的病理诊断标准 :Tc:肿瘤直 径>5 mm,细胞表型均一,呈巢状和栅栏状排列,每 10倍放大视野内少于2个有丝分裂相,元坏死细 胞;AC:细胞核多形性,细胞多形性,组织结构紊乱, 每10倍放大视野内有丝分裂相有2~10个,并且有 坏死细胞。结合组织学表现,免疫组化标记细胞增 殖指数Ki-67、CgA、5一羟色胺、Syn等对支气管肺炎 类癌的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作用,其中Ki-67是鉴别 肺神经内分泌肿瘤不同亚组最有价值的标志物 J。 本研究报道的病例均为女性患者,主要表现为 咳嗽、咳痰、发热、咯血,胸部CT示左肺肿块影伴支 气管阻塞,其中1例胸部CT呈“冰山”征象,经支气 管肺活检病理诊断为类癌,术后病理为TC。 手术切除是惟一可治愈支气管肺类癌的方法, 主要目标是取得镜下切缘无残存的肿瘤组织。TC 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达90%以上,AC患者术后3 年生存率达67%左右。肺外周的孤立肿瘤可行楔 形切除,淋巴结清扫术常用于伴有纵膈淋巴结转移 的患者。由于50%的AC患者伴有淋巴结转移,因 此需要更彻底的切除手术,如肺段/叶切除术加纵隔 淋巴结清扫,无法切除的肿瘤可行内镜下治疗以缓 解支气管阻塞症状。支气管肺类癌患者的预后与肿 瘤的病理分型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关。TC患者的 10年生存率超过80%,无淋巴结转移的AC患者5 年生存率达80%,有淋巴结转移的AC患者为 60%[4]。Chi等[9 对74例支气管肺类癌患者的临 淋巴结转移可增加复发风险,需要辅助性化疗, 欧美国家多采用以铂类或链脲霉素为基础的联合化 疗,有效率为20%一30%;国内主要参照小细胞肺 癌治疗标准,以伊力替康联合顺铂(EP)或者依托泊 苷联合顺铂(IP)方案为主。临床研究表明,5氟尿 嘧啶联合链脲霉素能使支气管肺炎类癌患者的中位 生存期延长16—24个月L4 J。化疗主要用于无法手 术患者的姑息治疗。肽受体放射性同位素治疗作为 一种新型治疗方法,研究发现,同位素标记的生长抑 素类似物放射治疗能使约50%类癌患者肿瘤缩 小_l。。。生长抑素类似物如奥曲肽主要用于治疗类 癌综合征,但在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中发现其 治疗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能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 存期[1¨。Ⅲ期临床研究表明,舒尼替尼、依维莫司 能够显著延长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无进展生 存期 ,”],但这些药物用于治疗支气管肺类癌还需 要更多的临床研究结果。类癌对放疗不敏感,故放 疗主要用于肿瘤姑息治疗无法切除或无法完全切除 者,以缓解局部症状;也可用于治疗伴有淋巴结转移 的AC患者,以减少肿癌的局部复发。 总之,支气管肺类癌是肺部少见恶性肿瘤,临床 症状及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薄层胸部CT扫描能 帮助发现肿块,确诊需依据气管镜活检,手术是首选 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Gustafsson BI,Kidd M,Chan A,et a1.Bronchopulmonary neuro- endocrine tumor[J].Cancer,2008,113(1):5-21. [2]Sachithanandan N,Harle RA,Burgess JR.Bronchopulmonary car-‘ cinoid in multiple endocrine neoplasia type 1[J].Cancer,2005, 103(3):509-515. [3]Oliveira AM,Tazelaar HD,Wentzlaff KA,et a1.Familial pulmo— nary earcinoid tumors[J].Cancer,2001,91(1 1):2104-2109. [4]Kaiif JT,Kayser G,Ruf J,et a1.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bronchopulmonary carcinoid[J].Dtsch Arztebl Int,2015,1 12 (27-28):479-485. [5]Atoui R,Almarzooqi S,Saleh W,et a1.Bmnehopulmonary carci— noid tumor associated with cushing syndrome[J].Ann Thorac Surg,2008,86(5):1688.1690. 山东医药2016年第56卷第44期 改良序贯疗法联合双歧四联活菌片、复方嗜酸 乳杆菌片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效果及机制 杜三军 (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河北张家口075061) 摘要:目的观察改良序贯疗法联合双歧四联活菌片、复方嗜酸乳杆菌片根除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效果, 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210例Hp感染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7O例,A组给予改良序贯疗法治疗,B 组给予改良序贯疗法联合双歧四联活菌片治疗,C组给予改良序贯疗法联合复方嗜酸乳杆菌片治疗,均连续治疗 l0天。治疗结束时计算Hp根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前后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IL-4、IL.8、IL. 10、IFN一 。结果A、B、c组Hp根除率分别为84.3%、95.7%、94.3%,B、C组Hp根除率均高于A组(P均< 0.05)。治疗过程中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3%、B组为2.9%、C组为4.3%,B、C组不良反应率均低于A组(P 均<0.05)。治疗后三组血清IL-4、IL一10水平均较同组治疗前升高,血清IL一8、IFN・^y水平均较同组治疗前降低,B、 c组较A组变化更显著,组内及组间比较P均<0.05。结论产生,维持Thl/Th2动态平衡,可能是益生菌的作用机制。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改良序贯疗法;双歧四联活菌;复方嗜酸乳杆菌 doi:10.3969/j.issn.1002-266X.2016.44.028 中图分类号:R515.9;R5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2.266X(2016)44-0078-03 改良序贯疗法联合双歧四联活菌或复方嗜酸乳杆菌 均可提高单纯改良序贯疗法的Hp根除率,减少不良反应;抑制致炎因子IL一8、IFN一 产生,诱导抗炎因子IL-4、IL.10 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导致消化性溃疡、慢 性胃炎、消化不良、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 问题尚不明确。本研究观察改良序贯疗法联合双 歧四联活菌片、复方嗜酸乳杆菌片根除Hp感染的 效果,探讨其作用机制。 1资料与方法 胃癌等多种消化系统疾病的重要原因,在普通人 群中Hp感染率较高,严重威胁公众健康¨.2]。研 究表明,改良序贯疗法联合益生菌根除Hp的效果 较好,根除率达90%以上,而且可减少不良反 应 。但是,由于益生菌种类繁多,与序贯疗法 联用的益生菌种类、剂量、应用时间及作用机制等 1.1临床资料选取2015年3月一2016年6月我 院收治的Hp感染患者210例,男109例、女101例, 年龄18~70(46.19±11.43)岁,其中浅表性胃炎伴 糜烂103例、消化性溃疡50例、萎缩性胃炎48例。 患者均有上腹痛、反酸、烧心、呃逆等消化道症状,均 基金项目:张家口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指导计划(1421108D)。 经呼气试验首次证实存在Hp感染。纳入标准:① [1O]Van Essen M,Krenning EP,De Jong M,et a1.Peptide receptor radionuclide therapy with radiolabelled somatostatin analogues in [6]Campana D,Nori F,Piscitelli L,et a1.Chromogranin A:is it a useful ma ̄er of neumendocrine tumors[J].J Clin Oncol,2007, 25(15):1967.1973. patients with somatostatin receptor positive tumours[J].Acta On— col,2007,46(6):723-734. [7]Travis WD,Brambilla E,Nicholson AG,et a1.The 2015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lassiifcation of Lung Tumo ̄:impact of ge— netic,clinical and radiologic advances since the 2004 classiifcation [11]Narayanan S,Kunz PL.Role of somatostatin analogues in the teat.r mcnt of neurecndocrine tumors[J].J Natl Compr Canc Netw, 2015,13(1):109・117. [J].J Thorac Oncol,2015,10(9):1243—1260. [8]Pelosi G,Rodriguez J,Viale G,et a1.Typical and atypical pulmo nary carcinoid tumor overdiagnosed as small-cell carcinoma on bi— [12]Raymond E,Dahan L,Raoul儿,et a1.Sunitinib malate for the treatment of pancreatic neureendocrine tumors[J].N Engl J Mcd, 2011,364(6):501-513. opsy specimens:a major pitflal in the management of lung cancer patients[J].Am J Surg Pathol,2005,29(2):179—187. [9]Chi Y,Gao S,Du F,et a1.Diagnosis,treatment,and prognosis of brenchopulmonary carcinoid:all analysis of 74 patients[J].Anti. cancer Drugs,2016,27(1):54-59. 7Q [13]Yao JC,ShahMH,hoT,eta1.Everolimusfor advanced pancreat ic neumendoerine tumosr[J].N En J Med,2011,364(6):514. 523. (收稿日期:2016-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