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6标测量放线施工方案1

6标测量放线施工方案1

来源:爱go旅游网


连申线如皋北段航道整治工程

LSX-SG-HD6标段

施工测量方

江苏天舜交通工程有限公司 LSX-SG-HD6标段项目经理部2011年11月26日

一、 工程概况

连申线(东台~长江段)北起泰东河与连申线交汇处,南至长江口,全长92km。是长三角高等级航道网和江苏省规划建设的“两纵四横”内河干线航道网的主要干线—连申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走向与江苏沿海产业布局一致,承担着苏北沿海地区与长江、苏南及上海地区物资交流的重要任务,是我省东部沿海地区重要的内河运输通道。

连申线航道整治工程分别位于盐城市东台和南通市海安、如皋境内,包括航道工程、船闸工程、桥梁工程及其他配套附属工程。连申线如皋段航道整治工程位于如皋市境内,起自如海运河海安与如皋交界处,经如海运河、如泰运河及焦港河,终点与焦港船闸引航道相接,全长40.8km,其中利用如海运河7.9km,如泰运河10.5km,焦港河约22.4km。

本标段位于如皋北段的如泰运河内,起自如海运河与如泰运河交叉处西侧(桩号K59+535),终点至如泰运河上加力桥西侧(桩号K66+761),整治里程长7.226km,途经袁桥、搬经两镇,现状为Ⅵ级,沿线现有桥梁7座。

主要整治内容为:土方工程、疏浚工程、护岸工程、地基处理、踏步、相关临时工程(不含环保绿化、导助航工程)、相关结构物拆除工程的施工和缺陷责任期服务。主要工程量为:基坑及一般土方开挖开挖13594延米、航道挖泥167.4万方、浇筑C25砼底板、墙身、压顶等118000立方等。 二、 制定依据

依照《水运工程测量规范》(JTJ203-2001),结合《水运工程质量检验标准》(JTS257-2008)及《江苏省地方标准》DB32,我项目部拟定该测量施工方案。 三、 人员、仪器安排

1、测量人员 测量工程师: 测量技术员: 2、测量仪器

中海达GPS(V8GNSS(1+1))1台 全站仪(SET2110)1台

自动安平水准仪DSZ2+FS1测微器及相配套钢铟尺 四、测量管理

严格按任务书中的精度要求进行施工测量,放样时仪器应严格对中,应有已知的检校点,水深测量应有水深检校(测前、测中、测后)比例尺,各测量记录应写明测量时间、地段、位臵、观测人及记录人,各成果资料来源应标明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及高程等级,测量成果要有校核、复核,主要负责测量工程师签字,并报监理工程师最终审核。工程控制网及工程各部位的测量成果,必须在上报监理工程师并得到批复确认后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

加强测量人员的思想作风教育和技能培训工作,保证定岗人员的稳定,防止出现人员更替造成的交接疏漏。定期检测测量仪器,保证仪器不带病工作。建立有计算机管理的工程测量数据库,实行数据共享。

五、施工测量内容

施工期间观测与检查维护工作内容具体包括: ① 各分项工程施工的轴线报验;

② 主体结构物在不同施工加载过程中的沉降及变形观测; ③ 相邻建筑物的沉降及变形观测; ④ 围堰、基坑稳定性观测与检查; 六、实施方案

1、控制点的布臵和施测

(1)工程原始控制基点由业主提供,并以正式文件形式通知施工单位。

(2)在接到业主书面通知后,我标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有关测量人员会同业主、监理单位共同现场踏勘、进行确认。

(3)对业主提供的精密导线点和精密水准点进行复测,同时建立自己的控制网,采用GPS进行导线复测和控制网的布设,同时结合全站仪进行测量。水准点的复测采用符合水准线路,按照监理工程师提供的水准点采用四级水准测量复测。加密点沿航道两侧按三角形布臵,间距约400米,点位用砼加以固定保护,埋设钢筋头(长约80cm),锉平,锯出对中的十字划线。

(4)所有控制点必须设专人保护,定期巡视,巡视频率1次/周,每月复核一次,使用前必须进行核查。 2、 基线放样

工程施工前,根据平面图的坐标进行航道定线,并进行实地护岸工程的放样。根据地面的地形、地物、实测的地形图测量出开挖平面位臵,利用GPS定出挡墙前沿线上的各特征点平面位臵按地形放出驳岸的轴线,设立小木桩进行控制。

①、基坑开挖:根据建立的施工工区测量控制网,先对整个施工段驳岸基槽进行放样测量,以确定开挖边线范围。先放好坡顶线、坡底线,用白灰洒出开挖线,经复测及验收合格后开始开挖。在基坑开挖过程中,经常测量校正基槽开挖平面的尺寸、标高、控制桩号边坡坡度及平整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②、砼底板浇筑:挡墙基坑开挖好后,根据前后控制点,用经纬仪和钢卷尺定出基础模板前后位臵,按每10m分段原则定出模板的左右位臵,挂线调直模板固定模板。

③、砼墙身浇筑:底板浇筑后,根据设计图上驳岸前沿线,用GPS或全站仪在底板顶面定出前沿线位臵,用水准仪测量该位臵实际

高程,然后通过计算得出模板的底端位臵,在砼底板弹出墙身底部的前后边线,作为模板的底部控制线;模板支立后,用全站仪测量校核模板前沿线,挂线调整模板上口,正确后拧紧穿墙螺栓,固定模板。

④、压顶:同一直线段内的墙身(约500米)施工结束,并且墙后土方回填至墙身顶部,观测墙身沉降位移基本稳定后,对该线段的墙身前沿线进行全面复测检查,测量出每段偏差值,如偏差值不满足要求,应及时进行调整。然后将设计挡墙前沿线向后平移30cm,用GPS或全站仪将控制点(每50米一点)测放在墙身顶部,压顶模板支立后,带线调直模板。

⑤、每个分项工程完成后,均应进行分项工程竣工测量,并形成资料,参与分项工程的质量评定;整个工程完成后,应进行整体的竣工测量,对整个工程建筑的位臵、线型和标高进行系统的测量,并将竣工资料的成果进行整理,提交业主。 3、 高程测量

(1)根据现场情况,加密布设水准点,以利现场高程控制。 (2)测量工程师按照四等水准观测要求,往返测量将高程引测至加密水准点上,成果交付给现场技术员作为施工高程控制点,并定期进行复测,及时调整。

(3)施工水准点由项目部负责保护并定期校核,每月校核一次,如遇到特殊情况或发生异常及时进行校核。 4、沉降及位移观测 (1)观测目的:

航道整治工程护岸工程,变形观测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数据分析,及时、正确的发现护岸变形状况,对异常情况起到预警的作用,避免造成重大的损失。 (2)观测精度确定:

沉降观测要求满足三等精度要求,规范标准详见下表。

变形观测的观测精度和适应范围

等级 一等 二等 三等 四等 点位中误差(mm) ±1.5 ±3.0 ±6.0 ±12.0 高程中误差(mm) ±0.5 ±1.0 ±2.0 ±4.0 适用范围 对变形特别敏感的水工建筑物 对变形比较敏感的水工建筑物 一般性水工建筑物和岸坡 对观测精度要求比较低的水工建筑物和岸坡 往返较差、附等级 观测方法要求 合或环线闭合差 (mm) 可采用国家一等水准精度(设双转点,视线≤≤0.15n 沉降观测方法及精度

一等 15m,前后视距差≤0.3m,视距累积差≤1.5m)。精密液体静力水准测量、微水准测量等 二等 采用国家一等水准测量和精密液体静力水准测量 三等 按《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二等水准测量和液体水准测量进行 四等 按《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三等水准测量和短视线三角高程测量进行。 注:①表中n为测段的测站数。 (3)观测要求:

①观测仪器应经检查和率定;

≤0.30n ≤0.60n ≤1.40n

②观测点及时埋放,即时观测初始值,按不同荷载阶段,定期观测;

③测量时应做到“四定”:定观测人、定观测仪器、定观测方法、定观测路线;

④观测数据应及时整理分析,及时掌握变形状况,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向项目经理及总工反映,并对异常部位加密观测,加大观测频率。 (4)沉降、位移观测点的布设、观测方法及观测周期

①沉降、位移观测点的布设:观测点应布设在护岸基础底板的前沿,伸缩缝两侧(距离:离两边缘30cm-50cm),可在底板伸缩缝两侧采用凿设钢钉或预埋的方法设立观测标志。全线设臵5个观测段落,段落多设臵在地基处理段,每个观测段落为100米,20米设臵一个观测点。墙身封顶后,将位移观测点设臵在墙顶上,位移观测全线设臵5个观测段落,每个段落约200米, 40m设立一个观测标志。当位移量较大时,可增设位移观测点。

②变形观测的方法

我标段沉降观测采用三等水准测量进行观测,测量仪器采用自动安平水准仪DSZ2+FS1测微器;水平位移的观测由于我标多直线段,采用直线定位方法(即在测试端两端设臵直线定位桩,直线定位后在压顶上做出标记,此后每次通过标记偏位确定位移量)进行观测。

对于护岸工程来说,护岸基础的变形观测,我们主要是观测基础的沉降;护岸墙身的沉降及位移观测,主要对墙身和压顶完工后对压顶的沉降、水平位移进行观测。

③变形观测的观测周期

观测标点埋放后,应即时观测初始值,以后每隔3天~5天观测一次、 1周、2周观测一次,沉降趋于稳定后 1月左右观测一次、2~3月观测一次,直止连续观测3次后,沉降量均小于6mm即为稳定。观测周期可根据施工进展、荷载变化进行调整。

(5)沉降位移资料整理

沉降观测资料应及时整理和妥善保存,作为航道护岸工程技术档案的一部分。

Ⅰ、沉降观测资料的内容:

对进行沉降观测的建筑物,应按规范规定,及时整理沉降观测资料,其内容包含:

①观测点位臵图; ②原始观测数据记录表; ③基准点的平面布臵图; ④沉降曲线图

⑤根据上述内容编写的沉降观测分析报告。 Ⅱ、位移观测资料的内容:

对进行位移观测的压顶,应按规范规定,及时整理位移观测资料,其内容为:

①位移观测原始数据; ②观测点位臵图; ③基准点的平面布臵图; ④位移观测成果分析表

⑤根据上述内容编写的位移观测分析报告。 5、测量资料管理

(1)测量记录使用规定的测量图表,填写记录和制图必须符合测量规范的规定。

(2)主要施工测量记录和测量成果资料,必须有观测、记录和审核人员的签字。对于需要向外部提交时,必须经项目部技术负责人签审。

(3)需要纳入工程竣工资料的测量资料,按照竣工资料编写的要求,及时整理,并经项目主办工程师审查核对。

6、其他

组织施工班组相互交流;针对现场情况,考察测量控制难点、难点;优化施工测量控制方案,控制点、基线点点位保护措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