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
2.了解《鲁滨孙漂流记》这部长篇小说的梗概,浏览作品的精彩片段,激发起课外阅读整部作品的兴趣。
3.初步了解鲁滨孙在荒岛战胜困难、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体会鲁滨孙战胜困难顽强生存的积极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点:
了解鲁滨孙在荒岛战胜种种困难的经历。 三、教学难点:
感悟鲁滨孙面对厄运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并从中悟出学会生存的道理。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1)利用网络搜集有关《鲁滨孙漂流记》的作者及其作品评价的资料。(2)制作相关课件。
2.学生准备:(1)熟读课文,了解梗概和精彩片段的内容。(2)有条件的可以对《鲁滨孙漂流记》一书展开阅读。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人物
1.导语:孩子们,你们喜欢旅游吗?都去过哪儿?那么在你的旅游过程中,有过惊险的经历吗?(让同学自由说一说)
师:同学们,有一个人,他叫鲁滨孙,他流落到一个荒岛上,自己在那里生活了二十八年,你们想知道他是怎样生存下来的吗?今天我们就和他一同到荒岛上体验一番。
2.学生展示课前搜集整理的关于作品和作者的资料。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总结。(课件出示)
作者简介:笛福(1660—1731),英国作家。生于商人家庭,早年以写政论和讽刺诗著称,晚年开始发表海上冒险小说、流浪汉小说和历史小说。十八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鲁滨孙漂流记》《辛格顿船长》《摩尔·弗兰德斯》等。
设计意图:直接切入主题,引起学习和探讨的兴趣。学生之间通过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了解这部名著的创作背景,走近故事的主人公,为学生深入学习课文作铺垫。
二、阅读梗概,了解内容
1.过渡:《鲁滨孙漂流记》具体写了什么呢?现在我们就来快速默读梗概部分,了解这部世界名著的主要内容。
2.交流梗概内容。
(《鲁滨孙漂流记》叙述十七世纪有个叫鲁滨孙的英国人,在航海中遇险,孤身一人流落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为了战胜死亡,他同大自然展开了顽强的斗争。他以非同寻常的毅力和勇气,用勤劳的双手,克服了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为自己创造了一个生存的家园。经过二十八年的孤苦生活,他终于脱险,返回故乡。)
3.再读梗概,想一想:鲁滨孙都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样克服困难的? 4.下面同学们和老师一起看一段视频。
(课件播放电影《鲁滨孙漂流记》的剪辑片段)将学生带入情境。思考:如果你是主人公,你将如何解决这些难题?
5.反馈。
遇到的困难 无住所 食物吃光了 野人袭击 发现英国船只叛乱 克服困难 建房定居 畜养种植 救“星期五” 救出船长 6.教师:从故事的梗概中,你感受到鲁滨孙是个怎样的人?
(学生自由反馈:勇敢、机智、有志气、有毅力、爱劳动、不畏艰难、自信、自强……) 7.小结:故事告诉人们只要自信、自立、自强、不怕困难,就可以创造奇迹。老师希望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也要自信、自立、自强、不怕困难。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短时间内,捕捉《鲁滨孙漂流记》故事梗概的主要内容,了解鲁滨孙在岛上遇到的困难以及他是怎么克服困难的,从中受到启发。
三、阅读片段,感悟人生 1.阅读课文精彩片段。
深陷绝境的鲁滨孙找到了哪些活下去的理由?请同学们找出关键语句,读一读,并概括出来。
理由一:从船上获得了维持生活的大量必需品,这是上帝对自己的格外恩赐。
理由二:在海难中,同船的11个人中,死了10个,就他一人活着,这是上帝对他的特别关照。
理由三:后文他在日记本上所列出的六大“好处”,集中地体现了鲁滨孙要顽强地活下去的理由。
2.从这些理由中我们能发现鲁滨孙具有怎样的心态? 3.学生汇报后,课件出示表格内的文字。 (1)男女生对读。 (2)谈体会。
(3)小结:鲁滨孙面对困境,将好与坏分析出来,让自己在心理上找到了安慰,也给了我们很多生活中的启示: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即使身陷绝境,只要心不死,一切都还有希望。
4.过渡:于是他用他的经历为我们总结了近似真理的一句话——在最不幸的处境之中,我们也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从而找到聊以自慰的事情。(齐读)
(1)大屏幕出示学生齐读的这个句子。
(2)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朗读,感受鲁滨孙顽强的精神。
师:这是在困境中鲁滨孙总结出的教训,他一定经历了很多无助、痛苦、磨难后,才会有这样一种对人生和生活的一种豁然的解释。
5.学生畅谈学文后的体会。 预设:
生1:在逆境中不仅要活下去,而且要活出质量。
生2:逆境中不要悲观绝望,要努力看到积极因素,改变悲观绝望的心理。 生3:在逆境中,要有坚忍不拔的意志,有执著顽强的生存信念。 生4:要用理性战胜感性。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围绕重点开展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让学生在阅读的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
四、围绕重点,欣赏人物
1.鲁滨孙在岛上遇到的不是一般的困难,“难”中处处透着险,而鲁滨孙面对困难毫不害怕,想尽办法,利用可以利用的一切勇敢地活着,对于这样的鲁滨孙,你佩服吗?
学生赏读体现鲁滨孙智慧的重点段落。
2.人物赏析,你最佩服鲁滨孙的什么?为什么佩服?
设计意图:以活动交流的形式训练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紧扣课文重点语句,品读感悟,体会人物品质。
五、欣赏语言,拓展延伸
1.拓展:鲁滨孙后来回到了英国,成了一个百万富翁。你想了解这些情节吗?请同学们课后读一读原著,并做读书笔记。
2.总结:同学们,请记住,只有克服困难、学会生存的人,才会有更美好的明天。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只有经历了风雨,才能见到彩虹。”(播放歌曲《飞得更高》)
设计意图:教师作总结,引导学生去看原著,充分利用课外语文资源,学完课文后因势利导,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课文在音乐中结束,升华情感,感受鲁滨孙自强图存的精神,学会自立、学会竞争、学会生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本文教学,以学生自学自悟为主,让学生动口、动脑、动手。学生通过找出有关的语句,并朗读这些句子,在读中体会,从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紧扣“鲁滨孙都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样克服困难的”这一主线让学生先整体概括再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环节深入探讨,这样学生的思维清晰,对文本的学习也更到位。
3.通过布置学生课外阅读《鲁滨孙漂流记》的原著,提高学生的阅读量,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又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