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热线:400.Ol6-9586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CN11.3459/F ISSN1005.4901 官方网站http://www.ems86 corn 总第555期2ol4 人力资源 ; 一0 8 5— l 1富士康作为中国最大的代工厂,在高速发展、积累大量财富的同时也面对着来自外界的质问:为何在富士康频繁地发生员工跳楼、群殴、罢 工等引人注目的事件?该文以富士康跳楼事件为分析案例,试图以这一事件为切入点,用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和涂尔干的自杀理论,分析富士康的 运作模式和跳楼事件的深层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体面劳动”在富士康乃至转型中国的工厂中是否可能。 囚在富士康 ——血汗劳动的新形态 ◎初英智梅海斌 的地方,自成一区,规模达到一个中等城镇的水平,可以说,富 随着经济的发展,公司作为一种组织形式在社会中的作用越 发重要。以泰罗为代表的管理学家以“科学管理”为旗帜,开始 了对如何提高企业经营效率的研究。这种单纯以提高经营效率而 不考虑员工作为“人”这一基本社会事实,应得到合理对待的管 理思想在随后被批评修正。更多的管理学家提出要重视员工的心 理需求,如X/Y理论、期望一保健理论等。同时,工会的发展也使 得员工有了更多的资本与企业展开谈判,劳资双方处于一个相对 平等的地位,资本主义发展早期的“血汗工厂”似乎已经成为历 史。然而,富士康员工的连续跳楼事件却说明,虽然早期的“血 汗工厂”已经不复存在,新形式的“血汗工厂”在经济转型期的 中国依然存在,影响着数以十万计的员工和他们的家人。 案例介绍 富土康科技集团创立于1974年,是专业从事计算机、通讯、 消费电子等3C产品研发制造,广泛涉足数位内容、汽车零组件、 通路、云运算服务及新能源、新材料开发应用的高新科技企业,拥 有员工100余万(其中大部分为16至26岁的新生代农民工)及 全球顶尖的IT客户群,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产业专业制造商。 从一个仅有百来人的小工厂发展为如今的全球500强,富士 康以其军事化、高效率的管理和执行力打造出高品质、高标准的 产品,从而在众多的代工厂中出类拔萃。然而,就在许多代工企 业以富士康为发展榜样、众多应聘者将富士康作为自己的求职首 选时,却发生了震惊全国的富士康系列跳楼事件。2010年1月23 日凌展4时许,富士康19岁员工马向前死亡。警方调查,马向前 为“生前高坠死亡”。这个事件开启了富士康的第一跳。紧接着3 月l1日、3月17日、3月29日、4月6目、4月7日、5月6 日、5月11日、5月14日、5月21日、5月25日、5月26日 又发生了十几起员工跳楼事件。乃至到了2012年和2013年,还 发生了数起员工跳楼事件。 与这些员工相继跳楼一同发生的,则是鸿海在世界500强中 排名的不断上升,2008年富士康科技在《财富》杂志全球500强 中排名为第132位,2009年跃居第109位,2010年排名第ll2 位,2011年迅猛上升至第60位。 富土康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中国政府提供了很 多政策上的优惠条件和“绿色通道”,使其在大陆的发展能够“畅 通无阻”:另一方面,富士康的成功来源于中国廉价的劳动力市场。 富士康的百余万名工人大多是“农民工”,与城市职工相比,他们 拿着低于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的低工资收入,却享受不到一些应 有的社会保障。这些创造富士康巨额财富的员工,没能享受到企 业发展带来的好处。不仅如此,富士康通过现代的军事化管理方 式,将每一个劳动主体碎片化、原子化,以一种宿舍劳动体制来 完成对劳动力的廉价剥夺。这些劳动者们在工厂工作时,没有过 上正常生活的机会。 案例分析:高度理性化的富士康 在富士康的连续跳楼事件发生后,有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分 析了这一事件。有学者认为跳楼事件的发生是当前中国社会转型 期的特定问题;有学者从自杀者的身份特点出发,认为80、90后 员工的心理脆弱、期望过高是跳楼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i还有学 者认为跳楼事件与富±康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企业文化建设有 很大关系。然而,不管从哪些角度来解析,富士康对这一事件承 担一定的责任都是毋庸置疑的。富士康的厂区一般建在远离市区 …一 ( 作者草征 :”牟自{人 关拳务动 人章拳 ) 士康就是一个相对隔离的小社会。然而,这个社会的秩序却与正 常社会的秩序有所不同。富士康的员工生活只有两种情况:上班 时要承担繁重的劳动,下班后也没有太多可供选择的娱乐活动。在 这种情况下,富士康的管理制度和文化氛围塑造出了一个与大部 分人生存的社会所不同的另一个世界,基层工人很容易被当作单 纯的劳动机器。 军事化的管理。富士康作为一家高科技企业,其绝大多数员 工的文化水平、公司的管理氛围、企业文化的建设却与人们对高 科技公司的印象相去甚远。 富士康的管理模式是半军事化管理,等级制度严格。其特点 是纪律严明、管理严格、讲究服从。生产线员工开会的时候必须 站军姿,要立正稍息;员工在入职的时候会被要求军训:记过、警 告、除名和严惩等扎眼的名词在食堂和洗手间都能见到。公司餐 厅厂房宿舍报栏上都可以看到富土康总裁郭台铭的语录,多数以 “总裁训示”为开头。在厂区的阶梯上贴满了“时间就是金钱,效 率就是生命”,“速度、品质、弹性、成本”等口号。此外,富士 康的工作是典型的罚多赏少,连厂牌未戴正和吃饭时高声喧哗,也 要罚。生产车间之外的安全、秩序管理要依靠厂区的保安来维护。 这种管理模式先天地将员工摆在敌对位置,必然会招致员工心理 的反感和与保安的冲突。 客户第一的价值观。郭台铭曾将富士康的成功总结为:四流 人才、三流管理、二流技术、一流客户。可见,客户在富士康是被 排在第一位的,而员工的管理则主要是以降低成本为准则,多劳低 酬、粗暴规训成为富士康控制成本的重要手段,对员工的人文关怀 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由此可见,对于富土康或郭台铭而言,企 业发展最重要的一环是保持高端的客户,通过各种极端的管理手 段满足客户的需求。富士康高交货速度、高品质优势来源于快速 运转的生产线上一线工人的高节奏、标准化的工作。为了确保效 率和品质,工人就如同富士康这台大机器上一个被标准化了的零 件,工作和生活完全被标;隹化了,工人的一切行动都是为了生产、 为了做事,而作为生命个体的社会心理需求完全被忽略了。 超强度的劳动。在富士康,机器设备24小时不停运转,工人 实行12小时两班倒制度。在12小时的工作时间里,除了吃饭、 喝水、上厕所和短暂的休息外,工人长时间在高速运转的生产线 上从事简单、重复的工作,无人顶替则不能离岗。为了提高生产 效率,富士康还为工人提供免费吃住、包洗衣服等服务,工人每 天接受同样的指令到固定的地点吃饭、上班、睡觉。 然而,12 d ̄B,-i还是在富士康工作的理论时间,大部分的工人 为了拿到基本工资之外的加班费,都会自觉加班。跳楼事件发生 后,富士康规定工人每周工作时间不得超过60 d',B'd-,加班时间不 得超过80小时。在这之前,富士康的加班时间是没有限制的。 压抑的企业氛围。除了肉体上由于高强度重复劳动带来的劳 损,还要在精神上承受被人辱骂却只能默默忍受的痛苦和无奈。富 土康盛行的“席人”文化非常鲜明具体地体现了企业内部压抑的 氛围。“席”表示辱骂、被整、受辱的意思。在宫士康,如果没有 完成任务,产量或质量不达标,就会被“席”。从管理层开始,一 级一级往下压,每一级的人都会被骂,直至最基层的员工。这种 压力的传递,使得富士康的员工都生活在这种很不愉快的氛围中。 ‘‘异化”与“自 ’:人性不能承受之重 早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马克思就曾讨论过工厂中工人的处 境,他使用了“异化”这一概念描述那些被当做劳动机器的工人; l-0 8 6一 总第555期2014年第23期 宣 囤 塑 :CNl1.!3 4!5 !9/F ISSNl005 490 环球市场信息 投稿热线:400.016—9586 相较于政府,工会在维护劳工利益方面表现出了“随时随地” 涂尔干也曾讨论过社会转型时期的自杀现象。本文试图通过整合 马克思和涂尔干的理论来说明,资本主义早期的血汗工厂所引起 的优势,因为它与工人的接触最直接,能快速及时地发现问题、反 的社会问题,只不过换了一种形式,在今天的中国依然存在。 映问题并解决问题。即使遇到了无法应对的劳资问题,工会还可 信使”,将问题反映到政府,从而获得最有力的 被“异化”的工人。在资本主义发展的早期,马克思批判当 以成为工人们的“时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使工人畸形发展,成为局部的人,把工 帮助。通过加大工人对工会的民主管理,工人能有效地与富士康 人贬低为机器的附属品,是工人受劳动的折磨,从而使劳动失去 就薪资福利、生产管理等问题进行集体协商,从而建立比较平等 内容”。这种情况是富士康工人的常态,他们充分体验到了马克思 的沟通机制,有效解决工人所面对的问题与困境。企业应建立长期发展观,尊重员工在企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 所说的劳动异化:劳动者在自己的劳动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 经济人”的狭隘观念,尊 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不是自由地发挥自己的 在工人福利项目方面,富士康应当转变“体力和智力,而是使自己的肉体受到折磨、精神遭创伤。因此,他 重人的多层次需求,不仅为员工提供物质报酬,还要通过改善工 们的劳动不是自愿的劳动,而是被迫的强制劳动。这种劳动不是 作环境来满足员工的精神需要。可以说,良好的工作环境也是一 满足一种需要,而只是满足劳动需要之外的那些需要的一种手段。 种福利,是能够让员工快乐工作的精神福利。富士康若要长久发 富士康的工人,在现代化的厂房中忍受着致病的化学物品、 展,就要做好员工精神福利建设的这门功课。劳资两利才是企业 被企业压榨剩余劳动,同时还要面对各种心理上的不适。可以说, 富土康是“有中国特色的血汗工厂”,这些劳动者被严重异化了。 失范环境下的工人。在涂尔干之前,很少有人将自杀的原因 与社会联系起来,大多是将其归结于自杀者的个人因素。在 自 杀论》~书中,涂尔干试图从社会与个人的关系上解释自杀的原 因。他把自杀划分为4种类型,即利己型自杀,利他型自杀,失 范型自杀和宿命型自杀。利己型自杀产生于极度的个人主义,这 类人以极度的自我为中心,不试图与他所处的环境相适应,反而 是意图让环境来服务于他;利他型的自杀是为了他人的利益结束 自己的生命,典型的案例是日本皇军的切腹自杀 而失范型自杀 则是由社会混乱所导致的——在混乱中社会成员的行为失去了规 范,增添了痛苦,实际上就是以社会解体和个人与团体间联系脆 弱为特征的现代社会危机。 对于在富士康工作的员工来说,失范是其面临的最重要心理 危机。作为新一代的农民工,他们的受教育程度和对生活的期望 都高于上一代农民工;身为独生子女,心理承受能力又弱干上一 代农民工。他们中的很多人在城市中长大,无法回到农村,也缺 乏足够的渠道进入城市。富土康的企业氛围又加剧了他们的心理 压力,正如涂尔干在书中描绘的那样 “在这些社会里,社会生活 并非由习惯所支配;个人一直处于相互竞争的状态之中;他们对 生活充满希望,要求很多。因此,他们经常感到因欲望和满足间 的不协调而产生痛苦,成为自杀诱因。” 富士康基层的员工正经历着这样的痛苦:作为人,他们有理 想追求;而作为工人,他(fill?被异化为劳动机器。在来自不同方 面压力的作用下,他们无法协调自身的欲望与现实之间的关系。最 终,那些承受不了的员工选择以自杀解决矛盾。 体面劳动是否可能? 如何能够减少富士康基层员工的心理压力,使劳资双方达成 一种比较和谐的关系?本文认为,让员工得到“体面劳动”的待 遇是一种可行的解决之道。 在1999年第87届国际劳工大会上,时任国际劳工组织总干 事索马维亚提出的“体面劳动”概念。索马维亚明确指出:所谓 “体面劳动”,就是通过促进就业、加强社会保障、维护劳动者基 本权益,以及开展政府、企业组织和工会三方的协商对话,来保 证广大劳动者在自由、公正、安全和有尊严的条件下工作。不难 看出,“体面劳动”概念对劳资双方关系提出了更为完善的建构要 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福利支持主体的多元化、尊重人生 理与心理的双重需求以及劳资双方的平等交换。“体面劳动”概念 比较完整地勾勒了科学合理的劳工福利的图景,因为它力图实现 经济与社会、物质与精神以及强势与弱势的协调与平衡,跳出了 “左右摇摆”的极端化怪圈,为劳资关系的发展开辟了“第三条道 路”。在富士康和转型时期的中国,实现体面劳动需要政府和企业 的共同努力。 完善政府和工会在保障工人权益方面的作用。政府在企业与 员工的关系中应扮演公正裁判的角色,劳工合法利益的保全以及 劳资双方的平等交往均离不开政府的作用,失去了政府的保护,劳 工很有可能受到不公正的待遇。然而,在当前中国的环境下,地 方政府为了经济发展,住往给予企业种种优惠政策,支持企业发 展并没有错,但必须要遵循一个原则,那就是不能以牺牲劳动者 的正当权益为代价。 长足发展的根本,富土康应该看到员工福利对于企业经济效益增 长的积极意义。 在弗里德曼关于企业的社会责任观的陈述中,公司只需最大 程度的追逐利益,就能够为相关利益者带来利益的最大化。在本 文看来,他的社会责任观没有考虑到公司在当今社会中的地位和 作用.公司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最基本、最广泛的组织形式之~, 尤其是富土康这种劳动密集型的巨型企业,员工数目庞大,对社 会和员工更加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如果企业仅关注客户和利润, 无疑会带来种种社会问题。已经发生的诸多事件也证明,富士康 如果不将社会责任弓l八企业内部,所引发的各种问题不仅会带来 社会各方的诘问,也会影响到它的正常生产。 同时,在提升劳动密集型行业员工福利待遇的过程中,还要 强化政府和工会的作用,政府、工会、企业三方~起努力,才能 达到企业顺利发展、劳资双方关系和谐的状态。 上接第073页 方法,以减轻种球和土壤的带毒带菌程度。加大试验研究力度, 进一步完善铁皮石斛培管流程和技术规程,并将成熟技术及时推 广。基地GAP认证工作政府要支持,并安排专项资金给予重点资 助。 建立产业联盟,规模化开发。鉴于铁皮石斛已经形成产业, 就协调各方力量,成立浙江省铁皮石斛产业发展联盟。联盟成 立后,将聚集各成员单位科技资源和技术力量,加强协作,共 同致力于解决产业发展中的问题,增强核心竞争力,促进产业 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同时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全省铁皮石斛 种植,发挥行业的自律作用。一是建立产业化保障机制。制定 铁皮石斛产业优惠政策,根据依法、自愿、有偿和公开、公平、 公正的原则,通过租赁、转让、互换、承包、入股或买断使用 权等形式,建立土地流转机制,逐步建立健全铁皮石斛产业保 险机制,提高铁皮石斛产业抗风险能力。二是健全产业化服务 体系。稳定科研队伍和技术指导队伍,建立定期培训机制,每 年分阶段集中开展铁皮石斛生产培管技术培训。成立相应研究 机构,专门从事铁皮石斛研究,同时要引进优秀人才,聘请知 名专家,壮大科技队伍。三是创新产业化参与机制。制定出台 激励政策,鼓励能人、大户参与铁皮石斛产业建设。四是增强 产业化运行效益。围绕铁皮石斛产业建设,着力从生产基地、产 品供应、精美包装、贮藏保鲜、市场营销、精深加工、物流等 方面实施关联配套产业项目引进和建设工作,促进产业集群化 发展,提升产业化程度。五是建立铁皮石斛行业保证金制度,对 不良企业进行惩罚。 以功效研究为核心,建立产品质量鉴定技术指标体系。制订 合理的质量鉴定技术指标体系并严格遵守规则,确保产品质量过 硬,促进铁皮石斛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抓好铁皮石 ̄4;0n X环节,拉长产业链条。政府出资积极和科 研院所、大专院校“联姻”,推进铁皮石斛深加工,开发研制出铁 皮石斛茶、铁皮石斛胶囊、铁皮石斛枫斗、铁皮石斛洒、铁皮石 斛精粉等产品,大大拓展了铁皮石斜增值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