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职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论文

高职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论文

来源:爱go旅游网


高职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析

摘要:休闲在人们的生活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以旅游、娱乐、健身等活动为主的休闲活动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休闲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专门人才,高职院校可以开设休闲专业培养人才。文章明确了休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人才素质要求,并从理论课程的建立、实践体系的构建、选修课的开设、师资的培养、校企合作的开展等方面具体分析了专业培养的方案。

关键词:高职 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 人才培养

随着休闲时代的来临,休闲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以旅游、娱乐、健身怡情等活动为主的休闲活动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休闲产业也将成为最具活力的产业。在休闲经济即将成为新的经济大潮之际,国内许多城市提出建设休闲城市的目标,希望能够在休闲经济的浪潮中获得领先。江苏省无锡市也于2007年提出了打造“休闲名城”的目标,并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无锡城市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无锡旅游发展的必然选择。

人才开发是休闲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当前无锡休闲产业的建设与发展迫切需要大量高素质的专门人才,更需要相关的理论来指导。作为地方性高职院校,我院旅游系顺应无锡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率先在无锡开设了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不断探索和逐步形成了相应的培养方案,力求培养专业人才,开展职业培训,服

务于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1 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按照产业经济学的理论,休闲产业具体涉及公共服务与管理、休闲旅游业、休闲文化业、体育健身业、休闲娱乐业等。由此可见,休闲产业涉及面广、内容繁多,而目前无锡专业的职业人才相当缺乏。通过科学的市场调研,并与无锡社会、经济对休闲人才的需求相适应,本专业确立了明确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较强的休闲意识,具有较好的政治素养和职业素质,具备较系统的休闲服务、管理基础知识,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和较强的实践能力、专业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休闲产业服务与初级管理人才。 2 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素质要求

休闲是生命的一种存在方式,也是一种文化,休闲的目的是追求更高质量的享受与创造。因此,休闲产业对从业人员有着更高的要求,在西方发达国家,人们往往把从事休闲产业的人誉为“亲善大使”,因为他们既运用智慧,又付出爱心,以一种特殊的品质和技巧传递爱的精神,帮助人们找到真正值得参与的活动,使这个世界变得安全、温馨和美好;使人在休闲中既丰富思想,又陶冶情操,使人的生命既丰富多彩,又获得价值的提升。所以对于学习休闲专业的学生来说,应致力于培养更为良好的综合素质,其中包括知识、礼貌和传播互动能力,为客人提供快速服务的积极程度,执行服务过程的技术水准和精确度,以及细心观察客人需求、提供个性化关心的程度等等,从而更好的提供服务,满足现代休闲消费者的需求。

综合而言,本专业学生应具备以下基本素质: 2.1 具有优雅的气质

于光远先生认为,玩是人生的基本需要之一,要玩得有文化,要有玩的文化,要研究玩的学术,要掌握玩的技术,要发展玩的艺术。要使得人们玩得有文化,就要大大发展玩的文化,培养会玩的人。而休闲专业的学生日后就是为会玩的人们服务,因此这就要求学生首先也应具备休闲意识,做有品味、会生活、讲品质的人,有高雅的生活情趣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现代人们进行休闲所开展的各种文化、体育、娱乐活动都尽可能的有所了解,对于茶艺、调酒、健身、唱歌、台球等项目也应选择性作为特长与爱好进行掌握,培育并展示自身优雅的气质和彬彬有礼的风度,让客人得到更多的享受。

2.2 具有沟通与交流的能力

休闲行业的从业人员需要掌握休闲心理,熟悉休闲产业的运营规律,并能根据休闲产业的特点进行相应的休闲策划或休闲服务。从业人员长期直接面向客人,与有着较高精神需求的人打交道,需要与客人进行必要的沟通与交流,因此学生应具有相应的交流能力,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掌握沟通技巧,能灵活的与各类客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及时预测并了解客人的需求,才能更好的服务于客人,提供优质的服务为客人创造更高的消费价值。 2.3 具有专业的操作技能

休闲业属于服务行业,因此休闲管理和从业人员必须具有良好

的服务意识,专业的操作技能和服务手法,乐于为人们提供高效优质的休闲服务。学生应该强化专业服务技能,加强技能训练(如餐饮服务、康乐服务、导游服务等),不但了解服务程序,更重要的要达到动作娴熟、到位并优美,才能及时、准确为客人提供规范、高效与个性的服务。 2.4 具有文化内涵

从现代人的休闲需求来看,人们在满足物质享受的同时,也在追求高尚的精神享受,需要了解各种文化历史知识,享受各种文化与艺术的生活。而且很多休闲活动没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和技巧就不能享受其中的乐趣,比如歌剧、音乐、书法等“高层次的文化”,因而这些知识和技巧就需要学生加强学习、努力掌握,知识面要广泛,要有一定的文化积累和底蕴,文学、历史、宗教、民俗、体育、娱乐等知识都能有所知晓。

3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具体培养方案

为了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积极探索与实践,形成了相对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3.1 建立科学的理论教学体系

由于休闲产业的主体构架包括旅游、体育、娱乐、文化、音乐、美学等等内容,而且高职教育的课程设置强调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中心,突出学生的动手能力,因此在课程设置时注重基础教育和专业教育、实践教育相互渗透。休闲专业理论课程设置,从着重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知识结构和实际应用能力入手,分为通识课(如

高职语文、高职英语、计算机基础等)、职业基础课(如休闲概论、形体训练、社交礼仪、休闲心理学、休闲市场营销等)和职业技术课(导游服务技能、茶艺、调酒、休闲项目设计、休闲企业管理等)三部分,使学生具备牢固的专业知识功底。 3.2 采用有效、生动的教学方法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和专业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积极进行教学方法改革,采用现场教学、讨论教学、模拟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等方法,并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发挥学生能动学习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师生之间积极互动、交流,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3.3 构建完善的实践技能保障体系

本专业不断优化人才培养的知识体系,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并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逐渐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校内实训室操练、技能考证、假期社会实践、校外实习基地实习、毕业设计,具有明确的实践内容和要求。在专业实践课程教学中,通过模拟仿真服务过程,按行业要求设计实训项目,现场教学指导学生进行操作练习,组织技能考试;鼓励学生参加国内省内的专业比赛,推荐学生取得等职业资格证书(茶艺师、咖啡师、酒店餐饮、前厅服务员、导游员资格等);要求学生假期进行社会实践并写作总结、召开交流会。

专业教学中还非常重视学生的实习,学校对专业实习的组织和管理都非常的严格。对实习的学生进行实习训练和指导,对专业实

习实践环节进行了有效的安排,将实习安排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第一阶段:认识实习,时间为第二学期最后一周,主要参观本地旅游景区、酒店、体育场、展览馆等休闲场所,为大二专业课的学习增强感性认识。第二阶段:综合实习,时间为第四学期最后一周,主要去杭州参观、游览,使学生全方位了解休闲行业、感受杭州作为东方休闲之都的魅力和内涵;第三阶段:专业实习,时间为四个月,主要到酒店、旅行社或其他休闲企业锻炼,增长专业技能,培养专业素质;第四阶段:毕业实习,时间为两个月,主要为毕业设计的写作,同时为就业奠定社会基础。

3.4 编写适合的休闲教材

在适当借鉴一些国家和地区休闲教育的基础上,本专业的教师还逐步编写了一批具有一定水准和系统、规范的休闲教材,逐步形成休闲专业的课程体系。休闲教育课程书目主要有休闲概论、休闲服务、休闲项目设计、休闲旅游、休闲度假等,内容充实、丰富,实用性强。

3.5 开设丰富的专业选修课

本专业在对学生进行休闲教育时还充分考虑与生态、人文以及素质培养结合起来,在课程设置上有意识地进行合理规划。从事休闲行业职业的学生,不能只限于相关的休闲技能及休闲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范围则是必要的,同时也为了加强学生人文社科知识的培养和教育,开阔学生的艺术文化视野,本专业开设了大量选修课,

尽可能多的让学生了解生理学、汽车常识、安全常识、救护保健、人类的成长与发展以及文学、历史、宗教、民俗、艺术、戏剧、音乐、舞蹈等知识。而开设的各种商业课程,如会计、财经、经济法及管理,也得到了学生的肯定,因为这有助于休闲专业的学生去胜任管理工作,并更有能力处事。 3.6 开展多姿多彩的社团活动

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引导、帮助学生设立与专业、就业有关的社团并开展活动,是拓展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有力抓手。为此学院大力发展了休闲活动的各种组织,如茶艺社、调酒社、演讲与口才社、舞蹈团、健身社、书法社等等,提供特定的设施,开展形式多样、富有特色的文化、体育等休闲活动,鼓励和吸引了很多的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使大家体验到休闲的乐趣并对休闲专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3.7 加强校企合作

高职实践性教学的根本出路在于产学结合和校企合作,本专业积极加强与相关企事业单位(如无锡灵山景区、无锡康辉旅行社、无锡湖滨饭店、无锡博物院、无锡马山国际高尔夫球场等)合作,建立了一批长期稳定而紧密的实训基地,企业为学院提供了实习基地和科研对象,学院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并且双方的合作有利于聘请行业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和授课,使得学生拓宽了专业视野,充分了解专业的发展动态和社会需求,从而有的放矢地进行专业学习与技能训练。通过校企共同培养休闲人才,激发了学生

学习乐趣,快速提高了专业技能水平,提高了学生的培养质量。 3.8 注重师资培养

由于休闲专业是新兴专业,目前休闲专业教师相对匮乏,加强师资的自主培养就相当重要和迫切。为此,学院组织教师经常外出参加进修、培训考察、实践锻炼、学术交流和科研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和实践能力。并要求教师向“双师型”方向发展,取得导游、茶艺师、调酒师等资格证书。同时积极参与旅行社、饭店等相关休闲企业的实践,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而提高教学能力。

3.9 进行国际学术交流

推动休闲专业的发展,国外一些国家的成功经验都为建设和发展休闲专业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如美国的休闲教育研究水平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美国目前大约有400所高校开设了休闲专业。而澳大利亚的悉尼理工大学(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ydney)休闲、体育与旅游学院也颇有特色。学院派教师和优秀学生前往悉尼理工大学进行学习,加强与对方的交流与合作,极大的开拓了教师视野,吸收了国外先进而科学的培养机制,有利于本专业走国际化人才培养道路。

休闲业的飞速发展离不开休闲教育的发展,我院休闲专业的教学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和人才市场的需求状况,以培养从事休闲行业一线工作的高等应用型人才为专业培养目标,逐步建立起了适应休闲行业特点的育人环境和素质培养体系,努力培养高素质的适销对

路的人才,以促进无锡休闲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鲁建平.关于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当代经济,2006(10):72.

[2]郑胜华,刘嘉龙.我国休闲教育的现状与发展构想[j].高等教育研究,2007(2):79-84.

[3]曾天雄,李小辉.我国休闲产业人才培养问题探析[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8,(12):111.

[4]刘建.休闲产业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的启示[j].科学与管理.2008(2):10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