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萌动《教学设计》1教学分析【教学⽬标】
1.了解青春期的我们对异性有好感是正常现象;正确看待异性交往;学会正确处理与异性之间的情感。
2.正确认识并接受青春期开始出现的对异性的爱慕⼼理,反思并正确把握情感问题;初步形成有关爱情的初步认识【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看待异性交往。
教学难点:青春期对异性有好感是正常现象,学会正确处理与异性之间的情感。2教学过程⼀、导⼊新课
通过⼀个美剧⼩歌曲视频导⼊,视频内容是⼀个⼥孩喜欢男孩然后不断化妆打扮吸引男孩的注意。提问:⽤最通俗易懂的语⾔告诉⼤家视频讲了什么故事?
教师总结:步⼊青春期,⼀股从未有过的⼼潮悄然涌动,带给我们⼀种特殊的情感体验,这是青春期的⼼理萌动。这也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探讨的问题——青春萌动。⼆、新课讲授⽬标导学⼀:异性朋友活动⼀:情景再现(多媒体显⽰情景)
情景⼀:⼩梅苦恼:“以前我看到男⽣就烦,从这学期开始,我忽然变得愿意和男⽣说话了,在各种活动中有男⽣在场才觉得有劲⼉,总想显⽰⾃⼰,引起男⽣注意。这是怎么了,我是坏⼥孩吗?我很害怕。”
情景⼆:⼀天,⼤海放学回家就把⾃⼰关在房间⾥,晚饭也不吃。妈妈和他沟通半天,⼤海才道出原委:因为⾃⼰脸上的⼀个⼩疤痕,前桌的⼥⽣笑话他是“⼑疤”,⽽这场景恰巧被他所欣赏的⼥⽣撞见,⼤海觉得⾃⼰很没⾯⼦。议⼀议:
(1)⼩梅和⼤海为什么苦恼?他们的苦恼有什么共同特点?
提⽰:从情景材料中找他们的苦恼。共同特点是他们在异性⾯前有⾃我表现的欲望,更加在意⾃⼰的形象。(2)你怎样帮助⼩梅和⼤海摆脱苦恼?
提⽰:正确看待⾃⼰在青春情感中的萌动;正确看待⾃⼰的优缺点等。(3)在成长过程中,你遇到过这样的苦恼吗?提⽰:根据实际情况回答。
教师讲述:⼩梅、⼤海都想在异性⾯前表现⾃⼰最好的⼀⾯。步⼊青春期,我们会有⼀种特殊的情感体验——就是青春期的⼼理萌动。就像⼩梅、⼤海在异性⾯前,有⾃我表现的欲望,更加在意⾃⼰的形象,渴望得到异性的肯定和接受。这是属于正常的⼼理现象,是青春期的⼼理萌动。活动⼆:出谋划策视频播放史上最严校规议⼀议:
(1)你赞同这样的校规吗?为什么?
提⽰:不赞同,理由从男⼥⽣各⾃的优势考虑。
(2)学校制定这样的校规,表明校长和⽼师担⼼什么?他们的担⼼有哪些合理之处?提⽰:从在青春期,学⽣容易出现早恋情况,影响学习等⽅⾯思考。讨论:怎样与异性相处?
提⽰:有分⼨,注意时间、场合、频率等。
教师讲述:与异性相处,有助于我们了解异性的思维⽅式、情感特征。与异性成为好朋友,不仅仅是性别的吸引,还能从对⽅⾝上看到某些优秀品质。异性之间的友谊,可能让⼈敏感、遭到质疑,但只要我们内⼼坦荡,⾔谈得当,举⽌得体,这份友谊会成为我们青春美好的见证。
教师补充异性交往⼩贴⼠1、与异性交往要注意场合、时间、分⼨等。遵循⾃然适度的原则。2、要从思想上和⾏为上分清友谊与爱情的界限。3、应多在集体活动中交往。⽬标导学⼆:异性情感
(多媒体出⽰夏夏和彬彬的故事)⼩组讨论1、夏夏和彬彬的⼼情,你能理解吗?
提⽰:青春期对异性朦胧的情感是正常的,也是美丽的2、如果你是彬彬,你有两全其美的办法吗?出⽰选项A、告诉⾬薇 B、埋藏⼼中
教师总结:两种选择都可能影响⾬薇和彬彬的友谊,彬彬要知道⾃⼰的⼼理是⼀种正常现象,要做到内⼼坦荡⾔谈得当。(多媒体显⽰同龄⼈故事)同龄⼈故事⼀
晓敏悄悄地喜欢上了邻班的⼀个男⽣,他的⼀切都吸引着晓敏。⼀想起他,既甜蜜⼜⾃责……⼩敏问⾃⼰:“我这是怎么啦?这正常吗?”思考:
(1)你认为这种现象正常吗?为什么?
教师讲述:其实,这样的⼼理可能你也有过。相遇青春,我们⼼中开始萌发⼀些对异性朦胧的情感。这是青春成长中的正常现象。过渡:这种感情既然是正常的,在青春期我们能否任其发展?故事正在继续……同龄⼈故事⼆
⼀次偶然的机会,晓敏和男孩⼉认识了。有⼀天,晓敏收到了男孩⼉的⼀封信,这是⼀
(2)通过以上分析,你想对晓敏说些什么?
提⽰:可以从⽣理、⼼理、时间、经历、经济上和对学习的影响等⽅⾯劝说晓敏谨慎对待青春期的情感,理智处理。教师讲述:与异性交往过程中,我们会因为对异性的欣赏、对美好的向往⽽愉悦,也容易把这种欣赏和向往理解为爱情。其实,这并不是真正的爱情。同龄⼈故事三
晓敏思量再三,把这件事告诉了家长。结果,男⽣恼羞成怒,扬⾔要报复……讨论:
(4)你想对男孩说些什么?
提⽰:青春期的情感不成熟,情绪也不稳定,你应该采取正确⽅式、理智对待。教师总结:如何正确理解爱情?
视频播放《说给你听》听听别⼈对爱情的理解,以及陶⾏知的⼀段话。
教师总结 1、爱情需要具有爱他⼈的能⼒,这种能⼒包含⾃我的成熟、道德的完善,也包含对家庭的责任。2、爱情需要彼此深⼊了解,需要⼀定的物质基础和共同的⽣活理想,是强烈、稳定、专⼀的感情3、真正的爱情包含尊重、责任、珍惜、平等和⾃律。三、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学习让我们了解到对异性有好感是正常的⼼理现象,我们要正确对待与异性之间的交往,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爱情。世间万物皆有时节,过早的成熟,会过早地凋谢。青苹果看上去虽美,吃起来却酸涩,我们既然是在春天,就不要去做秋天的事!萌动的青春,需要理性的驾驭和意志的控制。⾯对⽣活中可能出现的朦胧的情愫,我们应该慎重对待,理智处理。3板书设计
《青春萌动》学情分析
中学阶段,学⽣逐渐进⼊⽣理、⼼理快速发展的青春期,对异性的欣赏与关注逐渐开始并⽇趋强烈。学⽣的⽣活经验匮乏,受于传统观念或者舆论压⼒的影响,可能会误解误读青春期出现的正常情感,因⽽在内⼼产⽣压⼒甚⾄⾃责等消极否定的情绪。他们对什么是真正的爱情以及爱情所包含的社会责任和义务⼀⽆所知或知之甚少,在此帮助他们建⽴积极向上、健康发展的异性友谊,对促进他们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青春萌动》教材分析
《青春萌动》是⼈教版道德与法制第⼀单元青春时光第⼆课青春的⼼弦第⼆节的内容。本课教材以“运⽤你的经验”开启本框的学习,问题设计⽐较简单:“写出你⼼⽬中理想异性的特点,看看这些特点主要集中在哪些⽅⾯。”这⼀问题主要针对学⽣青春期性⼼理发展的特点⽽设计,符合学⽣⾝⼼发展规律。本活动旨在引发学⽣对异性朋友和异性情感的初步思考。本框共安排两⽬内容。
第⼀⽬“异性朋友”。本⽬主要帮助学⽣了解青春期的⼼理萌动是正常的,与异性交往,成为朋友,有利于⾃⾝的成长;但如果与异性交往⽅式⽅法不当,也可能给⾃⼰带来烦恼。本⽬主要讲述三层意思。
其⼀,青春期的⼼理萌动。教材设计了⼀个探究与分享活动,选取了学⽣熟悉的⽣活情境,既有男⽣的困惑,也有⼥⽣的苦恼,具有⼀定的代表性,表明男⽣⼥⽣都可能遇到青春期的烦恼。活动设计了三个问题引发学⽣的思考,前两个问题旨在引导学⽣了解青春期萌动是⼀种正常现象,⼤可不必担⼼与烦恼,要放平⼼态,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对待青春期。第三个问题设计具有开放性,引导学⽣进⾏⾃我⼼理疏导,同时,也为下⽂讲异性交往原则和尺度埋下伏笔。
其⼆,与异性交往,要学习对⽅的优秀品质。教材设计的“探究与分享”活动,选⽤关于男⽣⼥⽣交往的校规,引发学⽣探究,问题“你赞同这样的校规吗?为什么?”旨在让学⽣进⼀步了解异性交往的积极作⽤。问题学校制定这样的校规表明校长和⽼师担⼼什么?他们的担⼼有什么合理之处?旨在让学⽣明⽩,异
性交往不当如果处理不好,会影响学习,给⾃⼰带来烦恼,甚⾄会影响⾃⾝健康成长。因此本活动具有承上启下作⽤,承接异性交往意义,启发学⽣思考如何与异性交往。
其三,与异性交往需要注意⾔谈得当、举⽌得体。
第⼆⽬“异性情感”,本⽬主要帮助学⽣知道对异性的朦胧情感是青春成长的正常现象,但这种朦胧情感不是真正的爱情,引导学⽣学会理智处理可能出现的朦胧情感,树⽴正确爱情观。本⽬共讲述四层意思。其⼀,萌发对异性朦胧情感是青春成长的正常现象。
其⼆,对异性的欣赏和向往并不是真正的爱情。探究与分享活动从学⽣的⽣
活经验出发,选取了夏夏和彬彬在异性交往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引发学⽣对异性间朦胧情感的思考。
其三,⾯对⽣活中可能出现的朦胧情感,应该慎重对待,理智处理。其四,要树⽴正确爱情观。教材⽤“相关链接”阐释了爱情观的内涵。《青春萌动》效果分析
因为本节课涉及学⽣⽐较敏感的关于爱情的话题,所以我利⽤三个⽐较长的视频激发学⽣的兴趣,从课堂效果来看学⽣对视频⽐较感兴趣,能够调动课堂⽓氛。并且创设⼏个情境,贴近学⽣的⽣活,便于学⽣的理解。
整体来说,本节课效果⽐较好,虽然部分学⽣涉及本话题有⼀定羞涩感,但是⼤部分同学都能敞开⾃⼰的⼼扉和⼤家交流。说明⼤部分同学都能够理解本节课的重难点。青春期的萌动情感是⼀种正常现象。⼤部分同学都⽐较积极,教师对重难点部分的讲解⽐较深⼊,切合课标内容,⽐较圆满的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标。《青春萌动》评测练习辨析谁的说法正确
⼩红说:“青春萌动不正常,不能进⾏异性交往。”⼩明说:“异性交往意义⼤,对异性情感要慎重。”《青春萌动》课后反思
1.有的问题的设置还没有真正引起学⽣的深思,只是局限于道德说教,没有充分挖掘学⽣中的资源深⼊剖析。
2.教师要善于捕捉教育信息,实实在在地解决学⽣⽣活中存在的问题。
3.针对青春萌动的感情,我们不能扩⼤但也不要置之不理。4.讲课过程中,学⽣们不能踊跃参与活动,有点害羞,放不开。《青春萌动》课标分析
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我与他⼈和集体”中的“交往与沟通”。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学会⽤恰当的⽅式与同龄⼈交往,建⽴同学间的真诚友谊,正确认识异性同学之间的交往与友谊,把握原则与尺度。”
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成长中的我”中的“认识⾃我”。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了解青春期⼼理卫⽣常识,体会青春期的美好,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调控好⾃⼰的⼼理冲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