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复习题
1.阐述反馈循环的概念,并举例说明正反馈和负反馈。
反馈循环是一种封闭路径,这种路径将一个行为与它对环境的影响联系起来,由此影响它以后的行为。 正反馈:自我加强(资本积累、甲烷的发热、商品短缺、粮食短缺) 负反馈:自我限制(人口和污染)
2.针对人口问题,辨明悲观主义和乐观主义的差距。
悲观主义
观点:用完不可再生的资源社会崩溃
1972-1992,许多资源已经达到甚至超越了曾经估计的极限(鱼类、森林、土壤资源、城市空气)
建议措施:中止经济增长 实质:正反馈 乐观主义 观点:
历史上人类的聪明才智总可以战胜经济行为所带来的资源短缺及环境问题。 没有任何证据这种趋势在未来不能持续下去。 观察:
可供农业使用的耕地量在增加,农业产量更是增加。 自然资源没有变得更稀缺。 污染程度已经降低。
负反馈:短缺能够造就自我限制过程稀缺促使价格上涨,缓解短缺; 污染随着随着收入增加而下降。
期望:所有未来活动最终依靠的资源一最终资源,不会是有限的(退1步进1.001 步)。
悲观主义和乐观主义的对立
悲观主义:随着人口和经济活动的增长,地球的承载能力不可避免地被超过。
乐观主义:最初的短缺会促使人日增长的降低以及科技技术的增长,这样会使未来资源变得丰富,而不是使短缺加重。
3.请说明世界人口发展史的四个时期。
世界人日发展史的四个时期
(1)前农业时期:大约50万年,人日增长率很低,至12000年前进入定居农业时,世界人口不超过1亿。 从定居农业到工业革命C18世纪末19世纪初):增长率0.5%左右,至1800年,世界人口约17亿。 从工业革命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增长率1%左右,至1945年,世界人日接近25亿1846-1930期间,超过5000万的人口离开了欧洲,在世界人日中,欧裔人日所占的比例从1846年的22%增长到1930年的35%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时期:增长率上升到2%-3%世界人口在1999年达到了60亿,现在世界上绝大多数地区的人口增长速度正在放慢。
4.请说明并分析下列两个相关问题:(1)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和(2)经济发展对人口增长的影响。
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劳动力的正边际产出>平均产出,人均福利增加;反之,减少。 产出Y=L x,即Y/P=L/P x. 人均产出Y/P的决定因素有两个:
(1)人口中劳动力的比重(年龄结构效应),L/P; (2)单位劳动力的产出,x。 单位劳动力的产出(劳动力生产率):
提高劳动力生产率的途径:资本积累;规模经济。
人口增长快,社会储蓄少,资本积累慢,劳动力生产率低。
人口增长会使规模经济增长。Edward Dennisor总结,1929-1969美国国民收入增长中,约有10%是由于规模效应带来的。
人口增长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高人口增长会提供大量低技术劳动力,降低工 资。低收入群体比高收入群体更依赖于工资,这个效应会扩大不平等程度。 经济发展对人口增长的影响
5.请简单阐述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人口密度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穷人为了生存,小得小牺牲长期发展的利益,成为环境问题的制造者和主要的受害者。)
作为资产的环境:环境被视为能够提供一系列服务的综合性资产,提供了支持生命的系统(资产)以维持人类生存。
1.环境为生产过程提供了原材料和能源。 2.环境为消费者一直接提供了服务。
6.什么是收益-成本方法的基本原则?
收益B>成本C(或B/C>1),支持项目;反之,则反对。
7.总支付意愿TWP是如何构成的?请划分价值的类型,并逐一说明。
➢
存量价值的现值应等于从存量中进出的流量价值 总支付意愿TWP=使用价值+选择价值+非使用价值。 1. 使用价值(反映环境资源的直接利用);
2. 选择价值(反映人们在未来有能力使用环境所带来的价值,反映了人们保留未来使用的潜在可能性); 3. 非使用价值(反映人们愿意为改善和保存那些永不会使用的资源所支付的价值)。
8.请将估值方法进行分类,并简单说明。
➢ ➢ ➢
直接观察法:以实际可观察的选择为基础,并且实际资源价值可以直接推断出来。
或有估值法:征询被访者,环境变化的价值是多少,或者支付多少钱来防止变化或保护物种。问题:战略偏向;信息偏向;始点偏向;假定偏向。
间接观察法:旅行成本法;享乐财产价值;享乐工资方法;避害或保护性支出;间接假定法。
9.什么是第一边际相等原理?什么是Pareto最优?请说明两者之间的关系。
➢ ➢ ➢
第一边际相等原理:当一项分配方案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净收益最大。
Pareto最优:如果不存在使至少一个人获益而同时又不使其他人收益减少的可行方案,那么当前的分配方案时最优的。
净收益最大的方案是Pareto 最优分配(有效分配);有效分配使资源的所有可能用途所产生的净收益最大化。
10.什么是第二边际相等原理?
➢
当所有可能方法的边际成本相等时,得到一个完成目标所需的成本最低的方法。
11.请阐述并说明有效的产权结构所具备的三大特性。
➢ ➢ ➢
排他性:所有因为拥有和使用资源所带来的收益和成本由并且只能由所有者自身所承担,要么直接或间接地出售给他人。
可转让性:所有的产权都可以在所有者之间自由地转让。 强制性:产权受保护,防止非自愿的夺取和别人的侵犯。
12.什么是外部性? 说明有关于污染外部性的市场失灵。
➢ ➢
当某些行为人的福利不仅取决于自身行为,同时还取决于其他行为人的行为的时候,外部性就产生了。外部性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
造成污染外部性的商品的市场配置(市场失灵): 1. 造成污染的产品的产量过多,价格太低; 2. 造成的污染太多;
3. 只要成本是外部的,市场本身没有动力降低单位产出的污染; 4. 由于排放污染物的成本太低,循环再利用废物就很难开展。
13.请说明共有资源所具有的特性。
➢
共有资源(common pool)具有非排他性和可分性。
非排他性(non-exclusivity)是指任何人都可以开发利用;
可分性(divisibility)是指资源的一部分给某人占用了,其他人可以使用剩下的部分。
14.什么是公共物品?它的特性是什么?它可能会造成什么问题?
➢
公共物品(public goods)是指那些具有消费的不可分性和非排他性。非排他性是指没有付过钱的人也能享受利益;不可分性是指一个人的消费不会减少别人可消费的数量。(例如,风景、清新空气、生物多样性) ➢
公共物品的无效供给:因为公共物品消费的不可分性和非排他性,每个人都希望在别人贡献的基础上搭便车(free ride),最后的贡献不足以提供有效数量的公共物品。
15.阐述并说明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
➢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和物质不灭。
当物质从环境中流动到经济体系中去时,积累在经济体系中,或者作为废弃物返回到环境中去。当最终不再有积累时,流入到经济体系中的物质量同返回到环境中的废物量是相等的。 ➢
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律):熵是一种不做功(不能利用)的能量。
从一种形式到另一种形式的转化不是完全有效的,其能量消耗属于不可逆过程。如果没有新的能量输 入,任何封闭系统最终将用尽所有的能量。
16.在分类可耗竭资源的存量时,区分现有储备、潜在储备和资源禀赋三概念。
1. 现有储备:按目前的价格开采,能够产生利润的已探明资源。
2. 潜在储备:潜在储备量取决于人们愿意支付的价格—价格越高,潜在储备量越大。
3. 资源禀赋:地壳中天然存在的资源,是地理的非经济的概念,决定了地球上资源可利用程度的上限。
17.结合自然资源,讨论其替代品的情况。
边际成本的上升会带来需求和供给数量的下降,无替代资源不会耗尽。 ➢
替代品的存在:在较早的时期开采出比无替代资源数量更多的资源,在资源的边际成本升至与替代品的边际成本相等的转换点,消费品全部转换成替代品
18.随着时间的推移,为什么有些可耗竭资源的消费没有逐渐减少,而是不断增加?
1. 勘探:虽然勘探花费很高,一些勘查工作可能会成功从而发现了资源的新来源而增加现在的储备量。 2. 技术进步:技术进步体现在开采边际成本的降低,使得资源的获得数量增加。
如果这些效应足够强大,会是开采量上升,也刺激更多的消费
19.定义污染物的自净能力和积累性质,并阐述不可降解污染物和可降解污染物、流量污染物和存量污染物的分类。
➢ ➢ ➢ ➢ ➢
污染物是生产和消费形成的残余物质,以不同的形式返回自然。它们在环境中的存在会降低我们所获得的服务水平。
自净能力:环境吸收污染的能力。
积累性质:如果排放量超过自净量,污染物将在环境中积累起来。 不可降解污染物和可降解污染物(自净能力)
存量(stock)污染物和流量(flow)污染物(积累性质)
20.叙述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相关概念。
➢
反映经济增长和环境退化之间呈倒U 型关系。
污染在低收入水平上随人均GDP增加而上升,高收入水平上随GDP增长而下降
21.陈述环境污染的有效配置的有关理论。
➢ ➢ ➢ ➢ ➢
随着排放量的增加,边际社会损失上升。随着污染物削减量的增加,边际削减成本上升。 Q*表示有效的配置,因为在Q*,污染物所造成的边际社会损失与边际削减成本相等。 零污染不是有效的污染水平。
如果污染物(比如钚等高危险性的放射性污染物)在小剂量的情况下,边际损失就相当大,那么有效的污染水平将接近于零污染。 有效的污染水平随地区而变化:
1. 人口密度较高的区域,其有效的污染水平较低; 2. 污染的敏感程度较低的区域有较高的有效的污染水平。
22.说明命令—控制法、排污税、和可交易的排污许可证这三种基本环境政策,并说出它们的差异性和可能的优缺点。
➢ ➢
命令—控制法:对每个污染源所允许排放量进行限定。没有理由相信环保当局会以净收益最大化的方式进行排放量分配。
排污税:对于每一单位的排放进行收税。有效的排污税(庇古税)将污染进行内部化:在有效的污染排放水平上,税率等于边际社会损失,也等于边际产出和边际削减成本。庇古税率的确定需要一个反复试验和调节的过程,但它不需要确定排放量。 ➢
可交易的排污许可证:任何污染源的排放量不能超过所持有的排污证的数量,该许可证可以交易转让。排污证制度只需要政府当局发放总数量合适的许可证,让市场做剩余的程序,排污证的市场均衡即是有效的排放量分配。 ➢
排污税制和排污证制度都能促进污染削减技术的进步,通过降低边际削减成本,企业将削减量从e0提高到e1,并且节约了区域a和b的支出。
23.什么是可持续发展?陈述可持续发展的哈特维克法则。
➢ ➢
可持续发展:前代人在追求自己幸福的时候,其行为不会减少后代的福利。
哈特维克法则(Hartwick Rule):假如所有短缺性资源的租金都以资本形式投资的话,那么持续的消费量就可以保持不变,并且这个投资水平也足够保证总资本存量不会降低。
24.根据物质资本和自然资本的替代性,说明弱持续性、强持续性、和环境可持续性的定义。
➢
物质资本和自然资本的替代性:完全替代,有限替代,不能替代。 1. 弱持续性:总资本存量的价值不下降。(完全替代) 2. 强持续性:保持自然资本的存量价值不降低。(有限替代) 3. 环境可持续性:维持个体资源的实物流量。(不能替代)
25.针对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谈谈你的看法,并给出相应的解释。
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的负相关关系:资源产品出口占GDP 的比例越大,GDP 年增长率较小
26.什么是污染逃避假说?什么是波特假说?陈述相关的观点和研究结果。
➢ ➢
污染逃避假说:一个国家严格的环境管制会鼓励国内生产设备向环境管制较宽松的国家迁移,
或者鼓励从较宽松的国家进口产品。
“波特假说”:处于严格管制地区的公司能产生竞争优势而不是竞争劣势。严格的环境管制迫使企业创新,而且创新企业更具竞争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