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语丝派散文特色

语丝派散文特色

来源:爱go旅游网
。《语丝》发表的主要是散文,在创作上,尽管语丝社同仁的思想和艺术主张不尽一致,但在针砭时弊方面形成了共同的风格:排旧促新,放纵而谈,古今并论,庄谐杂出,简洁明快,不拘一格-这就是“语丝文体”的鲜明特色。最具代表性的散文创作有两大方面:一是以鲁迅为代表的杂文,一是以周作人为代表的小品散文。《语丝》是综合性文学期刊,1924年11月17日在北京创刊。初为孙伏园主编。鲁迅是这个刊物的实际领导人,其他主要撰稿人周作人、林语堂、钱玄同、川岛等16人共同主办。刊址在北京大学第一院新潮社。

成员:《语丝》的长期撰稿人主要有周作人、鲁迅、钱玄同、孙福熙、江绍原、林语堂、川岛、章衣萍、李小峰、孙伏园、俞平伯、刘半农等。此外,冯文炳、朱自清、郑振铎、许钦文、郁达夫、梁遇春、冯雪峰、沈从文、胡适、徐志摩等人也经常在《语丝》上发表作品。尽管语丝社

成员在政治态度、思想倾向和文学主张等方面都不尽相同,但在办刊宗《语丝》第一期创刊号 旨和创作态度上是基本一致或相近的。

散文内容:语丝社作家继承了\"五四\"新文学的战斗传统,展开积极的社会批评和文化批评,对迂腐的封建礼教和落后的思想意识、僵化的传统观念、军阀官僚的残暴统治和虚伪的文风都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同时大力提倡美的、艺术的生活,提倡思想和言论自由。

\"语丝\"文体:《语丝》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以散文创作为主的文学刊物,除兼登小说、诗歌、学术文章和译介的外国文学作品外,主要刊载各类散文作品,特别是简短、犀利的思想杂感、社会批评和随笔、小品散文等,先后设置过\"随感录\"和\"闲话\"等专栏。正是在针砭时弊的杂感和随笔方面,语丝社的作家形成了共有的独特风采:排旧促新,放纵而谈,说古论今,不拘一格。这种鲜明的文体风格即被称之为\"语丝文体\"(\"任意而谈,无所顾忌,要催促新的产生,对于有害于新的旧物,则竭力加以排击\"。--鲁迅语)

散文创作--杂文和小品文。语丝社的散文创作主要有两大方面:一是以鲁迅、周作人为代表的锐利、泼辣的杂文;一是以周作人、林语堂为代表的幽默、冲淡的小品散文。

杂文创作是《语丝》作家对现代文学的重要贡献。《语丝》发表杂文约500余篇,其中成就最突出的当然首推鲁迅,鲁迅的《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三闲集》等杂文集中的大部分文章,都是在《语丝》上发表的(有专章讲解)。除他之外,周作人、钱玄同、刘半农、章衣萍、川岛等人的杂文,也都显示了各自的特色。

小品散文方面,《语丝》作家更显出了自己的风采。《语丝》先后发表小品散文400余篇,周作人、林语堂、江绍原、孙福熙、俞平伯、章川岛等都是各有个性的小品散文作家,其中尤以周作人、林语堂的小品散文风格更加突出。林语堂的小品散文注重幽默讽刺,在语丝社作家中别具一格。

林语堂(1895一1976),福建龙溪人,原名和乐,后改名玉堂、语堂。早年先后去美国和德国留学。1923年归国后在北京大学教授英文,并开始在《晨报》副刊发表针砭时事的文章。

思想内容:林语堂在《语丝》上发表的大量小品散文,如《劝文豪歌》、《咏名流》、《论骂人之难》、《悼刘和珍杨德群女士》等,提倡自由民主,揭露北洋

林语堂先生像

军阀镇压进步学生的暴行和现代评论派等\"正人君子\"之流的虚伪面孔,并对社会

解放、改造国民性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显示了\"真诚勇猛\"的时代战斗精神。然而,对\"费厄泼赖\"主张的赞同,对社会改良的认识等,又集中反映了林语堂资产阶级自由主义和人道主义思想的局限。

艺术特点:林语堂的文章追求幽默效果,庄谐杂陈、深入浅出,语言平实而机智,有一种举重若轻、从容自如的风度;但刻意表现西洋式的幽默和绅士之风,又使\"他的幽默,是有牛油气的,并不是中国自来所古固有的《笑林广记》 。林语堂在《语丝》上发表的小品文主要辑入散文集《剪拂集》中。

20年代末、30年代初,林语堂从思想的失望、苦闷到大力提倡幽默闲适的\"性灵文学\",

逃避现实,尽管此时他的小品文在个人风格上更趋成熟,但其思想锋芒比起《语丝》时期,则明显地减退了。

(二)\"现代评论\"派的散文

\"现代评论\"派出现于20年代中期;多是欧美留学归国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政治倾向与鲁迅和部分\"语丝\"派成员相对立,这自然也影响到散文创作的思想取向。\"现代评论\"派最重要的散文作家有徐志摩、陈西滢、吴稚晖等。

徐志摩是新月派的\"诗圣\",一个情感型的人,易冲动,爱自由,加上深受西洋文学的影响,很自然便成就了他那自由而华丽的散文文体。他出过小说散文集,《轮盘>、与夫人陆小曼合作过剧本《卞昆岗》,在散文集《落叶》、《巴黎鳞爪》、《自剖》他的散文多属冥想型的小品,即使记述事物,也常抓住刹那的灵感,让感情之流自由地奔放。《北戴河海滨的幻想》、《翡冷翠山居闲话》、《我所知道的康桥》、 《\"浓得化不开\"》,都是他有名的篇章。为悼念林长民而写的《伤双栝老人》及《吊刘叔和》等篇,哀婉凄绝,至诚至性,极富感染力。

徐志摩有才情,有灵感,具有快如闪电般的感兴,这确实增加了他散文的流动性。他表情达意, 常常一语嫌不足,又添一语,淡描恐不尽,再用浓抹,自然造成繁复华丽的印象。读他的文字,如春华大地,万卉竞放,又如清泉汩汩, 一泻千里。如此自由华丽,也不失为一种美的风致。

徐志摩像

陈西滢(1896-1970),思想意识上属于徐志摩一派,是《现代评论》上的\"闲话家\",制作颇多,后集成《西滢闲话》。散文特点:行文流畅,有相当的西方文学修养,形成\"闲话\"式的幽默散文。

[

知识点]

《新青年》随感录、美文、言志派散文、废名气、冰心体、《缘缘堂随笔》、英国Essay的影响、《饿乡纪程》与《赤都心史》、语丝文体、现代评论派、《西滢闲话》。

[

思考题]

(1)鲁迅在30年代曾这样评说:\"到五四运动的时候,才又来了一个展开,散文小品的成功,几乎在小说戏曲和诗歌之上。\"试借用鲁迅的评价,并结合代表性的作家作品的分析,说明\"五四\"散文格外发达的状况及其原因。

(2)试评周作人的散文观,及其小品文创作的主要特色。

(3)从散文语言运用和文体创造方面比较评析冰心与朱自清的创作风格异同。

[

必读作品与文献]

周作人:《故乡的野菜》、《喝茶》、《苦雨》、《北京的茶食》 俞平伯:《清河坊》

冰 心:《往事》其二之八、《山中杂记》之七、《寄小读者--通讯七》 朱自清:《背影》、《荷塘月色》、《春》 徐志摩:《翡冷翠山居闲话》 梁遇春:《观火》

[

评论必读]

刘纳:《五四新文学中的散文》 佘树森:《中国现当代散文研究》 孙席珍:《论现代中国散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