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保山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保山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来源:爱go旅游网
保山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保山市统计局 2004年2月

2003年我市经济运行面临着“一产缺水,二产缺电,三产受非典影响”的严峻形势,全市各族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积极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克服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按照年初市委一届四次全会和市一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和工作部署,使国民经济在平稳发展的基础上呈现出加快发展的良好态势,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不断改善,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

一、 综 合

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全年实现生产总值873000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25000万元, 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177000万元,增长13.0%,其中: 工业增加值97000万元,增长11.0%,建筑业增加值325000万元,增长15.7%;第三产业增加值371000万元,增长10.2%。三次产业比重由上年的38.8:19.7:41.5调整为37.2:0.3:42.5。人均生产总值3662元,增长6.9%。财政收入增长较快,完成总收入86434万元,比上年增长5.4%。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7688万元,比上年增长11.2%。市场价格稳中有升,全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0.2%。劳动就业工作有所加强,年末全市从业人员1367125人,比上年增长0.6370。其中:国有、城镇集体及其他单位在岗职工95362人;城镇个体私营从业人员27300人;城镇其他从业人员575人;乡村从业人员1243888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770,比上年上升0.4个百分点。

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结构不合理,支柱产业单薄;工业发展严重滞后,企业效益低;农业产业化进程不快,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村购买力弱;财政收支矛盾突出。

二、 农 业

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稳定增长。全年农业总产值(现价)达4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5%;粮食受调减播种面积及气候不利等影响有所减产,但总产量仍达83.7万吨;油料产量2.76万吨,比上年增7%。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播种面积的比例为70:30。烤烟生产完成了指令性计划和提质增效的目标;甘蔗产量预计193万吨,比上年减42万吨,减1870;茶叶产量1.14万吨,比上年增长5.1270。(详见附表1)

林业有新的发展。天然林资源保护得到加强,人工造林质量不断提高。全年共完成造林22.5万亩。其中:退耕还林17.5万亩;护林防火和病虫害防治工作进一步加强。

畜牧业生产稳步发展。 全年肉类总产量达14.28万吨,比上年增长4.97%。(详见附表2)

渔业生产较快增长。全年水产品产量达1.4万吨,比上年增长17%。 农业生产条件有新的改善。2003年末,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73807万瓦特,比上年末增长8.12%;大、中、小型拖拉机24760台,比上年末增加1510台;农用载重汽车1777辆,比上年末减少126辆;排灌动力机械2312台,比上年末增加36台。农村用电量22095万千瓦小时,已实现村村通电。农田水利建设得到加强,全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65万亩。年末拥有各种水库271座,比上年增加1座,库容达39958万立方米,比上年增加71万立方米。

乡镇企业平稳发展,个私经济增势强劲。全年乡镇企业营业总收入为512025万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12.8%;总产值400302万元,比上年增长13.1%。到2003年末,个体工商户达34487户,比上年增加1493户;私营企业789户,比上年增加169户;个私经济从业人员63064人;上缴税金17288万元,比上年增长11.15%,占全市财政总收入的20%。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平稳增长。全年工业总产值(现价,下同)完成

288827万元,比上年增长11.25%(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从经济类型看,国有工业产值21828万元,比上年增长10.53%;集体工业产值20498万元,下降0.97%;股份合作工业产值27406万元,下降3.32%;股份制工业产值127210万元,增长13.46%;“三资” 工业产值10613万元,增长52.29%;个体私营等其他工业产值81273万元,增长13.55%。 从轻重工业看,轻工业产值167964万元,比上年增长12.49%;重工业产值120863万元,增长9.19%。工业产品中食糖、铁矿石、啤酒、机制纸及纸板、混配 合饲料、精制茶、人造板增长较快,原煤、金属硅减幅较大。 (具体情况见附表3)

工业经济效益下降。 全部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实现利税7799万元,比上年下降33.01%;综合经济效益指数为54.36,比上年下降19.57点。资产负债率由上年的73.23%上升为74.57%;亏损企业为33户,比上年增加2户,亏损面由上年的48.44%上升为56.90%。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9.42%。

建筑业稳中有升。全社会建筑业总产值11.48亿元,比上年增长18.3%。全市建筑工程施工个数达1048个。其中:投标承包工程747个,占全部施工工程个数的71.28%;房屋施工面积191.7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47.9%;房屋竣工面积95.72万平方米,减少2.15%。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272011万元,比上年增长80.6%。按经济类型分,国有单位投资136972万元,增长20.25%;城乡集体单位投资19410万元,下降1.38%;城乡居民个人投资44190万元,增长9.71%;其他经济类型投资71439万元,增长97.52%。按投资管理渠道分,基本建设投资162011万元,比上年增长28.39%;更新改造投

资26185万元,增长80.0%;其他投资4095万元,下降35.35%;房地产开发投资QA21260万元,增长1.45倍。 按投资隶属关系分,中央项目完成投资11539万元,比上年减31.44%;地方项目完成投资2604717)元,增长36.05%。全年施工项目723个,其中:本年新开工项目592个。从投资结构看, 全年第一产业投资19649万元,增长17.42%;第二产业投资60824万元,增长31.34%;第三产业投资191538万元,增长31.88%,其中:运输邮电通信业投资36275万元,增长44.16%。重点建设进展良好。保山打叶复烤生产线、九隆名居三期工程、云保公路大水平至昌宁右旬二级公路铺筑工程等已完工;腾冲槟榔江猴桥二级电站、龙陵苏帕河阿鸠田电站、施甸三块石水库等续建项目进展顺利。城(集)镇建设稳步推进。 五、交通和邮电

交通运输稳定增长。全年货运量1380万吨,比上年增长2.68%;货物周转量151800万吨公里,增长1.3%;客运量778万人次,下降16.07%;旅客周转量83311万人公里,下降8.20%。到2003年末,全市公路总里程9901公里, 比上年增加177公里。公路中等外公路3335公里。在公路总里程中,地管公路8680公里;省管公路1162公里。全市汽车拥有量29685辆,比上年增加307辆,增长1.04%。

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全年邮电通信业务总量完成32001万元,比上年增长10.57%。年末市话容量达(不含小灵通)68484门,农话容量46425 门,总容量达168343门,比上年增加l9052门;移动电话(含小灵通)达到283819部,比上年增加63970部,增长29.09%。电话普及率达17.12部/百人,比上年增加1.47部/百人。全部乡镇均开通了程控电话和移动电话网。 六、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持续发展。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3592万元,比上年增长11.79%。其中:城镇187212万元,增长12.05%;农村96380万元,增长11.29%。分经济类型看,国有经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914万元,增长1.43%;集体经济10172万元,下降8.91%;个体私营经济163327万元,增长18.63%。分

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229451万元 ,增长7.40%;餐饮业40275万元,增长20.014%; 其他行业13866万元,增长1.13倍。全社会农业生产资料销售额50942万元,比上年增长0.8%。 七、对外经济和旅游业

对外贸易大幅增长。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618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5.5%。其中:出口3928万美元,增长38.9%;进口2253万美元,增长29.9%。在进出口总额中,一般贸易2418万美元,下降4.6%;边境贸易3734万美元,增长94.7%,其中:进口2220万美元,增长36.3%;出口1514万美元,增长4.24倍。

利用外资有所增加。年末全市正常运转的“三资”企业共有65户。全年实际利用外资37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78.34%。

旅游业快速发展。全年金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8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6.84;实现旅游业总收入9.13亿元,比上年增长16.534。其中:旅游外汇收入0.61亿美元,比上年下降24.53%;国内旅游收入8.52亿元,比上年增长21.294。旅游业已逐步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又一亮点。 八、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机构存贷款稳定增加。2003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91.13亿元,比年初增长11.89%。其中:企业存款余额16.72亿元,增长12.99%;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61.82亿元,增长10.91%。金融机构贷款余额89.27亿元,比年初增长14.21%。其中:短期贷款51.02亿元,增长9.87%;中长期贷款24.16亿元,增长26.170%全年金融机构实现现金收入268.90亿元,现金支出266.90亿元,收支相抵累计回笼现金19964万元。

保险机构保费收入较快增长。全年保费收入14190万元,比上年增长28.96%。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4824万元;寿险保费收入8860万元。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4461万元,其中:财产险赔款2698万元;寿险给付1763万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取得新的发展。高等院校招生2016人,在校学生5575人。中等专业技术学校招生515人,在校学生2335人。高中阶段教育规模进一步扩大,职业高中招生1664人,比上年下降10.60%在校生4163人;普通高中招生8330人,比上年增长9.98%,在校生21945人,高考录取率58.64%。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得到进一步巩固。普通初中招生40217人,在校生117061人,初中毕业生升学率31.44%。小学招生42647人,在校生241360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3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96.92%。各类学校办学条件继续得到改善。 科技事业不断发展。 组织实施省级科技项目7项,安排经费252万元;新开展市级科技项目36项,安排科技三项费用40万元。年末全市拥有独立核算科研机构4个,人员115人。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3468人。其中:获得高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824人,中级9103人,初级23541人。有科普专兼职工作人员164人,组织实施省级科普项目3项, 安排经费18万元;有农民专业技术研究会508个,会员达12403人;有市级学会21个,会员5142人;有县级学会60个。全年农函大办学72个乡镇,开办了30个专业128个 教学班,招收学员4733人。

十、文化、卫生、体育和环境保护

文化艺术、广播电视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6个,文化馆6个,公共图书馆7个,藏书46万册,文物保护机构5个。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2.17%,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2.30%,有线电视入户率12%。报刊、杂志以及图书出版的发行量不断增加。年末有综合档案馆6个。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医疗条件有新的改善。年末共有卫生机构154个。其中:医院数(含卫生院)110个;医院床位数4785张;卫生技术人员4467人,每千人有卫生技术人员1.87个、 有医生0.94个。有效控制了各种急慢性传染病和地方病的发病和蔓延。

体育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年举办各种运动会47次,参加人数5万人次,获省级以上奖牌63枚。其中:金牌23枚,银牌19枚,铜牌21枚。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环境保护得到加强。全市环境污染治理投资资金达17128万元,比上年增长2.24倍;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50.59%,比上年提高35.32个百分点;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70.04%,比上年提高4.35个百分点。 十一、人口和人民生活

人口自然增长率继续下降。 年末总人口为2392534人,比上年末增加17035人。全年出生人口30793人,人口出生率12.93‰;死亡人口15581人,死亡率6.45‰;人口自然增长率6.47‰。

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加。根据抽样调查,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450元,比上年增长6.570。农民人均纯收入1601元,比上年增长5.1%。全年解决了5万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社会保障事业进一步加强。全市有42572名城镇职工和14504名离退休人员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分别比上年下降0.6%和增长8.7%;有49435名职工和14901名离退休人员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分别比上年增长8.4%和下降1.3%。 职工工资增加,再就业工程取得新进展。全年城镇在岗职工工资总额106670万元,比上年增长2.89%;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0599元,增长16.0%。年内通过职业介绍实现就业的人员有6621人,比上年下降22.49%。

城乡居民居住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城镇建成区面积40.33平方公里,城镇人均居住面积26.o平方米,农村人均居住面积22.87平方米。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年末全市收养性社会福利院床位562张,国家办收养性床位130张,全年民政事业支出6485万元;享受救济人数为351181人次。其中:有28868人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注:1、公报中的部分数据为年快报数;

2、从2004年起,GDP的中文译名改为:全国仍为“国内生产总值”,各省

为“××省生产总值”, 各地区为“各地生产总值\"。

3、生产总值(GDP)绝对数为现价,增长幅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附表1:主要农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2003年 比上年±% 粮食 其中:大春粮食 稻 谷 包 谷 小春粮食 小 麦 油料合计 其中:油菜籽 花 生 甘蔗 烟叶 其中:烤 烟 香料烟 茶叶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吨 吨 吨 吨 万吨 吨 吨 吨 吨 83.7 65.7 40.7 22.4 1 8 7.9 27600 26257 1107 193 35058 26500 2717 11403 -4.98 -4.81 2.96 -12.12 -5.76 -19.22 7.07 9.1 8 -2.38 -18 -8.4 —— -40 5.12 咖啡 水果 蔬菜 水产品 吨 万吨 万吨 万吨 5809 4.9 33 1.4 4.61 28.9 3.13 17 附表2:主要畜产品产量和牲畜存栏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2003年 比上年±% 肉类总产量 其中:猪肉 牛肉 羊肉 牛奶产量 禽蛋产量 肉猪出栏数 大牲畜年末存栏数 其中:水牛 黄牛 生猪年末存栏数 羊年末存栏数 附表8: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吨 吨 吨 吨 吨 吨 万头 万头 万头 万头 万头 万头 142843 121777 9703 2659 1511 5598 153.3 61.8 22 28.7 1 93 30 4.97 4.91 6.25 3.83 12.34 O.5 4.85 -O.8 -1.61 -O.5 O.2 4.97 计量单位 2003年 比上年±% 机制纸和纸板 食糖 精制茶 酒精 啤酒 混配合饲料 原煤 发电量 水泥 木材 人造板 硫酸 中成药 果脯 电解锌 金属硅 铁矿石原矿量 吨 吨 吨 吨 吨 吨 吨 万千瓦小时 万吨 立方米 立方米 吨 吨 吨 吨 吨 万吨 13210 278831 4800 21336 43508 12651 196542 76398 52 750396 12572 21962 1093 909 10153 17424 74.42 28.78 11.68 85.26 -1.9 24.75 36.50 -5.51 -1.82 16.17 15 9.18 -4.34 1.20 45.91 11.97 -14.34 40.55 附表4:2003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以上年为100)

指 标 2003年指数(%) 比上年±% 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1)食品类 粮 食 (2)烟酒及用品 (3)衣着 (4)家庭设备用品及 维修服务 1OO.20 103.50 103.1O 103.60 99.50 99.20 96.20 O.2 3.5 3.1 3.6 -0.5 -O.8 -3.8 -O.5 -3.4 -5.2 (5)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 99.50 (6)交通和通讯 96.60 (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 94.80 服务 (8)居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