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
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非选择题
1.50分)
一、单选题(25题,每题2分,共50分。每题有且只有一个正确选项。)通过基因工程育种与其他育种方法相比较,其突出的优点是A.能够定向地改造生物性状C.操作过程简单2.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变异都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C.白然选择直接作用于个体的基因型3.B.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共同进化的结果D.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个体B.育种周期短D.技术要求和生产成本低用人工合成的脊髓灰质炎病毒初次感染小鼠后A.小鼠产生过敏反应C.体内产生针对该病毒的浆细胞B.体内产生的抗体不能与该病毒结合D.使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4.关于达尔文学说和拉马克学说的区别正确的说法是A.拉马克学说认为生物通过变异适应环境B.达尔文学说认为环境的作用可以引起不定向的变异C.达尔文学说认为变异后就能适应环境D.拉马克学说认为不定向的变异是由动物的意愿决定的5.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长期营养不良会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出现组织水肿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神经细胞膜外局部电流方向一致C.激素有微量高效的特点,可以直接参与细胞内多种代谢活动D.组织液中K+浓度明显降低可导致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6.人体皮肤瘙痒的感觉与一种神经递质——5-羟色胺有关。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①痒觉和痛觉的形成都属于人体的条件反射②神经递质进入受体细胞,从而引起后者兴奋或抑制③突触小体可以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树突等相接触,共同形成突触④神经递质、激素、抗体等细胞间信息分子发挥完作用后会被灭活A.①②③B.③C.②④D.②③泉港一中2020-2021学年上学期期中考高二生物第1页共8页7.人体剧烈运动时,会出现A.细胞呼吸产生的乳酸进入血浆,使血浆pH显著降低B.肌细胞消耗血浆中葡萄糖分子,使血糖水平持续降低C.血液中CO2浓度增大,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运动加快D.大量出汗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抑制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兴奋8.生活在低海拔地区的健康人到高海拔地区旅游时,容易出现血浆中乳酸浓度升高、肺水肿、脑水肿等症状,补救措施是针对性输液、吸氧和强心治疗。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血浆中的乳酸会与血浆中的Na2CO3反应B.出现肺水肿的原因可能是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导致组织液含量增多C.输入高浓度葡萄糖溶液可减轻脑水肿的原因是葡萄糖提供的能量增加D.人体具有维持稳态的调节机制,因此人体稳态不会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9.下列有关育种说法正确的是A.用杂交的方法进行育种,F1自交后代有可能筛选出符合人类需要的优良品种B.用辐射的方法进行诱变育种,诱变后的植株一定比诱变前的具备更多的优良性状C.用基因型为DdTt的植株进行单倍体育种,所得的品种约有3/4为杂合子D.用基因型为DdTt的植株进行多倍体育种,所得品种即为纯合子10.关于动物激素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会导致心率加速C.盐酸可刺激胰腺细胞分泌促胰液素B.性激素可以进入靶细胞内发挥调节作用D.血糖含量可调节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11.欲研究甲状腺和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研究人员对成年小鼠分组并进行了相应处理:甲组切除甲状腺,乙组手术但不切除甲状腺,丙组每日一次甲状腺激素溶液灌胃;各组正常饲养并每隔一定时间测定耗氧量,绘制曲线如下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本实验的自变量为时间和对小鼠的处理方式B.对丁组小鼠的处理应为每日一次等量生理盐水灌胃C.甲、乙两组形成对照,可排除手术对实验结果的影响D.若给乙、丙组小鼠服用放射性131I,则甲状腺放射性最高的为丙组泉港一中2020-2021学年上学期期中考高二生物第2页共8页12.下图表示人体内免疫细胞组成的概念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细胞对抗原具有摄取、处理和传递的作用B.②细胞只在细胞免疫中发挥作用C.③④都具有特异性识别抗原的能力D.四种细胞功能的差异与其遗传物质组成不同有关13.如图为人体细胞与内环境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共同构成人体细胞的内环境C.④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的含量有关B.⑤⑥处在由相同液体构成的环境中D.内环境稳态的实现与细胞的生命活动密切相关14.成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婴儿却不能。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成年人和婴儿产生尿意的部位不同B.成年人和婴儿排尿反射的低级中枢位置不同C.排尿与憋尿过程都依赖神经递质的作用D.排尿反射是经后天学习建立的条件反射15.下列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能够分泌多种促激素调节相关腺体C.存在温度感受器能对炎热产生感觉B.与语言功能的控制有关D.与生物节律的控制有关16.下列关于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分别由胰岛A细胞和胰岛B细胞分泌B.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使血糖水平降低泉港一中2020-2021学年上学期期中考高二生物第3页共8页C.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和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使血糖水平升高D.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相互拮抗,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体现了反馈调节的特点如图表示小鼠体内雌性激素的分级调节情况,其中①和②表示两种器官。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切除①后小鼠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分泌量减少B.②分泌的雌性激素含量过高时对下丘脑和垂体存在抑制作用C.小鼠体内雌性激素的含量保持相对稳定与负反馈调节有关D.下丘脑和②细胞上都分布在着①分泌的促性腺激素的受体18.某科研团队对肺炎患者感染的肺炎链球菌进行耐药性追踪检测,发现肺炎链球菌的耐药性呈上升趋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耐药性强的肺炎链球菌有更多机会将其基因传递给后代B.肺炎链球菌可能通过染色体片段交换从其他细菌中获得耐药性基因C.肺炎链球菌耐药性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即使患者未接触过抗生素,感染的肺炎链球菌也可能是耐药菌19.下表关于基因工程中有关基因操作的名词及对应的内容,正确的组合是基因供体ABCD提供目的基因的生物提供目的基因的生物质粒大肠杆菌等基因剪刀限制酶DNA连接酶限制酶DNA连接酶基因针线DNA连接酶限制酶DNA连接酶限制酶运载体质粒质粒提供目的基因的生物提供目的基因的生物受体细胞大肠杆菌等大肠杆菌等大肠杆菌等质粒20.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不相符的表述是A.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B.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都是不定向的C.种群间由于地理障碍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叫生殖隔离D.表现型与环境相适应的个体有更多的机会产生后代从而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21.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传递信息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过程体现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B.该过程的顺利进行与膜电位变化有关C.该过程的信号分子进入靶细胞起作用D.该过程体现兴奋只能从A端传向B端泉港一中2020-2021学年上学期期中考高二生物第4页共8页22.下列关于生物育种技术及应用的叙述中,合理的是A.紫外线照射青霉菌即可诱导其产生高产突变B.单倍体育种时需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C.用四倍体和二倍体植株做亲本培育三倍体无籽西瓜D.推广田间种植的水稻种子通常都是纯合子23.下列关于人体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血浆中的水主要来自消化道、淋巴和组织液B.下丘脑既是渗透压感受器,也是水盐平衡的调节中枢C.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集合管对水通透性降低D.水盐平衡同时受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二者相互协调24.科学家选择了一批各项生理指标都相同的健康大鼠开展了三组实验:甲组大鼠饲喂普通饲料;乙组大鼠饲喂等量高糖高脂饲料,丙组大鼠饲喂等量高糖高脂饲料并加强运动。实验持续6周后,测得下表数据(瘦素是一种激素,可促进脂肪的分解),下列分析错误的是组别甲乙丙体重(g)361.75436.60348.70瘦素(ng/ml)胰岛素(mIU/L)血糖(mmol/L)瘦素受体蛋白(0D)1.287.954.6213.6133.5725.695.067.495.770.480.100.28A.乙组大鼠血糖明显高于甲组,可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B.运动能增强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加快葡萄糖的利用,降低血糖浓度C.乙组大鼠的瘦素水平高于甲组,但体重没有降低的原因与瘦素受体蛋白数量有关D.据实验结果推测糖尿病患者可通过减少糖类等物质的摄入量,加强运动进行日常保健25.如图表示通过突触相连接的神经元,电流计的电极均连接在神经纤维膜的外表面,A、B、C为可供选择的刺激位点。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不需要通过内环境B.当A点受刺激时,电流计①的指针将发生一次偏转C.未受到剌激时,神经细胞的细胞膜内外无离子进出D.刺激B点,观察电流计②指针偏转次数可判断X处有无突触泉港一中2020-2021学年上学期期中考高二生物第5页共8页第II卷(非选择题50分)
26.(14分)临床上,发热是指在致热原的作用下,使机体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一种高水平体温调节活动。根据近期流行病学调查,新冠肺炎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发热,这也是当前我们进入公共场所需要检测体温的原因。人感染新冠病毒后体温上升的主要调节机制示意图如下。请分析回答:(1)侵入人体的病毒会引起细胞产生内生致热原(EP),EP刺激位于____________的体温调节中枢,导致体温“调定点”上移。在体温上升期,图中运动神经元兴奋使得___________,增加产热;而交感神经则使皮肤的______________,减少散热。此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细胞代谢增强,与该过程相关的激素甲是___________________。(2)抗体检测适用于快速筛查出疑似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病毒感染人体后,病毒的某些结构蛋白一般作为抗原,刺激人体________________(填细胞名称)产生特异性抗体。临床上可利用抗原试剂检测抗体的存在,该方法的免疫学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3)新冠病毒是一种具有包膜的RNA病毒,包膜表面的刺突蛋白S与人细胞膜表面的ACE2受体结合,发生病毒包膜与细胞膜的融合,释放病毒的RNA侵入细胞。因此,病毒感染人类首先需要接触到有这种受体的细胞,完成受体结合,而暴露在空气中的嘴唇、眼皮、鼻腔和口腔里的大量黏膜上皮细胞存在基于以上信息,为减少人体新冠病毒的感染而研发的药物应具有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ACE2受体。(回答出1种即可)。27.(14分)如图所示为A物种进入甲、乙两岛后逐渐形成B、C、D物种的演化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物种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物种进入甲、乙岛后,分别进化为B、C物种,这种由于地理障碍使其分成不同种群而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即为_____________________,甲、乙岛上的环境不同,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向也不同,泉港一中2020-2021学年上学期期中考高二生物第6页共8页导致进化方向产生差异。(2)某时期将甲岛上的B物种引入乙岛,其不能与C物种发生基因交流的原因是与C物种已形成__________,一段时间后,迁入乙岛的B物种进化为D物种。在此过程中,D物种某些基因的基因频率发生了_________________。(3)假设某较大的植物种群中,AA基因型个体占30%,aa基因型个体占20%,则该种群在自然状态下随机交配产生的F1中,A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后期由于外界因素影响使a基因频率逐渐下降、A基因频率逐渐上升,则其后代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数目的变化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8.河鲀毒素(TTX)是一种神经毒素,可抑制细胞膜Na+通道的开放。研究小组用TTX及某动物的神经组织,在适宜的条件下进行研究,处理方法及结果见下表。微电极刺激突触前神经元,实验对神经组织的处理组号(mV)IIIIIIIV请回答:(1)第I组实验中,测得突触前神经元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为35mV,这一电位差的形成是由于___________导致的。(2)0.5min后,才能测到突触后神经元的电位变化,造成延迟的原因之一是神经元在通过突触时需要进行转变:在突触前膜信号的转变是___________,转变后的信号(神经递质)以___________的方式通过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进而使突触后膜产生电位变化。(3)据II、III、IV组的实验结果分析,突触前神经元膜两侧电位差逐渐降低的原因是随着时间的延长,河鲀毒素对Na+通道的_________作用逐渐加强。(4)第IV组的突触后膜依然保持静电位,说明TTX不改变神经元细胞膜对___________的通透性。浸润在生理盐水中5min后10min后15min后35302010352510-70测得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0.5ms后测得突触后神经元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mV)浸润在含一定浓度TTX的生理盐水中泉港一中2020-2021学年上学期期中考高二生物第7页共8页29.(12分)科研人员在转入光敏蛋白基因的小鼠下丘脑中埋置光纤,通过特定的光刺激下丘脑CRH神经元,在脾神经纤维上记录到相应的电信号,从而发现下丘脑CRH神经元与脾脏之间存在神经联系,即脑-脾神经通路。该脑-脾神经通路可调节体液免疫,调节过程如图所示。请回答:(1)图中,兴奋由下丘脑CRH神经元传递到脾神经元的过程中,兴奋在相邻神经元间传递需要通过的结构是__________。去甲肾上腺素能作用于T细胞的原因是T细胞膜上有__________。(2)在体液免疫中,T细胞可分泌__________作用于B细胞。(3)已知切断脾神经可以破坏脑-脾神经通路,请利用以下实验材料及用具,设计实验验证破坏脑-脾神经通路可降低小鼠的体液免疫能力。简要写出实验设计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实验材料及用具:生理状态相同的小鼠若干只,N抗原,注射器,抗体定量检测仪器等。实验设计思路:取生理状态相同的小鼠若干只,随机均分为两组,将其中一组将其中一组小鼠的脾神经切断作为实验组,另一组作为__________;分别给两组小鼠注射__________;一段时间后,检测两组小鼠抗N抗体的产生量。预期实验结果:__________。泉港一中2020-2021学年上学期期中考高二生物第8页共8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