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0年8月第11卷第8期CJITwN,August 2010,、 1.11,No.8 ・719・ 为CD4/CD8比值升高以及T调节细胞水平的减少。近来又有 各种资料显示IMN发病与足细胞病变也密切相关¨5j。综合以上 中成药等对IMN的发病机制和病理过程均无特异性治疗作用。 雷公藤多苷是将雷公藤根部去皮后用乙醇提取,经氯仿萃 取,再经硅胶柱以氯仿,甲醇梯度洗脱精制而成的一类有效成 分,系极性较大的脂溶性成分的混合物。其生理活性是由多种 成分(二萜内酯、生物碱、三萜等)协同产生,比一般的粗提物纯 肾性蛋白尿机制及案例作了相关的报道。研究发现雷公藤多 苷对多种淋巴细胞都有明显的抑制增殖的作用,能影响T细胞 途径改善IMN患者体内细胞及体液免疫异常。另外,据新近 结构和相关分子的表达 8 J,这也是雷公藤多苷降低IMN患者 尿蛋白新的重要机制。雷公藤多苷的常规剂量为60 mg/d, branous nephropathy:outline and rationale a treatment strate— gY,Am J KidneyDis,2005,46(6):1012~1029. nephropathy:definition and relevance of a partial remission.Kid— l CA,Miller JA,et a1.Idiopathic membranous 可见ACEI,降脂类药物、抗血小板黏附药物和改善肾脏微循环的 2.Troyanov S,Wa1ney Int,2004,66(3):1199—1205. 3.Waldman M.Austin HA 3rd.Controversies in the treatment of 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Nat Bey Nephrel,2009,5 (8):469~479. 度较高,副作用小[6j。2008年顾左宁等【7J对应用雷公藤治疗 4.杨莉,田庚,卢雪红,等.86例膜性肾病回顾性分析及对 cm4 CD2 调节性T细胞的初步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 杂志,2009,lO(12):1063—1065. 2006,15(2):161—165. 与B细胞以及T细胞与巨噬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可通过各种 5.王瑞石.膜性肾病的发病机制.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研究雷公藤制剂还可稳定足细胞的细胞骨架,恢复足细胞骨架 6.王鑫,孙伟.浅析雷公藤制剂毒副反应及中医药减毒效应.中 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9,10(9):841—843. 7.顾左宁.雷公藤多苷片治疗肾性蛋白尿机制及案例分析.中 6个月后停药或逐渐减量_9j。我们的体会若采用小剂量 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8,9(8):744—745. 30 mg/d,如果没有明显副作用,可连续应用12个月。我们用小 8.秦卫松,刘志红,曾彩虹,等.雷公藤甲素对Heymann肾炎模 剂量雷公藤多苷联合洛汀新治疗低度危险组IMN,取得了很好 的临床疗效,并且观察1年无明显毒副作用发生,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型足细胞病变的影响.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07,16 (2):101—109. 9.张庆怡.雷公藤多甙应用于肾脏病治疗的一些体会.肾脏病 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03,12(3):248—249. (收稿:2010—05—07修回:2010—05—24) 1.du Buf—Verdjken PⅣ,Branten AJ,Wetzds JF.Idiopathicmem 尿毒清颗粒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和营养状况的影响 潘松球① 蒙陆丹① 黎琦① 曾 55@ 张 劲① 钟庆荣① 残余肾功能指肾组织毁损后健存肾组织的滤过和内分泌 多囊肾2例,其他1例。两组在年龄、性别比例等方面差异无 功能,残余肾功能及营养状况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 统计学意义,具可比性。 及存活期密切相关。既往国内有较多研究尿毒清颗粒排毒作 2治疗方法 观察组在常规血透[每月血液透析(HD) 用,但对其保护残余肾功能及对营养状况影响的研究报道较 6~10次、血液透析滤过(HDF)1~2次]基础上加用中药制剂 少。本文通过观察尿毒清颗粒对维持性血透患者残余肾功能 尿毒清颗粒(广州康臣药业有限公司提供)5 g做,3次/d。对 及营养状况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资料与方法 照组仅常规血透治疗,治疗l2个月。HI3:使用德国费森尤斯 4008B透析机,费森尤斯卜]聚砜膜透析器。HDF:使用德国费 森尤斯4008S透析机,费森尤斯AV600S血滤器,血流量220~ 1一般资料选取2007年1月~2009年6月在我院维 300 ml,透析液流量500 ml,反渗水,碳酸氢盐透析,每次HD 持性血透患者68例。纳入标准:维持性血透3个月以上、年龄 4~4.5 h,HDF用后稀释,每次4 h,每次置换液20--25 L。 18岁以上(包括l8岁)且尿量>400 rnJ/d的尿毒症患者。排除 3观察指标RRF:治疗前、治疗6月、12月检测两组患 标准:合并感染、出血、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老年痴呆及严 者血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C盯)及尿量,以Ccr为RRF的指标, 重呕吐腹泻等。人选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 for(ml/mi ̄)=(140一年龄)×体重( )/72×血肌酐(刺), 34例。观察组男19例,女15例,年龄25岁~87岁,平均 女性再乘以0.85【1 J。一级终点事件定义为最终24 h尿量≤ 52.6岁,血透时间3~78月,平均35.1月;慢性肾小球肾炎10例, 400 ml。观察该时间段内各种指标对血透患者残余肾功能下 高血压肾病10例,糖尿病肾病8例,梗阻性肾病3例,多囊肾 降的影响情况。其中观察项目包括:24 h尿液量、血压、是否使 1例,其他2例。对照组男18例,女16例,年龄22岁~84岁, 用ACE或ARB类药物、合并感染、合并心衰、透析中发生低血 平均51.3岁,血透时问5--71月,平均33.8月;慢性肾小球肾 压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营养指标:治疗前后检测两 炎l1例,高血压肾病8例,糖尿病肾病9例,梗阻性肾病3例, 组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RF)、胆固醇 ①广西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肾内科(南宁530022) ・720・ 国史亘医 金竖痘苤查 生 筮 鲞第8期cJITWN,AuguSt 2010,vo1.11。No.8 (TC)、三酰甘油(TG)、血浆瘦素、肱三头肌处皮褶厚度(TSF)、 即观察组经过尿毒清颗粒治疗后进人少尿无尿的患者较对照 上臂肌围(MAMC)和体重指数(BMI)。 组少。见表2。 4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用计算机SPSS 13.0统计软 件包处理。连续变量以( ±S)表示。组问比较采用成组t检 表2两组患者发生终点事件情况(例) 验,治疗前后比较用配对t检验。两组终点事件比较用Y 检 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两组患者临床和炎症指标情况 两组在血压、使用 3两组患者残余肾功能的变化两组Ccr均下降(P< ACEI/ARB、合并心衰、合并感染、透析中发生低血压及超敏C 0.05),用尿毒清颗粒治疗12月后观察组Ccr高于对照组。见表3。 反应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临床和炎症指标情况 表3两组患者残余肾功能的变化( ±S)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比较, P<0.05 4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营养状况的变化用尿毒清颗粒治 疗12月后,观察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高于治疗 前(P<o.05),亦高于对照组(P<0.05),而血浆瘦素低于治疗 2两组患者发生终点事件情况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 前(P<0.05),亦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TC、TG、TSF、 学意义( =7.43,P<O.05),可以认为两组终点事件有差别, MAMC及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红蛋白及白蛋白的变化 ( ±S) 观竺 察组 薯…31.03  ̄! 6.。1 2 28。9 .坠 16  ̄88. 39 …31.85  ̄6. 61 .. 79  ̄0.7∞2 ..,06  ̄型 1.。1 48. 72  ̄25 .60 24! . 13  ̄9. 54 20.17±5.26 24.5(5 /±7 ).40 21.56±4.2l 26.37±6.18 ……治 前31.07±5.66 293.43±81.64 32.07±6.92 1.83±0.71 5.15±1.44 47.90±24.28 23.98±9.05 19.91±3.84 25.01±6.49 “”、一治疗后33.16±5.87 287.44±83.07 33.16±5.87 1.94±0.66 5.34±1.52 45.10±23.96 24.69±8.48加.28±3.95 24.90±7.07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比较, P<0.05 5药物副作用 治疗组有2例在服用尿毒清颗粒初期出 患者经尿毒清颗粒治疗12月白蛋白、前蛋白及转铁蛋白质升 现一过I生轻度腹泻,未作特殊处理,症状自行消失,余无其他不适。 高,说明尿毒清颗粒有一定改善其营养状况,而血浆瘦素水平 讨 论 显著下降,尿毒清颗粒可能通过保护残余肾功能,增加尿量,促 进大中分子毒素(如瘦素、 一MG等)和小分子毒素(如磷、尿 尿毒清颗粒由大黄、黄芪、党参、制何首乌、白术、茯苓、车 素及肌酐等)的排出,改善其食欲,从而改善营养状况。 前草、姜半夏、川芎、丹参等中药制成。主药大黄通腑泻浊;川 尿毒清颗粒有保护残余肾功能,增加毒素排出作用,而且 芎、丹参活血化瘀;黄芪补中益气;茯苓、白术健脾化湿、利水消 还有一定改善营养状况作用,无明显副作用。我们的研究仅限 肿,攻补兼备,切中病机。 于尿量超过400 ml/d的维持性血透患者,而对于少尿或无尿 本研究显示尚有一定残余肾功能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维持性血透患者,加用尿毒清颗粒治疗可能没有太大意义。 经尿毒清颗粒治疗l2月,由于。肾脏疾病的自然进展,治疗组与 对照组残余肾功能均有一定下降,但经过尿毒清颗粒治疗后残 参考文献 余肾功能下降较对照组明显减慢,进入少尿无尿患者较对照组 1.叶任高,张通友,李惠群,等.肾病综合征引起的急性肾功能 减少,说明尿毒清颗粒对尿毒症患者除了通过肠道排毒外还通 衰竭.中华肾脏病杂志,1995,11(2):83. 过其他途经保护残余肾功能。有研究证实,大黄可改善健存肾 2.俞雨生,黎磊石,章旭.中药大黄治疗慢性肾衰的远期疗效观 组织的高代谢状态,减轻残存肾单位的代偿肥大,抑制肾小球系 察.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1995,4(1):32. 膜和细胞外基质的合成,减少残余肾单位的耗氧量等作用_2 ;黄 3.孔庆志,黄涛,费雁,等.黄芪对大剂量顺铂所致肾毒性防护 芪和川芎等都是有效的改善微循环的药物,能增加肾血流量,反 的实验研究.中国药学杂志,1999,34(7):447—450. 馈性地抑制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提高肾小管细胞 4.Erkan E,Mofitz M,Kaskd F.Impact of residual function in 的反应性,增加尿量,从而达到改善肾功能的目的_3 J。 children on hemodialysis.Pediatr Nephrol,2001,16(11):858— 我们的研究还发现,有一定残余肾功能的维持性血液透析 861. (收稿:2010 03—15修回:2010—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