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相和》教案
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是根据司马迁《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它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写出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和政治远见,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
本次课是在学习课文之后,在掌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概述课文,进而达到复述故事的目的。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回顾课文主要内容。学会用自己的话概述故事。 过程与方法: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遇事要顾大局、识大体、讲团结的道理。
教学重点:学会用自己的话概述故事。
教学难点:如何概述故事。
教学准备:学生预习课文。教师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将相和》。
二、回顾课文内容:
1、“将”指的是:对了,廉颇;“相”指的是:蔺相如。“和”就是和好,同心协力,保卫赵国。顾名思义,题目的意思是:廉颇和蔺相如和好如初,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2、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课文一共讲了几个故事?他们的名称分别是:
完璧归赵、渑池相会、负荆请罪。
三、授新:
1、了解概述的定义:
概述大略地叙述,意思是对文章或事物进行概括表达。
概述故事即简要地讲述故事。
2、方法和步骤:要讲清一个故事必须要理清故事的脉络,即时间、地点、人物、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3、结合课文教学生概述故事:
(1)、完璧归赵:
找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并带领学生概述完璧归赵的故事。
(2)渑池相会:
找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并带领学生概述完璧归赵的故事。
4、再次复习概述故事的方法和步骤。
5、给出负荆请罪的时间、地点、人物、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并要求学生试着概述负荆请罪的故事。
四、布置作业:
预习《草船借箭》,并试着概述课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