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方娅
(2010年5月20日)
今天,江西省红十字会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2010年工作会议在这里召开了。借这个机会,我代表省红十字会向参加会议的设区市红十字会干细胞库工作站、省血液中心的领导及HLA组织配型实验室的同志们表示欢迎!向受到表彰的赣州等9个2009年度优秀干细胞库工作站表示祝贺!
刚才,施小琴同志代表省红十字会干细胞库管理中心总结和回顾了省干细胞库全面启动以来的工作情况,部署和安排了2010年的主要工作,讲得比较全面,我完全赞同。下面,我就省干细胞库的建设和发展谈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干细胞库建设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去年10月,回良玉副总理在中国红十字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上明确提出:中国红十字会已经成为党和政府在人道工作领域的得力助手,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我国民间外交的重要渠道。而中国红十字会2001年重新启动中华骨髓库建设项目,目的就是为临床提供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挽救需要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患者生命。毫无疑问,中华骨髓库建设充分体现了中国红十字会“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的宗旨,是中国红十字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具体贡献的一项崇高事业。作为中华骨髓库大家庭中的一份子,江西骨髓库同样为中华骨髓库的发展、为促进社会和谐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在此,我代表省红十字会向所有为江西骨髓库建设付出辛勤劳动的同志们表示衷心感谢和崇高敬意!
今年初,白血病患者——南开大学哈萨克族学生阿依努尔通过中华骨髓库查找到一位汉族干细胞捐献者并成功移植,备受社会关注。中国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王伟特意调整工作安排,专程前往两地看望患者阿依努尔和捐献者李勇。元宵节那天,阿依努尔走出了移植病房,经医生检查,造血功能恢复较好,体内的白细胞维持在3000/微升以上。这是一个大学生进行骨髓移植的普通案例,但因为她是弱势群体,是最需要帮助的人,还因为她来自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她的成功移植,不仅对她本人的健康起着决定性作用,还对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这件事情不仅展现了中华民族扶危济困、救死扶伤、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也有力打击了企图分裂民族团结的敌对势力。这就是阿依努尔的骨髓移植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的深层次原因。再举个例子,大家都知道,我们江西骨髓库首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邓椿敏,荣获了江西省第十四届“十大杰出青年”称号,并且位居这十大青年之首。这是全省红十字会系统首位、也是目前为止唯一的一位获“江西省十大杰出青年”称号的志愿者。这是邓椿敏本人的光荣,也是全省红十字会系统的光荣。
这2个生动的事例,有力地印证了回良玉副总理所肯定的“中国红十字会已经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雄辩地说明了我们所从事的骨髓库建设工作是一项给予患者生存希望,坚定患者生活信念,为人类健康造福的伟大事业。因此,我们不要简单地把骨髓库建设看作不过是一项普通业务工作而已,而要把它提升到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高度来认识,要把看似普通实则不平凡的骨髓库工作真正做成向社会展示红十字会宗旨的品牌生命工程。希望大家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并把这种深刻认识内化为自觉做好江西骨髓库各项工作的强大精神动力,为充分发挥红十字会在公民社会中的作用贡献力量。
二、广泛宣传,努力营造全社会关注造血干细胞捐献的良好氛围
省干细胞库成立以来,我们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社会宣传活动,也取得了比较好的
成效,让广大民众了解和认识了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基本知识和重要意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的行列中来。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目前我省的库容量仅1.6万人份,这与广大白血病患者的需求、与发达省市干细胞库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加大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的宣传力度,让全社会都关注、参与到这一人道主义事业中来。一是要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充分利用媒体的力量。特别是要通过媒体加强典型人物的宣传,用典型人物的事迹和榜样的力量来鼓舞民众,动员更多的人加入到捐献志愿者的行列。二是要进一步加大科普知识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建设干细胞库重要意义的认识,了解和掌握有关干细胞移植的科普知识。要通过先进典型报告会、知识讲座、宣传图片、书籍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大力宣传干细胞库建设的目的意义、运行模式和干细胞捐献的基本常识。三是要积极利用网络,建立网上交流平台。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正逐步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特别是青年人对之接受程度高,网络平台提供了更便捷的宣传和互动交流机会,能有效提高志愿者的参与积极性。四是要大力宣传捐献者感人的事迹,宣传他们的无私奉献精神。在各级组织的先进人物评选中积极推荐,切实让捐献者和他们的家庭深切感受到捐献造血干细胞是件光荣事,是件造福社会的事。2006年,邓椿敏通过省红十字会的积极推荐被授予省“十大杰出青年”荣誉称号。我们还有不少设区市红十字会这方面工作也做得不错,树立了典型,较好地发挥了典型的示范作用。
三、热情服务,切实做好对捐献者的关怀工作
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他们无私地奉献自己的爱心。作为我们组织者,一定要对他们做到百分之百的照顾,搞好服务,这对捐献者本人是一种关怀,对家庭是一种安慰,这项工作我们一定要做好。一是在配型、体检、移植中做好细致周到的服务,让他们感觉到温暖。在造血干细胞采集时,要多关心我们的捐献者,为他们着想。二是要按照要求及时把捐献者应得的补助送到他们的手中,及时为他们办理保险,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三是尽我们的可能,帮助联系政府及单位解决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四是多送
去一些问候。元旦、春节期间,我们可以通过发送短信、寄送明信片等形式,送去我们的一份祝福。我们还可以利用春节送温暖活动,对一些比较困难的志愿者家庭送上慰问物资,送去红十字会的关爱。
四、突出重点,大力加强各级干细胞库工作机构能力建设
省干细胞库工作全面启动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省血液中心及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省干细胞库管理中心及工作站的努力下,省干细胞库库容量达1.6万人份,实现捐献18例。2008、2009年,我省干细胞库的年度库容使用率均超过万分之四,分别居全国31个省级干细胞库的第8、第13位。但各地发展不太平衡,有的地方有的方面还比较薄弱。2010年是总会确定的红十字会“能力建设年”。我希望各级干细胞库工作机构把进一步加强能力建设放在2010年工作的突出重要位置。能力建设涉及工作的方方面面,在这里,我着重强调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提高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能力。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这里的“域”,既指地域,也指领域。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我们各级干细胞库工作机构必须坚持的工作原则,是各级干细胞库工作者的政治责任和基本要求。只有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干细胞库事业才能与时俱进,实现可持续发展。“登高才能望远”。对各级干细胞库工作者提出这个要求,就是希望大家站位要高一些,要学会把握工作大局,找到推动工作的切入点和有力抓手,取得更加良好的社会效益。
二是提高学习及业务工作的能力。建设一支热爱干细胞库事业,乐于奉献、精通业务、会做群众工作的干部队伍,是实现江西干细胞库事业科学发展的人力基础。近几年,随着省干细胞库事业的发展,我们的干部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呈现新人多、经验少、理论素养和理论储备不足等问题。干细胞库建设既是一项事业,也是一门学问。它涉
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医学、伦理学等领域。因此,我们各级干细胞库工作者要广泛涉猎相关领域,要注重研究社会学、伦理学及造血干细胞捐献的医学常识,努力成为能胜任干细胞库各项业务工作的“杂家”。学习不是关起门来读书,而是联系实际在实践中学。既要立足县情、市情、省情,又要借鉴外市、外省甚至境外的经验。各级干细胞库工作机构要进一步加大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力度,通过丰富多彩的培训形式,寓教于乐,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理论素养和业务水平。在我们各级干细胞库工作机构坚持不懈的努力下,要严格按照国家管理中心强调的“全员全程质量控制”要求,熟悉和扎实做好涉及干细胞库建设的每一环节的工作。使我们省干细胞库的每一个捐献志愿者深思熟虑加入中华骨髓库、义无反顾捐献造血干细胞,我们江西干细胞库的库容使用率再上一个台阶。
三是提高调查研究和理论研究的能力。调查研究是我们的传家宝,是一个基本的领导制度和工作方法。各级干细胞库工作者要把调查研究作为一项基本功,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发现典型,归纳成功做法,总结失败教训。利用掌握的第一手资料,积极开展干细胞库建设相关理论研究。理论来源于实践,又能动地指导实践。科学的理论必然指导科学的实践。提高各级干细胞库工作者理论研究的能力,就是要用理论研究的成果更好地指导我们的实际工作。希望各级工作人员勤于思考、勇于探索,通过广泛调研及相关理论研究,进一步健全我们的工作体制,完善我们的工作机制,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各级干细胞库工作者更加扎实有效开展工作的良好环境,激发各级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实现我省干细胞库的科学发展,使江西骨髓库在中华骨髓库大家庭中发挥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同志们,新的一年,我省干细胞库建设任务艰巨而光荣,完成2010年工作任务,对于实现江西红十字事业新跨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省各级干细胞库工作机构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改革创新,锐意进取,齐心协力,狠抓落实,开创新局面,取得新成就。为推进我省红十字事业,构建和谐社会,实现江西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做出应有的贡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