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论会计环境对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的影响

论会计环境对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的影响

来源:爱go旅游网
2013年6月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Inner Mongolia Science Technology&Economy June 2013 No.11 Total No.285 第11期总第285期 论会计环境对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的影响 樊翠云 ,刘 玮 ,刘春枝 (1.北方联合电力有限公司;2.呼和浩特市金桥热电厂;3.呼和浩特科林热电有限公司,内蒙古呼和浩特摘010000) 要:从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法律环境、文化教育环境和会计基础环境等5个方面论述了对我国 会计准则国际化的影响,提出了我国会计国际化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会计准则国际化;会计环境;中国 中图分类号:F23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m6921(2013)1 1—O012—06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会计已经成为一种国 2001年底已经颁布实施了16条具体会计准则。 际间通用的商务语言,是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之间 交流的重要桥梁,在促进国际贸易、吸引外资以及国 际经济交流等;b-面的作用也日益显著。因此,会计 国际化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会计国际 化是指由于国际经济发展的需求。 而在我国,会计国际化也日趋受到关注,尤其是 在2001年加入WTO后,我国需要尽快的与国际惯 例接轨,逐步融人到国际会计中去。笔者就是研究 有关于我国会计环境对会计准则国际化的影响相关 问题。 1我国的经济环境及其对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的 影响 2001年11月,我国加人了世贸组织成为其成员国, 我国的市场进一步地对外开放,企业不管大小、组织 形式、所有制类型、境内境外等都享有国民待遇。可 以想象,外国企业、外国资本将更快地进入我国市 场,更多的跨国公司将在中国办厂、设立分公司、子 公司。而这些公司的母国会计准则与中国会计准则 有差异,要解决这种政策的差异必须使我国的会计 准则国际化。 加入世贸组织还意味着我国将有更多的企业到 境外市场去筹集资本,如果按照上市地的会计标准 对我国企业财务报表进行审核,将产生两个会计报 表,模糊了企业的财务状况,不能使企业的财务信息 更加透明,而且增加了审计的成本,影响发行证券的 合理定价,直接增加了资金成本。 政府监管部门也希望更多的境外公司在我国上 市,倘若采取这些公司母国的会计准则编制的会计 报表这是不被我国法律所允许的,如要求其按中国 的会计准则制定财务报表,对于那些自诩其会计准 则高于中国会计准则的公司而言,可能无法接受。 面对加人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贸易、金融全球化 的新挑战,我国审时度势,抓住机遇,与时俱进,认真 研究和解决国际协调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1.1 我国的市场经济发育程度与发达国家有很大 差显巨 会计作为反映企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率的信息 系统,与经济的发展水平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中 国会计准则国际化是根据中国的经济发展逐步进行 的。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我国进入了商品 经济与计划经济并行的“双轨制”时期,国有企业沿 着放权让利,增强企业活力的改革思想进行改革,实 行了企业基金制度、利润留成制度、承包制度以及两 步“利改税”,这时的改革还未涉及到企业制度层 面,沿用了计划经济会计模式,只是根据改革的需要 进行了局部调整。 1984年开放4个经济特区,之后开放长江三角 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形成由沿海到内陆逐步开放 的格局,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1-资企 业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外资大量引入。为适应对外 开放的需要,财政部于1983年3月和4月,借鉴了 西方国家会计的基本原理,分别制定了《中外合资 经营企业会计制度(试行草案)》和《中外合资企业 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90年代,随着深化改革和对 外开放程度的加强,1992年财政部发布《企业会计 准则一基本准则》标志着我国由计划经济模式向市 场经济模式的转化。随着股份公司上市和股票、债 券等经融产品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以及 ̄:OII证券交易 所的交易,证券市场在我国的初步发展,投资人、债 权人、证券监管委员会等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 息的需求不断深化,实施了第一个有关联方的具体 会计准则,从此进入了会计准则体系建设阶段.到 ¥ 收稿日期:2013—03—25 ・中国经济融人世界经济体系的步伐不断加快, 净出口贸易的增长、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增长、 资本市场的发展,需要向境外投资者提供财务报告 准则编制的财务报告。中国取代美国成为吸收外资 最高的国家,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会计准则国际化 的绝对收益已经得到体现。然而仍然有国家不承认 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特别是针对其他国家对我国 的反倾销诉讼中,2005年6月29日,欧盟委员会曾 经发布评估报告,以中国的破产法和会计法与国际 不符为由,拒绝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而公允价 值的引入是一个重大的突破点。 2006年2月15日新发布的中国新会计准则体 系中,强调对交易性经融资产和负债、投资性房地 产、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非同一控制下企 12・ 樊翠云,等・论会计环境对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的影响 2013年第11期 突出。从世界范围看,会计准则的发展始终依赖于 经济环境的变化。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极大程度上 改变了资源配置的方式。上市公司,无论以前是国 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演变成为公众公司,中小投 资者的利益保护问题得到重视,一股独特的现象受 到更多批评,企业的社会性得到凸现。而这一切都 业合并所形成的资产与债务等一些特定交易或有事 项,在有关资产和负债存在活跃市场并且公允价值 能够可靠计量的情况下,允许采用公允价值进行计 量。公允会计的运用使我国企业在准备被调查成本 的产品资料时,能够与国际通用的会计语言接轨,减 少与调查机关之间不必要的误解和不同计量之间转 换的工作量,有利于提高应诉的效率,公允价值的引 人实现了国际化的实质性进展,引入公允价值同样 是我国经济形势的需要特别是金融创新,目前已经 产生了数量众多、特征各异的衍生金融工具,房地产 市场逐渐成熟与发展,对投资性房地产引入公允价 需要高质量的信息披露,尤其是会计信息的披露。 围绕着证券市场,有效、合理的会计准则在我国整个 会计体系中显示了从未有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以我国证券市场为核心建立国际化的会计准则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对会计制度进行了改 值的条件已经成熟,资本并购、资产重组、股权激励 等客观要求适当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如期货、期权、 远期合同、互换等。这些衍生性金融工具有些只产 生合约的权利和义务,而交易和事项并没有发生。 但从法律上来看,由于签约双方之间已经产生了风 险与报酬的转移,为了会计信息使用者除了了解已 发生的业务信息外,还能了解正在发生的业务的现 时信息以及对企业未来财务状况和经济活动的可能 影响程度,为了帮助会计信息使用者能够正确得地 进行经营决策,尽管签约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并没有 完全履行,但是会计上也要求确认、计量。由于没有 历史成本,于是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可以很好地解决 这个问题。 由于中国的市场经济离成熟、完善的市场经济 还有一段距离,所以当前中国的会计环境还面临一 些特殊的问题。从公允价值产生的客观条件来看, 中国交易市场特别是产权交易市场还不规范。公允 价值的公允要求一个活跃、健全、流动的市场提供交 易价格,如果缺乏一个这样的市场,就需要通过评估 和判断未来的现金流量的折算值等方式来获取公允 价值,。就目前来看,公允价值获取的第一层次交易 市场尚不完善,以中国修订前的《债务重组》为例, 公允价值的使用使债务重组一度成为一些上市公司 的避免被ST和PT的救命稻草,依靠关联交易在债 权人的慷慨豁免,或以自身低值资产充抵巨额欠款 等方式,这些经营困难视的上市公司将不菲的债务 重组收益计入利润,实现扭亏为盈,公允价值在这里 成为了利润操作的工具,《债务重组》不得不重新修 订,并取消公允价值。至于评估价和折现值这些主 观因素更多的获取方式,其真实性和可验证性更差。 这也影响了我国的国际化进程。 1.2我国的证券市场是不成熟、正在发育中的市场 证券市场发展是会计准则发展的根本动力,会 计准则是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而逐渐发展成熟起来 的。随着加入WTO组织的到来,我国经济融入国 际大循环的速度加快,国内企业海外上市的数量日 渐增多,外国投资者也日益关注中国证券市场,上市 公司的信息披露标准要求更加严格,会计准则的国 际化接轨势在必行。这就要求区分会计准则目标与 政府的政策目标,明确会计准则制定的出发点,即真 实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为资本市场服 务,为投资者和债权人服务。 WTO的加入无疑将要求我国经济更快地融人 到世界经济体系中。会计准则的国际化问题将更加 革,遵循“向国际惯例靠拢”的方针,于1992年公布 了《企业会计准则》,随后又公布了具体准则的征询 意见稿,在此基础上,迄今已陆续推出了13个具体 准则:《现金流量表》、《债务重组》、《建造合同》、 《非货币性交易》、《或有事项》、《借款费用》、《租 赁》、《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的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 在所有企业施行,投资、无形资产、资产负债表日后 事项、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只暂在股票有限 公司施行。这些准则的颁布推行为我国会计准则体 系的建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证券市场的良好运 行提供了较好的条件。但会计准则的制定相对于证 券市场的发展是滞后的。 事实上,我国会计准则确定的三类用户对会计 信息需求的差别较大。政府作为经济的宏观调控者 需要的是较笼统的统计数据、汇总数据;国家税收的 需要与会计目标有很多区别,为应付税收而设计的 会计体系是满足不了其他使用者的需要的。企业管 理当局需要的会计信息千差万别,主要是为内部考 核服务;而投资者和债权人因投资、借贷的需要,要 求会计信息应能揭示企业的投资价值和经营风险。 根据前两类用户制定的会计体系明显有别于根据投 资者和债权人需要的会计体系。而我们在根据这些 复合目的制定会计准则时,未充分了解每类用户的 需求差异,尤其是投资者和债权人的需要,而仅仅是 将其他国家为投资者和债权人设计的会计概念和会 计体系借鉴过来,形成了现在会计准则多重目标的 相互矛盾与冲突。由此造成会计准则与证券市场发 展的不协调,满足不了投资者和债权人的需要。 再者,中国资本市场缺乏有效性、透明度,内幕 交易、操纵市场在中国资本市场非常盛行。证券市 场的监管乏力无术,中国的资本市场由于监管规则 不健全,执行力度不够,监管部门对资本市场侧重于 调控,市场秩序存在着许多的漏洞和较大的违法 “空间”;以行政为主导的股票上市方式使得中介机 构在很大程度上对行政权力处于从属地位;再加上 中国资本市场的自律机制不健全,使得中国资本市 场的透明化、有序化程度大大降低。与此同时,法制 不完备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监管部门的市场风险 监管。目前中国出台的有关金融监管的法律、法规 和规章并不少,但在具体监管中总感觉法律规范不 足,原因之一就是许多制度往往不是根据当时的市 场局部需要出发,缺乏系统的考虑和论证,同时某些 条款又过多地涉足业务细节,挂一漏万。再者是公 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在中国特殊环境下,公司治理结 ・13・ 总第285期 构问题从源头上(包括立法部门,相关政策制定部 门)就出现混乱,各部门以自己的喜好,政出多门的 情况极为明显;在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的情况下,难 以有效制衡及监督大股东的行为(或者内部人控制 行为),则容易导致发生特定事项,进而出现损害股 东利益。特定股东事项包括公司管理层对长期资产 减值计提和转回的盈余管理,恶意操作利润损害股 东利益。 以资产减值准备的转回为例,分析证券市场造 成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准则的差异。国际会计准则 委员会认为,资产减值的转回不是一项重新估价。 只要减值损失转回后账面金额没有超过资产初始成 本减去其摊销或折旧后的余额,那么减值损失的转 回与历史成本会计系统就是一致的。允许减值损失 的转回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要求一致,即与以前 没有预期从资产中产生的未来经济利益应尽可能重 新评估。减值损失的转回给使用者提供资产或资产 组合未来潜在利益更为有用的信息。而中国《资产 减值》准则第十七条则明确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 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这是因为资产 减值损失虽能真实的反映资产的质量,但是也是盈 余管理的工具。研究发现,当上市公司具有计提减 值准备的自主选择权时,一般选择不予计提或者提 取比例较低。投资者对自愿性资产减值具有正的市 场反应,即把自愿性资产减值作为未来盈利能力改 善的信号。而当被要求执行资产减值情况时,具有 扭产减转动机、变更动机和利润平滑动机的上市公 司一般会选择增加未来收益的资值政策。(李增 泉,2001)同时,上市公司利用追溯调整尽量降低资 产减值的不利影响,甚至以过度追溯的方式调高当 期利润。对较长时期A股上市公司资产减值计提 行为的研究表明,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成为公司操纵 盈余的工具之一(薛爽等,2006)。整体来看,我们 的经验证据支持新《资产减值》的修订,“长期资产 减值不得转回”这一规定有助于压缩上市公司盈余 管理制度空间,使得长期资产减值计提更好地反映 其经济实质,提高上市公司会计质量信息。 2我国的政治环境及其对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的 影响 会计准则国际本质就是“经济一体化三难”问 题,也就是存在于经济全球化、政府对经济管理和国 家主权三者之间相互竞争,难以兼顾彼此的关系。 政治上比较集权的国家,成文法律往往比较发达,政 治体制的特征与法律体系的特征紧密相连,两者就 这样共同制约着会计活动,决定着一个国家会计准 则的存在和地位。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问题研究一 会计环境视角的国际政治环境具体表现为:自从 1973年6月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成立以来, 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就在世界范围内展开了。国际会 计准则委员会的早期目标是期望协调不同国家之间 的会计准则和政策。但进入2O世纪90年代,国际 会计准则委员会的目标发生根本性改变,从协调转 向规范,并期望借助证券委员会国际组织(IOSCO) 的支持,首先对跨国公司的财务报表资料进行规范, 然后,转向直接代替各国原有的会计准则方式宣传 ・14・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国际化思想,增加成员机构,寻求各种有较大影响力 的国际组织比如国际会计师联合会、证券机构的国 际组织、联合国等的支持,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在世界范围内,会计准则的制定机构主要有两 种模式。①民间组织模式,如美国的财务会计准则 委员会(FASB)和英国的会计准则委员会(ASB)以 及日本会计准则委员会(ASBJ)韩国会计准则委员 会(KASB)。②政府模式,如俄罗斯、法国等。在民 间组织模式下,工作效率低下,而且民间组织不具备 监督检查和督促准则实施的权威性。在政府模式 下,由财政部制定会计准则的弊端是过于偏颇,往往 从政府的角度考虑问题,不能兼顾各方面的利益。 各国的准则制定机构均有其存在的历史背景和客观 条件,譬如美英的民间模式就与期传统的自由文化 有关,而俄罗斯、法国集权式管理的色彩就浓厚一 些。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机构是财政部,具体拟定 工作由会计司负责,同时还成立了会计准则委员会, 作为会计准则的咨询机构。以政府为主导,以准则 咨询机构为支撑。这种模式的形成是有其原因的: ①法律赋予了财政部制定会计准则的权力。会计准 则是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组成部分,在会计法律体 系中属于部门规章层次,财政部是具有制定会计准 则权力的合法部门。②由财政部制定能够保证会计 准则的有效实施。因为其具有强制性,能够借助政 府的权威,因此准则的实施成本较小,而且由政府制 定可以省去庞大的协调成本。③符合我国会计界的 传统。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会计规范也都是由 财务部门指定的,会计人员长期以来习惯统一会计 制度的“你说我做”的形式。如改由民间组织制定 会计准则,会计人员短时间内恐怕难以适应,容易对 权威性产生怀疑,导致会计实务的混乱。④我国民 间职业组织无力承担制定会计准则的重任。我国会 计界的民间组织有两个:中国会计学会和中国注册 会计师协会。这两个组织都发育较晚,官办色彩浓 厚,力量单薄,难堪制定会计准则的重任。⑤会计准 则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是广泛深远的,涉及到各 种部门,各个公司,这不可避免的会引起利益冲突, 甚至对整个市场经济秩序产生有利或不利的影响。 财政部其独揽制定准则的权力难免会带有一定的利 益倾向性,但得到了利益相关者的认同。 我国政府在会计准则国际化方面,有着其不可 替代的作用和地位,随着我国民主制度的不断发展 及安全,新会计准则在制定方面不断改善,公开征求 意见的对象更加广泛,渠道也更加丰富,可以通过互 联网、平面媒体、座谈会、研讨会等。会计准则委员 会的地位不断加强,准则机构不再是一个摆设,与国 际上的“应循程序”更加接近,提高了准则制定过程 的透明度。尽管我国的会计准则制定程序和以前相 比,有了很大程度的进步,但还存在一些缺陷。①企 业界游说不足。利益相关者对会计准则制定过程的 关注程度和参与程度还不够高。美国现行的准则或 多或少都受过企业游说的影响,然而我国的企业界 在制定会计准则的过程中却不够积极主动,参与意 识淡薄,能够真正反映到会计准则中广泛而又有价 值意见少之又少,更谈不上去游说准则制定者。与 樊翠云,等・论会计环境对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的影响 之成为鲜明对比的是,我国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机 2013年第11期 益报告却在另一个会计期间。③对已经发生的价值 产值不予报告,为管理者提供操纵收益提供了方便。 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规范的重点是全面收益表,按 会主义倾向却十分严重,许多上市公司热衷于在准 则出台后千方百计地去钻准则的漏洞,寄希望于绕 过准则,甚至弄虚作假以规避准则对其产生的不利 影响。②公开性仍有待提高。美国的会计准则从立 项开始,以指导准则的左后发布,全过程中的几乎所 有的会议、几乎每道程序所形成的结果,都对外公 开。相比之下,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程序就不是那 么的公开,只有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布,譬如理想的 原因、研究报告、讨论稿、草案以及反馈意见等都是 不向外界公开的,只是在一定范围内征求意见。这 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各界人dcx,-J- ̄计准则 的制定。这些缺陷也将影响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 化。 3我国的法律环境及其对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的 影响 其提供的会计信息侧重于预测企业未来现金流量。 这与我国实际情况不相符,在此方面法律上的障碍 将导致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我们不能与国际会计惯例 接轨。我国当前对上市公司监管强调利润指标的倾 向,使我国会计准则在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披露 等方面难以实现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完全一致, 造成相关财务信息缺乏可比性。 4我国的文化教育环境及其对我国会计准则国际 化的影响 文化可以看作是一个社会共同的价值和观念, 包括价值取向、思维方式、思想观念、行为准则以及 语言文字和风俗习惯等。它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 践中创造和积累的,体现一个国家或民族精神特征 的财富。一国的政治和法律等都具有深刻的文化根 源,各国会计模式的形成和发展都受其价值观的影 响。 不同的政治环境形成不同的法律模式。目前, 世界上的法系可以分为大陆法系和海洋法系。不同 的法系产生于不同的社会背景,并以不同的方式作 用于会计领域。我国属于大陆法系,在制定会计准 则的制度过程扮演极其重要的作用。会计准则大多 体现于公司法、税法和商法等法规中,形成了较为典 型的立法会计模式。目前,我国的政府会计法规体 著名荷兰学者霍夫斯特德认为,一国的文化模 式的特征主要通过崇尚个人主义还是集体主义,权 力距离的大小,对不明朗因素反应的强弱,阳刚还是 系已经初步建成,主要包括《会计法》、《预算法》、 《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制度》。我 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特有的法律环境就决定了我 国的会计准则往往都受到了政府的严格管制,会计 准则一般都应体现在政府的法律、法规之中。而且, 我国是典型的大陆法系国家,长期以来,人们已经形 成了服从政府指令的思维定势,只有由政府部门制 定颁布的会计规范才具有足够的权威性,人们才会 自觉地遵循。而且从目前我国所有的法规来看,也 都是由政府统一制定,均具有很强的强制性和统一 性,这种现状也极大地限制了会计团体在准则制定 过程中作用的发挥。然而,从我国的法律环境来看, 我国的政府会计准则应由国家政府机关来制定,并 且应以法律的形式颁布,使之具有部门法规的地位, 保证政府会计准则能够得到更好的遵循。 根据我国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公司进行监 管和评价的主要指标是利润而不是未来的现金流 量,强调的是过去的会计信息。比如,我国《公司 法》较重视利润指标,很多规定涉及利润指标,在这 样的法律环境下,会计就一定要重视利润表的作用, 公司就一定要注重利润指标。当利润成为评价上市 公司至关重要的因素时,上市公司会很自然地将注 意力转向利润指标。一些公司还可能铤而走险,利 用各种手段来操纵利润,提供虚假会计信息。我国 现行会计准则规范的重点也自然会偏向利润表,对 阴柔等4个方面表现出来。蔡付里结合这4个方面 分析了文化环境对会计准则国际化得影响。 我国崇尚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及和谐统一, 人们比较容易接受严格遵循法律法规,倾向于采纳 统一的会计制度,硬性规定有关会计程序与方法,会 计处理可供选择的空间较小,而美英等国崇尚个人 主义,比较注重个人努力,,偏好于专业判断和职业 自律,强调独立性、公平竞争的规则约束。我国的权 力距离较大,等级观念强,从业人员倾向于服从权威 和长官意志,较愿意接受教条式的会计准则。我国 对不明朗因素的反应比较强,偏好于统一性,一般要 求政府在社会制度中作详细明确的规定。 4.1 我国的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普遍不高 我国的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普遍不高,与国际 财务报告准则的高标准要求很难适应会计准则最终 是靠会计人员来执行的,会计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 影响到会计准则的执行情况的好坏。建国以来,会 计工作在一段时期一度受到轻视,会计人员的素质 教育和培训没能很好地开展,导致我国会计人员素 质相对低下。而现今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 会计制度》参照国际会计惯例,在会计实务处理方 面给予企业会计人员留下了较大的职业判断空间。 这对已适应计划经济条件下国家统一规定一切的会 计人员无疑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在计划经济条件 下,由于国家对企业经济活动的所有会计处理都有 统一规定,从而导致会计人员对制度的依赖程度相 当严重,没有制度规定就无所适从,不知如何处理, 缺乏相应的职业判断能力。就我国会计人员目前的 素质来看,还不能很好地进行职业判断,国际会计准 则在其他方面对会计人员的要求也是目前我国会计 人员很难达到的,这严重影响着我国会计准则国际 化的进程。例如从公允价值的角度来看,中国会计 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尚需提高,中国多年来一直采 ・利润指标较为重视。现行的利润表存在以下缺陷: ①由于利润表只体现已经实现的收益,排斥或忽视 了其他未实现的价值增值,使当期收益报告不够全 面,没有提供对使用者进行经济决策有用的全部信 息。②价值增值在产生之时不予报告,而必须推迟 到实现之时再予以报告,会导致收益确定存在潜在 的时间误差,即价值增值发生在某一会计期间,而收 15・ 第285期 用会计制度这种形式规范会计实务,会计人员熟悉 的是记入和报告这两个过程,而对于存在的大量职 业判断的确认、计量这两个过程却很生疏。采用现 行市价要求会计人员能够及时收集和应用交易的价 格,采用估价技术,要求会计人员具备较高的职业判 断能力,这些从客观条件来讲都不具备。 4.2我国的会计教育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 存在差距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普通教育水平有了较大 的提高,会计等各方面专业教育发展得也非常快。 我国目前拥有的1 200万会计人员和13万注册会 计师中,拥有高学历的人员多数是近年来高等院校 培养出来的,他们的实际经验并不丰富;没有学历的 人员多数是历史上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他们缺少 的是会计方面的专业知识。因此,在这样一个特殊 的年代,我国拥有的真正具备高层学历和现代会计 知识、具备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和实际工作能力的高 级会计人员极少。我国高级会计人才严重匾乏。据 统计,我国某沿海经济大省近52万会计人员中,具 有高级会计师资格的只有679人,占会计人员总数 的0.13%,即便是这些高级会计师,其专业素质与 企业发展的需要尚存在一定的差距。我国的这种会 计环境教育水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会计准则 国际化的进程。 5我国的会计基础环境及其对我国会计准则国际 化的影响 5.1 我国缺乏财务概念框架 进入21世纪后,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市 场经济体制逐渐成熟,国内外经济环境也发生了巨 大的变化,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 如何摆脱“救火式”的准则制定模式,从容的把我会 计准则背后的重大理论问题,构建成熟的准则制定 和评价机制,使会计准则稳步发展并实现与经济环 境的良I生互动,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财务概念框架是会计准则的理论基础。一套完 善的财务概念框架的出台需要长期丰富的实践经验 的积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西方的财务会计 框架引起了我国会计界的广泛关注。当时一些学者 探讨的主要是会计假设、会计原则的等,较少的人探 讨会计目标、会计要素等问题,更谈不上会计要素的 确认、计量和披露。90年代,我国开始了对会计原 则及会计基本理论的研究,1992年财政部正式颁布 了《企业会计准则》,其部分充当了财务概念框架的 作用。但很多学者都认为其明确提出会计的目标, 对会计质量信息特征的研究不够深入,经过五年的 认真准备,我国第一份具体会计准则于1997年颁 布。又一个五年,我国具体会计准则已经达到了16 个,会计准则体系初具规模,而基本会计准则日益相 形见绌,并且在实践中,它无法发挥概念框架评价现 有准则与指导未来准则制定的作用。2006年,国务 院办法的《企业财务报告条例》在很大程度上否定 了基本准则的一些规定,《企业会计准则》名存实 亡。 从以上历史可以看出,一直以来我们都是“救 火式”的制定会计准则,哪里着火就制定准则去“灭 ・16・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火”,这种迫不得已的方法与我国的转型经济环境 密切相关,但是在这种方式下,缺乏会计概念框架的 引导,很可能出现制定出的具体会计准则前后矛盾, 更不用说其预见性,在会计准则国际化的道路上难 以跟上步伐,更别提在国际会计准则制定时为国家 的利益发挥作用。 但是我国不能盲目地去引用美国等发达国家的 概念框架,美英等国会计历史久远,其概念框架都是 在实践中不断地建立,与其经济、政治、文化等环境 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而我国盲目引入只会造成会 计秩序的混乱。实践中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总结出 一条道路:先制定类似概念框架的基本会计准则,然 后在制定具体会计准则,待条件成熟后,在回过头来 制定真正意义上的财务概念框架。对于我们这样处 于经济转轨阶段的国家,更不能盲目地照搬西方国 家的做法,顺应国际化的潮流,但并不是随波逐流, 制定出符合我们实际需要的概念框架才理性的选 择。从概念框架中的损益要素列表比较情况来研究 我国国际化。 表1 概念框架中的损益要素 资料来源:曲晓辉、杨钰2010.7《中国会计国际化研究》 第100页。 美国和加拿大都将收益定义为收支配比后的一 种业绩指标,ISAB和澳大利亚将收益视为配比之前 的收入和利得之和。反映了两种观点以美国为代表 的“利润观”和以ISAB为代表的“收入观”。 美国:全面收益=收入+利得一(费用+损失) IASB:收益=收入+利得 FASB对收入和费用重新定义,将经营性的利 得和损失分离,使收入和费用只限于持续的主要核 心业务,这是因为这些业务是可以再生,单独提供这 些信息,可以提高会计报告的预测性,同时扩大利得 和损失的内涵,将以前不便于纳入损益表的会计调 整、物价变动、外币折算等非经营性的利得和损失也 包括进来,从而报告企业的全面收益。ISAB在概念 框架中虽然对利得和损失进行了举例说明,也建议 将正常的活动中的收入费用和非正常活动中的收入 和费用在收益表中分开列示,但是并没有把它们当 做独立的要素。 面对两者的不同,我国清楚地人认识到应将收 益统一于“利润观”,收入与利得、费用与损失的分 设是一种趋势,FASB与IASB概念框架趋同项目的 进展势必影响今后IASB概念框架的定位,所以我 国不能盲目地跟从IASB,应密切关注IASB与FASB 项目的进展,妥善权衡我国会计准则总体与局部国 际趋同的程度及其利弊得失,加快我国概念框架的 进程。 6促进我国会计国际化的政策建议 6.1增加环境适应性 樊翠云,等・论会计环境对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的影响 会计准则总是在一定经济环境中运行的,在一个 与国际惯例讯在巨大差异的环境中无法单独奢求会 计准则的趋同。因此,应借鉴西方国家经验,努力营 造一个既有中国特色、有体现与国际惯例相适应的经 济、政治、法律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将一套国际化的 会计准则有机地“嵌入”该环境中,使之有效运行。 6.2加强准则本身的研究 我国应正确处理中国特色与国际惯例之间的关 系,不断研究和建立与国际会计准则相协调的财务会 计概念框架,因为概念框架对准则的制定具有决定 性、基础性和指导性意义。所以,从制订会计准则角 度,应在借鉴成熟市场经济中的会计准则的制定,在 兼顾我国实践的基础上构建中国会计准则理论框架。 6.3积极参与国际会计合作 会计准则的协调不但要求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 会计准则相适应,更重要的是,要体现我国会计准则 对国际会计准则的影响力,从这一点上讲,我国应充 分研究和借鉴美国和英国对国际会计准则制定施加 影响的经验,让国际会计准则中体现部分“中国化” 的要素,以实现我国准则部分与国际会计准则“主 动”趋同。加入WTO以来,我国在参与全球经济一 体化的过程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了适应进一步改 革开放的需要,降低参与全球经济的成本,我们要在 兼顾本国政治、经济文化特点的前提下,加快会计和 信息披露准则国际化的速度。 6.4建立健全资本市场 在一定程度上,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强烈地依赖 公开的资本市场。企业的权益、债务资本主要来源 于资本市场,资本市场上有无数的个人或机构投资 者。独立的资本供应者和需求者都可以在市场上找 到机会。如果会计准则的目标是保护投资者和债权 人的利益,那么经过审计的财务报告就能把资本的 供应者和需求者连接起来,还可以增强资本供应者 x,-t需求者提供信息的信心。而且,资本市场规则涉 及的面极广,资本市场的主体除了遵循我国财政部 发布的会计准则和制度外,还必须接受证监会的监 管。证监会有绝对的权威通过一些规范和必要的诉 讼来保护投资者的利益。总而言之,资本市场的国 际化是必然的发展趋势,通过共同认可和接受的会 计准则可以获得诸多潜在利益。①可以降低跨国界 提供信息的成本;②能降低信息使用者的分析和评 价成本。其结果是增强了投资者的信心和降低了投 资成本。 6.5 进一步完善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自律机制 完善的自律机制是注册会计师行业健康发展的 保障。为此,需要进一步开放国内会计服务市场,充 分利用国际会计公司的优势,在推动国内会计师事务 所与国际会计公司联合的同时,培养具有强大竞争力 的国内事务所或会计公司;改善注册会计师的行业监 管,充分发挥中注协会及各地方注协等民间组织的作 用;努力提高国内CPA的专业技术水平与职业道德 水平;增强CPA的风险意识与法律责任意识。提高 其独立、客观、公正职业的自觉性。提高上市公司财 务报告的质量,加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管。 可比性是跨国界财务会计报告的焦点问题,也 2013年第11期 是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的重要质量特征。可比性需 要一个共同的衡量标准,通过这些标准何以区分相 似性和不同性。而这些正是信息使用者决策所需要 的,也是公司是否充分披露的依据,还是证券监管者 洞察信息是否有潜在误导的依据。如果我国能提供 世界范围内共同接受的准则,就为我国企业进军世 界资本市场那个铺平了道路。 另外,在信息披露监管方面,需要建立一套公开 透明、纲目兼备、层次清楚、易于操作、公平执行的信 息披露规范体系,要克服以审批代替信息披露监管 的观念和做法,增强信息披露监管的力度;对信息披 露中反映出来的会计准则、审计准则、信息披露规范 不到位、不详尽、不合理的方面,应及时加以完善或 提请财政部、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等加以完善;对被 出具保留意见、拒绝表示意见、否定意见的上市公司 年报,应有一个处理意见,已逐步降低此类意见居高 不下的局面;完善证券法、税法等相应法规、努力消 除各种可能的不规范行为,为企业的信息披露创造 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6.6 提高各方人员的素质,保证国际化的会计准则 得以贯彻实施 6.6.1 增强企业经营者的风险意识。只有企业经 营者意识到合法守法经营,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 汇总立稳脚跟,趋于国际化的会计准则在实施上才 能畅通无阻。 6.6.2针对会计准则原则性强的特点,提高会计人 员的道德素质、业务素质、逐步增强其职业判断能 力。针对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快的特点,会计人 员必须不断地接受新观念、新知识,不断接受继续教 育,提高业务水平。具体地说:①会计学历教育要与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相辅相成。由于知识老化加速, 更新周期加快,社会压力增大,经过正规学习的会计 人员也有必要进行继续教育。②要培养一批适应时 代要求的综合素质较高的会计人才,从我国会计人 员的供求状况来看,一般会计人员供大于求,高层次 会计人员供不应求,高层次人才的缺乏不利于我国 参与国际竞争,因而必须进行较高层次的继续教育。 6.6.3 增强中介机构执业人员的责任感和职业道 德感。增强中介机构执业人员的责任感和职业道德 感,使他们在会计准则的实施方面真正发挥独立的 经济警察的监督作用。 6.6.4提高国民素质,尤其是投资者的素质。投资 于资本市场需要的知识极为广泛,但我国现在的大 部分投资者对于财务知识了解不多,会计准则方面 了解更少。因此,更加大对他们的教育力度和会计 准则的宣传、学习力度,使其成为理性的投资者,推 动资本市场的规范运作。投资者产生了强烈的要 求,也会推动国内会计准则国际化的进程。 7结束语 综合以上的分析不难看出,尽管在会计准则国 际化进程中还存在有很多的障碍和阻力,但是会计 准则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的要求和反映,它有着资本 计量的内在动力的推动,是一种必然的趋势。而且在 当今的具体情况下也存在着很多的可能因素,审时 度势,我们应该顺应这种必然的趋(下转第19页) ・】7・ 邢海洋,等・矿业城市产业转型分析——以焦作市为例 向特色种植业要效益 型升级提供支撑 2013年第11期 利用农业资源,鼓励支持种植农副产品。作为 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以怀山药、怀地黄、怀牛膝、怀菊 花为代表的“四大怀药”,市场声誉极好,其种植范 围遍布焦作各地,成为焦作市农民收入的一大支柱 产业。现今,怀药、蔬菜、水果、食用菌等特色农副作 物以1/4的种植面积获取了大于60%的收入效益, 成为焦作市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 4焦作产业转型的启发 4.1 准确把握产业转型最佳时机,加快产业转型 在资源型城市发展的过程中,随着主体资源的 开采,资源型产业也经历从弱到强再从强到弱的发 展过程。实践表明,如果作为城市主导产业的资源 型产业已经丧失竞争力,失业人员不断增加,则不可 避免地要影响到城市的发展,还会引起一系列社会 问题 J。也就是说,在矿产开发进入衰退期后才开 始城市产业转型,转型付出的代价会比矿产资源未 完全枯竭时就进行产业转型付出的代价要大。所以 对于矿业城市转型,一定要抓住产业转型的最佳时 机,及早提升改造传统产业。 4.2 构建新型工业化产业体系,发展因地适宜农 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加快高新技术工业园区建设,引进和发展新兴 产业,加快促进新型工业化产业结构升级。充分发 挥现有资源能源工业优势,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提升技术设施水平,加快主导行业、龙头企业的技术 升级。改变产业链条单一化现状,拉长产业链条,构 建闭合循环产业链体系。因地制宜的发展农产品、 农副产品,促进农业工业协调发展。 4.3重视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服务水平,为产业转 .._◆m+一◆-◆ ● 提升基础设施服务功能,构建安全高效、功能完 善、方便快捷的现代化的交通网络,提高旅行社、宾 馆、旅游汽车站等相关行业的服务水平,提高知名 度,扩大旅游品牌影响力。 4.4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在工业产业转型过程中,注意节约资源和保护 环境,加强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和谐生态 网络,促进人类、社会、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改变依 靠资源能源带动经济发展的方式,发展低碳环保绿 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方式。 4.5构建开放格局促进产业转型 积极优化和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加大招商引资 力度,对一些知名企业提供投资优惠政策和措施,加 强与沿海发达省市城市的交流合作,深化与央企、省 企、行业龙头企业的战略合作,积极引进外资企业到 本地区投资发展。从高、中、低层全面拓宽开放领 域,构建全面开放格局,促进产业快速转型。 [参考文献] [1] 孙雅静,季任钧.矿业城市转型的模式研究 [J].生产力研究,2004,5(2):122—124. [2] 朱训.关于建设和谐矿业城市的思考[J].资 源・产业,2005,7(6):1~3. [3] 鲁昕.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理性思考——在“第 五届中国矿业城市发展论坛”理论组的发言 l J 1.资源・产业,2003,5(6):14~15. [4] 孙本超.焦作经济发展探析[J].焦作大学学 报,2008,1(1):57~60. [5] 林风霞.焦作市成功实现产业转型的启示 [J].中国城市经济,2010,5(5):184~191. 一◆一◆-◆-◆一◆-.-◆-+--・●・一◆-◆一◆_◆ ◆一◆- +(上接第17页)势,积极把握会计准则国际化的进 程。同时应该看到,只要我们掌握分寸、利弊和进 程,就能够而且可以平稳、有效地实现会计准则国际 化,进而实现整个会计的国际化,更好地发挥会计这 个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曲晓辉,杨钰.中国会计国际化研究[M].北 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2] 王建新.中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研究[M].北 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 [3] 夏大慰,赵春光.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经济后 果与博弈[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4] 贺志东.新旧会计准则差异比较[M].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5] 郭喜才.新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基于资 产减值准则的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9:1108~1170. [10] 邓淑霞.试论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是大势所 趋[J].中国经贸,2011,(10):5~20. [11] 闫春艳.试论中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协调 [J].财会研究,2006,(12).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12] IASC.2000:Preface to statements of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2000. London: IASC. [13] Paul M.Healy&Krislma Palepu.2002.Gov— ernance and Intermediation Problems in Capital Markets:Evidence fnom the Fall of Enrou. Harvard NOM Research Papers NO.02 27 1. [14] AAA 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s Commit- tee.2003.“Evaluating Concepts—Based VS. Ruled——Based Approach to Standards Set-- ting,”Accounting Horizons,17(1),PP.73~ 90. [6] 黄海玉.从我国B股市场透视会计准则国际 化的问题[D].厦门:厦门大学,2003. [7] 张立晶,张丽莉.浅析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问 题[J].中国经贸,2011,(12). [8] 孙捷.我国特殊会计环境对会计准则国际化 [15] Greg N.Gregoriou and Mohamed Gaber,2009,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standards,regula- tions and financial reporting”,Phoenix lieb press・ [16] Jiaxing You and Shengqiang Luo,2009,“Ac— counting international and value relevance of accounting earnings in China.”,Frontiers of 的影响[J].知识经济,2008,(2). [9] 刘胜天.中国会计准则国际化的动因及定位 分析[J].会计之友,2008,(9):10~30. Business Research in China,3(2):171~189. ・1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