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晋孙谈之子周适周①,事单襄公②,立无跛,视无还,听无耸,言无远; 言敬必及天,言忠必及意,言信必及身,言仁必及人,言义必及利,言智必 及事,言勇必及制,言教必及辩,言孝必及神,言惠必及和,言让必及敌; 晋国有忧未尝不戚,有庆未尝不怡。
①晋孙谈:晋襄公的孙子,名谈。周:亦称公子周、公子纠。他在晋厉公死后,被晋大臣拥戴 为君,即晋悼公,公元前572至前558年在位。②事单襄公:韦昭注云“晋自献公用骊姬之谗诅,不 畜群公子,故孙周适周事单襄公。”
襄公有疾,召顷公而告之③曰:“必善晋周,将得晋国。其行也文,能 文则得天地。天地所胙,小而后国。夫敬,文之恭也;忠,文之实也;信, 文之孚也;仁,文之爱也;义,文之制也;智,文之舆也;勇,文之帅也; 教,文之施也;孝,文之本也;惠,文之慈也;让,文之材也。象天能敬, 帅意能忠思身能信,爱人能仁,利制能义,事建能智,帅义能勇,施辩能教, 昭神能孝,慈和能惠,推敌能让。此十一者,夫子皆有焉。
③顷公:单襄公的儿子。
“天六地五,数之常也。经之以天,纬之以地,经纬不爽,文之象也。 文王质文,故天胙之以天下。夫子被之矣,其昭穆又近④,可以得国。且夫 立无跛,正也,视无还,端也;听无耸,成也;言无远,慎也。夫正,德之 道也;端,德之信也;成,德之终也;慎,德之守也。守终纯固,道正事信, 明令德矣。慎成端正,德之相也。为晋休戚,不背本也。被文相德,非国何 取!
④昭穆:古代宗庙中的血缘位序名称, 韦昭注云“父昭子穆,孙复为昭”。⑤成公之归:晋灵公去世后,晋大臣从周迎还襄公的弟弟黑臀为 君,即晋成公,公元前606至前600年在位
“成公之归也⑤,吾闻晋之筮之也⑥,遇《乾》之《否》⑦,曰:„配 而不终,君三出焉。‟一既往矣,后之不知,其次必此。且吾闻成公之生也, 其母梦神规其臀以墨,曰: „使有晋国,三而畀驩之孙⑧。‟故名之曰„黑 臀‟,于今再矣⑨。襄公曰驩,此其孙也。而令德孝恭,非此其谁?且其梦 曰: „必驩之孙,实有晋国。‟其卦曰:„必三取君于周。‟其德又可以君 国,三袭焉。吾闻之《大
誓》,故曰:„朕梦协朕卜,袭于休祥,戎商必克。‟ 以三裘也。晋仍无道而鲜胄,其将失之矣。必早善晋子,其当之也。”
顷公许诺。及厉公之乱,召周子而立之,是为悼公。
⑥筮:用蓍草占卦。⑦遇《乾》之《否》:得《乾》卦, 变卦为《否》卦。《乾》卦的上、下卦都是乾(三),《否》卦的上卦为乾,下卦为坤(三)。在占 筮中,变卦反映事物发展、演变的趋向。乾代表天、君,变卦《否》的上卦亦为乾,表示成公是能当 上国君的;而《否》的下卦变成了代表臣的坤,说明他的子孙不一定仍是国君,所以卜辞说“配而不 终”。又因为《否》与《乾》相比变动了下卦的三卦,而晋的制度又是不当国君的公子不能留在国内,所以卜辞说“君三出焉”。⑧驩:晋襄公(晋文公的儿子)的名字。⑨于今再矣:晋成公去世后由其 儿子据继位为景公,景公去世后由其子寿曼继位为厉公。即成公的子孙已二次继承国君之位,连成公 本人已满三世。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