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杨氏之子 课型 新授课 时间 年 月 日 教 1.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学 目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参考注释,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杨氏之子的聪颖机标 智。 重 点 知识 考点 检 测 题 板 书 设 计 理解句子的意思 识记并理解生字词 比一比,再组词。 难 点 教具 学具 体会杨氏之子的聪颖机智。 生字词卡片 诣( ) 梁( ) 曰( ) 禽( ) 指( ) 粱( ) 日( ) 擒( ) 杨氏之子 甚聪慧 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教(导)学过程与主干知识结构: 教师活动 一、出示课题,感受文言 1.出示课题“杨氏之子”,说说题目的意思吗?“杨氏之子”的意思就是姓杨的人家的儿子。 说明:“之”是助词,相当于“的”。 2.读读课题,这个课题的语言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教师小结:这是古代汉语,也叫文言文。 3.大声地朗读课文,感受文言文和现代汉语到底有什么差别,有什么不同。 4.自由的说说你感受到的差别和不同。 学生可能的回答:很难读通顺;有些字没见过,不好认;意思不懂;句子很短…… 学生活动 回答:不太好懂;像古诗的语言…… 理解:“之”是助词,相当于“的”。 学习生字“惠、曰、禽”,认读多音1 / 25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
字“为(wèi)”、“应(yìng)”。 2 / 25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进行教学: (1)学习生字“惠、曰、禽”,认读多音字“为(wèi)”、“应(yìng)”。 (2)结合课文中的有关字词,讲解一些简单的文言文和现代汉语比较的知识,比如:有些古汉字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文言文中多是单音节词等。 二、熟读课文,理解意思 1.大声反复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随机检测学生读课文的情况。 2.边默读课文,边看注释,说说每一个句子的意思。 教师要注意指导有困难的学生,了解学生的困难所在。 3.课堂交流,落实每一句话的意思。比较困难的句子,可能需要教师重点指导: “为设果,果有杨梅。”省略了主语,前面要加上“小孩”。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难点是“夫子”的理解。 课文的意思: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中的小孩九岁了。孔君平去看望小孩的父亲,父亲不在家,就把孩子叫了出来。小孩摆出水果招待客人。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对小孩说:“这是你们家种的水果吧。”小孩应声回答:“我没听说孔雀是您的家禽呀。” 三、质疑问难,背诵课文 1.默读课文,说说意思,还有哪些有疑难? 2.背诵课文。 大声反复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理解课文的意思: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中的小孩九岁了。孔君平去看望小孩的父亲,父亲不在家,就把孩子叫了出来。小孩摆出水果招待客人。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对小孩说:“这是你们家种的水果吧。”小孩应声回答:“我没听说孔雀是您的家禽呀。” 课 后 反 思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
课题 杨氏之子 课型 新授课 时间 年 月 日 1.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 学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参考注释,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杨氏之子的聪颖机目 标 智。 重 朗读课文,说出课文的主要内难 容。 点 点 知识 理解文中的重点词句 教具 考点 学具 检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测 题 2.用自己的话解释文中的词语。 杨氏之子 理解文中的重点词句 重点字词卡片 板 杨梅——君家果 书 聪慧 设 孔雀——夫子家禽 计 教(导)学过程与主干知识结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想象情境,感情朗读 1.朗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出示句子: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读读这两个句子,想象当时的情境,说说当时两人会是怎样的神情?说话时会用怎样的语气?(孔君平可能是神态很随便,甚至有些看不起小孩,认为他还是一个孩子,朗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理解:孔君平可能是神态很随便,甚至有些看不起小孩,认为他还是一个孩子,说话的语气可能有些傲慢、随意;杨氏之子很机智、神采飞扬,说话语气有挑战性。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
说话的语气可能有些傲慢、随意;杨氏之子很机智、神采飞扬,说话语气有挑战性。)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
结合自己的想象和理解,试着有感情的朗读这两句话,要读出两人不同的语气。 二、深入理解,体会语言 1.思考:你觉得杨氏之子的机智表现在哪里? (1)“应声答曰”说明反映很快,不假思索。 (2)“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没有正面说杨梅不是我们家的,而是巧妙的从“夫子家”说起,寓意孔雀不是你们的家禽,杨梅当然就不是我们家的。 2.讨论: (1)杨氏之子这样的回答,你觉得好不好? (2)生活中还有没有这样说话的例子,说一说。 三、拓展延伸,综合学习 阅读“综合性学习”,明确这次综合性学习的活动要求。 (1)搜集积累在表达上很有特点的语言,比如:歇后语、谚语、幽默故事、古今笑话等。 (2)搜集和拟写提示语、广告语。 (3)收集相声、评书或影视剧的精彩对白,试着演一演。 试着有感情的朗读这两句话,要读出两人不同的语气。 思考:你觉得杨氏之子的机智表现在哪里? (1)“应声答曰”说明反映很快,不假思索。 (2)“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没有正面说杨梅不是我们家的,而是巧妙的从“夫子家”说起,寓意孔雀不是你们的家禽,杨梅当然就不是我们家的。 拓展延伸,综合学习 (1)搜集积累在表达上很有特点的语言, (2)搜集和拟写提示语、广告语。 课 后 反 思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
课题 课型 教 学 目 标 重 点 知识 考点 晏子使楚 新授课 时间 年 月 日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字,认识 “侮辱、规矩、笑嘻嘻、大臣、柑橘”等词语。 2.了解宴子出使楚国国,有力的反击楚王的三次侮辱,维护了齐国的尊严的故事,由衷的佩服宴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 精读晏子与楚王针锋相对的话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 了解楚王三次是怎样侮辱晏 子,晏子是怎样反驳的 点 教具 生字词卡片 学具 检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测 2.理解文中的生字词。 题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结果 板 书 设 计 楚王 关城门 齐国没人 齐人盗贼 威风扫地 开小洞 没出息 不敢不尊重 晏子使楚 只好迎接 陪笑 赔不是 晏子 是狗洞 最不中用 橘枝不同 能言善辩 是狗国 派到楚国 齐楚水土不同 有胆有识 教(导)学过程与主干知识结构: 教师活动 一、解释课题,导入课文 1.出示课题“宴子使楚”。理解“使”,出使。 2.介绍宴子。说明“子”是古代对对有学问有贡献的男性的尊称。说说,你知道中国古代还有哪些著名的人物。比如:孔子、孟子等。 3.说说课题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教师提出初读要求: 学生活动 读课题“宴子使楚”。理解“使”,出使。 说出课题的意思。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
(1)根据拼音,读准生字词的读音,把课文读通顺。 (2)想想课文讲了哪几件事。 2.课堂交流 (1)课文讲了三件事,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晏子每次都反驳了楚王,维护了齐国的尊严。(学生交流,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2)读一读难读的句子。 3.尝试给课文分段 (1)那些段落是写三件事的? (2)分段 三、再读课文,走近宴子 1.大声朗读课文,想想课文让你感到最气愤的是什么?让你感到最高兴的又是什么? 2.课堂交流,并朗读相应的课文。 (1)最气愤的是楚王“想乘机侮辱宴子,显显楚国的威风。” (2)最高兴的是“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宴子了。” 3.从楚王的变化中,你能说说宴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四、深入阅读,体会智慧 1.研读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一回合较量 (1)找出晏子面对楚王的侮辱,如何反驳的句子。 (2)自由朗读这句话,你认为晏子反驳的话中哪一句最厉害。(让学生自由说理) 转折点:由狗洞推想到狗国,向楚王质问:楚国到底是个怎样的国家? (3)晏子面对楚王的侮辱,他又会怎样对接待的人说这番话呢?请选择合适的提示语,然后读一读,说说你为什么这样选择? (怒发冲冲地 心平气和地 冷静地)。 (4)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课堂交流: (1)课文讲了三件事,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晏子每次都反驳了楚王,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2)读一读难读的句子。 读一读难读的句子。 给课文分段 课堂交流,并朗读相应的课文。 (1)最气愤的是楚王“想乘机侮辱宴子,显显楚国的威风。” (2)最高兴的是“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宴子了。” 由狗洞推想到狗国,向楚王质问:楚国到底是个怎样的国家? (怒发冲冲地 心平气和地 冷静地)。 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课 后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
反 思 课题 晏子使楚 课型 新授课 时间 年 月 日 1.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晏子说的话,体会晏子的语言中所蕴含的智慧。 教 学 2.了解宴子出使楚国国,有力的反击楚王的三次侮辱,维护了齐国的尊严的目 故事,由衷的佩服宴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 标 重 点 知识 考点 理解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体会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难 才,以及维护齐国尊严的思想品质。 点 教具 谈谈自己学习课文后的感受。 学具 理解文中的生字词。 检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测 2.理解文中的生字词。 题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结果 板 书 设 计 楚王 关城门 齐国没人 齐人盗贼 威风扫地 开小洞 没出息 不敢不尊重 晏子使楚 只好迎接 陪笑 赔不是 晏子 是狗洞 最不中用 橘枝不同 能言善辩 是狗国 派到楚国 齐楚水土不同 有胆有识 教(导)学过程与主干知识结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
一、深入阅读,体会智慧 (一)研读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二回合较量 1.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说说你最喜欢读哪句话?为什么? 2.课堂交流,随机点拨。 (1)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都把袖子举起来,就连成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像下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插肩,脚碰脚。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了呢? (2)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就派到这儿了。 3.有感情朗读第四自然段。 (二)研读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三回合较量 1.自由朗读第五自然段,找出宴子说的话,想想说的是什么意思? 2.出示:“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这种柑橘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一到楚国就做起强盗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二、感情朗读,理解宴子 1.用一个词语来说说宴子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2.想象一下,宴子长什么样?面对楚王他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让学生充分的说,并能结合课文的有关语言说出理由。 3.尝试分角色朗读课文。先分组准备,再课堂朗读。 三、观照全文,理解结构 1.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的开头、中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 2.比较课文中间每一次较量中楚王前后态度的对比,理解和开头结尾的关系。 课堂交流: (1)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都把袖子举起来,就连成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像下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插肩,脚碰脚。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了呢? ①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齐国首都临淄的人多。 ②这句话为后文做好伏笔,引诱楚王上当。 (2)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就派到这儿了。 ①理解这句话的推理,隐含了“楚国是一个下等国家”。 ②体会宴子的智慧和说话的技巧。他为什么不明说? 理解:水土不服 ①柑橘因为水土不服,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 ②齐国人因为水土不服,一到楚国就做起强盗来了。 这段话的意思:楚国的社会风气不好 临危不惧 口齿伶俐 热爱祖国 足智多谋 能言善辩…… 抓住重点句: “楚王仗着自己国势强盛,想趁机侮辱宴子,显现楚国的威风。” “从此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宴子了。” 理解首尾呼应的关系。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
课 后 反 思 课题 半截蜡烛 课型 新授课 时间 年 月 日 1.通读课文,了解剧本的形式和特点,和一般记叙文比较写法上的不同。 教 2.默读课文,明白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能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剧本提示,学 理解人物的行为和心理,体会伯诺德一家对德国鬼子的仇恨。 目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分角色演一演。 标 重 讲述《半截蜡烛》的故事。 点 知识 通过对伯诺德一家人从容镇静的动考点 作、神情、语言、心理描写去体会一家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难 小组合作进行课本剧的表演。 点 教具 体会伯诺德一家人强烈的爱学具 国主义精神 检 指导学生认真朗读课文,通过对伯诺德一家人从容镇静的动作、神情、语言、测 心理描写去体会一家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题 守住情报 板 母亲镇定 书 半截蜡烛 (机智、勇敢) 设 儿子搬柴 爱国主义 计 女儿端走 教(导)学过程与主干知识结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
一、揭题,了解故事内容 1.导语:同学们,晏子的能言善辩,使我们体会到了机智应对的语言魅力。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文学形式──剧本。(板书:半截蜡烛),从中去感悟文中人物语言的机智巧妙。(学生齐读课题。) 2.了解故事内容。 (1)学生默读,了解故事内容。 (2)指名说。 二、深入学习课文,体会人物语言 1.过渡:同学们,绝密情报终于没有暴露,情报站没有遭到破坏,他们一家也得救了。那么,是谁保住了秘密,保住了情报站,挽救了一家人?在他们一家与德军的巧妙周旋中,你认为谁的贡献最大?你最欣赏谁的语言,为什么? 2.学生自读感悟,做批注。 3.同座之间进行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4.在交流贡献的过程中引导感悟人物语言。 三、初步体会剧本这种文学形式的特点 1.导语:跟你读过的写人记事的文章比较比较,这篇课文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2.学生默读思考。 同桌同学交流着法。 3.全班交流。(主要以人物的对话为主要内容。对话之前一般有个括号,提示这个人说话时的动作或神情,或者说明他们当时正在干什么或当时的情景。) 师:是啊,剧本就是通过人物对话和提示语来推进情节,刻画人物的。这样不仅让我们感受到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而且领略到人物语言的独特魅力。希望大家回家后找些剧本来读一读。(为学生推荐《日出》《雷雨》等经典之作。) 认真读读课文,想想讲了一件什么事。 默读,了解故事内容。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的一位家庭妇女伯诺德夫人把绝密情报藏在半截蜡烛中。一天晚上,德国军官闯进她家,点燃了蜡烛。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德军巧妙周旋,保住了蜡烛,保住了蜡烛中的绝密情报,也保住了一家三口的生命。) 全班交流------(主要以人物的对话为主要内容。对话之前一般有个括号,提示这个人说话时的动作或神情,或者说明他们当时正在干什么或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
当时的情景。)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
四、作业:讲述《半截蜡烛》的故事。 课 后 反 思 课题 半截蜡烛 课型 新授课 时间 年 月 日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 教 3.能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说班次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学 军周旋的。 目 4.通过朗读课文,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标 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重 指导学生认真朗读,通过对伯诺 德一家人从容镇静的动作、神情、语点 言、心理描写去体会一家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难 点 教具 学具 去体会伯诺德一家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相关的对话材料 知识 朗读感悟,体会伯诺德一家人的考点 爱国主义精神 检 测 题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课文为什么以“半截蜡烛”为题呢?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
板 书 设 计 伯诺德夫人 不动声色 半截蜡烛 杰克 处变不惊 爱国 杰奎琳 急中生智 教(导)学过程与主干知识结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朗读检查,读通课文,解疑。 讲述自己最欣赏谁的语言,并说明原因。 尽管情况危急,伯诺德夫人内心十分焦虑,但她还能表现得这么从容、机智,真是了不起。如果让你演伯诺德夫人,你能通过动作、语言、神情、心理活动把伯诺德夫人机智、勇敢的形象表演出来吗? 一、揭题 齐读课题,学生质疑:课文为什么用“半截蜡烛”作题目?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 2.小组朗读检查,读通课文,解疑。 3.读剧本,想想剧本主要讲了什么事? 4.你最欣赏谁的语言,为什么? 三、演一演 1.学习演第一场戏。 (1)请大家自由读第一场戏(第三自然段),思考:你准备通过伯诺德夫人的哪些动作、神态、语言及心理活动来演出她的勇敢、机智。把重点词句用相应的符号圈画出来。 (2)交流。 (3)小结。 (4)除了伯诺德夫人,这场戏中还需要哪些角色?(三个德国军官。)演出他们怎样的特点?文中提示我们演好哪个动作?(闯)除了动作,你还能联系第一二节的内容想象一下他们进来会说些什么吗? (5)杰克、杰奎琳什么特点? (6)布置任务。演员表演,观众注意看他们的动作,仔细听他们的语言,还要观察什么呢,自己看吧。 (7)评价:演得怎样? 2.学习第二、第三场戏。 (1)、小结布置:刚才,我们通过共同合作、探究,非常成功地完成了第一场戏的演出。能采用刚才的方法自己合作完成后二场戏的演出吗?第二场戏的主角是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
──?第三场戏的主角是──?组长起立,代表小组选择其中一场戏。 (2)、同法默读一出戏,思考:你准备从人物的哪些动作、语言、神情及心理活动来演好机智、勇敢的杰克或杰奎琳?圈画关键词句。 (3)、交流杰克。 四、总结 五、作业 1.读一读二战的故事 2.和家人演一演《半截蜡烛》。 在课本剧中,有些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情及心理活动的内容完全可以由演员发挥自己的想象去演出来。 课 后 反 思 课题 打电话 课型 新授课 时间 年 月 日 教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浏览的阅读方法。 学 2.体会相声语言的艺术特点,认识到说话要简明扼要、不说废话目 的重要意义 标 重 体会相声语言的艺术特点 点 知识 试创作一个短小的相声段考点 子。 难 点 教具 学具 认识不说废话的重要意义 相声内容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
1.这个相声对你的启发是什么? 检 测 题 2. 试创作一个短小的相声段子。 打电话 板 书 啰唆、耗时、误事 设 计 简练、得体、明白 教(导)学过程与主干知识结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谈话引入 二、明确学习目标 阅读课前提示:想想这篇课文,我们应该弄懂哪些问题? 三、根据目标学习全文 阅读课前提示:想想这篇课文中应该弄懂问题。 1.自己浏览全文,想想说的是件什 么事? 浏览全文,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 2.再读课文,想想故事里打电话的么样的事。 子感受到的? 3.这个相声对你的启发是什么? 年轻人说话的特点是什么?从哪些句 4.现在请同学们分角色读读这个相 声,来感受感受相声语言的艺术风格。 5.找学生上台试着说一说这个相声 上台试着说一说这个相声 说出这个相声对自己的启发。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
6.听两个精彩的相声段子 7.看一个你们自己搜集的相声。 四、交流相声语言特点 总结交流:说说自己对相声语言的感觉。 学了这个相声,听了相声,看了 相声,你现在觉得相声的语言怎样? 试创作一个短小的相声段子。 五、演一演 六、总结、作业 1.课余与父母共同看相声、演相声。 课 后 反 思 2.创作一个短小的相声段子。 课题 口语交际·习作三 课型 新授课 时间 年 月 日 教 1.让学生在交际中学会怎样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劝说别人,学 目 了解规劝语言的特点,体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标 2.让学生学会写发言稿,体会发言稿在生活中的作用。 3.继续引导学生练习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具体清楚,把句子写通顺。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
重 让学生了解规劝语言的难 学会根据具体情景、具 特点,体会养成良好的行为 体需要写发言稿。 点 习惯的重要性 点 知识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劝教具 考点 说别人,了解规劝语言的特点。 学具 劝说别人的实际例子 1.设计一个题材,劝说别人不要吸烟。 检 2.设计一个劝说自己的好朋友参与“学雷锋、做好事”活动的劝测 说词。 题 劝说 板 一、环境保护(……) 书 二、做一个文明礼貌的小学生(……) 设 三、做一个知法守法的好少年(……) 计 教(导)学过程与主干知识结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景、激发劝说的欲望。 1.学生表演 表演劝说的情景。 2.提出问题:这个模拟表演为什 么颖没有说服爷爷? 3.让学生回忆被别人劝说的事 情,思考自己是怎样接受别人意见的。 回忆被别人劝说的事情,思考自己是怎样接受别人意见的。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
4.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做出总结 二、交流、体会劝说语言特点。 小组交流。假如你是颖,你会怎么劝说爷爷?在小组内讨论、表演。 1.小组交流。假如你是颖,你会 怎么劝说爷爷?在小组内讨论、表演。 全班交流。说说哪种说法更容易 2.全班交流。把每个小组的方法奏效,体会劝说的艺术。 进行交流,比较,说说哪种说法更容 易奏效,体会劝说的艺术。 三、拓展、运用。 1.小组交流。 2.模拟表演。请小组上讲台进行 模拟表演。 3.全班评议。让学生评一评谁的劝说效果好,为什么好? 课 后 反 思 上讲台进行模拟表演。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
课题 课型 教 学 目 标 新授课 (习作)了解发言稿 时间 年 月 日 1.了解发言稿 2.明确发言稿的写作特点。 难 点 教具 学具 根据自选情景写作。 课前让学生收集发言稿 重 明确习作要求:①内容具体、适 合当时需要;②感情真实;③语句通点 顺。 知识 学生根据自选情景写作。 考点 检 明确习作要求:①内容具体、适合当时需要;②感情真实;③语句测 题 通顺。 习作要求: 板 书 设 计 ①内容具体、适合当时需要; ②感情真实; ③语句通顺。 教(导)学过程与主干知识结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
一、了解发言稿 1.课前让学生收集发言稿。 2.师朗诵课前搜集到的发言稿。 了解发言稿 二、明确发言稿的写作特点。 明确发言稿的写作特点。 1.请写过发言稿的学生讲一讲他 们在写某一发言稿的时候要写进哪些 内容? 2.师举例讲一讲在写某一发言稿的时候要写进哪些内容。 3.请学生根据以上例子归纳总结(如:为竞选准备的发言稿,要讲清楚为什么竞选这个岗位,自己有哪些优势,如果竞选成功怎样为同学服务) 发言稿的内容要根据具体需发言稿的写作特点: 要、具体环境而定。 三、尝试习作。 1.让学生根据习作提示自己选择 写作情景。 2.明确习作要求: 3.学生根据自选情景写作。 四、评改、交流 1.全班学生互评互改。 2.教师根据巡视观察指名几个学生读习作草稿,让学生结合评改中出现的典型问题自己修改作文草稿。 习作要求:①内容具体、适合当时需要;②感情真实;③语句通顺。 评价方向:不必拘泥于字数多少,以符合当时的发言要求为评价标准,以发言稿内容是否具体、语言是否通顺为评价重点。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
3.小组交流评改。 4.教师评改后小结作文情况。 课 后 反 思 课题 回顾·拓展三 课型 新授课 时间 年 月 日 1.引导学生围绕语言艺术这个专题,交流读了那些具有艺术魅力语言后的感教 受与体会。比如,语言的精练简洁,语言的幽默诙谐,语言的生动得体。 学 2.引导学生读书后要乐于和善于跟别人交流,在交流中达到互相启发、相互目 学习的目的。 3.让学生积累形式不同的对联,感受中华语言文字的优美。 标 重 引导学生围绕语言艺术这个专 题,交流在读了那些具有艺术魅力语点 言后的感受与体会。 交流对剧本和相声这两种艺术知识 考点 形式的认识和了解。 检 测 题 难 积累形式不同的对联,感受 中华语言文字的优美。 点 教具 学生搜集喜欢的对联 学具 1. 积累形式不同的对联,感受中华语言文字的优美。 2.交流对剧本和相声这两种艺术形式的认识和了解。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
回顾·拓展三 板 书 设 计 1.乐于和善于跟别人交流,在交流中互相启发、相互学习。 2.交流对剧本和相声这两种艺术形式的认识和了解。 3.积累形式不同的对联,感受中华语言文字的优美。 教(导)学过程与主干知识结构: 教师活动 一、交流平台 (一)结合本单元内容,自由交流。 (二)展开话题、深入交流。 二、日积月累 1.学生自由读对联。 2.把你喜欢的对联读给同桌听,并说出喜欢的理由。 学生自由读对联。 结合本单元内容,自由交流。 学生活动 把喜欢的对联读给同桌听,并说出喜欢的理由。 3.齐读对联,然后全班交流你的 发现。(简要说说特征) 齐读对联,交流自己的发现。 4.鼓励学生背诵喜欢的对联。 背诵喜欢的对联。 5.交流课前搜集的对联。 6.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练习写交流课前搜集的对联。 对联。 三、展示台 1.学生课前准备相关展示。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
2.小组交流。让学生在小组内表 演,组员给予意见。 3.全班交流。小组推荐组员上台 展示。 交流。小组推荐组员上台展示。 选出自己心目中喜欢的节目,并4.评价:让学生选出自己心目中说说原因。 喜欢的节目,并说说原因。 课 后 反 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