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味
(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广东广州510510)
摘要:现代图书馆的职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图书馆建筑设计也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现代图书馆建筑要贯彻“以人为本”的设计
理念,应遵循开放性、灵活性、舒适性、综合性、高效性和社会性的设计原则。信息网络化和数字化已成为现代图书馆发展的趋势,在新
特点和需求的理想建筑。馆建设规划设计时必须综合考虑诸多因素,综合考量,才能设计出符合现代图书馆功能、
关键词:图书馆;建筑设计;设计理念
图书馆的发展依赖于社会的进步。它的功能也随社会发展
而变化。传统图书馆的空间固定,
藏、借、阅、管四个部分彼此分隔,各成一体。现代图书馆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高速发展,社会化、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已成为现代图书馆的主要特
点。因此,
现代图书馆的职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图书馆新馆建设也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图书馆建筑设计如何适应新的要求,就成为我们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1现代图书馆建筑要贯彻
“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关注人是现代图书馆建筑的基本宗旨,强调“以人为本”,这是与
“以书为本”的传统图书馆的主要区别。“人性化”的设计是当今建筑界所关注的焦点,图书馆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建筑,其功能价值也在重新认识。现代图书馆的宗旨是为人们提供终身学习,独立决策和文化发展的基本条件。要给人心情安定的读书环境,给人一种宁静的可舒缓紧张情绪得以休闲的空
间。图书馆建筑一切要为人着想,要给读者营造一个安全、
方便、
宁静、舒适、温馨的环境,要给工作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要在声、光、空气、色彩、家具、温湿度和环境布置等方面下功夫,尽量使人在视觉、听觉、触角和心理上感到舒适。另外,尊
重自然、
关注环境、创造健康的生活正在成为时代的强音,“低碳”
的浪潮逐渐席卷全球,面对巨大的“绿色思潮”的冲击,图书馆要创造一种健康的、富有生气的学习、思考、交流的空间,图书馆文化应该是绿色文化,无污染的文化,图书馆的环境应该是人类理性的环境。行为学的研究表明,人具有领域性,即人在一定的环境中生活,对其占有的空间有一个最低限度的范围,如果这个最低限度都不能满足,就有拥挤感和不安全感。就像我们在拥挤、嘈杂的车站,人的心情非常烦躁和紧张,想尽快离开,而理想的图书馆是读者进来了就舍不得出去,在这里,读书应成为人的一种享受。
2现代图书馆建筑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随着现代图书馆职能的变化,文献资源多样化、共享化,技
术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服务重点化、多元化、个性化,管理科学化成为现代图书馆的主要特点。我们认为,现代图书馆建筑设计也随之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2.1开放性
现代化图书馆读者希望能最快、最方便和最直接地接触到
文献资源,尽量减少通过第三者———馆员的服务才能接触到读
物。因此呼唤图书馆的管理和图书馆的设计要具有开放性,
像超市一样实行开架管理。图书馆的管理历史经历了开架→闭架→开架的发展过程,图书馆的建筑设计也随之不断变化。早期西欧出现的一些公共图书馆就是开架管理,藏、阅不分,两者设在一个空间内,读者直接接触读物。19世纪中叶,随着印刷术的进步,文化教育的发展,读物和读者大量增加,为了便于管理将藏、阅分开,读者必须经过出纳才能借阅读物,导致藏、阅两
个部分分开管理。20世纪以来,图书馆的服务理念有了新的变
化,强调要节约读者时间,提高馆藏文献的利用率,方便读者,
图书馆以
“藏”为主转为以“用”为主,采用开架借阅的方式,把开架管理视为20世纪图书馆现代化的鲜明标志,又重新采用
藏、
借、阅结合在一个空间中的布局方式,藏、借、阅一体化服务与管理模式,成为现代图书馆普遍采用的模式。因此,图书馆建筑设计应遵循开放性的原则,立足于开架管理来设计。
2.2灵活性
图书馆的使用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随着内外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变化。例如,书库、阅览室的多少与大小的调整,开架范围的变化,藏阅兼容或互换,设备的更新和相应空间要求的变化等等,都依赖于空间转换是否具有灵活性。实践表明,传统图书馆所采有的固定式的空间布局必然不能适应今后的发展。因此,图书馆建筑使用的灵活性是现代图书馆建筑的生命。为了获得空间的灵活性,图书馆的空间设计应走向开放、灵活、富有弹性。
2.3舒适性
图书馆不仅为读者提供阅读的场所,而要为读者和工作人员提供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和工作环境,因此要提高图书馆室内外的环境空间质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方面舒适性要求也普遍提高。另外,随着图书馆的现代化,自动化设备改变了传统图书馆的手工操作方式,读者和文献,读者与馆员之间增加了信息设备或电子设备作为中介,阅读环境追求视觉、听觉、触觉及心理感觉的舒适性。要提供舒适宜人的声、光、空气、温度及湿度的环境条件,以减少读者和馆员成天面对高效率的高科技设备所产生的心理压力,而能愉快有效地工作。当代社会也非常注重人的个性化。图书馆的设计也要创造富有个性的阅览空间环境。使读者据其所好,有选择的余地,减少光、声及视
觉的相互干扰,个人阅览室、
个人研究室的比重将要增加。2.4综合性
传统图书馆的功能比较单一,即以文献资料为中心。现代图书馆已成为多功能的信息中心。除了传统的功能外,许多图书馆为了充分利用馆藏文献资源,吸引更多读者,更好地为教学科研和社会经济发展服务,还开辟了展示、讲演、视听、培训及商店、快餐等服务设施,甚至还为读者提供休闲场所,让阅读成为一种休闲,一种时尚,并开展一些社会公共活动。高校图书馆逐渐向社会开放,培养技术人才,举办技术展销,从事就业指导,这些综合性的趋向,一方面是提高馆藏文献的利用率,使图书馆受益,同时也反映了现代社会高效率的需要,在同一单元时间内能同时就近完成几件工作,以节约时间.提高效率。
2.5高效性
现代图书馆是高效图书馆,要求图书馆的设计和管理都要
遵循节约读者时间的原则,读者要能方便地到达和便于停车、取车。到馆后通往各个工作区的流线要简捷明确,各项服务要
广东科技2013.3.第6期
171
研究园地
简便高效,同时也要有效利用空间,采用集约化的高效设计,平
大、空的面紧凑,空间使用合理,提高建筑面积使用率,避免高、
空间设计而造成浪费。
馆舍设计,除进行建筑空间设计外,还应考虑建筑空间与网络空间的整合设计。进行图书馆空间组织时,传统图书馆是根据各部门空间的功能关系进行组织的,而现代图书馆各部门的关系更主要的是在计算机工作网络中通过通讯线路联系,也就是说在网络空间中,图书馆各功能空间可以实现“零距离”。这样图书馆设计就可以从传统固定而又划分琐碎的空间中解放出
灵活的布局方式。使其适应可能的发展以来,采用一种开放的、
及进行技术改造的可能,要有极高的灵活性。目前我国图书馆在使用网络技术与通讯技术方面还刚刚起步。一般图书馆内的弱电(电子)设施很少,往往只是电话通讯。新馆设计必须考虑通讯线路的预装。在现代化图书馆中,馆内各部门之间的通讯线路必须予以考虑,除了电话线路之外,十分重要的是各计算机终端之间的专用连线。如果计算机系统未确定或正在扩展中,必须考虑管线的预埋,以便于日后的发展。
2.6社会性
图书馆被公众认为是一个提供文献和参考咨询的信息中
心,是支持终生教育场所。图书馆的大众性要求图书馆设计要适应不同类型读者的要求:为残疾人要考虑无障碍设计,使他们能方便到达馆藏各处,要提供馆的专用通道和馆内载人电梯,甚至设置专门的阅读空间和盲文阅览室。要提供更多的室内外的交往空间。此外,随着社会步入老年化,老年读者也日益增多,图书馆作为终生教育场所,要为老年读者设置相应的活动项目及活动空间,在环境规划设计中要特别关注他们的身体条件。
3图书馆设计要适应信息网络化的发展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使用,极大地冲击了传统图书馆的概念。先进的电子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使得信息的存贮、处理和传播获得了革命性的进步。电子信息取代了传统的纸介质文献信息,逐渐成为信息管理的主角。这已不是传统图书馆的内涵和外延所容纳的。现代图书馆必定是以一种崭新的模式来容纳新技术产生的新的现代化图书馆的外延与内涵。采用网络技术与通讯技术之后,整个图书馆通过电脑中介形成高度整合的网络,传统的专业化分工部门变为网络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只承担图书馆计算机管理的某项主要功能。而整个网络系统功能的发挥和系统的正常运转则是图书馆工作开展的关键。因此建筑设计不仅包括传统的物流(文献)和人流(读者、馆员)的设计,而且包括信息流的设计。不仅要考虑实体的建筑空间的设计,同时要考虑图书馆网络系统的设计,我们可以称之为虚拟网络空间设计。一个好的现代化图书馆设计,无疑是“虚”、“实”的有机结合。虚拟的网络空间设计,应根据图书馆的性质、规模、管理方式,选择合适的网络结构和各功能“空间”的拓朴关系确定网络的综合布线,以及选择性能匹配的硬件及适应的软件,并考虑整个网络系统发展的可能,这一般是计算机工程师
比起传统图书馆与图书馆工作者合作完成。对于建筑师来讲,
4结语
我国图书馆建筑正处在由传统图书馆向网络化、数字化图
书馆过渡及转变的阶段,在这个变革过程中图书馆的内涵在不断变化,图书馆职能在不断扩展不断更新,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图书馆,给图书馆的服务管理带来了一系列的突变,也直接影响到图书馆本身结构及图书馆的建筑。这一点无论是图书馆建筑专家还是图书馆界人士都要深刻认识和足够重视。设计是图书馆新馆建设过程的指针。因此,在新馆建设规划设计时各方人员必须综合图书馆建筑过程中遇到的诸多因素,辩证地审视、解决问题,要有全局观念,综合考量,统筹安排,决不能顾此
最终才能设计出符合现代图书馆功失彼,出现纰漏。只有这样,
能、特点和需求的理想建筑,使人与建筑全面协调发展。参考文献:
[1]谭祥金.面对数字图书馆浪潮的思考[J](1).中国图书馆学报,2001.[2]鲍家声.现代图书馆建筑开放设计观[J](3).南方建筑,1999.[3]徐文晖,何雪英.空间与结构-德国图书馆建筑理念[J].图书馆论坛,
(2)2010.[4]罗维熙,王丽娟.浅谈以人为本的图书馆建筑[J](6).四川建材,2010.[5]吴庆珍.论图书馆空间布局的发展趋势[J](1).图书馆论坛,2011.
!!!!!!!!!!!!!!!!!!!!!!!!!!!!!!!!!!!!!!!!!!!!!!!(上接第186页)
陆地,以水体为中心,环绕湖边两岸配置水生植物和喜欢接近
水边湿地生长的植物,连接在一起种植,形成一个水生植物群落,使植物与湖水水体相映成趣,和谐统一,形成水体与湖边陆地的稳定自然生态续系统。设计布置植物有:乔木类串钱柳、白葡桃、红葡桃、水石榕、鸡蛋花等。水生植物有:蜘蛛兰、蒲草、风
水草、荷花、睡莲等。使水体、陆地三者连接在一起组合成车草、
动静结合的生态效益系统良好的优美景观。
(5)以草坪和灌木丛林为主。搭配有色彩的花卉植物群落是西南公园一个主亮点特色:广州市园林设计院园林设计师在西南公园内绿地,巧妙地用草坪,以草坪和灌木丛林为主,搭配
有叶色的植物,组合成:以大叶油草、台湾其它有色彩的开花、
草作为覆盖黄土裸露衬底,由变叶木、黄榕、黄金叶、福建茶、九里香、五彩朱蕉,花叶良羌、红背桂、金脉雀床、金边剑麻、银边剑麻、山瑞香、狗牙花、白婵、作为中间层,又巧妙地配置(点种)开花花卉植物有龙船花、大花美人蕉、各种大红花,泰国黄大红花,红花勒杜鹃、紫花勒杜鹃、长春花等层次分明,观赏性强,鲜艳亮丽,充满生机植物群落。
个方面的和谐统一,高度统一,既能满足植物与生长环境在生
态适应上的统一。广州市园林设计院园林设计师,同样也巧妙地运用园林艺术构图设计的手法,体现出植物个体和植物多层次群落,群落的形式美及人们在进入西南公园绿地,欣赏优美
设计师又在的绿色环境时,就会产生意境美的享受理念。另外,
西南公园绿地景点中充分利用植物的树态、形态、色彩、叶形、花色、花形等进行设计构图,使之成为一幅植物群落组合的美丽图画,形成植物多层次群落艺术之美。
4总结
人工植物群落景观,是自然式植物造景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不仅可以体现植物的个体美,而且还可以体现出由多种植物组合成的群体美。得出结论,人工植物群落景观美的观赏价值上,更体现在它的生态效益价值上,维护生态平衡作用的重大意义。由广州市园林设计院园林设计师在规划设计西南公园植物群落时,他们高超的园林艺术设计手法,充分体现出来。参考文献:
[1]陈俊愉.重提大地园林绿化和城市园林化[J](3).中国园林,2002.[2]龙婉萍,曾平山.植物配置与居住环境设计[J](12).广东园林,2003.[3]郑强.浅谈城市园林生态与景观[J](3).广东风景园林,2005.[4]唐文献.园林生态学[M].中国科学技术,2006.
3西南公园园林植物群落多层次的景观艺术
营造的显示
完美的植物多层次群落设计,必须具有科学性与艺术性两
172
广东科技2013.3.第6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