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年6月第9卷第¨期Chin JModDrugAppl,Jun2015,Vo1.9,]No.11 ·215· 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及配合医生应用药物的同时采用心理分 者的临床护理中,实施心理分析并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具有 析和护理,达到非常满意的效果。了解患者不同阶段疾病的 心理特征以达到对症实施引导和护理是心理护理的重点,能 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增加患者的依从性和自信心,达到更佳的护理效果。在本组 研究中,对研究组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后,患者的忧虑情绪明 显减轻,且总体上观察组患者的焦虑度相对于对照组患者的 此,心理护理既要考虑护士的专业护理能力,也要得到患者 才能提高护理的效果。 综上所述,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生的程度及疗效与心理 [1] 曾令霞.心理护理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的应用.中国当代 医药,2013,20(14):142—143. 焦虑度具有明显改善。说明心理护理具有很好的有效性。因 [2]代颖.心理护理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的应用.中国卫生标 准管理,2015(2):l 12一ll3. 代护士(专科版),2014(7):114一ll5. [4]舒红.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心理护理.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0,21(1 21:2297. 肖红叶.心理护理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中的应用体会.当 的家属、朋友、亲戚等社会支持,共同改善患者的忧虑情绪 [3]护理因素密切相关,经对本组患者的抑郁、恐惧及焦虑等心 理表现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后,患者大大消除了不良情 [5]林志辉.心理护理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的应用.临床医药 文献电子杂志,2014(4):492—493. [收稿日期:2015—03—20] 绪,能够愉快地配合治疗,并发症大大减少,并且也提高了 患者对心理护理的满意度。因此,在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 心脏介入手术前后的护理指导 赵文娟 【摘要】目的 总结心脏病患者心脏介入手术前后的有效护理措施及护理指导对帮助患者减轻病 痛和加快康复的临床意义。方法抽样选取进行心脏介入手术住院患者50例,临床观察并整理详尽的 护理记录。结果50例患者中,仅有2例在术后出现血肿,其余48例术后没有出现并发症并且正常出 院,出院恢复期间也没有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入手术的患者尽快康复,有效提高护理指导的效率。 科学、有效的综合护理措施可以帮助进行心脏介 【关键词】心脏介入手术;护理指导;护理措施 DOI:10.14164/j.enki.cnl 1-5581/r.2015.1 1.144 ’ 心脏介入手术是一种通过外周血管穿刺的途径将一种特 制导管送到心脏相应的病灶部位直接治疗心脏病的手术方 法…。近些年来,这种手术方式已经被广泛用于各种常见的 助患者深入了解手术的相关知识,从而消除患者的紧张疑虑 的负面心理,争取到患者的信任与合作,加强患者战胜病痛 的信心和决心,帮助患者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迎战即将来临 的手术 2 3o②手术前医护人员应充分掌握患者的病情,医院 应指导患者在手术之前完成各项必要的身体检查,包括血型、 血、尿、粪常规、电解质、心肌酶谱、肝、肾功能、心电图、 急慢性心脏疾病,通过此种方式可以有效缓解及治愈各类急 慢性心脏病,延长患者的生命。系统、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 帮助减轻心脏介入手术给患者带来的痛苦,防止并发症的发 生,对于患者的身体康复起着重要作用。 1资料与方法 胸部x光等。除此之外,护理人员应当在手术之前让患者卧 床安心休息,保持情绪稳定,同时要保持患者身体的清洁干 燥。训练患者有效咳嗽、换气,在床上大、小便以及合理饮 食等,帮助患者适应手术后的卧床时间。手术前一晚患者应 可服用镇定药物帮助患者心态平和快速入睡。 1.2.2手术当天护理患者进入手术室后,护理人员应让 患者排空尿液,并且准备好电除颤仪、临时起搏器等急救所 1.1一般资料5O例研究病例均为本院2013年1月~2014 年1月收治入院进行心脏介入手术的患者,全部病例经诊断 例,女27例,年龄52—7O岁,平均年龄63岁。病程5~20年, 平均病程12年。 1.2护理方法 均符合可以通过心脏介入手术进行救治的患者,其中男23 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晚上要保证患者睡眠充足,必要时 L 2.1术前护理①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心理进行必要和 需的器材,以备不时之需。此外,还要妥善准备好手术中所 需要的各类导管、器材。在手术中,护理人员应随时记录下 患者的12导联心电图,精确的矫正压力,密切关注患者血压、 心电等变化。还要选择适合患者的造影药,控制好推注造影 药时的速度,避免推药过快导致患者产生不良反应。 1.2.3术后护理手术结束后,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平卧 耐心的疏导,由于患者对心脏介入手术了解不足,对手术疗 效的信心较小,所以心理负担很重,容易产生恐惧、焦虑等 负面心理,不利于病情的康复。对此,护理人员应该向患者 及其家属耐心讲解心脏介入手术的必要性,还有整个手术的 相关流程,并向其说明此项手术具有风险小、伤害小、愈合 快的好处,也可以结合国内外典型的成功病例进行解释,帮 24 h,并且在此期间密切观察患者体征的变化,进行24 h的心 电监护,观察患者的体温、呼吸、脉搏、血压以及心率等变化, 作者单位:15701 1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人民医院 ·2l6·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年6月第9卷第1 aM Chin JModDrugAppl,Jun2015,Vo1.9,N -1 注意患者有无心律失常或者急性冠脉闭塞等并发症的发生, 3小结 并认真做好相关医疗记录 J。此外,还要监测患者尿量的变 心脏介入手术目前已经发展为与药物治疗、外科手术并 化,叮嘱患者多喝水,患者如果出现胸闷、胸痛等不适症状, 存的三种最为主要的治疗心脏病的手段之一,是近些年来飞 应当及时通知医生。同时,护理人员应当加强对患者生活的 速发展起来的一种重要的治疗心脏病的办法。事实证明,科 护理,满足患者日常生活所需。尽量保持床单、被褥的清洁 学、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帮助进行心脏介入手术的患者减轻 与舒适,经常帮助患者按摩腰背部以及四肢,以此来促进血 疼痛,加快恢复速度,避免因并发症而带来的二次损伤 。 液循环,减轻患者的疼痛。要经常与患者进行沟通,分散其 只要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认真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 注意力,帮助患者缓解紧张心理,以良好的身心状态顺利度 护理人员耐心的指导患者为手术做准备,术后认真关注患者 过术后卧床期。对于发生皮肤破溃的患者,要注意保持皮肤 的康复情况,心脏介入手术就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将 干燥并且及时更换药物,防止感染面积扩散。患者出院前医 患者的病痛减到最低,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命。 生应当为患者填写介入治疗报告单以及术后所需服用的药物 此外,双方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医 清单。患者应该在出院后15 d后来门诊复诊,其后也要关注 院的信誉度,在临床工作中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自己的身体状况,日常生活要注意劳逸结合,防止发生胸闷、 胸痛、心悸、疲乏等不良反应。护理人员应教会患者掌握发 参考文献 病时的自我急救方法。日常饮食要做到低盐、低脂、低胆固醇, [1]王佳冰.心脏介入手术的护理体会.中国养疗医学,2010,19(11): 多吃容易消化、营养含量高的食物,少食多餐。患者应尽量 1005. 避免发病诱因,如情绪激动、过度劳累、受寒、吸烟、酗酒等。 [2] 弓静.心脏介入手术病人的心理干预.当代医学,2009,15(1):120. 并且要按时服用药物,定期到医院复诊。 [3] 袁军.心脏介入手术并发症的临床观察.中外医疗,2008,14(1): 2结果 l5O. 50例患者中,仅有2例在术后出现血肿,其余48例术 [4]杨自容,聂志芬.心脏介入手术的护理体会.护士进修杂志, 后没有出现并发症并且正常出院,出院恢复期间也没有出现 2000,15(3):200-201. 严重的不良反应。 [收稿日期:2015—02—27] 极低出生体重儿脐静脉插管与PICC结合应用的护理 韦芳 卢玉珍卢浩棠 麦婉平 【摘要】目的探讨脐静脉插管与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术(per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结合应用于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经验。方法对3O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在出生后进行脐 静脉插管,拍片确认末端位置再进行静脉输液,1周后行PICC穿刺术,拍片确认PICC导管末端位置后 拔除脐静脉导管,给予PICC导管静脉输液。结果30例均置管成功,无院内感染,置管期间未发生局 部渗血、机械l生静脉炎、血管栓塞等并发症,28例患儿好转或痊愈出院拔管,拔管后导管尖端细菌培养 均为阴性。2例因需转院治疗,PICC置管6~10 d带管出院。结论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在使用过程中 正确掌握脐静脉导管及PICC导管的维护方法,各项护理操作认真、细致,动作要轻柔,是安全留置脐 静脉导管及PICC导管的重要保证,可以有效的提高脐静脉导管及PICC导管的使用率。 【关键词】极低出生体重儿;脐静脉插管;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置人术;护理 DOI:10.14164 ̄.cnki.cnl1—558l/r.2015.11.145 极低出生体重儿指出生体重<1500 g者,因各系统发育 1资料与方法 不成熟,免疫力低,易并发感染,需较长时间静脉营养及输 1.1一般资料本科室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30 注药物。脐静脉插管作为一种新的临床应用技术在2O世纪 例极低出生体重儿,胎龄29~36周,出生体质量1000~1500 g, 8O年代应用于临床,因其是一条较安全,易操作的给药通道, 其中阴道分娩22例、剖宫产8例,Apgar评分0-3分的重度 已成为抢救新生儿窒息及极低出生体重儿维持静脉营养最重 窒息6例,Apgar评分4—7分8例,Apgar评分8—10分16例。 要的手段之一和发展趋势。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术因 1.2方法均在出生后0~24 h内进行脐静脉插管,拍片确 其安全、可靠、耐高渗的特点,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本科室 认末端位置再进行静脉输液,1周后行PICC穿刺术,拍片 2013年2月~2015年2月对3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进行了脐 确认PICC导管末端位置后拔除脐静脉导管,给予PICC导 静脉插管与PICC结合应用,通过精心维护,取得了较好的效 管输液。 果,现报告如下。 2结果 30例均置管成功,无院内感染,28例患儿好转或痊愈出 院拔管,拔管后导管尖端细菌培养均为阴性。2例因需转院 作者单位:523443广东省东莞市东坑医院儿科(韦芳卢浩棠) 治疗,PICC置管6~10 d带管出院。30例患儿置管期间未发 护理部(卢玉珍),产科(麦婉平) 生局部渗血、机械l生静脉炎、血管栓塞等不良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