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寓言二则》学案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寓言二则》学案

来源:爱go旅游网
课题 成的词语。 教学目标 12 寓言二则 1、 会认“寓、则”等15个生字,会写“亡、牢”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深刻道理。 3、 结合生活实际领悟寓意,懂事做遵循规律、不可急于求成的道理;做错了事情只要肯接受建议,认真改正,就不算太晚。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寓言的主要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寓言故事。 体会寓言故事蕴含的深刻道理:懂事做遵循规律、不可急于求成的道理;做错了事情只要肯接受建议,认真改正,就不算太晚。 PPT课件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导 学 过 程 预习提纲: 1. 初读课文,能正确读写并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了解寓言的主要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寓言故事。 4. 二 次 备 课 第一课时《亡羊补牢》 一、猜谜导入,揭示课题 1. 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 那好,我们现在来看图猜成语。准备好了吗?谁来猜第一幅图?(守株待兔) 对了,(刻舟求剑)难不倒你们,再给你们几个难的(画蛇添足 掩耳盗铃)还有更难的。 2.那你们知道这些成语都有什么共同特点吗? 是的,它们都是寓言故事, 你知道寓言故事有什么特点吗?(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小故事里藏着大道理。) 3.今天我们学习第12课寓言两则中的第一则故事《亡羊补牢》(板书, 读题) 4.我们要怎样才能学好寓言呢? 板书:故事 道理 我们掌握好这两点就能学好寓言故事了。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 先请大家自由读读《亡羊补牢》,注意要读准生字、多音字,读通课文,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为止。同桌交流生字学习情况。 2. 字词学习 师:有些同学的习惯非常好,读完了课文就坐得端端正正的。读完了吗?请看大屏幕,老师把课文中的几个词语请到了上面,谁来当小老师。 羊圈 街坊 窟窿 结结实实 叼走 劝告 后悔 第一行:真棒,多音字读得很准,你们知道它的另一个读音吗?请给它组组词。齐读,积累。 第二行:有什么共同特点?轻声。 理解词意:你们家有街坊吗?你们家和街坊的关系怎么样?我们中国有句话说的是“远亲不如近邻”,如果相处好了,邻居会比自己家的亲戚都好。“窟窿”就是(洞)怎样记住这两个字?(指导书写) 我们再一齐来读一遍这些词语,注意读好轻声哦。 第三行:领读 指导书写:叼 悔。 我们再把这些词语读两遍。开小火车读词语。 3、如果这些词语回到课文中,你们还认识吗? 谁愿意来读读第一自然段?2-5自然段每一排读一段,比一比,看看哪排读得最正确,最通顺。 4.我们又读了一遍课文,你们能说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吗?可以用上上面的词语来说。 小结:像这种抓关键词,并把他们连成一段通顺的话就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一种方法。明白了吗? 三、回顾课文,理解题意 1.课文读通顺了,题目的意思你读懂了吗?亡什么意思?牢什么意思? ( 预设:学生知道正确意思)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从课文哪个句子读懂这个字的意思? 师:哦,是联系课文知道了它的意思,我们还可以通过查字典知道它的意思。(课件)选择正确意思。 小结:对于不理解的字、词,我们可以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板书:失去 养牲畜的圈) 请像老师这样把这两个字的意思写在课题下。 3.现在我们知道了,“亡羊补牢”就是羊——丢了,把——羊圈修好。 四、研读课文,体会寓意 1.课文中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会丢羊呢?请大家默读课文,划出句子。 2.有些同学已经找到了,那你来说说养羊人丢了几次羊?(两次)板书:丢羊 第一次丢羊的原因是什么?(课件出示)板书:羊圈破了。 哪个词告诉我们这句话是原因? 3.你能用下面的句式说一说第一次丢羊的原因。 4.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第一次丢羊的原因。 过渡:养羊人第一次丢羊是因为羊圈破了,如果你发现自己的羊圈破了个窟窿,你会怎么做? 5.他的街坊也发现了,请你当当养羊人的街坊,快来劝劝他。(把窟窿补上吧)还有什么想说的? 我们来看文中的街坊又是怎么劝说的,课件出示,指名读。 你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去劝说养羊人的?哪个词看出他着急?(堵上、修一修、赶快)你能给赶快换个词吗? 街坊还会用怎样的语气劝说呢?现在我就是养羊人,你来劝劝我。(担心、着急) 6.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而养羊人的表现呢?谁来做养羊人?(出示: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这个养羊人是什么意思?能将他的话换个说法吗? (羊已经丢了,不用修羊圈了。) 这个养羊人,自己的羊丢了都不在乎。街坊着急,他无所谓。下面我们就来分角色朗读一下他和街坊的对话。 7.就因为他不听劝告,所以,第二天早上——引读(出示:他去放羊,发现羊又少了一只。)这是养羊人第几次丢羊?你是从那个字中读出来的?(又) 你真是个会读书的孩子,语文就是需要咬文嚼字的。刚才我们学习的内容,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 那么两次亡羊之后,(课件)养羊人现在心情怎样?这时,他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请自由读读第五自然段,划出相关的词句。 8.全班交流:

他的心情怎样?(后悔)心里会想些什么呢?想象说话。

他又是怎么做的?从这句话中,你读出来什么来?(知错就改)

这个人在修补羊圈时,原来劝告过他的街坊刚巧路过,想想街坊又会怎么说?养羊人又会怎么回答?

养羊人这样做,对吗?从哪知道?(课件) 从此,什么意思?

现在“窟窿”终于被结结实实地堵上了,羊再也没有丢过了。此时,你想对那个养羊人说些什么呢?(接受劝告,知错就改) 9.这就是这则寓言要告诉告诉我们的道理?(出示寓意)齐读

(寓意: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及时改正,就不算晚。 ) 10.其实我们身边还有许多类似亡羊补牢的事,你能举个例子吗,可以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也可以是发生在别人身上的?(看书姿势,写字姿势,学习不认真等)

小结:犯错不怕,只要我们能像亡羊补牢中的养羊人一样知错就改,就还不晚,所以,人们经常说,“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五、复述故事

1.这么有意思的故事,大家想不想讲给别人听呢?我们学校最近要举行讲故事比赛,让老师先进行海选,那我们就从这个故事开始吧!讲故事是有要求的,仔细听:首先要把故事熟练地记在心里才行,然后加上你的表情、动作和声音的变化,这样才能把故事讲得绘声绘色!觉得有困难的同学,可以看看上面老师给你提供的小帮助,自己先练练。(学生准备,师巡回指导)

2.展示前,提示学生自己发言时希望别人怎么听?

六、总结学法

寓言是文学宝库中的一朵小花,中国古代最早的最完整的寓言故事书是《墨子》,国外适合大家阅读的还有《伊索寓言》。学习寓言的一般方法是:理解题意----理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寓意。希望大家在课外阅读寓言时,也能采用这种方法。

七、作业设计

1.将这则寓言故事给爸爸妈妈听,请家长点评。 2. 写写读了《亡羊补牢》之后自己的感想。

3.收集并阅读寓言故事,读书交流课举行讲故事比赛。 以上作业任选两项完成。

第2课时《揠苗助长》

一、开门见山,直接点题

1、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一则寓言,是(学生接:亡羊补牢), 从中懂得了什么道理?小结寓言的特点:小故事,大道理。 2、今天我们要继续一则寓言故事,孟子的《揠苗助长》。 3、跟老师一起书写课题。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把课文认真读一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认识的字对照生字表多读两遍) 2、检查生字词的朗读

(课件出示)自由读,你想提醒同学们哪个字音? 指名说一说、读一读 宋国 纳闷 枯死 十分焦急 筋疲力尽 兴致勃勃(这一行词都是描写谁的) 3、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词义 词语读得很准确。这个个简短而有趣的故事,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同学们边听边思考:揠苗助长是什么意思? 指名分段朗读,评价。 4、现在谁来联系故事内容说说揠苗助长的意思。 (评:你真会读书,才读了一两遍就在文中找到它的意思了。) 板书:拔(揠,就是拔的意思。)谁能给寓言换个题目?齐读(拔苗助长) 5、质疑过渡:围绕这个拔字,我们可以提出怎样的学习问题? (板书:起因、经过、结果)(哪些段落分别写清了起因、经过和结果?) 三、精读课文,理解寓意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交流反馈:谁来说说原因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示句子并指导) A、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就天天到田边去看。 师:“巴望”是什么意思?能换个词吗?(希望、盼望)有时我们就可以用近义词来理解词语。换成“希望”“盼望”可以吗? 谁再来读读这句话?指名读,评一评:他把农夫什么心情读出来了? 师引:其实还有一句话,可以看出农夫是看着眼里,急在心里。 B、可他总觉得禾苗一点儿也没有长,心里十分焦急。 指导朗读: 你真是读到农夫的心里去了。 出示:十分焦急,指名读一读。 明白什么是“焦急”吗?指名说(可以用近义词“着急”来帮助理解) 出示课件:古字“焦”,讲解。 现在这把火烧在的谁的心里?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 引导讨论: 同学们,展开想象:农夫急得在田边 。 禾苗真的一点儿也没有长吗? 禾苗是怎么长的?(及时引导:禾苗是一点一点长高的,这就是禾苗生长的规律) 农夫为什么没有发觉呢? (随机补充:晴天,农夫 ;阴雨天,农夫 。禾苗会一下子长那么高吗?) 3、齐读第一段:我们读书就要这样读。边读边想农夫的样儿,体会他的心情,这就叫读进书里去了。我们一起来完整的读读这段话。 (2)学习二、三自然段 1、是啊,农夫太焦急啦,他得想个办法帮他们长啊。 他想到办法了吗? (指名说) 2、练习朗读: 请同学们继续用“边读边想边体会”的方法,练习朗读二三自然段。比一比,谁更能读出农夫的形象。捧起书,自由朗读。 3、出示课文第二段,指名朗读 谁来读读农夫的好办法? 说一说:你从他的朗读中体会到了什么?(或者:你读得很精彩,想告诉大家什么?你觉得他读出农夫的样子了吗?) 补充说话: 火热的太阳烤着大地,农夫在 ; 口渴了,农夫还在 ;腰酸背痛了,他还在 。 出示“筋疲力尽”,指名读这个词,说说意思。 4、出示第三段: 虽然很累,可农夫的心情却怎样?你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读这个词,说说:农夫觉得他把禾苗往上拔这个方法怎么样? 指名朗读。 5、让我们边读边想象,把农夫揠苗助长的经过读一读。(齐读二三段) (3)学习第四自然段 1、儿子听了很(纳闷),你明白是什么意思吗? 2、真的如农夫所愿吗?第二天跑到田里一看,(学生接着读) (读出儿子的心情) (4)回顾全文,体会寓意 1、真是个愚蠢的农夫啊!禾苗为什么会枯死呢?同学们,你们能给农夫讲明白吗?(根离开了土不能吸收水分和养分就会枯死的)(春种、秋收)讲禾苗成长的规律。 2、师总结:是呀, 农夫急于求成,违反了禾苗生长的规律,干了件蠢事。 (板书 遵循规律,不急于求成)。(出示:两句话给农夫这样的人) 3、让我们捧起书,把这个故事完整地读一遍,注意读出人物的心情。朗读课文 4、在我们的身边,有揠苗助长的现象吗? 四、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 宋 焦 疲 勃 枯 2、这些生字,你们觉得怎样才能写好呢? (生说,师写) 3、范写指导:宋,上宽下窄;焦,上窄下宽;疲,半藏半露;勃,左宽右窄,力起笔低;闷:门子框宽大一些;枯:左边窄而长,右边起笔略低。 4、学生练习:(描两个,写一个):一笔一画认真写,不要急于求成。 五、全文总结:同学们,今天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吗? 六、课后作业: 1、把《揠苗助长》这个故事讲给身边的人听一听。 2、读读《猴子捞月》、《杯弓蛇影》、《打草惊蛇》等这些寓言故事。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