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对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探讨

对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探讨

来源:爱go旅游网


对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探讨

摘要:混凝土的使用技术性强, 混凝土施工的质量也是人们最关注的问题,因此,对于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和养护管理, 已然成为工程建设的主要任务。本文阐述了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质量保证措施和施工方法,总结了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施工技术。

关键词:建筑工程 混凝土 施工 技术 质量

Abstract: the concrete use technical, concrete construction quality but also people’s most concerned problems, therefore, for concret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nd maintenance management,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has become the main task.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oncrete in th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quality assurance measures and construction method, and summarizes the construction of concret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Keywords: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quality of concret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建筑的混凝土施工,有它自己的特点,因此不能将一般的混凝土施工工艺套用在高层建筑上施工。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中,常有基础、柱、梁及板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同的要求,有时还相差很大。一般在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的设计与施工中,为了满足柱轴压比的要求,同时又要控制柱截面不过大,柱子采用较高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是一种必然。而对于以受弯为主的楼层梁板,过高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却是不需要且不适宜的,前者指对其抗弯承载力的贡献不明显,后者则指对构件承受非荷载应力(混凝土收缩应力、温度应力等)不利。由此可见,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的柱混凝土设计强度高于梁板的设计强度必然存在,而且随着建筑物高度的增大,两者的设计强度差距会越大,当然该区段主要存在于建筑的下部。

一、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质量保证措施

1、选择合适水泥

要求商品混凝土公司选择比较大的水泥生产厂家,实行定点采购,使水泥质量相对稳定。

2、减少水泥用量

为减少水泥水化热,降低混凝土的温升值,在满足设计和混凝土可泵性的前提下,将水泥用量控制在450kg/m3。

3、掺外加剂, 控制水灰比

根据设计要求,混凝土中掺加水泥用量4%的复合液,它具有防水剂、膨

胀剂、减水剂、缓凝剂4 种外加剂的功能。溶液中的糖钙能提高混凝土的和易性,使用水量减少20%左右,水灰比可控制在0.55 以下,初凝时间延长到5h 左右。

4、严格控制骨料级配和含泥量

选用10.4mm 连续级配碎石(其中10.3mm 级配含量65%左右),细度模数2.8~3.0 的中砂(通过0.315 凹筛孔的砂不小于15%,砂率控制在40~45%)。砂、石含泥量控制在1%以内,并不得混有有机质杂物,杜绝使用海砂。

5、加强技术管理

(1)加强原材料的检验、试验工作。施工中严格按照方案及交底的要求指导施工,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加强计量监测工作,定时检查并做好详细记录,认真对待浇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冷缝,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杜绝。

(2)加强对人员的技术管理,对于每一个环节的施工节点,都要进行施工前的技术交底,施工结束后要进行施工过程的技术应用总结,特别是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现象,仔细分析,讨论研究,做到施工过程中不出现差错。

6、合理组织劳动力及机械设备

(1)施工人员分两大班四六制作业。每班交工作提前0.5h 完成,并明确注意事项,以免交过程带来质量隐患。

(2)承台浇注采用自由式泵送,并用塔吊配合,以免接、拆泵或堵管时混凝土出现冷缝。每台泵输出混凝土量为22m3/h 左右,塔吊吊运混凝土4.5m3/h 左右。

(3)人员安排应满足施工方案的要求,事先做好人员调动工作,对人员做到有序管理。

7、采用切实可行的施工工艺

主楼、车库、商铺楼承台浇筑,均由东向西不间断地推进。根据泵送大体积混凝土的特点,采用“分段定点,一个坡度,薄层浇筑,循序推进,一次到顶”的方法。这种自然流淌形成斜坡混凝土的方法,能较好地适应泵送工艺,避免混凝土输送管道经常拆除、冲洗和接长,从而提高泵送效率,简化混凝土的泌水处理,保证上下层混凝土浇筑间隔不超过初凝时间。由于大体积泵送混凝土表面水泥浆较厚,故浇筑结束须在初凝前用铁滚筒碾压数遍,打磨压实,以闭合混凝土的收缩裂缝。

二、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施工方法

1、基础施工

土木工程的基础施工指的是建筑的地基施工,在挖掘地基的时候应该采取由浅入深的方式,先开展深基础施工,再开展浅基础施工,以这样的方式保障土木工程项目周边建筑物的安全。在地基施工中特别要重视基坑的排水和降水工作,以确保施工中的地基安全。

2、承台施工

承台施工应该依据建筑物的标准高度开展有针对性的测量,通常的建筑物承台是以间隔水平分割为主的,通常主楼的基础是以两层楼的施工为主,两层都必须浇筑混凝土,浇灌时间通常以六天为间隔,两层间的厚度要求也很严格,通常要超过1.50 米上,而且层与层之间必须采取一定的间隔措施,通常应该采用抗拉钢筋为间隔工具。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使用这种施工方式不但能够有效降低混凝土的内部温度,还能降低施工成本,节约资源。

3、严格遵守混凝土的施工顺序

在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必须按照施工顺序进行施工。通常是采用从远到近的顺序实施施工,因为混凝土施工有时候会处在不平坦的地点上,在这种有坡度的地点施工时,必须确保混凝土首次浇灌就要成功,继而再推进到另外一边,最后到达顶端。在混凝土施工的整个过程中,一定要将混凝土输送泵放置在施工场地的中间,这样会比较方便输送。

三、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分析

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包括了上面我们所说的混凝土的选料、配比、搅拌、运输和浇筑,下面我们来探讨其它技术:

1、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中的施工缝

在以下的两种情况都需要用到施工缝技术:一是,由于技术上的原因或者是设备、人力的,混凝土的浇筑不能持续进行,并且中间的间断时间需要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那么,就需要留置施工缝,施工缝的位置应在混凝土浇筑前按设计要求以及施工技术方案的时候确定的;二是,由于该处的新旧混凝土的结合力较差,是结构中的薄弱环节,因此就需用到施工缝来留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方便施工的部位。

2、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中的捣实

混凝土的捣实是指入模的混凝土完成成型和密实的过程,从而保证混凝土的结构构件的外形正确,表面的平整以及混凝土的强度和其它性能的符合设计的要求。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浇筑入模后就需要立即进行充分的振捣,使得新

入模的混凝土可以充满模板的每一个角落,并且排出气泡,使混凝土的拌和物获得最大的密实度和均匀性。

3、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中的养护技术

混凝土的凝结和硬化是水泥和水产生水化反应的结果,则在混凝土浇筑后的初期,需要采取一定的工艺措施来建立适当的水化反应条件的工作,这种措施就叫做混凝土的养护。为了使混凝土中的水泥充分水化,加速硬化,防止混凝土成型后因风吹、暴晒等自然因素的影响而出现不正常的收缩、裂缝等现象,所以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要及时的对其实施养护技术。

混凝土的养护主要有保湿和保温法。混凝土的保湿主要在混凝土内部强度发展阶段进行, 潮湿的环境也可以预防混凝土因表面脱水而产生干缩裂缝, 还能促进水泥的水化顺利进行,提高混凝土的抗拉伸强度。为了让混凝土有一个更好的凝结环境, 必须预防早期裂缝, 因此, 在混凝上浇筑完毕后12h内进行覆盖浇水;而保温则是为了控制混凝土温度的过快流失, 减少混凝土内外的温差, 防止产生表面裂缝。

总之,混凝土施工技术是现代建筑工程中必须得到重视的一点, 也是促进现代建筑工程行业快速发展的保证。实际上,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涵盖面很广, 包括技术施工、养护管理等, 只有做好其中的每一项,才能完成混凝土施工技术科学化的艰巨任务,在这过程中,必须保证建筑行业各施工环节的基础技术支持与管理理论强化,进而实现施工技术科学化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叶湛源. 浅析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施工技术[J]. 技术与市场, 2011,(03) .[2] 王石. 浅谈建筑工程中水泥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控制[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1,(06) .

[3] 黄佑光. 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的施工技术及管理[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19) .[4] 周先林. 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J]. 现代商贸工业, 2011,(16) .[5] 谭婉华. 浅谈高层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J]. 中国城市经济, 2011,(06)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