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3积累与运用考点梳理卷(第三单元)
时间:40分钟
一、字词句基础。
1.[字形]在语境中写词语。
在同学们的手工作品展览会上,形象逼真的ɡēn diāo
( ),居然是用树ɡē dɑ( )做成的;飘然欲飞的嫦娥,居然是用废旧画报cái jiǎn( 成的;古灵精怪的孙悟空,居然是用从旧家电上拆卸下来的cítiě( )做成的……
2.[字音]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攒.动(cuán) 疲倦.
(juàn)
跺.
脚(duò )
惟妙惟肖.
(xiào) B.稀薄.(báo ) 提供.(gōng) 沮丧.(sàng) 赫.
赫有名(hè) C.抵御.(yù) 揣度.(duó) 考察.(chá) 叱咤.
风云(chà) D.抽屉.(tī ) 卡.住(qiǎ) 叉.腿(chǎ) 一哄.
而散(hòng) 3.[字形]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1 / 8
)而
A.颓然 橡皮 拍摄 大步留星
B.干燥 沙漠 类似 技高一筹
C.斑点 神秘 枯萎 弄巧成绌
D.发达 培养 冰棍 别出新裁
4.[词语搭配]下列词语搭配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规模宏大 建筑精美 庭院宽敞
B.布局统一 气氛庄严 色彩鲜明
C.样子呆萌 神情沮丧 轮廓清晰
D.风景优雅 风格独特 历史完整
5.[标点符号]老师大步流星走过来,怒气冲冲伸手一拂,“屏风”颓然倒了,一切秘密暴露无遗。句中双引号的作用是( )。
A.表示强调 B.表示引用
C.表示特定称谓 D.表示特殊含义
6.[成语运用]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 / 8
A.一个沉着,一个急躁,这对双胞胎的性格迥然不同....
。 B.一场比赛即将在一群孩子间展开,孩子们个个虎视眈眈....
、跃跃欲试。 C.人民群众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个人的才能只不过是沧海..
一粟..
。 D.他用口技模仿火车开动的声音真是惟妙惟肖....
。 7.[学习策略]下列对“有目的地阅读”的阅读策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要根据目的选择合适的材料。
B.要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的阅读方法。
C.读文章时,为了提高准确率,一定要逐字逐句地阅读。
D.要从阅读速度和准确率来评判阅读任务的完成效果。
8.[病句诊断]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太阳系中唯一还可能存在生命的行星估计是火星。
3 / 8
( )。
)。
B.即使你对老师有意见,你就提出来。
C.东风吹散了满天的乌云,春雷震醒了沉睡的大地。
D.能否刻苦钻研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
9.[说明方法]下列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银河系对宇宙来说又是沧海一粟。
(2)紫禁城城墙十米多高,有四座城门。
(3)走进午门,是一个宽阔的广场,弯弯的内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
(4)为了对火星作进一步的考察,1975年,美国发射了两个名叫“海盗号”的探测器。A.举例子 打比方 列数字 作比较
B.打比方 列数字 作比较 举例子
C.作比较 列数字 打比方 举例子
D.举例子 列数字 打比方 作比较
4 / 8
)。(
10.[句子排序]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真正的友情储蓄,是不可以单向支取的。
②友情,是人生一笔受益匪浅的储蓄。
③任何带功利性的友情储蓄,不仅得不到利息,而且连本钱都会丧失殆尽。
④而是要通过彼此的积累加重其分量。
⑤这储蓄,是患难中的倾囊相助,是迷途上的逆耳忠言,是跌倒时一把真诚的搀扶,是痛苦时抹去泪水的一缕春风。
A.①④②⑤③ B.②⑤①④③
C.②③①⑤④ D.②①⑤④③
二、积累与背诵。
11.仿写一个人“入迷”的句子。
例:偏偏后面的同学不知趣,看得入了迷,伸长脖子,恨不能从我们肩膀上探过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 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宋代诗人朱熹的《春日》中包含哲理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文主题与理解。
13.对《宇宙生命之谜》开头从古代故事谈起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引出了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个问题。
B.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C.增强了语言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D.为下文写宇宙天体有生命存在需具备的条件作铺垫。
14.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可以猜测,地球绝不是有生命存在的唯一天体。”这种猜测毫无科学依据,因为人类至今尚未找到另外一颗存在生命的星球。( )
(2)《故宫博物院》材料一是按照“总—分—总”的结构方式来写的。
( )
6 / 8
15.“人们了解了生命起源的过程之后,认为至少应有这样几个条件……”这句话中的“至少”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 8
3积累与运用考点梳理卷(第三单元)
一、1.根雕 疙瘩 裁剪 磁铁
2.A 3.B 4.D 5.D 6.B 7.C 8.C 9.C 10.B
二、11.示例:她贪婪地读着书,如同一只饥饿的小羊闯进芳草嫩绿的草地,只见她双手捧着书本,目不转睛地看着,偶尔发出几声长叹,过后又如释重负般地发出几声清脆的笑声。
12.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三、13.D
14.(1)× (2)√
15.不能去掉。“至少”说明了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如果去掉,语言就不准确,不严谨了。
8 /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