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动物农场》中极权主义背景下平民的生存困境
作者:毕素珍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4年第24期
摘 要:英国小说家乔治·奥威尔在《动物农场》中生动展现了极权主义背景下的社会生活,对极权主义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对人类的困境表示出深深地忧虑。在这个极权社会里,平民的生存境况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身陷其中的平民采取了沉默隐忍的生存之道,造成这种困境的原因可以归结为平民的无知与制度的无序。 关键词:动物农场;集权主义;平民;生存困境 [中图分类号]: 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24-0-03
作为二十世纪英国文坛的著名作家和传奇人物,乔治·奥威尔凭着强烈的社会良知和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在创作中生动地展现了极权主义背景下的社会生活,对极权主义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对人类的困境表示出深深地忧虑,被称赞为代表了“一代人的冷峻良知”①。在《我为什么写作》中,奥威尔说:“从1936年开始,我认真创作的每一行文字都是直接或间接的反对极权主义,支持我心目中的民主社会主义。②”完成于1944年的《动物农场》亦是如此。
《动物农场》讲述的故事相当简单,一个农场内的动物们不堪忍受人类的压迫,在猪的带领下发起了革命,终于把主人赶走,动物们开始当家做主。“庄园农场”被改名为“动物农场”,还制定了“七戒”。可是,好景不长,两头猪为了权利相互倾轧,胜利的一方宣布失败的一方是叛徒,猪们渐渐侵占了其他动物们的劳动成果,并且,原本的“七戒”也被修改成更利于统治的新版本,动物们恢复到了从前的悲惨境地。在这个极权社会里,平民的生存困境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1. 平民的生存困境——极权主义
汉娜·阿伦特在《极权主义的起源》中,这样定义“极权”的概念:极权即是极度的权力凌驾于一切事物之上,从而衍生出来的一种统治方式和政治理论,该理论的核心原则就是摧毁多样文明,建立单一的(极权政治所需要的)文明③。在《动物农场》中,一个美好的社会梦想,是怎样一步步的走向极权之路从而陷平民于浑然不觉的水深火热之中呢?概括说来,在这个动物农场里,极权统治的实现主要采取了以下手段: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其一,意识形态的灌输。小说中,意识形态的灌输始终是服从、服务于现实政治的需要而存在的。当“老少校”以先知的姿态出现在这群动物面前,讲述自己有关平等与自由的理想之时,他动人语言所描述的那个理想国度,不由令在场的所有动物心驰神往,激起了他们对平等与自由的热切渴望,革命的热情在他们的内心生根发芽,进而开花结果,蔚然成荫。在煽动民众进行革命阶段,意识形态成了凝聚人心的首要力量。那么当一个极权主义的政党夺取政权之后,他会依凭什么来操纵其构筑的“美丽新世界的”社会呢?答案依然是意识形态。这种意识形态有内外两种功能:对内为统治集团成员之间提供一种相互联络的信号,对外则为被其统治的民众灌输一种特定的世界观④。一旦登上统治者的宝座,猪压榨其他动物的本事一点也不比人类差,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而且比人类更加名正言顺,无论是对革命宗旨的修改,对历史的篡改,对现实的粉饰,还是对特权的美化,统统是借助控制意识形态实现的,是建立在谎言与压迫之上的。小说中斯奎拉负责意识形态的宣传,凭三寸不烂之舌,为统治者传旨达意,解释政策,传播政治口号等,比如“四条腿好,两条腿坏”,比如把拿破仑吹捧成“伟大”,比如把大饥荒说成“经济调整”。为了使动物们不反抗,统治阶级处心积虑的向动物们灌输他们已经自由了的信念。即使是像拳击手之死这样的悲剧,也被拿来作为愚弄民心的手段。随着意识形态的渗透,平民动物被成功洗脑和麻痹,动物们越来越没有怀疑和反抗意识,持续浸淫在统治者编织的谎言里,听其摆布,任其压迫。
其二,暴力威胁。对武装力量和秘密警察的掌控,向来为极权所必需,拿破仑显然比他的政治对手雪球更懂得权力的基础和保障。拿破仑把九条小狗从母亲身边带走,取缔亲情和血缘,自己亲手豢养和调教,确保他们对领袖的绝对忠诚。后来,当拿破仑和雪球在动物大会上怒目相向,剑拔弩张之际,九条恶犬兀然出现,雪球被逐,拿破仑从此成了农场的唯一主宰。手中握有军队的拿破仑毫不留情地利用恐怖和杀戮对动物们实行暴力统治,在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母鸡与绵羊之后,在进行了多次血腥清洗之后,动物们都被惨绝人寰的屠杀吓得灵魂出窍,他们越来越恐惧,起初是不敢做声,到后来甚至是不敢有任何违抗统治者的想法,他们养成了逆来顺受的习惯,不论发生什么事都从不抱怨,从不评论。
其三,树立敌人。故事里的雪球早就被异化成了假想敌,每每拿破仑推行项目失败,永远宣称是雪球捣的鬼,仇恨瞬间转移。树立敌人的另一个大好处在于可以随时用他做借口,将团体内敌对分子,或是开始动摇提出反对意见的群众扼杀在摇篮之中,强化极权统治。拿破仑树立的另一个敌人是琼斯先生。老少校让动物们认清了他们平等与自由的最大敌人是人类,是琼斯先生以及他的农场制度。因为“人类是唯一消费而不事生产的动物”⑤。革命成功之后,在集权统治者的不断重复与误导下,动物们都坚信不疑世界上最坏的可能是琼斯先生回来了。他们对琼斯先生回来的恐惧与憎恨如此之深,以至于他们一再服从和轻信新的领导。琼斯先生确实没有回来,然而拿破仑的统治只能让动物们的处境更加水深火热,苦不堪言。 2. 平民的生存之道——沉默隐忍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在这样的铁幕笼罩下,在这样的极权统治中,个人该如何呢?这里的个人不是“比其他动物更平等”的猪或是充当打手的狗,而是作为普通的平民大众,当如何呢?小说中关于动物们性格中的贪婪、自私、懦弱、虚荣和愚蠢的描写,明显可以解释为人性中的黑暗面,然而,民众中的主体还是驯服的和不知反抗的,沉默隐忍似乎成了他们唯一的生存之道,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拳击手和本杰明。
在拳击手身上,无处不体现着一种质朴的善。他内心的虔诚与善良,赢得了每一个动物的称赞与敬佩。拳击手的另一品质在于他的勤奋。这使他在普遍蒙昧的动物群体中获得了尊重,甚至年纪最老脾气最坏的驴子本杰明,也对他心悦诚服。他拥有强健的体力,是生产的砥柱中流,不遗余力且高效地为猪的政权做出实质的贡献。拳击手常说的两句话是“我要努力干活儿”和“拿破仑永远正确”,他对革命忠心耿耿,在心理上毫无质疑又在生理上毫无保留地执行着来自拿破仑的所有正确或错误的(往往是错误的)决定。在雪球的风车计划使拿破仑成功地清除了异己,将雪球驱赶出农场并废除大会之时,拳击手终于第一次产生质疑,他隐约觉得这个决议不太对头,有些惶惑不安,但结果还是想不出任何话要说。依旧沉默,继续隐忍。然而无论美好的未来还是幸福的生活最终都没有来到这片农场,拳击手无私忘我的工作只是变成了满足特权阶级私欲的各种食物、饮料,甚至他自己最终都遭到屠宰,换作威士忌供猪群享用。 本杰明是农场里一头睿智的驴,然而同样由于他的睿智,他所选择的处世哲学是“沉默”。本杰明是农场中为数不多识文断字,足以质疑、挑战拿破仑权威的动物之一。然而,他最终做出的选择是沉默,他选择了通过沉默来保存自己的生命,继续过一种聪明却碌碌无为的生活。当革命的狂流席卷而来时,他只说着“驴子的寿命很长”之类的玄话。当拿破仑和雪球以及支持他们的两派为了修建风车争论不休时,本杰明是不属于任何一派的唯一动物。但是,他的心中依然存有良知,他了解普通动物善良、无私的品质,与他们交往,与他们为友。他和拳击手是很好的朋友,小说最后,当本杰明发现拳击手是被送往屠宰场后,终于激发出了他深藏不露的良知,并做出了在他理智控制下能够做出的在最大限度上反抗统治者的行为:他勇敢地向目不识丁的群众喊出了这个事实,大声喊着让拳击手回来,挺身而出试图阻止这件事。事后,本杰明固然了解事实真相,却也没有说什么,只是继续他漫长的驴的生活。最后,果然如本杰明所说,他同时代的伙伴都一一死去了,而他仍然活着,证实了驴子超长的寿命。在新一代的动物们的意识里,革命已成为神话,事实不复存在。只有本杰明这头冷眼旁观的驴子,见证一切,牢记一切。
3. 平民的困境之源——无知无序 3.1 民众的无知
在1947年《动物农场》的乌克兰语版序言中,奥威尔谈及此书的创作缘起,“在过去十年中,我一直坚信,如果我们要振兴社会主义运动,打破苏联神话是必要的”。他从西班牙回到英国,一直想用一个故事来实现这一目的。有一天,在他居住的乡间(沃灵顿),他说“我看到一个男孩,大概10岁,在一条狭窄的小道上驱赶着一批结实的拉车大马,马一旦掉过头,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男孩就抽了上去。这一幕触动了我,假如这些动物开始知道自己的力量,我们应该无法再驾驭他们。而人对动物的剥削在很大程度上和富人对无产阶级的剥削是一样的”⑥。
由此,小说中极权主义为何肆无忌惮?平民生存为何境遇悲惨?这种生活困境的产生与发展,除了统治阶级的可耻行径之外,与动物自身又有着怎样的关系呢?答案在于民众的蒙昧与无知。法国启蒙思想家霍尔巴赫说:“人之所以迷信,只是由于恐惧;人之所以恐惧,只是由于无知”。民众的无知使他们沦为革命者廉价的工具,统治者温顺的羔羊。在《动物农场》中的革命阶段,我们只看到老少校对其理论的部分阐释,并未含有任何欺骗或愚民的成分,然而在拿破仑的统治过程中,谎言的运用已经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七戒》被篡改,粮食产量的谎报,以及把一切不稳定因素归结于出逃的雪球……这些都是的愚民理论的产物。极权主义过程的必要条件是群众中大部分的易受煽动性与愚昧无知,这样不仅可以控制民众,还可以借群众的力量“正义”的早早铲除少数清醒分子。而当大多数人发现理想与现实相悖的时候,早已为时过晚,极权已经产生,撼动变得相当困难。
在动物农场里,面对苦不堪言的生存困境,卑微的动物们却不敢有怨言,何以至此?因为猪们早已教给他们安分守己的哲学:猪和动物们同是曾被人类剥削的受压迫者,比起被无耻的人类统治,被自己人统治当然更好。不是吗?猪们和动物们是同一阵线的,他代表的可是最广大动物的利益啊!比起以前万恶的旧社会,现在动物们已经被“解放”了,还有什么可抱怨的呢?要是还有谁执迷不悟,贪得无厌,伟大领袖拿破仑的恶狗自然会给他们好看。难道这就是动物们永远无法逃离的命运?难道真如看透一切的驴子本杰明所言:不可能更好或更坏,饥饿、艰难、失望是不能改变的生活法则?其实,凭两匹马的力气,驴子的洞察,加点牛羊的拥护,要打败九条狗轻而易举,要推翻拿破仑的统治也非全无指望,然而,无知的民众接受了“拿破仑同志永远正确”的论断,无需判断,不去质疑。 3.2 制度的无序
为什么动物农场当初定下的制度,到最后几乎无一例外,全部被颠覆?这是因为:权力体系自身有着深刻的弊端和强大的腐蚀性,没有对权力体系弊端的深刻认识和必要约束,掌握分配权的集团必定将自身的根本利益置于公众利益上,致力于维系自身的统治地位⑦。当制度缺乏强制力的保障时,它不过是一纸空文。奥威尔用一个寓言告诉我们:一个革命后的政权,如果没有民主监督,没有法治,必定异化,必定走向他的反面。革命总是以反专制开始,就像老少校启蒙动物们时所说的:“万恶之源完全在于人类的专制统治”⑧,但专制并不会因革命被打破,甚至相反,革命往往会建立起更强的专制。《动物农场》这个故事的深刻之处,在于他揭示了动物农场革命的悲剧,被压迫者奋起革命后,由于缺乏对民主和法制的深刻认识,又没有建立起完善的权力制约制度,最终迎来了个人独裁,生活又倒退回了革命前甚至更差。 《动物庄园》作为一部寓言小说,作者所真切感受到的是,所谓的平等、自由实在是有限的、相对的、短暂的,世上没有乌托邦式的理想主义时代。一群动物带着对理想的憧憬,力图打破旧秩序,本想冲出牢笼,但又跳入了另一个陷阱,他们依然被欺骗,被奴役,被统治,不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平等是不变的结局。唯一的区别在于人类农场是人类管理动物,动物农场是动物管理动物,仅此而已。《动物庄园》里最令人恐惧的还是那句话,那被篡改的只剩下一条的戒律:所有动物一例平等,但有些动物比其他动物更加平等。当“平等”也有高低贵贱之分时,所谓的平等不过是一句自欺的谎言,所谓的自由也就成了彻头彻尾的笑话,微贱的平民唯有在困境中沉默挣扎。 注释:
[1]Jeffrey Meyers, Orwell: Wintry Conscience of a Generation, W. W. Norton & Company, Reprint, 2001, 封面
[2]George Orwell,“Why I Write”, The Collected Essays, Journalism and Letters of George Orwell, ed. Sinia Orwell and Ian Angus, Penguin Books, 1984:25
[3]汉娜·阿伦特,极权主义的起源,孙传钊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21 [4]范祖承,试论权力体系对反叛的非统治精英的同化主题之比较,长春大学学报,2010(3):64-66
[5]George Orwell,Animal Farm, New American Library,1996:7 [6]李零,读《动物农场》(二),读书,2008(8):123-136
[7]郑际根,奥威尔:极权主义的斗士与社会良心的写作,湖南医科大学学报,2007(2):124-125
[8]George Orwell,Animal Farm, New American Library,1996: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