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互联网+背景下微课的制作和运用
作者:刘硕 刘昕卓
来源:《新教育时代·学生版》2018年第24期
摘 要: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加速了课堂教学的转型与升级,改变了我们的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满足不了学生个体发展的需求,由此微课应运而生。作者从微课的含义与其发展必然性、微课制作的方式和流程、互联网与微课的关系、教师应如何运用微课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微课 互联网+ 微课制作 微课运用
2012年教育部发布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要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建设智能化教学环境,提高信息化教学水平” [1]。这项规划的出台燃起了教学信息化的改革浪潮。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应用与发展,信息化教育逐渐融入传统教学之中,微课应运而生。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新模式受到世界各地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通过在线教学和移动教学在学者中产生了巨大的反响。 一、微课的含义与其发展的必然性 1.微课的含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与发展,微课一时间风靡各个高校和各类教育场所之中,课堂上的学习都在强调着微课存在的必要性。各界学者对微课的理解大不相同。“微课是指基于教学设计思想,使用多媒体技术在五分钟以内就一个知识点进行针对性讲解的一段音频或视频”[2] 。微课将传统教学所讲的知识打散,进行整理,将知识分成几个部分进行讲解,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吸收。微课有效的补充了课堂的缺失,微课既能满足学生的个体发展也能满足学者对移动式学习的需求,使学者能都无论何时何地都能深度学习各项技能。 2.微课发展的必然性
微课将知识内容分割,分成许多小的知识点,形成一个有结构的教学体系,将这些知识点剪辑成为视频以便学者在线或移动学习。 “微课的确立得益于‘翻转课堂’的形成,翻转课堂通过调整学习时间,将学习的主动权从老师转移给学生” [3] 。传统教学中是教师主动给学生灌输知识,而翻转课堂中学生从被动变为主动,可以自由的支配自己的学习时间,这也是翻转课堂形成的最终目的。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移动信息时代已经到来,许多专家学者认为学生可以携带移动信息设备进入课堂,学校也应当加大对信息技术化教学的投入,课堂不应是讲解知识点的地方,而是应当帮助学生解决其自主学习后所遗留的问题、难点等,师生一起解决课程问题,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这种近理想化的教育方式引得支持教育改革专家的热烈讨论。微课得以发展,并逐渐在各高校中流传开来。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二、微课的制作 1.微课的制作方式
微课之所以被称之为微课,就是因为它相对于普通课程来说授课的时间比较短,但是内容完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无论是传统的课堂还是现在的微课都以讲清楚一个独立完整的教学知识点为最终目的。通常,高校的课堂以九十分钟为一节 ,由教师设计课程,包括对学生的互动、提问、考察等各个环节,而微课以讲授知识点为主要内容教学。
微课制作要考虑到网络传输的特点,后期制作尤为重要,要尽可能的高效简洁。微课制作有效的利用了网络技术,要简单明了的向学者展示其教学内容。微课可以由教师本人亲自制作,但是更高品质的微课制作要由主讲教师与其团队的协作,这其中包括技术支持、导演、摄像支持、专业演员,只有团队配合默契才能制作出高质量的微课。
微课制作方式各种各样,主讲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制作。常用方式有:录像机拍摄、手机拍摄、专业软件录制、录播厅进行录制,除了以上提及的还有许多不同方式进行微课的录制,教师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 2.微课制作流程
微课制作流程的主要步骤:前期拍摄工具的准备工作,包括录像设备、剪辑设备、录音设备、电脑等;中期内容准备,课题、教案、主讲教师、情景分析等;后期修缮准备,剪辑、填充、图像等。
三、互联网与微课的联系
“互联网+”一词由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上所作的工作报告中被提出,目的是让互联网服务深入各项传统工作之中,让传统行业利用互联网及信息技术实现创新发展的需求。教育改革也将“互联网+”深入各项工作之中,实现教育创新发展升级,微课正是“互联网+”深入教育改革的一种体现。
“互联网+”是一种囊括简约、科技、社会的互联网思维模式,将这种思维模式放进微课之中,使它能够在大时代下得以发展,并且优于传统教学模式,一跃而上,成为当代炙手可热的课题研究。微课的出现,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态度,自主学习,增强学习技能,使其真正的应用到教育改革之中,提高教学质量。
微课能够在高校中被重用得益于网络条件的完善,想要做好微课首先必须要有完善的网络系统,建设现代化高校,促进教育改革,遵循教育网络化发展的趋势。 四、教师如何运用微课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微课不能够完全取代传统教学,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两者应该是共存的,微课可以作为课堂的辅助工具,而课堂则是学生与老师交流的场所,那么教师如何利用好微课这一辅助工具是我们要探讨的首要问题。教师应认清微课的身份,使学生不是硬啃书本知识,而是学会利用网络技术带来的便捷学习环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改变教师授课方式,提升课堂效率。教师想把微课灵活运用到课堂之上,首先要掌握其方法。教师应该满足学生个性化要求,因材施教,让微课作为课堂的无形助手。第一步,在制作微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把教学内容和微课内容结合起来,把重难点知识放在微课中,让学生接纳、了解、吸收课程的主体;第二步,在微课设计中加一些案例,让学生思考,课上做出解答,实现课上课下完美结合,保证微课视频质量,突出重点难点,让学生逐步适应这种教学方式;第三步,让学生在上课前先观看微课视频,上课时教师可以把视频中的内容难点重点再讲一遍,增强同学对于知识点的印象,把这两者充分结合在一起,根据学生不同问题的提出进行分类整合,提高学生成绩,设计教案要根据学生自身情况,不能盲目的大范围设计教学规划。 结语
近年来,微课受到各类机构及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并成为热议话题,它的出现促进了课堂教育改革,是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下的产物。微课的研究应继续深入,并应该更多的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助力课堂建设和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雍浩.互联网+时代微课发展探究[J].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2017(4):172-173. [2]吕斌.如何制作优秀微课[J].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2015(3):48-49.
[3]陈春风.浅谈微课的发展及其对课堂教学变化的影响[J].职业教育,2017(4):66-6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