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1、“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本课教学设计致力于引导学生热情参与、全程参与、人从参与,积极与文本对话,在有效的参与中自主阅读,不断探究,做学习的主人。2、本课设计力求体现“以人为本,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层层深入,体验语言文字的内涵,悟出言中之意。
教学目标:1、巩固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习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1、能正确认读本课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课文的学习了解植物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植物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内容:
一、复习
1.教师给学生出示本课的生字、词,请学生认一认。 2.自由读生字、词,记忆词语。
二、朗读感悟,细读课文
1、教师请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后想想你知道了什么?(出示课件2第一自然段)
(1)师:“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这里的“葫芦”和课题中的“我”要的是葫芦,两个“葫芦”的意思是一样吗?(句中的葫芦是一种植物,课题中的葫芦是果实) (2)“谢”在这里是什么意思?(花瓣凋落)(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几朵雪白的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这么可爱的小葫芦,大家都非常喜欢,从哪儿能看出种葫芦的人也喜欢呢?哪些词?(最后一句)抓住动词(每天看几次)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师:这棵葫芦长得这么好,一定会长出大葫芦,实际是这样吗?小朋友来读第二自然段。
师:有一天,他看见叶子上爬着些蚜虫,心里想:有几个蚜虫怕什么?是什么意思?(有几只蚜虫不用怕,没关系,不要紧。)
师:精读什么叫“盯着”、“自言自语”、“赛过大南瓜”。(抓住人物表情)“盯着”是一直用眼睛看着,“自言自语”是自己跟自己说话,“赛过大南瓜”是比南瓜长得还要大。 读种葫芦人自言自语说的话,应该怎么读?(用高兴的语气来读,体会内涵,使感情融入到学生心中。)师:蚜虫是什么意思?(蚜虫是害虫,专门吸植物幼苗、嫩叶的汁液,对植物有损害。)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师:葫芦上生了蚜虫,应该怎么办?种葫芦的人是怎么办的?
师:树上长了蚜虫,邻居和种葫芦的人都是什么态度?谁的做法对?为什么?分组讨论,互相学习,谈出自己的见解,反馈内容,互相评价。
(邻居告诉他:“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 (邻居做得对,因为叶子是植物的营养器官之一,植物通过叶子吸收太阳光和二氧化碳,再跟根部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成为植物的营养。) (他想,他不要叶子,要的是葫芦,所以叶子上有虫没关系。)
师:读邻居、种葫芦人的话应该用什么语气?(劝说、惊讶/奇怪、不以为然)从读中体会感情,分角色朗读这一自然段。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师:结果怎样?讲一讲。
师:读到这里,你心里有什么感觉?(可惜)指导读出惋惜的语气。
三、扩展练习
1.那个种葫芦的人见到了葫芦变黄落下,心里十分难过,他后悔当初不听邻居的劝告。第二年,他又种下几棵葫芦,以后他会怎么做呢?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呢?从这个故事中你能学到什么?
2.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3.续讲故事:第二年,他又种了一棵葫芦……
四、教师小结
师:在邻居的帮助下,种葫芦的人明白了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懂得了事物之间是相互有联系的,改变了过去只盯着葫芦,不管蚜虫的做法,最终种出了他想要的葫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