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必考题部编版

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必考题部编版

来源:爱go旅游网


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必考题部编版

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1. 阅读加油站。

十一月四曰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1. 解释词语。

(1)不自哀:___________(2)尚:___________ (3)戍:___________(4)夜阑:___________ 2.诗歌前两句运用了什么写法?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夜阑卧听风吹雨”一句一语双关,应怎样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铁马冰河”进入了诗人的梦境,这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课内阅读。

子曰:“温___________而知___________,可以为师矣。”

子曰:“见___________思齐焉,见不贤而内___________也。” [1]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2]解释所填的词语,把意思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阅读课文,完成练习。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联系上下文,补充文章省略的内容,并完成练习。

①(________)为(________)设果。 ②孔指(________)以示儿曰。 我发现,理解文言文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填写故事的经过,并联系上文,补充故事的结果。

1 / 7

这个故事是围绕“________”展开的。

[3]杨氏之子回答的巧妙之处在于( )(多选)

A.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他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姓“孔”想到了孔雀 B.他没有直接生硬地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婉转对答,表现了应有的礼貌

C.他的回答让孔君平无言以对,因为只有对方承认孔雀是自家的鸟,他说的话才站得住脚

D.杨氏之子的语言风趣幽默,不伤和气

4. 阅读实践。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①,思而不学则殆②。”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注释)①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②殆:疑惑。

[1]“故”字在词典中的解释有:①故意,有意;②缘故,原因;③原来的,从前的,旧的。“温故而知新”中的“故”应选第______种意思。 [2]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温故而知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而不思则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三个人一起走路,每个人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B.多人同行,其中必定有值得我学习的人在。

C.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多看到别人的长处,多向他人虚心学习。

5. 课内阅读。

梁国杨氏(sì shì)之子九岁,甚(shèn shèng)聪惠。 孔君平诣(zhǐ yì)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wéi wèi)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yīng yìng)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qín qíng)。” ⑴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⑵给下列句子中的“闻”字选择正确解释:

A.听见;B.听见的事情、消息;C.有名望的;D.用鼻子嗅;E.姓。 ①你号,今天有幸能见到你本人,真是百闻不如一见啊!( ) ②西湖是全国闻名的风景区。( )

③你知道吗?今天晚间的新闻真让人寻味。( ) ④你闻出这是什么味了吗?( ) ⑤闻家的人都拌到外省去了。( )

2 / 7

⑶解释文中语句。

①孔君平诣其父,乃呼儿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快乐阅读(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夸父追日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1)文中加点字“走”的古义是_____,今义是__________。 (2)下列各句解释中有误的一项是( )。

A、夸父与日逐走,入日。(夸父跟着太阳跑,追赶上了太阳。) B、未至,道渴而死。(还没有跑到,就在大道旁渴死了。) C、化为邓林。(变成了一片桃林。)

(3)文中写夸父能吞河饮渭,运用了什么修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课内阅读。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 ,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1]选文的作者是_______代的__________。

[2]按原文补充文中画“ ”内容,工整、规范地写在田字格内,注意笔画的变化。

[3]解释下列字词的意思。

(1)士人:_______________ (2)恒:___________ (3)下流:_______________

[4]解释“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还知道哪些古人谈过读书的方法,他们是怎么说的?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将下面的古诗文改成现代文,注意语言要精彩、幽默。

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 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古文阅读。

古人谈读书(节选)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士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选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告诉我们读书一要有志气(志向):二要有________,三要有________,这三方面是缺一不可的。

[4]读懂文言文,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

A.借助注释 B.联系上下文 C.使用工具书 D.以上都是

[5]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说短文中的哪些内容对你有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快乐阅读(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有王告大臣:“汝牵一象来示盲者。”时众盲各以手触。大王唤众盲问之:“汝见象类何物?”触其牙者言象形如莱菔根;触其耳者言如箕;触其脚者言如臼;触其背者言如床;触其腹者言如瓮;触其尾者言如绳。

(注释)①告:告诉、说给。②时:当时、此时。③触:触及、摸到。④类:好似、好像。⑤莱(lái)菔(fú):萝卜。⑥箕:簸箕。⑦臼:舂米的石臼。

(1)短文写的是________的故事。文中“时众盲各以手触”一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

(2)文中共有_____位盲人摸象,他们在摸象后说象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是他们最终谁也没说准象是何物,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1]这则寓言名叫《________》,选自《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时期________家________。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的意思。 ①楚人有鬻盾与矛者 _______ ②物莫能陷也 ______ ③以子之矛,陷子之盾 _______ ④其人弗能应也 _______

12. 阅读短文。

4 / 7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板桥幼随其父学,无他师也。幼时殊无异人之处,少长,虽长大,貌寝陋①,人咸易②之。然读书能自刻苦,自激愤,由浅入深,由卑及高,由迩③达远,以赴古人之奥区,以自畅其性情才力之所不尽。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板桥每读一书,必千百遍。舟中、马上、被底,或当食忘匕箸,或对客不听其语,并自忘其所语,皆记书默诵也。书有弗记者乎?

(注释)①寝陋:相貌丑陋 ②易:轻视 ③迩:近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1)调:___________________ (2)劳:_____________________ (3)咸:___________________ (4)善: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书有弗记者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郑板桥之所以“善诵”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概括)

[4]用“/ ”标出下列句子朗读的节奏。 ①无 丝 竹 之 乱 耳 [5]用甲文语句回答。

①“陋室”所以不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甲文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愿望和________________的生活情趣。

13. 阅读理解。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 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但见一杯土,惨然伤我心! 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1.在这首伯牙追悼知音钟子期的诗歌中,和“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意思一样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最能表达伯牙痛失知音后的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诗句的意思。 (1)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5 / 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阅读课文节选,完成练习。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日:“善哉乎鼓琴!洋洋乎若江河。”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选择带线字的解释,在括号里打“√”。 (1)伯牙鼓琴

①乐器( ) ②弹奏( ) ③发动( ) (2)洋洋乎若江河

①如果( ) ②好像( ) ③你( ) (3)志在流水

①志向( ) ②记住( ) ③记号( ) (4)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①足够( ) ②值得( ) ③脚( ) 2.解释带线字的意思。

(1)方鼓琴而志在高山( ) (2)巍巍乎若泰山( ) (3)少选之间( ) (4)洋洋乎若江河( ) (5)伯牙破琴绝弦(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从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看出伯牙和钟子期是知音。 钟子期死后,伯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因为_______________。文中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个动词写出了伯牙___________的心情。 5.现在,人们常常用“高山流水”来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阅读《孔子论学》,完成练习。

“三人行①,必有我师焉②。”“温故③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时习④之,不亦说乎⑤。”

——(选自《论语》)

[注释]①行:行走。②焉:在其中。③故:旧的知识。④习:复习⑤说:同“悦”高兴、快乐。

[1]请给下面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①说_____(shuō yuè) ②矣_____(yǐ ài) [2]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读“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时可这样停顿:“三人/行,必有/我师/

6 / 7

焉。”

B.用以上句子选自《论语》。《论语》记录的全是孔子说的话。

C.“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讲的是学过的内容经常练习是愉快的事。 D.孔子通过以上句子告诉我们学习的态度和方法。

[3]读了以上文段,你得到的启示是:学习应该______、______、______。

7 /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