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从思想政治教育角度论大学生自我责任心的培养

从思想政治教育角度论大学生自我责任心的培养

来源:爱go旅游网
智库时代 智库理论 从思想政治教育角度论大学生自我责任心的培养李 莎

(玉林师范学院,广西玉林 537000)

*摘要:自我责任心是最基本的责任心,是衡量一个人道德品质优劣的基本尺寸,而现在大学校园中很多大学生出现了自我责任心淡化或缺失的现象,本文从大学生自我责任心的现状出发,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论述了部分大学生自我责任心缺失的原因并探索了培养大学生自我责任心的途径和方法。关键词:大学生;自我责任心;思想政治教育中图分类号:G621 󰀃

󰀃

文献标识码:A

󰀃

󰀃

文章编号:2096-4609(2020)13-0159-002

近几年来高校扩招步伐明显加快,我国本科生教育已经迅速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随着这一趋势进一步发展,大部分学生可以接受深化教育,但是许多问题也随之而来,大学生自我责任心的缺失或淡化就是其中一个重要问题,而自我责任心的培养,对于促进大学生的人格完善和全面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因而,深化对大学生自我责任心问题的研究并提出科学而合理化的建议,就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一、大学生自我责任心的现状

自我责任心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责任的自觉意识和积极履行的行为倾向,主要包括自我责任认识和自我责任行为。[1]它的适应品质主要表现在学习、生活、生理、职业等维度上。个体只有在一定地自我责任心的基础上,才能够产生他人责任心、集体责任心、社会责任心等其它责任心,才会去关心自己的身体健康和人格发展,注重潜能的发挥,实现其自我价值,由此可见自我责任心是最基本的责任心。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各种不良价值观的诱导,造成部分大学生自我责任心缺失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部分大学生社会情感淡化,缺乏诚信

大学生处于青年心理发展的第二个自我确立期,人生观、 价值观、世界观尚未稳固形成,人格意识以及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强,部分大学生在价值观判断与选择上存有“关心与漠视并存,希望与彷徨相容,进取与迷茫同生,认同与失望交错”的心态。在不良价值观的诱导下,缺少对责任感追求的向度,导致他们社会情感淡化。

(二)部分大学生作风浮躁,精神状态松散

目前我国高校管理方式相对松散,使得许多大学生缺乏自我约束力,作风浮躁,在自我定位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在学习中,部分学生不尊重教师劳动,上课迟到、早退甚至频繁逃课;而课堂上更有学生无视课堂秩序,随意接打电话,大声喧哗,严重干扰正常的课堂教学;同时,有些学生认为自己的家庭背景无依靠,成绩再优异也无法与家境好的同学竞争,产生了严重的懈怠心理一味抱怨社会的不公平,出现这些自我定位偏差的现象无疑导致了其进取心减弱。

(三)部分大学生成人意识缺失,生命责任漠视

许多大学生从小就在父母的过分关爱中成长,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不孝敬父母、不关心他人的自私自利和好逸恶劳的品质,缺乏对别人的同情和帮助,自然也就不关心家庭。缺乏毅力与韧性,缺乏长期奋斗的准备,抗挫折能力差,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便不知所措,有时甚至于一蹶不振,更有甚者做出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不负责的傻事。

从上述日益严重的现象可以看出,部分大学生自我责任心的缺失或淡化,已经成为当今高校本科生教育中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现象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们思想中存在的某些障碍,使得他们对自我责任心缺乏明确的认识,而要使这些状况得以改变,都要不同程度地依赖于大学生自我责任心的教育和培养,而大学生群体所扮演的角色的特殊性,内在地要求其比其他社会群体更高的素质,同时,只有具有高度自我责任感的大学生,他们的个性、人格才能得到全面发展,相应的教育目标才能得以实现,因此,对于大学生群体而言,自我责任心的培养就具有更加迫切地意义。

二、造成部分大学生自我责任心缺失或淡化的原因

在解决某一问题时,首先要分析其产生的原因,部分大学生之所以会出现自我责任心的缺失或淡化问题,我认为有其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原因。

(一)主观原因

就其主观原因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部分大学生之所以会丧失其自我责任心是因为缺乏积极崇高的人生观、理想观和价值观

有的本科生当初在考取大学目的的问题上,并不是为了进一步加深自己的知识层次,深化自己的学习水平,而是纯粹的只是想混张高学历文凭,这种消极懈怠的思想致使他们在大学学习期间经常旷课,不思进取,这都是由于他们没有积极的人生观、理想观、价值观而导致的对自己应具有的责任心缺乏正确的认识,从而出现了自我责任心缺失或淡化的现象,致使大学生群体质量下滑。

2.部分大学生出现缺失或淡化自我责任心是因为他们对于过高的自我期望值与较低的自我实际能力之间的矛盾处理不当而导致的

一些大学生对自己实际能力估计不足,往往会出现高估现象,遇到困难时,自己的期望值又达不到相应的要求,这种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导致他们再次遇到困难时往往采取消极的态度,而消极的态度又再次导致失败,这种恶性循环周而复始,长此下去,从而使一些大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并且走向了相反的极端,觉得自己没有能力,这种错误判断,导致了他们产生对自己不负责任的思想并外化为一定的行为,比如丧失学习动力,生活上萎靡不振,或是结束自己的生命,这些行为都是他们自我责任心缺失或淡化的表现,都是由于他们对自己能力的错误估计而导致的。

3.部分大学生出现缺失或淡化自我责任心是因为他们意志力较弱而导致的

自我责任心不仅表现为大学生正确的责任认识,而且也应包括其具体的责

·159·

智库理论 任行为。而意志作为一种体现认识,调智库时代 任心缺失或淡化的现状和原因分析可见,最后,对于大学生自身而言,要加节行为的重要精神力量,在我们把自我责任认知转化为自我责任行为过程中,起着不可缺少的中介作用,它直接影响到大学生自我责任行为的形成。在此过程中,有些大学生已经形成了正确的自我责任认知,但因为缺乏克服困难的意志力,遇到障碍时就会发生动摇,最后不能把自我责任行为坚持到底,从而也表现出自我责任心的缺失或淡化。

(二)客观原因

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性领域来分析,家庭、学校、社会是一个人成长的外部环境,是一个人思想观念形成、产生和发展的条件,因此部分大学生自我责任心的缺失或淡化的原因,可从这三方面着重分析。

1.家庭

家庭在大学生的自我责任心培养方面起着亲情性、基础性的作用,而在现实的家庭教育方式上,一些父母往往会出现“以一概全”的倾向,由于这些家长在某种程度上对这种片面教育的推崇,从而使部分大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自己应承担责任的片面认识,把自我责任的范畴狭隘化了。有些大学生已经形成了正确的责任认知,但由于父母简单粗暴的家庭管理方式和对子女拔苗助长的成长期望,以致抛弃了正确的责任认识而走向错误的极端。

2.学校

首先,有些高校往往采用“抓重点而忽视全面”的培养方式,过分关注大学生单一学习能力的培养,而对于大学生优秀品质的锤炼缺乏必要的认识。其次,有些高校对于大学生自我责任心的培养还大多停留在口号上和开展有限的几项宣传活动上,没有真正地贴近大学生的生活,贴近他们的生活实践,贴近他们的真正需要。最后,有些高校对大学生自我责任心的培养存在认识上的偏差,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一些责任教育活动中,出现了少数人参与,多数人旁观的现象。[4]

3.社会

社会具有综合性、复杂性、渗透性的特点,当今社会的一些价值观念对于将要跨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产生了不容忽视的作用,比如对于物质利益的狂热追求,使一些大学生产生浮躁思想,他们已经不能静下心来专注于专业知识的学习,而是想混张文凭,以致近年来大量出现高学历低能力的现象,这些都是自我责任心缺失或淡化的表现。

三、培养大学生自我责任心的途径从以上两部分对造成大学生自我责·160·

加强对大学生自我责任心的培养刻不容缓,因此寻找其培养方法,对于我们来说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我认为必须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原则,根据高校特点和大学生家庭环境以及其思想的实际情况来探寻培养方法,以达到使大学生形成自我责任心的目的。

首先,对于学校来说,要培养大学生的自我责任心,应贯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笃之以信、持之以恒、导之以行”的原则,因此,大学生自我责任心的培养,必须重视认知和实践两大环节。在认知环节上,应在重视大学生专业课学习的同时,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但同时也应改变以往注重政治观的主导性教育,而轻视人生观根本性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加强对大学生的人生理想教育、人生价值教育、人生态度教育以及人生道路教育,以使大学生形成自我责任心的正确责任认识。在实践环节上,高校应把大学生自我责任心的培养植根于他们的生活、学习空间中,坚持“三贴近”原则,在坚持柔性管理的同时,也要坚持刚性教育,就是通过制定合适的制度来进一步更加有效的加强大学生自我责任心的培养,比如通过学分制度加强大学生的学习责任心,通过综合考评制度来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还要加强对大学生的责任意志教育,使大学生充分理解责任意志在实践责任行为中的作用,明白顽强的意志品质是承担责任的基本保证,并能有效运用这种认知来指导自己的意志锻炼,善于在实践中发挥自己的意志力去努力克服种种困难。

其次,对于父母来说,要知道家庭教育的影响力是不可忽视的,对一个人人生观的形成,人生目标的树立,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的养成,人格的发展都有决定的意义。因此,对于父母来说,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要更新教育观念,切不可过于追求孩子智育方面的教育而忽视了对其思想的引导。其次,在教育方式上,要抛弃孩子在自己眼里永远是孩子的爱子观,要让他们勇于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培养他们的自我责任意识。最后,父母应与子女建立平等的关系,不能始终对子女树立绝对权威的形象,而应经常与子女进行互动,交流彼此的想法,给子女讲讲自己的苦恼,让子女了解家长的想法,懂得父母的辛苦,同时也让子女自己讲讲生活、学习中的困惑,使自己更加地了解子女在成长中的变化,适时改变自己的教育方法,从而使子女形成并增强自我责任心。

强自我教育,这是增强自我责任心的关键,也是解决部分大学生自我责任心淡化或缺失的最重要的途径。加强大学生的自我教育,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大学生要更新自己的观念,要积极主动的了解自我责任的重要性,形成正确的责任认识,比如就学习而言,我们应该重视它,但过分看重学习而忽视其它综合素质的发展和培养的观念是错误的,因此,我们不但要加强自己的专业课学习,而且要积极参与各种实践和锻炼的机会,拓宽自己的人际网,增强自己的竞争力,使自己成为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个性、人格得到全面的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其次,大学生要了解社会对自己能力培养的要求和条件,根据自身的实际能力,实事求是的制定自己的培养目标和途径,加快自己的社会化进程。再次,大学生要把积极的人生观和正确的责任认识内化为自身的行为依据,积极主动的去付诸实践。最后,大学生要培养自己坚韧不拔、奋勇向前的意志力,增强自身的抗挫力,为自身创造力的培养提供思想基础和知识条件并提供必要的毅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总之,增强当代大学生的自我责任心是不容忽视的大问题,如果忽视大学生自我责任心的培养,就会导致我国高等教育功能的退化,并使培养出的大学生没有健全的人格,不能够实现使大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所以,学校、家庭以及大学生自身都要重视这一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够改变大学生缺失或淡化自我责任心的现象,才能培养出具有过硬竞争力的人才,才能完善高校教育功能,对社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国华,张积家.论责任心及其培养[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3):6.

[2]倪胜林.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缺失的原因及对策[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0.

[3]蔡娇,傅长吉.关于当代大学生责任精神的思考[J].理论界,2011(6):222-224.

[4]张桂珍.试论大学生的责任心及其培养[J].工会论坛: 2007,13(2):98-99.

【作者简介】李莎(1990-),女,研究生,法学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8XKS02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